《踏青》A0105010009 · 2012年4月7日摄于中国江西婺源沱川查平坦
今日清明。
清明节的历史非常悠久,有说始于周朝。
《历书》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是一个大节,但最初并非为祭扫而设。其时天气渐暖,万特复苏,是踏青赏春的时节。若不然,《清明上河图》会是《清明上坟图》。清明祭扫的习俗,其实源自清明前的另一个节日:寒食节。
寒食节为清明前一二日,源于春秋时期。当时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到唐代,唐玄宗曾以政令形式规定寒食节为民间祭扫之日。
由于寒食与清明前后仅差一两天,这两个节日渐渐混在了一起。明《帝京景物略》有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可见那时清明祭扫已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