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墓教堂》A1901000014 · 2016年5月18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时隔671年,圣墓教堂再次关闭。这次是因为新冠肺炎,而上一次是因为黑死病。

截止到目前,全球新冠肺炎患者累计1,856,497人,死亡114,353人。

尽管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无论感染人数还是死亡人数还都远远比不上一场流感大流行,但它对世界政治及经济的影响让「萨斯」、「中东呼吸综合征」及任何一次流感大流行都相形见绌,只有中世纪欧洲的那场黑死病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圣墓教堂的再度关闭是一个象征。

我们正在见证历史。

良方

20200412


《江湾湿地》A0101040009 · 2020年1月1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新江湾城

 

新冠肺炎,高传染,高死亡,而且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上海华山医院传染科主任张文宏大夫说,抗击新冠肺炎,主要就是靠免疫力。想要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大量摄入蛋白质,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张大夫开出了一个「医嘱」:早餐两只鸡蛋,午餐鱼,晚餐牛肉。

在执行了类似张文宏大夫的「医嘱」一百来天后,收获颇丰:疫情前体重81公斤,昨天上秤,86公斤。

这个先不管了,活着就好。


《瑞典风光》A4600000009 · 2019年5月29日摄于瑞典

 

「人权卫士」瑞典政府就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推出了一项新政:

对年龄超过80岁的新冠肺炎患者不再救治;对年龄在60至80岁之间,患有其他一、二种诸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不再救治;已经被收入重症监护病房的上述两类新冠肺炎患者,即使仍在抢救中也立刻放弃救治并搬出重症监护病房。

此项新政的理由是,相较于更年轻的新冠肺炎患者,这些老年患者治疗的价值不大。

嗯,这个不但很维京,还很复古。


《小城菲森》A0301000014 · 2014年7月18日摄于德国巴伐利亚

 

上世纪中叶,德国旅游界推出了两条经典的观光线路,一条是东西向的「古堡之路」,从德国西部一路延伸至捷克首都布拉格;另一条是南北向的「浪漫之路」,起点是维尔茨堡,终点就在菲森。

大多数人去菲森是因为新天鹅堡,包括我们。菲森离新天鹅堡近在咫尺,是前往新天鹅堡的必经之路。

其实这个阿尔卑斯脚下人口不到一万五千的巴伐利亚小城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很值得驻足。


《唐陶俑》M0000000016 · 2020年1月22日摄于中国陕西西安博物院

 

最近几天,英格兰中部的伯明翰以及北部的默西赛德等地,5G基站被肆意破坏,甚至被纵火焚烧,电信员工也遭人辱骂。

事情的起因可能是3月12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举行的健康峰会上,一位名叫托马斯 · 考恩的美国医生在会议期间公开声称「是第五代移动通信,即5G技术导致了新冠疫情的爆发」。他解释说,5G辐射导致了新冠病毒的爆发。疫情之所以没有在非洲爆发完全是因为非洲「不是5G覆盖地区」,而武汉正相反,因为武汉是全球最早修建5G基站,所以疫情最早爆发。

一个名为本 · 麦凯的「脸书」用户是托马斯 · 考恩的忠实拥趸者。他归纳说,2003年,3G问世,非典爆发;2009年,4G问世,猪流感爆发;而这次,5G问世,新冠肺炎爆发。

对于这种说法,有人不信,一笑了之;有人信了,于是一把火把5G基站给烧了。

托马斯 · 考恩也好,本 · 麦凯也罢,如果不是出于哗众取宠或其他别的目的,他们的观点其实是一种「经验」。

所谓「经验」,就是通过归纳,在不同现象或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起某种关联,从而主观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举个例子:老李家的孩子结巴,老李给了他一巴掌,孩子不结巴了;老王家的孩子结巴,老王给了他一巴掌,孩子不结巴了。如果老赵家、老孙家也都如此,很可能给人一种印象:耳光可以治结巴。这就是经验。

经验可能真,也可能伪。如何辨别真伪?用科学的方法加以验证。

最后回归正题。

传统医学是一种经验,有真有伪。如何去伪存真?那就是用科学的方法逐一筛选、验证。不然,只能永远停留在经验层面,永远真伪莫辨。


《又是人间三月天》D0007000007 · 2015年3月22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上海共青国家森林公园

 

经过76天的封城,今天上午8时,武汉重新开放。

如果将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比作一场战争,那么武汉的重新开放只是赢得了一场重要战役的胜利,离取得战争的全面胜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无论如何,今天都是一个值得纪念和庆祝的日子。

这次疫情让武汉遭受了巨大损失,而封城又让武汉作出了重大牺牲。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武汉的封城,我们的城市能不能够像现在这样从容地应对这场疫情?所以,如果遇到武汉或其他重点疫区的人们,你不一定要去拥抱,但一定不要歧视。

致敬武汉。


《「白色恋人」巧克力工厂》A0207000014 · 2017年8月2日摄于日本北海道札幌

 

2007年8月,一封来自内部员工的举报信把「白色恋人」制造商石屋製菓推上了风口浪尖。该举报信称:「白色恋人」外包装上的「尝味期限」被故意延后了一个月,部分冰淇淋产品受到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污染,「有引起食物中毒的可能」。

这在非常注重食品安全的日本是一个重大丑闻。随即,问题产品被召回、工厂停产、社长石水勋辞职。这家业已创立了60年,有着良好形象的著名食品企业瞬间崩塌,陷入绝境。据该企业制造部副部长赤山弘明回忆,当时的情形「像一场噩梦,出事以后,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深深的悔恨。」

非常幸运的是,和大多数发生类似丑闻的其他食品企业直接关门大吉的命运不同,北洋银行出面对石屋製菓进行了强力干预:注资入股,改组体制,接管社长。这一系列的举措让濒死的石屋製菓得以起死回生,在停产100天之后,工厂重新恢复了生产。


《「白色恋人」巧克力工厂》A0207000013 · 2017年8月2日摄于日本北海道札幌

 

「白色恋人」公园坐落于北海道札幌市西区的宫之泽,其前身是「石屋制菓」的旧厂房。这是一座以「美味、怀念、甜蜜故事」为主题的巧克力主题公园,其欧洲城堡形的主建筑内有珍藏了世界各地知名巧克力产品的博物馆以及巧克力生产演示车间。隔着二楼过道的玻璃墙,游客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巧克力制作过程。

「白色恋人」,一种原产自札幌的巧克力夹心饼干,酥脆、齁甜、醇香。

1947年,石水幸安在北海道札幌创立了一家专门经营日本传统杂粮点心的「石屋制菓」。尽管石水幸安很幸运,赶上了日本战后的经济复苏,但他发现,收入渐丰的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杂粮菓子,而是移情别恋于西洋点心。这促使石水幸安下决心开发自己的产品,但似乎不怎么成功,生意也始终不温不火。

1976年,石屋制菓迎来了转机。时任公司专务的石水动突发奇想,用酥脆、寡淡的「猫舌」法国饼干夹上柔滑、香甜的白巧克力制成一种全新的洋菓子,取名「白色恋人」。

这一名字的由来,据说是开发这款洋菓子时,雪花飞扬的窗外恰好有一对恋人相拥着款款走过。

「白色恋人」一经推出便大受好评。

从一开始,「白色恋人」便不仅仅只是一种新口味的洋菓子。石屋制菓在推出这种巧克力夹心饼干的同时,也一并推出了一种文化。每一块白色恋人的独立包装几十年来一直沿用印有蓝底白色雪花图案的包装。沉寂的蓝衬托着无瑕的白,仿佛星空飘落的雪花,浪漫而典雅。正因为如此,「白色恋人」业已成为北海道最著名,同时也是最体面的「伴手礼」。


《日本即景》A0207000012 · 2017年8月3日摄于日本北海道

 

在日本很多公共场所的一些告示上,经常能看到「迷惑」一词,其本意是指「麻烦」、「困扰」、「打扰」,或诸如此类。

不给别人添麻烦,不让别人感到困扰,是很多日本人的行为准则,至少在公共场合如此。若不然,便会受到舆论压力,甚至是鄙视。

上个月底,一则消息被广泛转载并引发热议:

当地时间3月29日中午时分,一个劫匪手持长锯闯入了日本北海道岩见泽市的一对耄耋老人的家中。他先是问老人要了一顿便饭,然后又讨了大约一千日元的现金。逃离前,这个劫匪仔细地将自己踩脏的地板擦拭干净,又给老人留下十只口罩。

由于查不到这则消息的来源,所以不敢断定其真实性。倘若确有其事,还真是蛮日本的。


《无题》D0004000005 · 2013年11月9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上海共青国家森林公园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

中国人有清明祭扫的习俗。但在古时,祭扫是在清明前的「寒食节」。

每年冬至后十五日,也就是次年清明前一二日为寒食节。

寒食节,最初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而立。相传晋文公流亡落魄时,介子推曾为其割股烹肉。晋文公归位后,分封群臣。而功臣介子推却不愿受赏,携母隐居绵山。晋文公惜才,亲上绵山,但介子推避而不见。晋文公为逼介子推出山,下令焚山。不料此举非但未能逼出介子推,反而令其葬身火海。晋文公悔愧之余,诏令臣民:凡介子推忌日皆不得生火,于是就有了寒食节。

历朝历代,寒食节有长有短,短则三五日,长则月余。到了明清,寒食节渐渐淡出,但寒食节的一些习俗,如祭扫、踏青等,并没有一起消失,只是移到了清明。


《瑞典王宫》A4600000008 · 2019年5月29日摄于瑞典斯德哥尔摩

 

截止到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已经突破百万,为1,031,349人。其中中国为82,858人,美国为245,573人,西班牙117,710人,意大利115,242人,德国85,122人,法国59,929人。

这次的新冠肺炎,一开始只是一个天灾。但到了今天,很大程度上已经演变成为了一场人祸。这一转变的背后,有党派博弈的因素,有资本逐利的因素,但我以为,更主要的推动因素是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之争。

病毒没有党派,没有国界,也没有意识形态。


《烟花三月》D0007000006 · 2014后4月6日摄于中国江苏扬州瘦西湖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口罩男孩》F0300000301 · 2020年3月18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江湾湿地

 

愚人节。

当地时间昨天,德国病毒专家、柏林夏利特医院病毒研究所所长德罗斯腾教授昨天在接受北德意志电台采访时呼吁民众为防止传染新冠肺炎而戴上口罩。无独有偶,此前一天,奥地利总理库尔茨公布了一项「强制口罩令」:在不能保证两米「社交距离」情况下,比如进超市购物,必须佩戴口罩。

自这次新冠肺炎全球爆发以来,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都强烈反对普通民众戴口罩,给出的理由千奇百怪:口罩是给病人戴的,健康人没有必要戴口罩;健康人戴口罩弊大于利,因为可能会让健康人产生虚假自信;可能会戴上不合格的口罩;因为不能正确使用口罩而使效果适得其反;如果咳嗽或打喷嚏,用臂肘遮挡比口罩更有效。

这些理由在我们看来荒谬到根本不值得一驳,但西方国家的很多民众对此却深信不疑,以至于发生多起敌视,甚至攻击那些佩戴口罩的人。在这样的舆论和现实压力之下,很多人,尤其是亚裔,明知要冒极大的风险也不敢轻易戴口罩。

我毫不怀疑,在这样不负责任的忽悠之下,很多原本可以幸免于难的人因为没有口罩的防护而感染上了新冠肺炎,并且因此丧命。

强调普通民众不要戴口罩,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在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口罩应尽可能满足处于高度危险之中的医护人员的防护。无论如何,应该将实情公之于众,取得民众的谅解和支持,而不是寻找各种匪夷所思的理由忽悠和误导民众。这不但非常的不道德,而且也过于侮辱智商,看着都觉得尴尬。

现在强调戴口罩,不是认识上的改变,而是口罩紧缺的情况开始有所缓解,如此而已。

其实作为个人,只要稍有判断能力,对于要不要戴口罩这样问题,轻而易举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什么强调医生要戴口罩?为什么强调病人要戴口罩?为什么强调要保持「社交距离」?所有这些都基于同样的事实,那就是防止或降低新冠肺炎毒辣通过空气传播的风险。既然如此,健康人戴口罩一定是利大于弊。

最后来看一个十几年前美国密歇根大学在流感大爆发时期对该校1437名住校大学生所做的跟戴口罩和洗手相关的实验。

这所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随机抽选了3栋宿舍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为A栋、B栋和C栋。研究团队要求:A栋宿舍的学生每天必须戴口罩、B栋宿舍的学生每天必须戴口罩和洗手、C栋宿舍的学生不用戴口罩也不用洗手。6个星期之后,情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B栋宿舍的学生感染流感的人数要比其他两栋宿舍的少35%。


《斯德哥尔摩街景》A4600000007 · 2019年5月29日摄于瑞典斯德哥尔摩

 

2010年,创建了四年的「维基解密」网站曝光了一大批有关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美国政府机密文件,这让美国暴跳如雷。同年,瑞典检察院以涉嫌强奸和性侵犯为由对「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澳大利亚公民朱利安 · 阿桑奇发起刑事调查。但到了去年底,瑞典副首席检察埃娃 · 玛丽 · 佩尔松官表示,瑞典已经停止对阿桑奇指控的刑事调查,而这时的阿桑奇已经被英国警方逮捕,准备引渡给美国。

瑞典在阿桑奇一事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姑且不谈,瑞典指控阿桑奇涉嫌强奸和性侵还是费了一番思量的,因为这样的罪名比较符合瑞典的国情,更容易为瑞典人所相信,并且接受。

据瑞典犯罪统计数据中心、瑞典警察局、美国中央情报局等多个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自2011年以来,这个国家的强奸率已经连续6年高居欧洲榜首。

为了让国民「性满意足」,一直以来,瑞典政府和各界作了大量努力,甚至不惜修改基督教教义,以便让国民可以堂而皇之地享受「各种形式的爱」,包括但不限于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人等等。但不知什么原因,瑞典的强奸案始终居高不下,甚至愈演愈烈。

据瑞典每日新闻2016年11月3日报道,截止到当年10月底,瑞典共发生各类性侵案件达到了惊人的480,000起。这一数字曾被印度引用来证明自己国内的强奸案在全球范围内并不是最令人难堪的。

对于瑞典愈演愈烈的强奸和性侵案,斯德哥尔摩犯罪学专家埃斯特拉达解释说:「强奸案件的增加可能和女性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有关。因为报案的数量多了,所以立案的数量也会跟着增多。」

如此看来,瑞典实际发生的强奸和性侵案比业已公开的数字还要高。


《冲刺》F0300000300 · 2018年5月11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新江湾城公园

 

据美国《科学新闻》双周刊网站3月24日报道,一项对近5000人进行的新研究发现,每日步数与因任何原因死亡的风险之间存在关联。在每天走不到4000步的655名参与者中,死亡率为每年76.7‰。从距离来算,4000步约为3公里。但在每天走4000到7999步的1727人中,死亡率骤降至21.4‰。

研究人员24日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周刊网站上发表报告称,另一组研究对象的情况更好:在每天走8000至近1.2万步的1539人当中,每年的死亡率为6.9‰。

该研究参与者的年龄至少为40岁,他们佩戴了加速计,该仪器在长达一周的时间里记录他们的步伐。作为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组成部分,研究人员收集了2003年至2006年的数据,然后对研究对象平均进行了长达10年的关注,在这期间有1165人死亡。

虽然每日步数与死亡风险之间存在关联,但研究人员尚未发现走路速度与死亡风险之间存在明显关联。


《赫尔辛基街景》A4400000006 · 2019年5月28日摄于芬兰赫尔辛基

 

芬兰浴,汉语通常音译为「桑拿」,有些华语区也译为「三温暖」。

在芬兰语中,「桑拿」意为「没有窗户的小木屋」,指桑拿浴木屋。桑拿分干桑拿和湿桑拿,干桑拿由芬兰传入中国,所以叫芬兰浴;而湿桑拿由土耳其传入中国,所以也叫土耳其浴。

据统计,芬兰总人口只有500万左右,而桑拿房多达160万,平均不到4个芬兰人就有一个桑拿房,足见芬兰人对桑拿的喜爱。

在桑拿房内,水蒸汽的温度可以达到90摄氏度,因此患有诸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者应多加注意,甚至不要进桑拿房。另外就是,过度疲劳或餐后,也应尽量避免立即进入桑拿房,以防意外。

闹闹很喜欢桑拿,但我们一般只让他在桑拿房里待很短的时间。前些年在北海道,泡完温泉后,我带他进了桑拿房。可能是时间稍微长了些,闹闹的鼻腔粘膜血管过度扩张,流了很多鼻血。


《纳林卡托广场》A4400000005 · 2019年5月28日摄于芬兰赫尔辛基

 

由于在芬兰所待的时间很短,走在赫尔辛基的街头,完全分辨不出谁是芬兰人谁是游客,因而也就对所谓的芬兰人「社交恐惧症」没什么感觉。我觉得芬兰人跟其他北欧国家的民众并没什么明显不同,都挺正常。

但在网上,有关芬兰人的「社交恐惧症」传得纷纷扬扬。有几张图片很有意思:一张是一个公交车站,候车亭中的外国游客人头攒动,而左右两边的芬兰人则相互之间保持了起码有一米五的间隔一字排开;另一张是芬兰的一个社区广场,供游人小憩用的单人椅不但保持了一米以上的间距,而且方向也都相互错开。

有一组漫画,叫《芬兰人的梦魇》,其中的场景对我们来说司空见惯且习以为常,但却成了芬兰人的梦魇:

公交车的停车按钮坏了,你不得不开口请求司机停车;

有陌生人看着你的眼睛,然后对你微笑;

公交车上有人坐在你的身旁,并且还企图跟你搭讪;

你想出门,但发现邻居正在过道上。


《洛杉矶街景》A3205000006 · 2018年6月4日摄于美国加利福尼亚

 

北京时间14:00。

截止到目前,这场始于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下:全球累计已确诊529,920人,较昨天增加62,648人。其中:

美国确诊85,991人,较昨天新增18,000人;中国确诊82,079人,较昨天新增119人;意大利确诊80,589人,较昨天新增6,153人;西班牙确诊57,786人,较昨天新增8,578人;德国确诊43,938人,较昨天新增5,068人;法国确诊29,566人,较昨天新增4,333人;伊朗确诊29,406人,较昨天新增2389人;英国确诊11812人,较昨天新增2,129人。

全球已经累计死亡24,101人。

上海累计确诊468人,累计治愈334人,累计死亡5人。

一场全球性大灾难。

眼下,除中国和韩国两国的疫情目前看来似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之外,但其他各国仍处于爆发的上升期,看不到尽头。

由于最近这几天中国的输入性确诊病例增长很快,为避免疫情再度爆发,昨天晚间,中国外交部、移民管理局发布公告:除持中国护照的中国公民以及持有特定签证的外国人之外,所有其他人员从明天零时起将不得入境。

所有人都身处危险之中,没有例外。


《静默教堂》A4400000004 · 2019年5月28日摄于芬兰赫尔辛基

 

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岗比区的纳林卡托广场上,有一座造型独特的橙色建筑,它就是静默教堂。

静默教堂的历史并不久远:2011年开建,2012年便告完工并投入使用。

走进教堂,纳林卡广场的喧嚣便被隔绝在了身后。参与教堂设计的建筑师米高 · 苏马宁解释其团队的设计理念:「建筑的愿景基于安宁的主题,我们不希望教堂受到外部世界的侵扰。」看来,苏马宁和他的团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有人说静默教堂是一座最不像教堂的教堂。其实静默教堂的造型对每一个芬兰人都不会觉得陌生,因为它采用的是在芬兰司空见惯的芬兰浴木桶的造型。

我们在芬兰的时候,经常看见路边的绿地里放着水缸大小的类似木桶,有的外面还围着布帘。据说,这些木桶都是私人有偿提供给游客,用于体验荷兰浴。


《西贝柳斯像》A4400000003 · 2019年5月28日摄于芬兰赫尔辛基西贝柳斯公园

 

西贝柳斯公园是芬兰著名作曲家让 · 西贝柳斯的纪念公园,园内竖立着两座雕塑:一座是一架硕大的抽象管风琴,另一座就是西贝柳斯的头像。两座雕塑作品均出自芬兰著名女雕塑家艾拉 · 希尔图宁之手。

西贝柳斯去世后,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芬兰政府公开征集纪念雕塑方案,最终希尔图宁的「管风琴」方案入选。只是当一座由600根钢管为主要元素组成的抽象管风琴雕塑完成后,人们并不满足,希望能再有一座西贝柳斯的人物雕像。于是在西贝柳斯逝世十周年之际,希尔图宁终于完成了西贝柳斯公园里的第二座雕塑:西贝柳斯头像。

这个头像一经完成便大获好评,它的小型复制品甚至作为国礼被送到联合国大厦永久展出。

1 92 93 94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