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丘坛内壝棂星门》A0108030007 · 2012年10月22日摄于中国北京崇文天坛公园
一般而言,汉字的发音都是由单个韵母或单个声母加单个韵母组合而成,因此都是单音节,也就是一字一音。到了清末明初,西风东渐。在对西文的翻译上,汉语不像日语直接采用片假名音译那样,更多的是采用意译。为了确切地表达西文的原意,同时又便于国人理解,一批双音节汉字被创造了出来。
这些特殊汉字主要集中在计量单位上,比如我们熟悉的「瓩」。
「瓩」是功率单位,读作「千瓦」,即一千瓦特;十瓦特有另外一个汉字「瓧」,读作「十瓦」。是不是很好记,也很好理解?
其他双音节计量单位用字还有很多:
「呎」读作「英尺」,「吋」读作「英寸」,「浬」读作「海里」,「噚」读作「英寻」,「哩」读作「英里」,「唡」读作「英两」,「嗧」读作「加仑」,等等。
不过,现在这些双音节字已经越来越少出现,取而代之的是直接使用双音节词语,「呎」直接写成「英尺」,「嗧」直接写作「加仑」。
《街头杂耍》F0100000067 · 2011年3月6日摄于法国法兰西岛巴黎
五一国际劳动节。
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过社交网站发表了短暂讲话。他说,今年的「五一节」不同以往,工人不能上街庆祝游行,铃兰花也不能如常售卖。
马克龙为什么会特别提到铃兰花?
在法国,「五一国际劳动节」也叫「铃兰花节」。这一天,很多法国人会互赠铃兰花。在法国人看来,铃兰花是春天的气息,会让爱神眷顾,能让人一整年都走运。法国的一些地方还会举办专门的庆祝活动,并且像选美那样选出当地的「 铃兰花皇后」。
铃兰花原产于亚洲,中世纪时传入法国。1561年5月1日,法国国王查理九世收到一株象征好运的铃兰花后非常开心。他没有独享这份好运,而是将铃兰花分享给了他人。他当时的这一举动最终让法国拥有了温馨且充满善意的「铃兰花节」。
《岚山街景》A0204000026 · 2017年12月6日摄于日本京都岚山
郭德纲在他的相声里讲过一个段子,说村长一早招呼王老根、何翠姑、张富贵、李老栓几个村民下地干活:「威廉,伊莎贝尔,弗兰克林,艾伦娜,开工喽!」
原话记不太清,但意思大致如此。
我的名字土得掉渣。我觉得,名字无论俗雅,好歹是父母或翻字典或央人家给起的,藏着希望,藏着寄托,所以从来没想过要换个名字,更别提起个洋名了。
不会有人因为你叫「威廉」而觉得你有皇家血统。不存在的。
印象中日本人起洋名的不多。尽管自明治维新起,日本实行全面脱亚入欧的基本国策,但绝大多数日本人都是直接使用「罗马字」而不是起一个洋名,顶多只是按照西方的习惯名先姓后。
去年五月,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表示,希望外国媒体使用「罗马字」报道日本人姓名时,能按照日本人的习惯先姓后名。这是对传统的回归,被称为「正名运动」。
记得大约三十岁以后,当需要使用拼音书写姓名时,我都是先姓后名。我认为这是我们的文化和传统。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A0101010003 · 2015年9月4日摄于中国上海静安
不谈「关东煮」和「博士帽」。
上海很多当代建筑非常漂亮,具有很强的设计感和时代感,比如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
位于静安雕塑公园内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为45086平方米,由美国帕金斯威尔设计师事务所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其整体设计的灵感源自「鹦鹉螺」,一种有「活化石」之称的拥有完美比例及动态力学的海洋生物。
除了漂亮的造型,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采用了大量低碳技术,包括节能幕墙、绿化隔热外墙、生态绿化屋面、雨水回收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光谱发电、太阳能热水系统,等等。此外,有「细胞墙」之称的镂空南墙将大量的自然光引入室内,大幅度降低了下沉式空间的照明消耗,非常环保。
2017年,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荣获当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
《爱沙尼亚国家馆》A0101000010 · 2010年10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世博园
上海世博会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其中有12项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之最。这些纪录分别是:
共有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参展,为世博会历史上参展国家和团队最多的一届。
上海世博会共有志愿者79,965名,总共提供了一千万小时、约4.6亿人次的服务。
大约有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报名建设自建场馆,其数量为历届之最。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屋面太阳能板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为当时世界上最大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
主题馆5000平方米绿墙墙面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墙。
场馆投资约286亿元,财政总预算约4000亿元,为历届世博会最多。
园区内约有2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得以保留,是世界上保留园区内老建筑物最多的世博会园区。
同步推出网上世博会,为世博会历史上的首次。
世界上单体量最大的公厕。
园区总面积,包括浦东和浦西,占地5.29平方公里,为历届世博会最大。
《西班牙国家馆》A0101000007 · 2010年10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世博园
上海世博会盛况空前,有超过190个国家和几十个国际组织参展,为历届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之最。
在上海世博会,可以欣赏到很多国宝级文物,令人大开眼界。
尼泊尔的佛祖释迦牟尼的佛发、佛牙真身舍利。
捷克的「幸运雕像」。这座雕像被直接从布拉格著名的查理大桥上拆下运往上海。捷克人相信,触摸「幸运雕像」会带来好运。由于触摸的人实在太多,查理大桥上的雕像已由复制品替代,真品则被博物馆收藏。
卢森堡的「金色少女」雕像。卢森堡国家馆前的金色少女雕像是卢森堡大公国的珍贵文化遗产 ,被视为卢森堡的国宝,象征着和平、自由与国家主权。该像雕像完成于1923年,为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卢森堡志愿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卢森堡被纳粹占领,雕像被纳粹推倒、破坏后不知所踪,直到1981年才被发现。1985年,「金色少女」被修复并重新竖立在卢森堡市宪法广场上。每年10月10日卢森堡国家纪念日当天,卢森堡的国家元首,亨利大公殿下都会亲临雕像瞻仰。这次来上海,是这座雕像第一次离开卢森堡。
丹麦「海的女儿」铜像。「海的女儿」就是「美人鱼」。和卢森堡的「金色少女」一样,这次也是「美人鱼」第一次离开丹麦。美人鱼在中国展出期间,丹麦人面对哥本哈根空空如也的原基座深感失落。为了安抚国民,哥本哈根特意修建了一块巨大的屏幕,24小时播放「美人鱼」的实时画面。
法国参展了法国画家米勒的《晚钟》、马奈的《阳台》、梵高的《阿尔的舞厅》、塞尚的 《咖啡壶边的妇女》、博纳尔的《化装间》、高更的《餐点》以及罗丹的雕塑作品《青铜时代》七件作品。为了保证运输安全,法国动用了五架包机将这七件国宝运送到上海。
除此之外,上海世博会还展出了墨西哥的玛雅柱、土耳其8500年前的雕塑、意大利提供的米开朗其罗的《水果篮》和《捧果篮的男孩》等。
《阳光谷》A0101000004 · 2010年4月25日摄于中国上海世博园
上海世博会可谓盛况空前。半年时间里,参观总人数达到惊人的7308.44万人。最多的一天,也就是那年的10月16日,入园人数突破100万,为103万。
世博园设有十几个入口,包括陆上的和水上的,但由于入园人数实在太多,加上极其严格的安检措施,每次入园排上几十分钟、一个小时的队司空见惯。
我的一个长崎朋友,带了家属、朋友特意飞来上海参观世博会。老先生准备得非常充分,除了三台相机、两台摄影机外,还带了很多在当时的国内不见多的数码产品。安检时,安检员对一个计步器大小的移动式GPS翻来覆去地研究。尽管最后还是予以放行,但排队加安检,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世博园内有吸烟区,但不提供火种,而世博园又严禁携带火种入园。一直没弄明白其中的逻辑,所以至今记忆犹新。
《阿曼国家馆》A0101000003 · 2010年4月20日摄于中国上海世博园
世博会的投入非常巨大,以上海为例,本届世博会场馆建设预算约为300至400亿,而整个世博会的总投入预计在3000至4000亿左右。尽管如此,世界很多国家都竞相争办,因为一场世博会不仅可以提升国家形象,可以提高举办城市的知名度,还能借此对城市进行较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
共有五座城市提出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分别是:波兰的弗罗茨瓦夫、俄罗斯的莫斯科、韩国的丽水、墨西哥的科雷塔鲁,以及中国的上海,举办城市由国际展览局全体大会通过投票产生。
投票一共经行了四轮,每一轮淘汰一座得票最低的城市。在最后一轮投票中,上海最终以54票淘汰了获得34票的丽水,从而赢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
《丹麦国家馆》A0101000002 · 2010年10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世博园
上海世博会2010年5月1日开幕,但在这之前5年,也就是第40届爱知世博会的「上海周」,序幕就已经拉开。
作为惯例,每一届世博会闭幕前,都会设立一个下一届举办城市的宣传周。爱知世博会上海周于2005年9月20日开幕,地点在爱知世博会的中国馆。开幕式由时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周禹鹏主持,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陈良宇率队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也是在这次开幕式上,姚明被正式授予上海世博会形象大使。
上海世博会的海外推广形象大使是日本著名歌手谷村新司。
谷村新司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于2002年开始进入中国乐坛,次年就为帮助中国抗击非典,特地在日本大阪举行了一场《抵制非典,支援中国》的慈善义演。2004年,谷村新司又分别在中国和日本各举办了一场慈善义演,继续帮助中国抗击「非典」。
2010年4月30日,谷村新司这位日本国宝级歌手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为上海,为中国,也为世界献上了他那首永恒的经典《昴》。
那一年,谷村新司61岁。
《法国国家馆》A0101000001 · 2010年10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世博园
世博会的雏形是欧洲的集市,差不多中国庙会的意思。后随着规模的不断增大,集市不再局限于交易,一些商家或其他机构利用其影响力宣传和展示自己的产品、艺术、理念或成就。到了18世纪,只展不售的「展览」概念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并最终发展成了各种博览会。
「世博会」,全称「世界博览会」,现主管机构为1928年成立的「国际展览局」。世博会分综合性博览会和专题性博览会,其中综合性博览会每5年举办一届,但历史上由于战争等原因有过中断。第一届世博会是1851年的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十年前的上海世博会是第41届。
上海是在1999年12月的世界展览局全体大会上正式宣布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一年半后又通过外交途径正式向国际展览局提交了申请函。2002年3月,经国际展览局大会投票表决,上海如愿以偿地获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权。
于是有了十年前的那场盛会。
《层林尽染》A0116010013 · 2017年9月24日摄于中国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乌兰布统
《渐》
丰子恺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假使人生的进行不象山陂而象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或者象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的纨袴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甚么强烈的刺激。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座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就退在后面,或高呼「不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
当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布兰克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