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街景》A0103010002 · 2016年10月31日摄于中国台湾台北
去年十月下旬去的台湾,没有环岛,只是在南投、屏东和台北分别待了几天,另外顺道去了台南和新北的几个地方。没去走苏花公路,感觉那条道太危险,全家人一台车,出了事就是天大的事,犯不着。再好的风景活着才能看,况且那一带也算不上是绝世海景。
想去台湾很久了,不为风景,只是想看看由于几十年的政治和军事隔绝而走了一条与大陆略有不同的另一部分中国人的生活现状。
很多人说,在和大陆隔绝的几十年里,台湾的社会演化相对比较平稳,因此,可以从台湾看到民国的影子。对此,我是很不以为然的。毕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曾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历过经济高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必将随之改变。只是这种改变以波澜不惊的匀速进行着,短时期内并不容易觉察。但倘若将这种改变以十几年或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来看,一定也是翻天覆地的。
《风之城》A0110010001 · 2012年8月23日摄于中国新疆乌鲁木齐达坂城风力发电厂
中国情歌王子王洛宾的一曲《达坂城的姑娘》让达坂城这座中国西北小镇蜚声九洲。然而现实中的达坂城多的不是美女,而是风。
达坂城又被称为「风之城」。据说这里一年只刮两场风:一场从每年的一月刮到六月;另一场则从七月刮到十二月。来自西伯利亚的冷风与大沙漠蒸腾的热气激烈对流,汇成大风吹向达坂城山口,形成著名的「百里风带」。
为充分利用这里的风能,1985年起,新疆开始了风力发电的研究、试验和推广工作。1986年,从丹麦引进新疆第一台风力发电机,为新疆风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1988年,利用丹麦政府赠款,新疆完成了达坂城风力发电场第一期工程。这是自治区最早的风力发电厂,也是全国规模开发风能最早的实验场。1989年10月,发电厂并入乌鲁木齐电网发电,年发电量达700万千瓦,时,当时无论是单机容量和总装机容量,均居全国第一。
此后,发电厂不断扩大,至2000年底,新疆风能公司达坂城风力发电厂备有风力发电机32台,装机容量11,100千瓦。与此同时,自治区电力公司也开始在达坂城地区建设风力发电基地,总装机容量达67,000千瓦,在建规模23,500千瓦,成为达坂城第二个风力发电厂。目前,两个风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约78,100千瓦,雄居全国首位。
在引进风力发电机的基础上,新疆还迈开了风力发电机组国产化的步伐。1998年7月,新疆风能公司自行设计制造的首批两台600千瓦风力发电机安装成功,现已投入运行,成为我国600千瓦风力发电机实施国产化最早的风力发电厂。至2000年底,新疆已有10台这种风力发电机投入运行,发电机最高国产率达到84%。风力发电机的国产化,大大降低了风力发电的成本,对于加速我国风能资源的开发、提高风能利用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千百年来让达坂城「树歪、老爷爷的胡子歪、姑娘的裙子歪」的风,开始为新疆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让这座「风之城」成为清洁能源之城。
《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A0103030006 · 2016年10月26日摄于中国台湾屏东垦丁
垦丁另一处不容错过的地方是这里的「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
台湾「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简称「海生馆」,位于台湾屏东县车城乡台湾海峡之畔。海生馆大致分为博物馆,包括台湾水域、珊瑚王国和世界水域三大主题展示馆、行政与教学中心、水族实验中心、服务中心、研究大楼、国际会议中心,以及学研中心等,规模庞大、配套齐全,号称东南亚最大的水族世界。
海生馆最大的亮点是众多为孩子们特别设计的体验和探索项目,尤其是「夜宿海生馆」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整个活动从第一天下午四点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上午十点,内容包括:展示馆导览及参观、风味晚餐、号称海生馆秘密花园的后场参观、各种DIY、夜探海洋世界、与鱼共眠,以及次日的海洋早餐、大洋池独享喂食、潮间带生态观察以及一堂海洋生态课程。这样一次活动,三岁以下儿童免费,三岁以上、六岁以下儿童200元人民币,六岁以上儿童470多元人民币。
《沧海亭》A0103030005 · 2016年10月24日摄于中国台湾屏东垦丁国家公园
去垦丁,千万不要错过垦丁国家公园。这里不仅有着垦丁最美的自然风光,同时也拥有全台湾最特殊的地理坐标:由太平洋、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所环绕的台湾岛最南端。
垦丁国家公园是台湾地区第一座「国家公园」,其所在的恒春半岛最南端的岬角「鹅銮鼻」是台湾本岛的最南端。
垦丁国家公园分为生态保护区、特别景观区、史迹保存区、游憩区、一般管制区等五种管理分区;其中垦丁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区有陆域生态保护区及海域生态保护区;陆域生态保护区共有五处为香蕉湾生态保护区、南仁山生态保护区、砂岛生态保护区、龙坑生态保护区及社顶高位珊瑚礁生态保护区;海域生态保护区分别为海生一生态保护区、海生二生态保护区、海生三生态保护区及海生四生态保护区等共四处。
垦丁国家公园为台湾热门观光胜地之一。
《风车勇士》F0300000061 · 2015年10月2日摄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科尔多瓦康苏埃格拉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班牙小说家米格尔 · 德 · 塞万提斯 · 萨维德拉曾写过被评论家们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的《唐吉诃德》。小说的主人公唐吉诃德自幼喜欢骑士故事,最后走火入魔,认定自己就是一个骑士,于是纠结了同村的小伙伴们一起周游世界,行侠仗义。
在唐吉诃德的「骑士生涯」中先后有过三次历险,其中第二次历险时,堂吉诃德和他的小伙伴在郊外看到了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恍惚中将这些风车当成了巨人,扬鞭策马,上前便要厮杀,他的小伙伴怎么拦都拦不住。唐吉诃德神勇地朝第一架风车扑去,用手中的长枪刺进了风车的翅翼。但结果很没面子:连人带马被旋转的风车甩到了一边。
故事的发生地据说就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科尔多瓦的康苏埃格拉,这里因此被称为了「风车村」。
这里的风车建在突兀的山岗之上,风非常大,别说脑子本来就不怎么好使的唐吉诃德,任何人只要多待上几分钟,也会被大风刮得脑子不正常。
《圣多美教堂》A1304000007 · 2015年10月2日摄于西班牙卡斯蒂利亚托莱多
尽管为14世纪阿拉伯人所建的姆德哈尔风格建筑,但狭巷之中的圣多美教堂在遍地古迹的托莱多并不十分起眼。让这座姆德哈尔风格建筑在古城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其珍藏的埃尔 · 格列柯的名画《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
《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创作于1586年,讲述的是一个源自中世纪的传奇故事:奥尔加斯伯爵全名唐 · 冈萨雷斯 · 鲁伊斯,是托莱多的贵族、富绅。作为托莱多市民,他被选为卡斯迪拉教区的书记长,曾向圣多美教堂捐赠过大笔财产。1312年奥尔加斯伯爵去世。基于对教会的虔诚以及生前遗愿,奥尔加斯伯爵被安葬在圣多美教堂。葬礼当天,奇迹发生了:两位圣徒斯蒂凡与奥古斯丁从天国而降,亲手为他埋葬。
说起埃尔 · 格列柯,这是一个与古城托莱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名字。埃尔 · 格列柯出生于16世纪的希腊克里特岛,成年以后又扬名于威尼斯和罗马。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埃尔 · 格列柯来到了托莱多,塔霍河与托莱多小城如画般的光影和色彩瞬间打动了这位半生颠沛的画家,他的心从此留在了这座山城,再没离开。在他37年的余生中创作了很多传世之作,尤其是宗教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奥尔加兹伯爵的葬礼》。
埃尔 · 格列柯被认为是西班牙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画家,在他之后的许多年中,才有了土生土长的委拉斯凯支和戈雅。这三位画家以及20世纪的毕加索、米罗、达利,成为世界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如今,稍具规模的西方美术馆几乎都收藏有埃尔 · 格列柯的作品。
埃尔 · 格列柯的遗体存放在城西的圣多明各修道院。
《圣胡安皇家修道院》A1304000006 · 2015年10月2日摄于西班牙卡斯蒂利亚托莱多
这座建筑是哥特火焰式建筑的典范,由天主教双王费尔南多和伊莎贝尔主持建造,用以庆祝他们的儿子胡安王子的出生,以及1476年在托罗战役中战胜了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的军队,这场战役为两国的合并铺平了道路。修道院1477年动工,1606年建成,历时129年。
费尔南多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原计划安葬在这个修道院,但是在1492年征服格拉纳达后,他们改变了原计划选择葬在格拉纳达。1809年拿破仑军队占领托莱多期间,这座修道院遭到严重损坏,并于1835年关闭。
1883年,圣胡安皇家修道院开始修复,1967年完成。1954年该修道院重归方济各会。该修道院为哥特式建筑,它的教堂为拉丁十字平面,通廊长50米,高30米,装饰有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的纹章。
这座西哥特王朝晚期的建筑,带有穆德哈尔式建筑讲求装饰豪华的风格,最突出的特点是雕饰华丽以及回廊上高超的雕刻艺术。修道院是西班牙著名建筑大师胡安·古阿斯的杰作,他在哥特式风格基础上又以穆德哈尔装饰巧妙平衡,使之成为托莱多最值得欣赏的建筑。
《圣马丁桥》A1304000005 · 2015年10月2日摄于西班牙卡斯蒂利亚托莱多
横跨塔霍河的圣马丁桥建于13世纪,14世纪初完工,是从西面进入托莱多古城的重要通道。据说设计师是参照了城东的阿尔坎塔拉桥,只是这里的河面更宽,跨度更大,最后建成了五孔桥。不仅跨度,圣马丁桥面最宽处达40米,这样的规模在当时非常惊人。
「圣马丁桥」一名的由来,是因为当时这里归圣马丁教区管辖。
14世纪中期,圣马丁桥先后遭遇了大火和洪水的破坏,1390年时,在当时大主教的主持下重建了此桥,17世纪卡洛斯二世时期再次重修。这次修建中,大桥东侧的防御塔被拓宽,连着一段城墙。桥洞上方的石碑记录着卡洛斯二世下令重修此桥的文字,正中是当时托莱多古城城徽。与阿尔坎塔拉桥东侧凯旋门上看到的城徽非常相似,最大的区别在于盾徽中央没有代表波旁王朝的百合花,因为卡洛斯二世时还是哈布斯堡王朝。
《托莱多大教堂》A1304000004 · 2015年10月2日摄于西班牙卡斯蒂利亚托莱多
托莱多古城另一处著名建筑是这里的大教堂。这座教堂是西班牙最大的教堂之一,也是西班牙首席红衣大主教的驻地。作为世界最大天主教堂之一的托莱多大教堂,是哥特艺术的顶峰之作,而其内部的装饰又吸收了姆德哈尔等其他风格,因此,这是一处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的庞大建筑群。教堂正站左侧钟楼高90米,主堂长112米,宽56米,高45米,由88根石柱支撑。大教堂的唱诗室位于主堂中央,唱诗班的两排座椅为西班牙木雕艺术之珍宝,下排为哥特式,上排为文艺复兴式,两种艺术风格水乳交融。下排座椅上方刻有54幅组画,生动地记载了光复战争中收复格拉纳达的历史场面。
和阿尔卡萨尔城堡一样,大教堂也是托莱多历史的见证者。公元9世纪,大教堂曾一度被摩尔人又改建为清真寺。
《托莱多古城街景》A1304000002 · 2015年10月2日摄于西班牙卡斯蒂利亚多莱多
和西班牙其他城市一样,托莱多在历史上也曾先后遭到过罗马人、西哥特人和阿拉伯人的入侵。
公元前527年,统治了西班牙的西哥特人定都多莱托。公元711年,托莱多被阿拉伯人攻陷,这里又成了阿拉伯人的首都。1085年,摩尔人后裔阿方索六世国王率兵占领了托莱多,也把这里定为国都。不仅如此,这位开明的国王还下令保护托莱多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历史遗产,允许已有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并存共容,从而使托莱多独特的多样文化得以保存。
中世纪的托莱多,是一座拥有20万人口的城市,既是西班牙的首都,也是欧洲重要的政治、文化、商业和手工业中心之一。
1561年,当时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迁都马德里,托莱多的地位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