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拉巴公园》A0206000013 · 2010年1月26日摄于日本长崎
以下是「史海撷英」今年2月27日发表在「腾讯网」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了日本兰学及其历史背景和意义。
历史上,荷兰和日本两国虽然自始至终没有形成同盟概念,只是为了各自的特殊需求而得以延续下去的长期联系。但这种联系直接促成了日本近代开国前的兰学。也算是为日本在明治维新阶段的迅速对外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在17世纪将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人,先后从日本市场驱逐出去,独占了西方世界在日本的贸易权。但这种贸易仅仅被限制在日本的长崎港。当地曾经是葡萄牙人的聚集地,甚至一度出现过类似澳门的租借地。但随着日本国策的改变与荷兰人一系列挑拨,这里最终成为了荷兰与清国船的唯一落脚点。
荷兰人的海外殖民地事业,在18世纪开始后就遭到了重创。他们在非洲、南美、印度的市场体系已经被无情地压制。尤其是死而不僵的葡萄牙人和来势汹汹的英国人还经常联手,针对荷兰人的船队和商人。这就迫使荷兰人将势力范围限制在东印度群岛及马六甲之间的地方。他们自身体量不足,兵力有限的问题也日益暴露。日本对于荷兰人的重要性就非常明显了。
由于日本拥有东亚乃至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银矿,可以让荷兰人在远东就通过贸易补充到做生意所必需的硬通货。这些白银就是他们在亚洲的重要资本。同时,日本虽然在今天人看来是一个小国,其实内部的面积一点都不小。各种物产都比较丰富,能提供所有类似明清帝国才会有的商品,诸如茶叶、生丝、瓷器等等。荷兰人则通过贩售南洋的香料和西方手工业产品,获得资金并采购部分日本商品去转销东南亚。
作为商人特性十足的群体,荷兰人对于传教等活动没有兴趣。所以被日本默许,继续留下来进行硕果仅存的贸易。荷兰人在日本的地位,可比他们在孟加拉或广州要好不少。很多广州港的商品,会被财力更雄厚的英国买走。而在日本,没有强敌竞争的荷兰可以从容买卖。
对于日本来说,他们已经通过16世纪的自然开放阶段,了解到同外部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贸易和商业利益,也有统治者需要及时了解外部世界情况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希望日本社会受到世界变化的冲击,影响原有的社会结构及自身地位。所以,在将比较麻烦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驱逐后,留下了荷兰人。至于对英国人的驱逐,则是对荷兰人要求的一种妥协。
虽然日本在德川幕府时代,并不可能通过这种浅尝辄止的交流,获得多少开明进步的思维方式。但荷兰人的长期到来,还是为日本带来了早期的西学热潮。人们习惯将之称呼为兰学。
醉心于兰学研究的日本人主要是一些知识分子和开明士大夫。与大清国的同行们不一样,日本的知识界对于西学的认识比较深刻之余,态度也客观实际。他们翻译了大量荷兰人传入的医学书籍、科学原理,并尝试制作西方科学研究用的试验品。而类似的行为在清朝只有个别皇帝会有兴趣研究下。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日本人通过兰学早早地接触了很多近代西方的科技发明。比如非常重要的蒸汽船和热气球技术都在19世纪初就已经传到了日本。尽管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允许日本士大夫们亲自动手,但他们已经至少在概念上了解到此类发明的存在。更有荷兰人专门跑去日本,向当地知识界展示了发展不久的热气球技术。
当然,由于日本的幕府从根本上不主张内外对接开放,所以兰学的影响力就一直被限定在特定人群里。但这些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最终在明治维新前后成为了早期日本西化运动的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