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溪川文创街区》A0105030001 · 2024年9月18日摄于中国江西景德镇

 

陶溪川文创街区是景德镇在保护原有制瓷工业遗产的基础上重新规划、改建的一个宏大的城市改造计划的先期部分。这个项目对原宇宙瓷厂22栋老厂房、煤烧隧道窑、圆窑包、工业设施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完全保留原有建筑肌理和风貌,真正留存时代信息与印记。如今,独具特色的锯齿形、人字形厂房,11座高耸的烟囱、水塔,以及墙上的老标语、口号通过精巧设计,将这些原生态的历史印记融入到街区的角角落落,令人印象深刻。

这一项目取名「陶溪川」,有「汇溪成川」之意。


《碱水粑》B0000000668 · 2024年9月20日摄于中国江西景德镇瑶里人家农家菜御窑博物馆店

 

碱水粑,江西景德镇,具体来说是景德镇瑶里的一道传统美食。它是用大米磨浆,掺入用油菜籽荚灰浸出的碱性水,再用特制的粑筛猛火蒸熟即成。碱水粑很硬,吃的时候切片,炒大蒜、腊肉或鸡蛋,既可以是主食,也可以是下酒菜。

不过,据说现在图省事,很多碱水粑不再使用传统的草灰水,而是直接用碱水,口味和口感都似是而非。如果想品尝地道的碱水粑,可以去景德镇御窑附近的「瑶里人家农家菜」。


《好奇》F0300000651 · 2024年9月20日摄于中国江西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和景德镇其他景点人头攒动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古窑民俗博览区游人稀少。这多少让人有点意外。

其实,这里的看点还是蛮多的。

首先是景区内众多的古瓷窑,包括宋代龙窑、元代馒头窑、明代葫芦窑、清代镇窑、清代狮子窑、明清御窑「六式窑」等。再就是现场真人演示制瓷工艺的仿古作坊。此外,一水榭内还有陶瓷乐器演奏的「瓷音」以及一些应该是从其他地方转移过来的古建筑等。

平心而论,古窑民俗博览区比一众「网红打卡」景点更具参观价值。

豆冲

20240921


《鸡汁豆冲》B0000000667 · 2024年9月19日摄于中国江西景德镇新古记九集小镇店

 

在景德镇餐馆的菜单上经常能看到一道菜:「豆冲」。

豆冲,长条形的油豆腐,感觉就是上海人所说的「油条子」。景德镇人常用来做鱼汤、排骨汤,很能吸汤汁,因此很入味。


《沉思罗汉》M0000000060 · 2024年9月19日摄于中国江西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去景德镇,鲜有不参观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其前身是景德镇陶瓷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同时也是我国第一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

很多人说,如果光就陶瓷藏品而言,中国陶瓷博物馆完全可以比肩故宫博物院。这过于夸张了。中国陶瓷博物馆公开展示的除了号称「镇馆之宝」的一件元青花瓶外,其他展品鲜有珍品,很多年代稍微久远些的展品似乎是用从窑场的废瓷堆里的碎瓷片拼接而成。而故宫博物院仅展出的元青花就有12件之多。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不过,中国陶瓷博物馆有一件展品突然爆红,就是位于六楼常设展厅的瓷器艺术大师曾龙升创作的《釉下加彩十八罗汉》中的《沉思罗汉》。这尊罗汉雕像被一众网友戏称为「无语菩萨」,成为景德镇最火爆的「打卡」地。

真令人无语。


《小黄鱼》B0000000666 · 2024年9月18日摄于中国江西景德镇图味美小黄鱼本地菜浙江路店

 

在景德镇的头一顿饭,就去找了当地似乎很火的一道菜尝尝:小黄鱼。按理说,景德镇不靠海,像小黄鱼这样的海产不太会是当地的传统食材。这道菜不知道什么时候火起来的。

景德镇小黄鱼,是将小黄鱼洗净、腌渍后下油锅炸至焦黄酥脆,捞起。另将洋葱碎、蒜末、辣椒丁等煸炒出香,放入炸好的小黄鱼及其他多种调味料,稍煮,起锅、装盘。

这道菜,鲜、香、咸、辣、油,连鱼刺都是酥的,好吃,只是有点咸了。不是一般的咸,是齁咸,下饭可以。


《抵达景德镇》F0300000650 · 2024年9月18日摄于中国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

 

驱车571公里,顺利抵达景德镇,全程用时七个半小时。出门时耽误了一会儿,原定早六点上车出发的,实际动身时差不多六点半。上海部分道路已经进入了早高峰,车跑不起来。最初的20公里用时将近一小时。出上海后路况好很多。途中停了两个服务区,前一个为的是上洗手间,后一个则是加油。六个多点小时跑了550公里,算是蛮顺当的了。

这一程,平均油耗百公里5.6升。

最初的计划是再晚些时候去景德镇的,因为那边就秋季天气稳定些。但国庆可能要跑一趟武汉,回来后紧接着要去东北,所以景德镇只能提前。

这次的行程大致是江西的景德镇,安徽的黟县、歙县古村落及新安江,然后看兴趣,是不是再去浙江找地方转转。


《片鸭》F0200000070 · 2024年8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小吊梨汤五角场万达店

 

中国的很多地方有中秋吃鸭子的习俗。追溯这一习俗的来源,各地有各地的故事和传说。其中最流行的,是说元朝时汉人不满蒙古人的统治,特意相约在中秋这天一起吃鸭子。那时的汉人管蒙古人叫「鞑子」,和「鸭子」音近。但这种说法过于牵强,能在民间广泛流传,估计也就是汉人能私底精神胜利一下,仅此而已。

其实,中秋节吃鸭子,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时节的鸭子在一年中最肥美。

鸭子在被人类驯化前是候鸟,每年的秋天都要去南方越冬。迁徙前的鸭子必须养得膘肥体壮才能应对接下来的长途飞行。

中秋节上海人一道传统菜:鸭子芋艿汤,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中秋时节不光鸭子肥美,芋艿也正当令。鸭子配芋艿,再自然不过了。再有,旧时文人好中秋把酒持螯,不正是因为入秋后的螃蟹黄正满、膏正肥嘛。

倘若传说,蒙古人不入关,汉人难不成中秋还不吃鸭子了么。


《铜锅洋芋饭》B0000000665 · 2024年9月13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云中鱼蒸汽石锅鱼

 

前两天在云南餐厅,特意点了个铜锅洋芋饭。

洋芋,即土豆。

铜锅洋芋饭是云南很多地方的家常美食,可荤可素,可繁可简,但最重要的食材是大米和土豆。因为家常,所以做法简单:洋芋洗净,去皮,切块,煸炒;大米洗净,浸泡,倒入锅中和煸炒过的洋芋一起翻炒,加水,小火焖煮至汤干。也因此,有些地方也叫洋芋焖饭。

我们吃的铜锅洋芋饭,叫脆皮洋芋饭,其中的洋芋应该是油炸过的,表皮略焦脆,不仅口感好,而且更香。


《呼子鱿鱼活造》B0000000664 · 2024年8月2日摄于日本长崎「海鮮市場長崎港」出島埠頭店

 

日本佐贺县唐津市的呼子町盛产鱿鱼,尤其是通体透明的剑崎鱿鱼。这里产的鱿鱼被称为「呼子乌贼」。

至少在九州,呼子乌贼非常出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种鱿鱼通常被用来制成「活造」:从离水到上桌,整个过程不出两分钟,以至于已经制成刺身的鱿鱼的部分机体仍存神经反射,让人误解为这些鱿鱼仍然活着。

除了在呼子町当地,九州的很多餐厅也都有呼子乌贼活造,所有食材均由呼子町当天直送,也相当新鲜。

呼子乌贼除了刺身,头、须等一般会做盐烤或做成天妇罗。


《御宿野乃别府温泉酒店》F0300000649 · 2024年7月29日摄于日本大分别府

 

一家离别府站一步之遥的商务酒店,和式,大堂前有换鞋室,并配有专门的服务生专门负责清洁行李箱。

御宿野乃别府温泉酒店最大的亮点是位于顶层13层的天然温泉浴池,有室内及露天公共温泉浴池,也有几个私汤,即独立的小浴室。所有设施,包括自动按摩室、自助冰淇淋柜、冰水机,甚至包括晚间的拉麺均由酒店免费提供。这个费用并不很大,但给人的感觉相当温馨。


《大观峰》F0300000648 · 2024年7月29日摄于日本熊本

 

熊本,不只有呆萌的熊本熊,更有壮美的阿苏。

阿苏,东西横跨约18公里,南北纵贯约24公里,连续的群峰簇拥着巨大的火山臼,形成了一幅壮美的自然景色。

所谓火山臼是约27万年至9万年前先后四次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环形凹地。之后,火山臼内再次喷发,其中心区域形成了五座山峰,合称「阿苏五岳」。

火山臼周遭是海拔约900米的外轮山,其中有一处山峰就是「大观峰」,置身其巅,阿苏五岳一览无余。


《小吊梨汤》B0000000663 · 2024年8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小吊梨汤五角场万达店

 

小吊梨汤,用雪花梨、冰糖、银耳、话梅等熬煮而成的热饮,是老北京的传统吃食。

「小吊梨汤」一名的由来,众说纷纭。最多的,是说因为过去常用铜「提吊」来作为量器。这种说法听上去多少有些牵强。

我倒是觉得,所谓小吊梨汤,就是用小铜壶熬煮的梨汤。很多地方都管烧水用的壶叫吊子,包括上海。上海人管烧水壶叫「铜吊」。

这种猜测并非空穴来风。

老北京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在老东安市场北门一狭长甬道的一头,常有一大爷推着小车卖梨汤。小车上放着两只煤球炉子,煤球里插着几个小吊子用来熬梨汤。这一场景为很多老北京所熟知。

很可能,大爷用小吊子熬煮出来的梨汤比其他大锅熬煮的梨汤更具风味,令人印象深刻,以至于后来只要是梨汤都称「小吊梨汤」,有点凡糖炒栗子必是「良乡」的意思。


《净手》F0300000647 · 2024年7月28日摄于日本熊本水前寺成趣园

 

成趣园位于熊本城东南,由熊本藩第一代细川氏藩主的细川忠利于17世纪30年代创建。最初,这里仅有一寺,即水前寺,以及一间茶室,后扩建成桃山式庭园成趣园。

这是一座围绕池塘而建的回游式庭园,池塘引入的是阿苏山的泉水,庭园之名取自中国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园日涉以成趣」。入口处有两座可以追溯到明治时代的石桥。东面的湖对岸有一座人工山「筑山」,左右对称的山形非常醒目,令人联想起富士山。庭园北面是出水神社,于1878年建成,而就在前一年,由萨摩,即今鹿儿岛县武士向明治政府发起叛乱而导致的「西南战争」爆发,熊本市大片地区都毁于这场战火。传说,叛军进攻时在庭园内的这座微型富士山上部署了火炮。又据传,这里的松树是由细川忠利栽培的盆景培育而成。继续往前走一段,就是拥有朱红色鸟居的稻荷神社,里面供奉着丰收之神。早春时节,神社附近的四棵梅树花繁艳丽。

沿着庭园的东端是一条铺满碎石的笔直大道,自1878年出水神社建成以来,在这条路上举行的「流镝马」,即在飞奔的马背上射响箭比赛,一直是神社春祭和秋祭的一部分。细川家族是日本「武田流」流镝马的代表,不过现在这项表演更像是宗教仪式而非武术。沿着这条大道,可以看到「肥后六花」中的五种:肥后山茶花、肥后茶梅、肥后芍药、肥后菊和肥后花菖蒲。在大道南端,有一个展示细川流「盆石」,即白砂、鹅卵石和岩石排列在黑色漆盘上,以微缩的方式再现著名景观的小空间,这些有别于传统表现方式的大规模「盆石」,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

庭园的南端有四株樱花树,通向能剧舞台。始于14世纪的能剧,是将舞蹈、音乐和话剧融为一体的日本古典艺术的典范,也是世上现存最古老的歌舞表演艺术形式之一。细川忠利的祖父细川藤孝是藩祖,也是一位活跃的能乐鼓手,所有细川家族成员因此都成为了能剧的热心支持者。这座剧场初建于1878年,1965年被焚毁,现在的剧场是为纪念昭和天皇在位60周年,于1986年由旧八代城主松井家搬迁至此。在夏季的几个月里,这里会在松明火把的照耀下举行夜间能剧表演。

庭园的西端是拥有400年历史的茅葺屋顶建筑「古今传授之间」。在这里喝杯抹茶,俯瞰池塘,欣赏庭园美景,甚是惬意。

成趣园现为日本「国家指定名胜史迹」。


《驴打滚》B0000000662 · 2024年8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小吊梨汤五角场万达店

 

驴打滚,也叫豆麺糕,京津传统小吃。

清雪印轩主著有一书,名《燕都小食品杂咏》,专门记叙清时北京各色小吃,读来鲜活有趣。其中「驴打滚」一项,作如下述:

「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并附注:「黄豆粘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


《豌豆黄》B0000000661 · 2024年8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小吊梨汤五角场万达店

 

豌豆黄,北京传统名点,与豆麺糕、艾窝窝、糖卷果、姜丝排叉、糖耳朵、麺茶、馓子麻花、蛤蟆吐蜜、焦圈、糖火烧、炒肝、奶油炸糕一起,并称「老北京小吃十三绝」。

豌豆黄的主要食材是豌豆。关于其做法,当代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吃货汪曾祺在其美食散文《豌豆》有过描述:

「北京以豌豆制成的食品,最有名的是『豌豆黄』。这东西其实制法很简单,豌豆熬烂,去皮,澄出细沙,加少量白糖,摊开压扁,切成5寸×3寸的长方块,再加刀割出四方小块,分而不离,以牙签扎取而食。据说这是『宫廷小吃』,过去是小饭铺里都卖的,很便宜,现在只仿膳这样的大餐馆里有了,而且卖得很贵。」

老北京的吃食有汉、满之分。汉即汉人吃食,满即满人吃食。豌豆黄最早是汉人民间小吃,据说有一天慈禧在北海静心斋歇凉,听闻大街上有挑担卖豌豆黄的吆喝声,便命人去买来尝鲜。慈禧尝过 之后,赞不绝口,豌豆黄由此上了御膳房的菜谱,成为汪曾祺所说的「宫廷小吃」。

宫廷吃食在选料和制作上肯定比民间吃食讲究了许多。所以豌豆黄有细、糙之分。宫廷的叫「细豌豆黄」,民间的叫「糙豌豆黄」。


《又挪不开步了》F0300000646 · 2024年7月31日摄于日本大分别府

 

都上初中了,只要看到扭蛋机,还是挪不开步。

最近几个月,这小子经常给我似有似无的陌生感,主要就是不太吃得准他是真的长大了还是依然是个孩子。这种感觉很奇怪。


《无题》C0000000091 · 2024年8月19日摄于中国上海静安暻阁酒店

 

前天一早在新华医院验了个血,下午报告出来了,所有指标均合格。这是近二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真的蛮开心的。

原本胆固醇、甘油三脂、尿酸偏高,自感染新冠之后,血糖也一直偏高,其中一个重要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在六月初的一次验血中显示已达临界。这个让人感到头疼。之后的三个月,三管齐下:在用药物控制血脂和尿酸的同时加大节食和运动力度。期间体重下降了近15KG。

看来,「管住嘴、迈开腿」确实管用,前提是需要自律。

继续努力。


《战国武士秀》F0200000069 · 2024年7月28日摄于日本熊本熊本城遗址

 

在日本近世时期,一些武士享有盛名,是因为武士阶层一直在底层社会群体中具有威信。 但是在德川幕府统治下250多年的和平年代中,很多日本武士面临着收入减少、官职卑微、有名无实的状况。这种情况下的武士是幸运的,因为有很多地方大名没有实权,武士被剥夺了权力,武士成为无主之将。也就是说,武士不需要再向主公尽忠,这样无主的武士不受职责约束,成为日本社会上的流浪者。 这些流浪的武士没有谋生手段,往往生活窘迫也没有俸给可以依赖。还有一些武士宁愿承受被剥夺社会特权阶层的侮辱,抛弃武士传统,投身其他行业。


《战国武士秀》F0200000068 · 2024年7月28日摄于日本熊本熊本城遗址

 

尽管在日本中世早期,靠自己奋斗而成功的军事人物的地位不断超过贵族,但贵族出身同样能在武士的世界中赢得一席之地。在室町时代和安土桃山时代的长年战乱中, 拥有贵族血统的日本武士,往往在此间兴盛的松散地方武装部队中, 被任命为军官。

然而, 16世纪末兴起的军阀领主一般出身寒微,如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等,他们取得权力是靠着出众的战略才华和军事资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信长还是秀吉,他们从未得到将军的头衔。因为长久以来,这一头衔和代表着统治不力的贵族军人联系在一起,因而有负面含义,也许部分原因是他们低微的社会地位。

1 3 4 5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