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酿豆腐》B0000000703 · 2024年11月12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几百度啫啫煲
客家酿豆腐,广东客家传统风味名菜。豆腐切成一寸余见方的小块,中间用筷子扒开,塞入肉馅,或煎或啫即成。
《百度百科》介绍,「『酿』是一个客家话动词,表示『塞入馅料」的意思,「酿豆腐」即『有肉馅的豆腐』之意。」但,这一解释很可能是错的。
「酿豆腐」的「酿」,读「让」;另,「酿」也没有「填塞」的意思。倒是有一个字「穰」,其音与「酿豆腐」中的「酿」极近,且有「充实」、「填塞」之意。有理由怀疑「酿豆腐」为「穰豆腐」之讹传。
其实,客家菜中,除了酿豆腐,还有很多的酿菜。苦瓜、辣椒,或诸如此类,塞点馅就是一道酿菜。上海的油麺筋塞肉、辣椒塞肉、藕饼、油豆腐塞肉、黄酱,等等,在客家人眼里,都是酿菜。
《驴打滚》B0000000702 · 2024年8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小吊梨汤五角场万达店
《「驴打滚」与北京小吃》
周简段
读林海音女士的《城南旧事》一书,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时的北京。那一队队的骆驼、那夕阳斜照的紫禁城楼、那灰暗的小胡同,尤其那推着小车沿街叫卖的「驴打滚」。哪一样不是四十年前的故乡风情呢!
记得曾经住过的西单甘石桥,大门对面就摆着卖「驴打滚」的食摊,花上几分钱便可果腹。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小吃,又叫「豆麺糕」。是以黄米麺和黄豆麺为原料,将熟黄米麺团放在熟豆麺上揉匀,裹上豆馅,然后摊平,卷成直径约一寸的长卷,再切成一寸左右长的小段,撒上芝麻、白糖、冰糖渣和糖桂花拌成的芝麻糖,再在铺着熟黄豆麺的案板上一滚就成,闻着香味扑鼻,吃起来柔软而有劲,甜中又带有芝麻香味。不光是孩童爱吃,许多成年人也常在摊边吃上一盘。
和「驴打滚」差不多的「艾窝窝」,是用糯米蒸熟后包上核桃仁、芝麻、瓜子仁、青梅、金糕及白糖、冰糖渣、糖桂花合成的馅做成,形似元宵,但凉食。表面沾有熟米粉如挂白霜,吃时黏软柔韧,馅松散而香甜。过去有人作诗描写它:「肉黏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麺搓。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艾窝窝。」此物历史悠久,元人称为「不落夹」。明万历间内监刘若愚所著《酌中志》说:「以糯米饭夹芝麻糖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
北京的芝麻酱烧饼亦是大众化食品,最受市民欢迎。烧饼古称煎饼、胡饼。东汉刘岐《三辅决录》载:「赵岐避难于市中贩胡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胡饼店即卖门油、菊花、宽焦、侧厚、油锅、髓饼、新样、满麻。每案用三五人擀剂卓花入炉,自五更卓案之声,远近相闻。」北京芝麻酱烧饼一面带有芝麻仁,皮焦脆,内柔软,香味浓厚,里面层次分明,一般有十五六层。刚出炉时趁热夹上「焦圈」或是酱肉吃,真是适口充肠,其味无穷。
所谓「焦圈」,俗称「手镯」,乃自清宫传出。御膳房专做此物的孙德山,传给了升源斋烧饼铺的邬殿元,遂流入民间。这是用麺和上明矾、碱麺及盐,做成圈状经油炸而成。形似手镯,食时酥焦香脆,故七八日后亦不失其脆性。
另有一种名敬子麻花,亦有油炸,但带有芝麻及糖桂花,形如四个椭圆形的花环束在一起,质地酥脆香甜中带有桂花味。此物古称「寒具」、「环饼」。苏东坡曾有诗赞之:「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北京的油炸小吃尚有薄脆、糖泡、脆麻花、蜜麻花、炸三角、炸回头、炸荷包等。其中马蹄烧饼中间空心,夹肉末吃最适宜。传说清慈禧太后一夜梦食烧饼,早点时正好进肉末烧饼。慈禧说是给她圆了梦,重赏了做烧饼的厨师。后来北海漪澜堂专售肉末烧饼。
北京的小窝头也是与慈禧有关。据传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慈禧去西安,沿途以窝窝头充饥,觉得吃之甘美,回銮后索此物,御膳房只好以玉米麺、黄豆麺加白糖做成小窝头供应。北海漪澜堂的芸豆卷、豌豆黄、千层糕即出自清宫。千层糕制作精细、色彩绚丽、吃之松软而有弹性,甜中带香,每块糕有八十一层,层次清晰可数。
当年西单曲园饭店的银丝卷亦是一绝,齐白石老人曾经常派人去买。它形似花卷,但在麺皮中间包藏制成的麺条。麺条经九次制出,成为五百一十一根细丝。故吃起来柔和松软、滑润香甜。另如有二百年的一窝丝清油饼就是用此种制出的麺丝刷上香油盘成饼状烙制而成,不过制时须再制两次,制成麺丝两千零四十八根。它又名「盘香饼」。
北京人还喜欢喝豆汁。当年和平门南新华街有「豆汁张」,东安市场有「豆汁何」。豆汁色灰绿、汁浓醇、味酸而微甜,喝时与辣咸菜同食,既酸而辣且烫,别有风味。
以小吃出名的尚有「馄饨侯」、「爆肚满」、「年糕刘」、「馅饼周」以及「穆家寨」、「都一处」之炸三角、后门桥合义斋之灌肠、鲜鱼口会仙居之炒肝等等。
北京历经四朝建都,故博采四方小吃之精华,兼收各族小吃之风味。北京的奶酪,历史即颇久远。它是以牛、羊奶制成的半凝固食品,乳白滑腻,入口即化,香甜爽口,富于营养。奶酪古称醍醐、乳酪、羊酪等。唐皮日休诗中曾有「雕胡饭熟醍醐软,不是高人不合尝」之句。《红楼梦》十九回中贾妃赐给宝玉的「糖蒸酥酪」亦是此物。曾有人赞誉它说:「饥者甘食,渴者甘饮,内以养寿,外以养神。」奶酪以东安市场内之丰盛公名最著。
北京小吃不下几百种,侧闻上风味小吃,今日都有所恢复,何时能再尝北京小吃呢?先以回忆聊作精神会餐吧。
《大理雪山乳扇》B0000000700 · 2024年11月8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麦麦山悠方店
「云南十八怪」,其中有一怪,叫「牛奶做成片片卖」。这牛奶做成的片片,指的就是乳扇。
乳扇是大理特产,是用植物酸浆倒入牛奶便其凝固,捞出,抟成团,再摊成片,置于竹架上晾干即成。
乳扇的历史,大都认为始于元朝,为蒙古人所创。
汪曾祺在其散文《昆明菜》有一段文字专门提到乳扇和乳饼:「乳扇是晾干的奶皮子,乳饼即奶豆腐。这种奶制品我颇怀疑是元朝的蒙古兵传入云南的。然而蒙古人的奶制品只是用来佐奶茶,云南则作为菜肴。这两样其实只能『吃着玩』,不下饭的」
云南菜麦麦山有一道小吃「大理雪山乳扇」,似油炸的乳扇,蘸炼乳,酥脆且奶香十足。
《路过户部巷》F0300000654 · 2014年10月4日摄于中国湖北武汉
上个月在武汉,原本没打算去户部巷。这地方以前曾去过,感觉就是小吃一条街,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现在上了岁数,不喜欢太过热闹。只是那天我们重游武汉长江大桥,从汉阳这边一路步行到了对岸武昌,不想走回头路,便下了大桥,去找过江轮渡。半道上,意外地路过了户部巷。
既来之,则逛之。
据介绍,户部巷作为地名,历史相当悠久,在明嘉靖年间的《湖广图经志》里有一幅地图,上面清晰地标有此巷。由此看来,这条巷子至少已经存在了400余年。「户部巷」一名的由来,是因为巷子紧邻直属京城户部的负责管理户籍钱粮、民事财政的藩署。
户部巷自古便是热闹之所,作为小吃一条街,也非始于近年。由于离码头很近,数百年来,这里商铺云集,食肆林立,车水马龙,市口极旺。
2003年,武昌区政府将其打造成汉味早点第一巷。观光客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裕而又想品尝武汉的早点,或者想领略武汉的过早文化,可以选择户部巷,武汉长江大桥武昌这边的桥堍附近,黄鹤楼也近在咫尺。
《腾冲大救驾》B0000000692 · 2024年11月8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麦麦山悠方店
饵块,大米淘洗、浸泡、蒸熟、冲捣,揉成团块,即成饵块。饵块也可以切片,即饵片;切丝,即饵丝。类似的东西其他很多地方都有,比如年糕、粑粑,只是云南一带叫饵块,为「云南十八怪」之一:「粑粑叫饵块」。
饵块可以有很多种吃法,可煮,可烧,可煎,可炸。
腾冲有一道名小吃,叫「大救驾」,其实就是炒饵块。「大救驾」一名的由来,汪曾祺在其散文《昆明的吃食 · 米线和饵块》中有过介绍:「腾冲人把炒饵块叫做『大救驾』。据说明永历帝被吴三桂追赶,将逃往缅甸,至腾冲,没吃的,饿得走不动了,有人给他送了一盘炒饵块,万岁爷狼吞虎咽,吃得精光,连说:『这可救了驾了!』」
《胡椒》C0000000092 · 2024年10月29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笼香斋
胡椒藤喜欢温暖、潮湿、多雨的热带地区,全世界只有赤道附近的一条狭窄地带符合要求,所以历史上产量极其有限。胡椒具有奇特味蕾刺激功能,加之物以稀为贵,一时被欧洲和亚洲诸国捧为珍品,药物用途也极其广泛。
1498年5月20日,葡萄牙探险家瓦斯科 · 达伽马抵达印度的科泽科德,第一次从东方带回了胡椒,从此也拉开了长达400余年的胡椒掠夺史。
《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一书中,纽约大学医学院科学作家玛乔丽 · 谢弗以印度洋各岛屿为中心,生动地描绘了胡椒传入欧洲、亚洲和美洲的故事。从达伽马开启欧洲到印度的海上线路、郑和下西洋多次到达胡椒港,到英国、荷兰相继在东南亚建立殖民地,再到美国建国初期依靠香料贸易充实国库,胡椒的流通见证了大航海时代帝国的崛起与世界贸易的发展。
1601年,当兰开斯特代表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登陆苏门答腊北端的亚齐国时,苏丹派出六头大象高规格迎接。登陆后的英国人很快与先前抵达的葡萄牙人、荷兰人展开激烈的地盘争夺,甚至不惜诉诸武力。1695年,在所谓的势力范围内,唯利是图的英国人推出「无异于奴隶制的强迫种植法来增加产量」,结果导致大量男丁离开家乡。1824年,英、荷甚至达成划分胡椒种植势力范围的协议,而整个过程,本是主人也是主角的苏门答腊当地居民却无权参与。登陆的欧洲人为扩大胡椒产量,还强行驱赶当地人。
伏尔泰说,自1500年后,在印度取得的胡椒没有「未被血染红的」,并非无中生有。1621年,荷兰士兵对班达群岛岛民大开杀戒,导致13,000人丧生,饿死者达数千人,还有一部分被「当成奴隶运送出去」。至于葡萄牙人、英国人还有后来的美国人,为了胡椒利益,手上均曾沾满当地居民的鲜血。
今天,胡椒早已走出东南亚的狭长地带,越南、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均成为重要产地。全球产量高达6亿4千万磅。特别是越南,早已超越历史上辉煌数百年的苏门答腊岛,成为全球胡椒产量最大国,约占全世界的30%。苏门答腊从胡椒种植的独树一帜到沦落,这本身也是历史的一种鲜活写照。
《锅烧牛肉粉》B0000000688 · 2024年10月25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桂小丫米粉
复旦大学附近新开了一家桂林米粉店。那天抽空跑去尝鲜,要了二两锅烧牛肉。端上桌的是拌粉,店家说,可以先尝尝拌粉,吃到一半,加汤,再尝尝汤粉,这样能两全其美。我打趣道,如此,汤粉不会有任何的机会。因为等不到加汤,粉怕早就下肚了。
曾数度游阳朔,每天的宵夜一定是二两卤粉,雷打不动。嗯,依稀记得,盛米粉的似乎都是汤碗大小的不锈钢盆。
广西的三大中心城市:政治中心南宁、工业中心柳州及文化中心桂林。每城都有各自的特色米粉,南宁有老友粉,柳州有螺蛳粉,那么桂林呢?桂林米粉。
南宁老友粉以扁平状的切粉为主,柳州螺蛳粉则多为干制米粉,而桂林米粉主打一个新鲜:当天现制的米粉或切粉,在沸水中快速汆烫后装碗,淋入当天现熬的卤汁,盖上当天现制的卤菜,最好是锅烧或牛肉,或锅烧加牛肉,便成了一碗最经典的卤粉。
对了,正如沙县没有沙县小吃、兰州没有兰州拉麺一样,对桂林人来说,是没有桂林米粉一说的。桂林只有卤粉、三鲜粉、马肉粉等等。
《俄式炸板虾》B0000000686 · 2024年10月17日摄于中国黑龙江哈尔滨塔道斯西餐厅
由于历史原因,俄罗斯餐厅在哈尔滨大行其道。去哈尔滨,不去品尝一下俄罗斯餐,多少会有些遗憾。
这次去东北,特意在哈尔滨多逗留了两天,两个目的:一是尝尝哈尔滨的东北菜,二是尝尝哈尔滨的俄罗斯菜。俄罗斯菜,我们选在了开在四五道街靠近中央大街一间地下室里的塔道斯餐厅。
1901年,塔道斯在哈尔滨创立了一家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西餐厅,迄今已经延续了120多年。塔道斯不一定是哈尔滨最早的西餐厅,但很可能是现存最老的西餐厅。
从创立之初,塔道斯一直主打高加索大菜及主流俄罗斯菜品。这种风格一直保留至今。时至今日,塔道斯基本上每年还都会聘请俄罗斯或高加索名厨,以维持菜品口味的纯正。
《低温慢烤伊比利亚猪肋排》B000000085 · 2024年8月19日摄于中国上海静安暻阁酒店
《吃饭》
钱钟书
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辩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我们吃饭的目的。舌头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或最高的裁判。不过,我们仍然把享受掩饰为需要,不说吃菜,只说吃饭,好比我们研究哲学或艺术,总说为了真和美可以利用一样。有用的东西只能给人利用,所以存在;偏是无用的东西会利用人,替它遮盖和辩护,也能免于抛弃。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把国家分成三等人,相当于灵魂的三个成份;饥渴吃喝是灵魂里最低贱的成份,等于政治组织里的平民或民众。最巧妙的政治家知道怎样来敷衍民众,把自己的野心装点成民众的意志和福利;请客上馆子去吃菜,还顶着吃饭的名义,这正是舌头对肚子的籍口,彷佛说:「你别抱怨,这有你的份!你享着名,我替你出力去干,还亏了你什么?」其实呢,天知道,更有饿瘪的肚子知道,若专为充肠填腹起见,树皮草根跟鸡鸭鱼肉差不了多少!真想不到,在区区消化排泄的生理过程里还需要那么多的政治作用。
古罗马诗人波西蔼斯曾慨叹说,肚子发展了人的天才,传授人以技术。这个意思经拉柏莱发挥得淋漓尽致,《巨人世家》卷三有赞美肚子的一章,尊为人类的真主宰、各种学问和职业的创始和提倡者,鸟飞,兽走,鱼游,虫爬,以及一切有生之类的一切活动,也都是为了肠胃。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动(包括写文章在内),不仅表示头脑的充实,并且证明肠胃的空虚。饱满的肚子最没用,那时候的头脑,迷迷糊糊,只配作痴梦;咱们有一条不成文的法律:吃了午饭睡中觉,就是有力的证据。我们通常把饥饿看得太低了,只说它产生了乞丐,盗贼,娼妓一类的东西,忘记了它也启发过思想、技巧,还有「有饭大家吃」的政治和经济理论。德国古诗人白洛柯斯做赞美诗,把上帝比作「一个伟大的厨师傅」,做饭给全人类吃,还不免带些宗教的稚气。弄饭给我们吃的人,决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翁。这样的上帝,不做也罢。只有为他弄了饭来给他吃的人,才支配着我们的行动。譬如一家之主,并不是挣钱养家的父亲,倒是那些乳臭未干、安坐着吃饭的孩子;这一点,当然做孩子时不会悟到,而父亲们也决不甘承认的。拉柏莱的话似乎较有道理。试想,肚子一天到晚要我们把茶饭来向它祭献,它还不是上帝是什么?但是它毕竟是个下流不上台面的东西,一味容纳吸收,不懂得享受和欣赏。人生就因此复杂了起来。一方面是有了肠胃而要饭去充实的人,另一方面是有饭而要胃口来吃的人。第一种人生观可以说是吃饭的;第二种不妨唤作吃菜的。第一种人工作、生产、创造,来换饭吃。第二种人利用第一种人活动的结果,来健脾开胃,帮助吃饭而增进食量。所以吃饭时要有音乐,还不够,就有「佳人」、「丽人」之类来劝酒;文雅点就开什么销寒会、销夏会,在席上传观法书名画;甚至赏花游山,把自然名胜来下饭。吃的菜不用说尽量讲究。有这样优裕的物质环境,舌头像身体一般,本来是极随便的,此时也会有贞操和气节了;许多从前惯吃的东西,现在吃了彷佛玷污清白,决不肯再进口。精细到这种田地,似乎应当少吃,实则反而多吃。假使让肚子作主,吃饱就完事,还不失分寸。舌头拣精拣肥,贪嘴不顾性命,结果是肚子倒霉受累,只好忌嘴,舌头也只能像李逵所说「淡出鸟来」。这诚然是它馋得忘了本的报应!如此看来,吃菜的人生观似乎欠妥。
不过,可口好吃的菜还是值得赞美的。这个世界给人弄得混乱颠倒,到处是磨擦冲突,只有两件最和谐的事物总算是人造的:音乐和烹调。一碗好菜彷佛一只乐曲,也是一种一贯的多元,调和滋味,使相反的分子相成相济,变作可分而不可离的综合。最粗浅的例像白煮蟹和醋,烤鸭和甜酱,或如西菜里烤猪肉和苹果泥、渗鳘鱼和柠檬片,原来是天涯地角、全不相干的东西,而偏偏有注定的缘份,像佳人和才子,母猪和癞象,结成了天造地设的配偶、相得益彰的眷属。到现在,他们亲热得拆也拆不开。在调味里,也有来伯尼支的哲学所谓「前定的调和」,同时也有前定的不可妥协,譬如胡椒和煮虾蟹、糖醋和炒牛羊肉,正如古音乐里,商角不相协,徵羽不相配。音乐的道理可通于烹饪,孔子早已明白,所以《论语》上记他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可惜他老先生虽然在《乡党》一章里颇讲究烧菜,还未得吃道三昧,在两种和谐里,偏向音乐。譬如《中庸》讲身心修养,只说「发而中节谓之和」,养成音乐化的人格,真是听乐而不知肉味人的话。照我们的意见,完美的人格,「一以贯之」的「吾道」,统治尽善的国家,不仅要和谐得像音乐,也该把烹饪的调和悬为理想。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追随孔子,而愿意推崇被人忘掉的伊尹。伊尹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厨师,在他眼里,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吕氏春秋 · 本味篇》记伊尹以至味说汤那一大段,把最伟大的统治哲学讲成惹人垂涎的食谱。这个观念渗透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意识,所以自从《尚书 · 顾命》起,做宰相总比为「和羹调鼎」,老子也说「治国如烹小鲜」。孟子曾赞伊尹为「圣之任者」,柳下惠为「圣之和者」,这里的文字也许有些错简。其实呢,允许人赤条条相对的柳下惠,该算是个放「任」主义者。而伊尹倒当得起「和」字。这个「和」字,当然还带些下厨上灶、调和五味的涵意。
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联络感情、谈生意经等等,那就是「请吃饭」了。社交的吃饭种类虽然复杂,性质极为简单。把饭给自己有饭吃的人吃,那是请饭;自己有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那是赏面子。交际的微妙不外乎此。反过来说,把饭给予没饭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无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赏面子就一变而为丢脸。这便是慈善救济,算不上交际了。至于请饭时客人数目的多少,男女性别的配比,我们改天再谈。但是趣味洋溢的《老饕年鉴》里有一节妙文,不可不在此处一提。这八小本名贵希罕的奇书,在研究吃饭之外,也曾讨论到请饭的问题。大意说:我们吃了人家的饭该有多少天不在背后说主人的坏话,时间的长短按照饭菜的质量而定;所以做人应当多多请客吃饭,并且吃好饭,以增进朋友的感情,减少仇敌的毁谤。这一番议论,我诚恳地介绍给一切不愿彼此成为冤家的朋友,以及愿意彼此变为朋友的冤家。至于我本人呢,恭候诸君的邀请,努力奉行猪八戒对南山大王手下小妖说的话:「不要拉扯,待我一家家吃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