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官酱园》F0300000611 · 2024年2月12日摄于中国浙江嘉兴海盐

 

沈荡官酱园,现在的正式名称是沈荡酿造有限公司,前身是始创于清光绪十三年的「泰兴酱园」,如此,其历史已有一百三十余年。

据说沈荡酿造有限公司目前仍采用古法工艺酿造,产品一是老酒,二是酱油。

本来想捎点酱油尝尝的,但一百多一瓶的酱油,着实舍不得,只得作罢。


《超鲜奶》F0300000610 · 2024年2月13日摄于中国浙江嘉兴东兴奶牛场

 

东兴奶牛场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是嘉兴第一家奶牛场,现对公众开放。在东兴奶牛场,游客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奶牛从繁育、饲养、挤奶、日常管理等牛奶生产的各个环节,并且还可以饲喂小牛,有很强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生产出来的鲜牛奶被送入附近的加工车间,经过灌装、灭菌后,随即被送回牛奶场的小店出售,游客因此可以品尝到最新鲜的牛奶及奶制品,蛮好玩的。

东兴奶牛场参观免费、停车免费,其收入一是出售喂小牛的饲料奶入牧草,二是出售牛奶及奶制品。


《子城》A0102030008 · 2024年2月14日摄于中国浙江嘉兴

 

嘉兴子城,历代嘉兴府衙所在地,太平天国时期听王府旧址。

嘉兴子城始建于三国吴黄龙三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城周二里十步,高、厚均为丈二尺。子城一名的由来,一是唐末在子城外另修了罗城,子城成为城中城,故名「子城」;二是,子城周边遍植梓树,故称「梓城」,后讹传为「子城」。

现子城及谯楼为1990年时重修,长约百米,垣墙为砖石结构,设有垛口,下置城门,由一对石狮镇守。


《鲜肉烧麦》B0000000567 · 2024年2月13日摄于中国浙江嘉兴

 

嘉兴的小吃,除了大名鼎鼎的五芳斋大肉粽,鲜肉烧麦也很好吃。

嘉兴鲜肉烧麦应该不是嘉兴特产,因为曾经在周边很多地方吃到过类似的烧麦,比如南浔,再就是上海浦东的下沙。只是嘉兴烧麦的皮更薄,个头也更小。烫麺的皮很有韧劲,口感相当不错。


《叙利亚文物》M0000000043 · 2024年2月14日摄于中国浙江嘉兴博物馆

 

很幸运,在参观嘉兴博物馆时,意外邂逅了一个特展:《文明的十字路口 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这次特展共展出自距今约5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早期至公元18世纪的奥斯曼时期的石器、青铜器、雕像等共96年叙利亚国宝级文物,非常难得。


《铜鎏金佛祖诞生像》M0000000042 · 2024年2月14日摄于中国浙江嘉兴博物馆

 

嘉兴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主体建筑以船为形,很有特色。博物馆建筑面积约22,000平方米,分南馆和北馆两部分,每部分各有三层,分别为基本展厅和临时展厅。

基本展厅为《禾源:嘉兴史前文物展》及《沃土嘉禾:历史时期的嘉兴》。前者以马家浜遗址的发现作为嘉兴文化的源头,系统地展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发展序列;后者共分六个单元陈列,围绕「禾」这一主线,较详细地记录了嘉兴从吴越时期开始历经唐宋元明清直到近现代各时代的发展变化过程。除了上述两大基本展厅外,另有《馆藏珍贵文物展》和《馆藏书画展》基本陈列展厅。


《尺糕》B0000000566 · 2024年2月13日摄于中国浙江嘉兴海盐沈荡古镇点心局

 

嘉兴尺糕,其制作技艺为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这种米糕江南各地都有,只是叫法或形状不同,比如定胜糕。


《马家浜文化时期陶罐》M0000000041 · 2024年2月15日摄于中国浙江嘉兴马家浜文化博物馆

 

上世纪50年代末,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乡天带村的村民响应当地政府号召从村里的一条叫马家浜的小河挖淤泥当积肥时,意外挖出了很多的兽骨和陶罐、玉器。这引起了当地文物部门的重视并报告了上级主管部门。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得到消息后随即派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初步认为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址,自此,尘封了7000至5800年的马家浜文化得以重见天日。

马家浜文化博物馆趻马家浜遗址不远,是一座现代化的马家浜文化专题博物馆,同济大学设计, 总投资1.2亿, 总面积8000平方。其中,展陈部分包括「序厅」和「肇始嘉禾」、「生态聚落」、「文化主根」、「薪火相传」四个篇章,通过故事化和场景式展示,对7000年马家浜文化进行生动阐释和还原。

入馆免费,停车免费。


《站没站相》F0300000609 · 2024年2月14日摄于中国浙江嘉兴子城

 

给他拍照,他一刻不闲,老动老动。问他啥情况,他说:「你直管拍,我保证每张不同样。」

下午回的上海。

晚上,他娘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群里发了条消息,说她收拾屋子的时候,她儿子不光收拾好了行李箱,还把換洗衣服用洗衣机洗了。我见到消息,有点小感动的。像这种事,能主动且毫不张扬地做了,真的长大了。


《嘉兴博物馆藏品》M0000000040 · 2024年2月14日摄于中国浙江嘉兴

 

参观嘉兴博物馆。

「外公,知道这是啥坐像吗?」

「不知道。」

「我知道。」

「告诉我。」

「坐没坐相。」

今天下月初五,迎财神的日子,微信朋友圈被各种的貌似虔诚刷屏,而我们却在肆无忌惮地胡说八道。

活该我们家发不了财。唉。


《参观绮园》F0300000608 · 2024年2月12日摄于中国浙江嘉兴海盐

 

绮园,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武原镇上的一座江南园林风格的私家宅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绮园景区,以绮园为核心的一整片街区,有点像上海豫园商圈那样集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的生活广场,蛮热闹的。


《参观海盐县博物馆》F0300000607 · 2024年2月12日摄于中国浙江嘉兴海盐

 

海盐县博物馆,尽管建筑面积有将近一万五千平方米,但馆藏文物并不很丰富,5000余件,其中珍贵文件800余件。

就是这样一座县级博物馆,春节期间不但对外开放,而且非常用心,准备了很多的年俗文化活动。不仅如此,还博物馆还安排讲解员免费做了一场讲解。大过年的,被暖到了。不是因为不用花钱,而是因为博物馆的诚意。

海盐县博物馆,新年快乐!


《北大街》A0102030007 · 2024年2月11日摄于中国浙江嘉兴海盐

 

七点动身,九点到达。南北湖离上海就这么近。

南北湖,位于嘉兴市海盐县境内,是钱塘江口的一个潟湖,一个多点平方公里。南北湖曾称永安湖、澉湖、高士湖等,后湖中修堤,即「湖中塘」,将湖一分为二成南、北两半,遂更名为「南北湖」。

南北湖景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果没车,是要跑断腿的。我们是通过景区内的餐厅代为提前报备,所以抵达后被允许开车进入景区。这样即使环湖也很轻松。

南北湖中有一小岛,由河道疏浚时清出的淤泥堆积而成,状如蝴蝶,故名「蝴蝶岛」,据说是为了纪念民国时影后胡蝶曾在南北湖拍摄影片《盐潮》。莫辨真伪。岛上建有「山海阁」及其他建筑小品数处,有《步鑫生改革事迹展》常年展,说的是步鑫生和他的海盐衬衫厂改革的故事。步鑫生当海盐衬衫厂厂长时,我可能还没开始读大学。一个时代。

海盐北大街,看名字应该也曾经是一个热门的去处,并且有很多的故事。但实在没兴趣细究,因为明显经过了彻底的改造或重建,成为了一处时尚的生活购物广场,有很多的餐饮,停车也方便。

巅峰

20240210


《秋色》D0019000016 · 2023年12月3日摄于中国上海静安大宁公园

 

91.5KG。这是今早体重秤的读数,一个巅峰级的数字。

很多人拚尽全力、努力一生也达不到巅峰,而我竟然在不知不觉间达到了,只不过巅峰的不是人生,而是体重。

今年只做三件事:保命,减重,为保命而减重。

大年初一,很适合许心愿、定目标、表决心。

哈哈哈哈。


《三星堆金面青铜人头像》M0000000039 · 2024年2月9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上海博物馆东馆

 

「星耀中国:三星堆 · 金沙古蜀文明展」在刚开馆不久的上海博物馆东馆第一、第二特展厅展出,包括363件古蜀文明文物,其中约有三分之一为最新的考古发现。

上海博物馆东馆的这次开馆特展,是四川之外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古蜀文明展,机会难得,值得一看。


《过年了》F0300000606 · 2024年2月8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江湾里

 

「北小年」、「南小年」、「过了腊八就是年」,这些都跟上海没什么关系。

传统上,上海人管正月初一叫「年」,管除夕叫「大年夜」,管除夕前一天,也就是今天叫「小年夜」。正常年份,大年夜落在腊月卅,小年夜落在腊月甘九。如果腊月只有二十九天,那腊月甘九就是大年夜,腊月甘八就是小年夜。对上海人的来说,小年夜才算是真正进入到「过年」状态。


《鲍鱼煨猪手》B0000000508 · 2023年12月5日摄于中国上海宝山家香悦 · 海鲜 · 上海菜

 

《鲍鱼》

梁实秋

 

鲍鱼的原意是臭腌鱼。《史记 · 秦始皇本纪》:「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就是以鲍鱼掩盖尸臭的意思。我现在所要谈的不是这个鲍鱼。

鲍鱼是石决明的俗称,亦称为鳆鱼。鳆实非鱼,乃有介壳之软体动物,常吸着于海水中的礁石之上,赖食藻类为生。壳之外缘有呼吸孔若干列成一排。我们此地所谓「九孔」就是鲍鱼一类。

从前人所谓「如入鲍鱼之肆」,形容其臭不可闻,今则提起鲍鱼无不赏其味美。新鲜的九孔,海鲜店到处有售,其味之鲜美在蚌类之中独树一帜。但是比起晒干了的广东之紫鲍,以及装了罐头的熟鲍鱼,尚不能同日而语。新鲜鲍鱼嫩而香,制炼过的鲍鱼味较厚而醇。

广东烹调一向以红烧鱼翅及红烧鲍脯为号召,确有其独到之处。紫鲍块头很大,厚而结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烹制之后,虽然仍有韧性,但滋味非凡,比吃熊掌要好得多。

我认识一位广东侨生,带有一些紫鲍,他患癌不治,临终以其所藏剩余之鲍鱼见贻,我睹物伤逝,不忍食之,弃置冰箱经年,终于清理旧物,不得已而试烹制之。也许是发得不好,也许是火候不对,结果是勉强下咽,糟蹋了东西。可见烹饪一道非利巴所能为。

罐头的鲍鱼,以我所知有日本的和墨西哥的两种,各有千秋。日本的鲍鱼个子小些,颜色淡些,一罐可能有三五个还不止,质地较为细嫩。墨西哥的罐头在美国畅销,品质不齐,有人在标签上可以看出货色的高低,想来是有人粗制滥造,冒用名牌。

罐头鲍鱼是熟的,切成薄片是一道上好的冷荤,若是配上罐头龙须菜,便是绝妙的一道双拼。有人好喜欢吃鲍鱼,能迫不及待地打开罐头就用叉子取出一块举着啃,像吃玉米棒子似的一口一口地啃!

鲍鱼切成细丝,加芫荽菜梗,入锅爆炒,是下酒的一道好菜。鲍鱼切成丁,比骰子稍大一点的丁,加虾子烩成羹,下酒送饭兼宜。

但是我吃鲍鱼最得意的是一碗鲍鱼麺。有一年冬天我游沈阳,下榻友人家。我有凌晨即起的习惯,见其厨司老王伏枕呻吟不胜其苦,问其故,知是胃痛,我乃投以随身携带的苏打片,痛立止。老王感激涕零,无以为报,立刻翻身而起,给我煮了一大碗麺做早点,仓促间找不到做麺的浇头,在主人柜橱里摸索出一罐主人舍不得吃的鲍鱼,不由分说打开罐头把一整罐鲍鱼切成细丝,连原汁一起倒进锅里,煮出上尖的一大碗鲍鱼麺。这是我一生没有过的豪举,用两片苏打换来一罐鲍鱼煮一碗麺!主人起来,只闻到异香满室,后来廉得其情,也只好徒呼负负。


《巴伊亚宫》F0300000605 · 2019年4月3日摄于摩洛哥马拉喀什

 

新冠疫情爆发前的十年,堪称旅行的黄金期,氛围相当宽松。像大陆和台湾之间、美国和古巴之间实现便利地往返,好像都是那十年间发生的事,甚至包括从第三国绕行一些与大陆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也都不再有任何问题。

那十年,地球真的就像是一个村。

旅行,是需要有气氛来烘托的。没有良好的气氛,也就很难会有良好的体验和感受。

后疫情时代,加上糟糕的经济形势及糟糕的国际关系,所有人的心情似乎变得糟糕起来。

这,就很糟糕了。


《马赛少年》F0100000100 · 2018年8月8日摄于坦桑尼亚赛伦盖蒂

 

旅行,需不需要导游?这得看情况。说是旅行,其实每个行程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可以是度假,也可以是观光。而观光,可以是风光,也可以是人文。在我看来,最后这一类,是很需要来自导游的帮助的。马赛少年额头为什么要画符号?符号图案的含义是什么?他的脸颊上是不是烙印?如果是,为什么要打烙印?你在赛伦盖蒂草原偶然遇见了他,但,你对你看到的有关他的一切一无所知。是不是很遗憾?如果当时身边有个导游,这一连串的问题应该当时就都有了答案。

早年第一次去欧洲,跟团,传统线路,罗马、巴黎之类,地接导游是一个华裔,依稀记得姓李,上海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毕业,后定居德国。至今都觉得那次非常荣幸能遇到他那样的导游,举止儒雅、学识渊博。整个行程,他将欧洲文艺复兴这一话题贯穿始终,让一次旅行变成了一次欧洲文艺复兴的启蒙教程,受益匪浅。

当然,所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导游职业并且博学。

顺便说一下。其实,参观博物馆,最好也请一位现场讲解员,至少是租一台讲解器。不然,你看到的是一堆缝缝补补的坛坛罐罐而不是其所代表的历史和文化。

这钱,花得值。


《蒙自过桥米线》B0000000564 · 2024年2月2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麦麦山悠方店

 

抗战时期,汪曾祺考入战时临时成立的西南联大中文系,读了五年。尽管最后肄业,但这五年对汪老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影响了他的一生。汪老以大量的笔墨记录和回忆这段历史,内容涵盖西南联大和昆明的方方面面和角角落落。这些文字,承载了汪老对西南联大和昆明的眷恋和深情。他是将昆明当成了自己的精神故乡。

 

羁旅天南久未还,故乡无此好湖山。

长堤柳色浓如许,觅我旅踪五十年。

 

汪老在文中提及的「正义路牌楼西侧」的那家过桥米线店,应该就是金马碧鸡坊边上的那家老店,二十年前曾去尝过,味道忘得差不多了,但价钱还记着:每份五十块。之所以记得这么久,是因为心疼和肉痛。哈哈哈哈。

 

《米线》

汪曾祺

 

米线是米粉像压饸饹似的压出来的那么一种东西,粗细也如张家口一带的莜面饸饹。口感可完全不同。米线洁白,光滑,柔软。有个女同学身材细长,皮肤很白,有个外号,就叫米线。这东西从作坊里出来的时候就是熟的,只需放入配料,加一点水,稍煮,即可食用。

昆明的米线店都是用带把的小铜锅,一锅只能煮一两碗,多则三碗,谓之「小锅米线」。昆明人认为小锅煮的米线才好吃。米线配料有多种,徐了爨肉之外,都是预先熟制好了的。昆明米线店很多,几乎每条街都有。文林街就有两家。一家在西边,近大西门,坐南朝北。这家卖的米线花样多,有焖鸡米线、爨肉米线、鳝鱼米线、叶子米线。焖鸡其实不是鸡,是瘦肉,煸炒之后,加酱油香料煮熟。爨肉即鲜肉末。米线煮开,拨入肉末,见两开,即得。昆明人不知道为什么把这种做法叫作爨肉,这是个多么复杂难写的字!云南因有二爨(《爨宝子》《爨龙颜》)碑,很多人能认识这个字,外省人多不识。

云南人把荤菜分为两类,大块炖猪肉以及鸡鸭牛羊肉,谓之「大荤」,炒蔬菜而加一点肉丝或肉末,谓之「爨荤」。「爨荤」者零碎肉也。爨肉米线的名称也许是这样引伸出来的。鳝鱼米线的鳝鱼是鳝鱼切段,加大蒜焖酥了的。「叶子」即炸猪皮。这东西有的地方叫「响皮」,很多地方叫「假鱼肚」。叫作「叶子」,似只有云南一省。

文林街街东的一家坐北朝南,对面是西南联大教授宿舍,沈从文先生就住在楼上临街的一间里面。这家房屋桌凳比较干净,米线的味道也较清淡,只有焖鸡和爨肉两种,不过备有鸡蛋和西红柿,可以加在米线里。

巴金同志在纪念沈从文先生文中说沈先生经常以两碗米线,加鸡蛋西红柿,就算是一顿饭了,指的就是这一家。沈先生通常吃的是爨肉米线。这家还卖鸡头鸡脚(卤煮)和油炸花生米,小饮极便。

荩忠寺坡有一家卖耙肉米线。白汤。大块臀肩肥瘦肉煮得极耙,放大瓷盘中。米线烫热浇汤后,用包馄饨用的竹片扒下约半两耙肉,堆在米线上面。汤肥,味厚。全城卖耙肉米线者只此一家。

青云街有一家卖羊血米线。大锅两口,一锅开水,一锅煮着生的羊血。羊血并不凝结,只是像一锅嫩豆腐。米线放在漏勺里在开水锅中冒得滚烫,托羊血一大勺盖在米线上,浇芝麻酱,撒上香菜蒜泥,吃辣的可以自己加。有的同学不敢问津,或望望然而去之,因为羊血好像不熟,我则以为是难得的异味。

正义路有一个奎光阁,门面颇大,有楼,卖凉米线。米线,加好酱油,酸甜醋(昆明的醋有两种,酸醋和甜醋,加醋时店伙都要问:「吃酸醋嘛甜醋?」通常都答曰:「酸甜醋。」即两样都要)、再加五辛生菜、辣椒。夏天吃凉米线,大汗淋漓,然而浑身爽快。奎光阁在我还在昆明时就关张了。

护国路附近有一条老街,有一家专卖干烧米线,门面甚小,座位靠墙,好像摆在一个半截胡同里,没几张小桌子。干烧米线放大量猪油,酱油,一点儿汤,加大量的辣椒面和川花椒末,烧得之后,无汁水,是盛在盘子里吃的。颜色深红,辣椒和花椒的香气冲鼻子。吃了这种米线得喝大量的茶,最好是沱茶,因为味道极其强烈浓厚,「叫水」;而且麻辣味在舌上久留不去,不用茶水涮一涮,得一直张嘴哈气。

最为名贵的自然是过桥米线。过桥米线和汽锅鸡堪称昆明吃食的代表作。过桥米线以正义路牌楼西侧一家最负盛名。这家也卖别的饭菜,但是顾客多是冲过桥米线来的。入门坐定,叫过菜,堂倌即在每人面前放一盘生菜(主要是豌豆苗);一盘(九寸盘)生鸡片、腰片、鱼片、猪里肌片、宣威火腿片,平铺盘底,片大,而薄几如纸;一碗白胚米线。随即端来一大碗汤。汤看来似无热气,而汤温高于一百摄氏度,因为上面封了厚厚的一层鸡油。

我们初到昆明,就听到不止一个人的警告:这汤万万不能单喝。说有一个下江人司机,汤一上来,端起来就喝,竟烫死了。把生片推入汤中,即刻就都熟了;然后把米线、生菜拨入汤碗,就可以吃起来。鸡片腰片鱼片肉片都极嫩,汤极鲜,真是食品中的尤物。

过桥米线有个传说,说是有一秀才,在村外小河对岸书斋中苦读,秀才娘子每天给他送米线充饥,为保持鲜嫩烫热,遂想出此法。娘子送吃的,要过一道桥。秀才问:「这是什么米线?」娘子说:「过桥米线!」「过桥米线」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此恐是出于附会。「过桥」为名我于南宋人笔记中即曾见过,书名偶忘。

1 21 22 23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