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巴尔侯爵广场》A3101000008 · 2015年9月28日摄于葡萄牙里斯本
1755年11月1日,距葡萄牙首都里斯本100公里的大西洋海底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据幸存者描述,「首先是城市强烈震颤,高高的房顶『像麦浪在微风中波动』。接着是较强的晃动,许多大建筑物的门面瀑布似的落到街道上,留下荒芜的碎石成为被坠落瓦砾击死者的坟墓。在一些地方躺着车辆,其主人、马和骑士几乎全被压死;这里是母亲抱着婴儿,那里是盛装的妇女、绅士和工人;有些人的背或腿压断,另一些人被大石头压住胸部;有的几乎完全埋在废墟里。水几次冲向特茹河并急冲进城,淹死毫无准备的百姓,淹没了城市的低洼部分。随后教堂和私人住宅起火,许多起分散的火灾逐渐汇成一个特大火灾,肆虐3天,摧毁了里斯本的财富」。
这场地震有感半径达到200公里,引发的海啸浪高30米,不仅英、德、法、荷以及北非等地的海岸受到冲击,甚至还波及至中美洲。而里斯本更是首当其冲,整座城市有四分之三的建筑遭到破坏,死亡人数6至10万。经后人评估,里斯本地震的震级为里氏9级。
里斯本地震重创了如日中天的葡萄牙,这个不可一世的海上帝国从此由盛转衰,辉煌不再。但这次地震也给葡萄牙带来了一个历史性机遇。
首先是里斯本得以重新规划、建设。里斯本的重新进行得非常迅速,几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座崭新的里斯本便已经初具规模。再者,里斯本地震当时,里斯本虽是全欧第四大城市,很繁荣,但葡萄牙在欧洲却被普遍认为是个落后的国家,恰恰是这个落后的国家在大地震前后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现代国家的形成过程,这次地震成了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就是从一个比较传统的宗教贵族国家变成一个集权的现代国家。
里斯本能够浴火重生,在这次大地震中幸免于难的首相庞巴尔功不可没。当时的葡萄牙乃处于宗教黑暗时期,但这位受到科学启蒙的首相屏除了宗教势力的干扰,以科学和理性的思想设计并重建了里斯本。庞巴尔启用当时已八十岁高龄但效率极高的迈亚将军作为总设计师。迈亚也不负庞巴尔的重望,很快就拿出了里斯本的重建方案。而庞巴尔本人对整个重建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挑选设计方案、决定房产主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建筑期限、控制工程进度和资金流转等也都是亲历亲为。尤其是两项至关重要的决定直接影响了今天里斯本城市的格局:第一,震前的里斯本的中心是皇宫,庞巴尔则将其改为商业、政府和民居为主,这样原来的皇宫广场就成为今天的商业广场;第二,所有的建筑都必须符合规定的标准和风格,尤其是所有房子都必须装有名为庞巴尔笼子的防震木质结构框架。由于木架对称而且伸缩性较大,能够分散地震力量。为了测试模型的性能,庞巴尔调动军队在模型附近操练,以模拟地震。这是世界上在城市规划中使用的抗震建筑的最早实例之一。类似这样的举措,在里斯本长达二十年的重建过程中,庞巴尔几乎每个月都有新想法出台。又如,为了提高重建速度,他大力提倡预制,所有的铁活、木活、瓦片、陶砖以及建筑门面,包括教堂和修道院,都是标准尺寸,主要大街都是60步宽,其中50步为道路,10步是人行道,而且所有的街道都按照当时最先进的城市设计装有路灯、下水道和厕所。
1775年,在庆祝里斯本重建完成的盛大庆典上,国王约瑟一世和他的首相庞巴尔举杯庆祝他们共同的成就。庞巴尔骄傲地说:「稍有观察力的外国人都会看到一个无可比拟的广场,一个超过欧洲任何国家的广场。」
庞巴尔除了全力以赴重建里斯本外,还对地震本身进行了一次广泛而细致的问卷调查:
地震持续了多久? 地震后出现了多少次余震? 地震如何产生破坏? 动物的表现有否不正常?水井内有什么现象发生?
当时的这些资料仍保存于葡萄牙国家档案馆,并成为后来科学家研究里斯本地震的重要数据。
里斯本地震时,欧洲的启蒙思想刚露萌芽,「天谴论」甚嚣尘上,地震被普遍认为是上帝对里斯本的惩罚。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而马卢第一个对地震的经过和结果进行客观科学描述的人,因而被认为是现代地震学的先驱。
里斯本地震不仅仅萌发了现代地震学,更重要的是,这场灾难还引起了很多欧洲的思想家,包括法国思想学、哲学家伏尔泰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的深层次的思索和激辩。
那时的欧洲以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为代表的「乐观主义」哲学影响相当流行,认为「善」由「恶」生,没有「恶」,也就不会有「善」。因此,像里斯本地震这样的「恶」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上帝想以此创造出更大的「善」,因此有其必然性和积极性。这有点像中国的「因祸得福」一说。但这一思潮遭到了同样著名的法国思想家和哲学家伏尔泰的痛批,认为「乐观主义」过于冷血,里斯本地震根本就不应该发生。而另一位著名的法国哲学家卢梭并不认同伏尔泰的观点,他认为像里斯本地震这样的天灾是一种自然现象,不为人的意志所控制。
里斯本地震在哲学界引发的思索和争议,撼动了「神」原本不可动摇的地位,对当时欧洲的启蒙运动起到了积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