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隔离墙》A1701000002 · 2016年5月17日摄于巴勒斯坦伯利恒

 

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181号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地区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分别建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而被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视为圣地的耶路撒冷则实行国际化。

对于联大181号决议,犹太人表示赞同,根据决议于1948年5月14日建立以色列国,但阿拉伯国家对该决议表示强烈反对,在以色列建国的次日,也就是1948年5月15日便向以色列宣战。之后,双方的战争时断时续,持续了40年之久,结果是以色列获得了大片巴勒斯坦领土。

1988年,阿拉伯人发表《独立宣言》,宣布遵守联大181号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成立巴勒斯坦国,而首都为耶路撒冷。但当时双方的实际控制线和40年前联合国划定的边界已相去甚远。

目前巴勒斯坦国实际控制地区分为两个部分。一处是以色列中部与约旦之间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另一处是以色列西南部与埃及之间的加沙地区。其中加沙地区面积仅为365平方公里;约旦河西岸地区相对较大,为5800平方公里。「以巴隔离墙」就建在约旦河西岸地区与以色列的边界上。

尽管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是两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但目前的现状是,以色列不但实际控制了巴勒斯坦大片领土,而且还实际控制了巴勒斯坦财政、税收、贸易、能源等经济命脉。

以巴隔离墙虽然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国的边界,但实际上完全为以色列所控制。我们从以色列进入巴勒斯坦的伯利恒,只需经以色列单方面许可即可,巴勒斯坦一侧甚至都没有象征性的边境管控。


《芒果不见了》F0300000044 · 2014年12月21日摄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Ocean Blue

 

在巴厘岛的头两天,我们住在Ocean Blue。

Ocean Blue靠近努沙杜瓦海滩和蒙吉特海滩,附近又有Bali Collectipn大型财物中心,地理位置相当不错。这家酒店的客房都是带私家庭院、露天泳池和「发呆亭」的独栋别墅,很幽静。

由于不是旺季,Ocean Blue的客房十室九空。

那天从文莱过来时已是深夜,有点累。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后,洗洗便睡了。谁知刚一关灯,就听房间里「叽咕叽咕」地有响动,那声音很像婴儿的啼哭。我当时心里一阵发毛,赶紧开了灯,起身察看。

Ocean Blue的布局是,四方的院子,中间是一座泳池,泳池的后面是一排三间平房,右边是起居室,左边是浴室,卧室夹在中间,三间屋子加起来估计有上百平米。

床下、橱后,一个一个角落查过去,没发现异常,再抬头朝上看:芭蕉叶的顶棚,没有天花板,黑森森的,看着就有点瘆人。折腾了好一阵,也没弄出个结果,只得硬着头皮重新上床。灯一关,那动静又来了。这回不光屋里,院子里也窸窸窣窣一阵响动。要是独自一人也就豁出去了,可外婆也在,担心出事。无奈之下,为了不影响她休息,只得关了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苦撑苦熬地守了大半宿。

外婆安安稳稳地睡了一觉之后,精神焕发、兴致盎然,见「发呆亭」后两株芒果树挂了果,喜欢得不得了,赶忙从屋子里搬来一把椅子放在树下,踮着脚站在上面,凑近了过眼瘾。

早餐时遇见向导。我把昨晚的「灵异」事件一五一十对他这么一说,他乐了,说那是壁虎,巴厘岛最常见的小动物,他们家也经常会有。当地人遇上这事,一般会跟牠「商量」,让牠离开,至少晚上别出声。他自己就试过几次,挺灵。

傍晚时分回到酒店,外婆还惦记着那几粒芒果,一进院子就直奔芒果树而去。谁知又「灵异」了:芒果不见了,不仅如此,就连树下的椅子也不见了。估计是人家打扫房间时看见树下有椅子,怀疑我们想摘芒果,先下了手,不仅把「作案对象」全灭了,就连「作案工具」也给没收了。

当晚关灯睡觉时,我冲着空旷旷、黑魆魆的屋子神神叨叨地念叨:我是向导的朋友,他让你给他点面子,今晚别再烦我们。

这一晚,还真没再听到任何响动。


《马槽广场》A1701000001 · 2016年5月17日摄于巴勒斯坦伯利恒

 

历史上的巴勒斯坦指的是地中海到约旦河之间长约150英里、宽约100英里的一片土地。

通常认为,巴勒斯坦地区的早期居民是闪米特人的一个分支迦南人,他们出现在这一地区的时间大约为公元前20世纪前后。这一地区也因此被称为「迦南」。

「巴勒斯坦」一名的出现,和公元前13至公元前12世纪活跃在地中海的腓力斯丁人有关。这是一个强悍的「海上民族」,「巴勒斯坦」的原意就是「腓力斯丁人的土地」。

除了迦南和巴勒斯坦,这一地区还有很多其他名字:犹大、犹地亚、以色列等等。

公元前10世纪左右,犹太人将腓力斯丁人赶出巴勒斯坦,并在这一地区建立起第一个王国:希伯来王国。但之后,这一地区先后被亚叙、巴比伦、波斯等帝国占领。

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入侵这一地区,大部分犹太人开始流亡世界各地。

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崛起,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这一时期,阿拉伯人大量涌入这一地区,并与当地原住民通婚、同化,逐渐形成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随着欧洲各地排犹浪潮兴起,大批犹太人涌入巴勒斯坦。犹太人与当地阿拉伯人的冲突由此产生,并一直延续至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各自建国并实行分治。这就是所谓的「181号决议」。以色列接受了这一决议并于次年建国。但这一决议遭到了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并于以色列建国的次日对以色列宣战。这次战争以阿拉伯联军战败告终,不但大量国土被以色列占领,而且约旦河西岸约4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加沙地区约258平方公里的土地分别被约旦和埃及瓜分。

1967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再次爆发战争,即第三次中东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整个巴勒斯坦。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纷纷逃亡,沦为难民。

1988年,巴勒斯坦宣布建立「巴勒斯坦国」,并与以色列签订了《和平协定》。以之后的数年间,以色列根据双方的和平协定逐步向巴勒斯坦归还了大约2400平方公里的占领土地。尽管如此,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依然没有彻底解决。这些矛盾主要集中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几个方面。由于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都存在极端势力,无论哪一方,只要作些许让步都会遭到本国极端分子的激烈反对并引发骚乱。


《圣彼得广场》A1600000001 · 2011年3月11日摄于梵蒂冈

 

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梵蒂冈原为中世纪教皇国的中心。公元4世纪开始,罗马城主教利用罗马帝国的衰亡,趁机掠夺土地,6世纪时获得罗马城的实际统治权,称为「教皇」。

早在公元4世纪,教皇康斯坦就在罗马城西北角耶稣门徒圣彼得殉难处建立了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纪念。到了15至16世纪,康斯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圣彼得大教堂,成为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

公元75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周围的区域送给教皇,亦即教会史称的「丕平献土」,后来成为西欧教会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在意大利境内成立了以罗马为首都的教皇国,直辖领土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以上。

19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兴起,意大利的民族统一运动使圣座于意大利的领土愈来愈少,半岛北方的萨丁尼亚王国成为意大利统一运动的领导者之后,更主导成立了意大利王国。身为教宗国首府的罗马城面临统一在即,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以身为「教会的保护者」的名义出兵保护罗马城。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把驻在罗马的军队调回本国,使得意大利王国的军队得以顺利开进罗马城,意大利的统一正式完成,而教宗被迫退居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宫中;之后历代教宗均敌视新的意大利王国,甚至不准信徒参与意大利王国的公职。

1929年2月11日,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同教皇庇护十一世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其主权属教皇。规定从同年7月起成为独立的城市国家。国名全称就叫梵蒂冈城国。梵蒂冈为永久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


《清晨的印度洋》A1501000008 · 2014年12月23日摄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The Mulia

 

说些题外话。

不要相信「物美价廉」,尤其是休闲旅行。旅行的成本构成,包括交通、住宿、餐饮、门票,但千万别忘了,还包括服务。这点最容易被忽略。没有良好的服务,一次休闲之旅到头来一定是一次「观光」之旅。

一直对很多的「省钱攻略」,对「穷游」不以为然。省钱当然好,但必须是以不牺牲体验为前提。如果整天都在劳神费力地找地铁,找旅馆,找哪里能填饱肚子,我宁可不出门。

旅行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于你去了什么地方,而是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体验。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地方尽管去过很多次,但依然向往,而有些地方去过之后不会再去的最根本的原因。

裤子、T恤,只要不破,就穿上十年八年;手机碎屏了,能用,就先用着;平时能节约就节约,等出门旅行的时候,把省下来的钱买需要的服务,最后你一定会觉得很值。


《职守》F0200000006 · 2014年12月23日摄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The Mulia

 

穆丽雅的服务令人印象深刻。

尽管酒店的工作人员随处可见,只是大多数时候都会与你保持着足够的距离,你不会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受到丝毫的困扰。但当你需要某种服务的时候,经常是你还没招呼,便会有工作人员出现在你的身旁,询问你是否需要帮助。

那天早餐时也是好玩,想拍往咖啡里掺奶的特写。刚准备伸手去够奶杯,一个服务生已经到了跟前,端起了奶杯。当遭到婉拒后,他并没有问为什么,只是退后几步,默不作声地看着,直到弄清缘由后,会意地一笑,转向离开。

服务的优劣并不在于热情与否,而在于服务对象是否感到自在。穆丽雅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专业。


《无边泳池》A1501000007 · 2014年12月23日摄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The Mulia

 

穆丽雅的露天泳池都很漂亮,其中海边的无边泳池是酒店的亮点。这座泳池和大海之间仅隔了一条窄窄的沙滩。

不仅在海边的沙滩上,泳池中央也设置了多排的沙滩椅。躺在这些水中的沙滩椅上,不仅可以尽情享受巴厘岛南纬8度的炫丽阳光,同时也可以饱览印度洋的旑旋风光。


《海鲜面》B0000000013 · 2014年12月23日摄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The Mulia

 

正如穆丽雅官网所介绍的那样,这里不仅提供东南亚美食,还提供日料和中餐。值得一提的是,穆丽雅的中餐并非徒有其名的「中华料理」,而是真真正正的中国美食。

穆丽雅的中餐由专门聘请的香港厨师担纲,无论是海鲜、烧腊,还是汤品和茶点,都是纯正的粤菜口味。

身处异国他乡能品尝到正宗的中国菜,令人倍感亲切。


《The Mulia》A1501000006 · 2014年12月23日摄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作为一家度假型酒店,穆丽雅为游客配备了众多的休憩和聚会空间。这些小空间有室内的,也有室外的,有的甚至是在泳池中央。

在保证游客的私密和安静方面,穆丽雅也考虑得相当周到。大部分的小空间、小环境彼此之间都留有足够的「心理安全」距离,尽可能减少游客彼此之间可能的相互影响和干扰。

这种布局在空间利用上相当奢侈,但很好地提升了游客的体验。


《大堂》A1501000005 · 2014年12月23日摄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The Mulia

 

穆丽雅的建筑以及装饰多为直线和多边形为主基调,风格硬朗,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酒店的各种空间,尤其是公共空间都采用大层高、大空间、大视野、开放式设计。这种空间设计不仅具有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更主要的是在巴厘岛这样的炎热的环境中,让人感觉通透和凉爽。

穆丽雅的很多公共空间,像大堂以及楼道,都采用敞开式设计,木质的门窗平时全部打开,只是在遇到风大雨疾的天气时才会关闭。这些门窗大都为百叶门窗,即使在关闭的情况下,也保证了相当程度的采光和通风。


《The Mulia》A1501000004 · 2014年12月23日摄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这次巴厘岛之行,最棒的体验不是参观乌布王宫、「情人涯」和「海神庙」,也不是「海底漫步」和SPA,而是在穆丽雅酒店的闲适时光。

巴厘岛穆丽雅为雅加达穆丽雅酒店集团旗下两家度假酒店之一,另一家在雅加达。2012年12月开业的巴厘岛穆丽雅包括「穆丽雅度假村」、「穆丽雅酒店」和「穆丽雅别墅酒店」三个部分,占地30公顷,是巴厘岛目前最大、最奢华的酒店之一。

穆丽雅在其官网上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被努沙杜瓦迷人的海滩所环绕,穆丽雅酒店唤醒了人们最原始而纯粹的感观。从奢华优雅的套房,到私密的独立休息室和海滨游泳池,穆丽雅酒店奢华的住宿设施全然超越了人们对风尚、舒适和服务的期望,使宾客在这「人间天堂」纵情体验奢华,放松身心。

穆丽雅酒店和穆丽雅别墅的客人,可以无限制使用三个酒店内的六个不同泳池。客人既可以在著名的绿洲海滨泳池畔散步,也可以选择在池边的私人凉亭小憩欣赏印度洋美景。

穆丽雅度假村提供4间餐厅和5个不同的酒吧供客人选择。餐厅提供一系列丰富的国际美食供客人选择,无论是星空下的晚餐,还是来自日本、中国、泛亚和地中海的美味或是其他国际佳肴,都可以带给宾客无限的美食享受。

穆丽雅酒店提供种类丰富的沙滩活动供宾客选择,无论是在努沙杜瓦的平静海面上体验站立划桨滑浪板,还是迎风冲浪,或是带着家人出海泛舟,各种海上活动一应俱全。酒店健身房的健身设施都采用了最先进的有氧运动、力量和重量训练器材,充分满足客人的不同需求。客人还可以体验一系列瑜伽、普拉提或水上有氧操免费课程。


《Mang  Engking水上餐厅》A1501000003 · 2014年12月21日摄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巴厘岛有一家名为Mang Engking的水上餐厅,绿树环抱之中,一池碧波,几幢竹楼,吃什么真没在意,印象中无非是一些炸鸡、炸鱼、米饭、水果和甜点之类的当地风味餐。惦记着这家水上餐厅,是因为这儿挺好玩。

竹楼临水的一边没有栏杆,可以坐在那儿嬉水。脚一入水,满池的锦鲤鱼便蜂拥而至,竞相争食。几条大些的锦鲤甚至能一口咬住整个脚趾,特好玩。只是一边玩,心里头一边发毛:可别来条水蛇或者来只王八趁火打劫,也来上一口,那可就不好玩了。


《街头艺人》F0100000013 · 2014年12月21日摄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一万多座岛屿,300多个民族,2.5亿人口,对一个观光客而言,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再加上「苏门答腊」、「爪哇」这些似乎只有《山海经》、《水经注》里才会有的名字,更是让印度尼西亚充满了神秘和魅力,令人无法抗拒。

但,如果企图通过巴厘岛来了解印度尼西亚,那肯定找错了地方。这个与爪哇岛仅相距3.2公里的海岛,虽然是印度尼西亚33个一级行政省中的一个,却有着与印度尼西亚其他地方完全不一样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可以这样说:了解巴厘岛不等于了解印度尼西亚;了解印度尼西亚不等于了解巴厘岛。

巴厘岛是整个印度尼西亚唯一信奉印度教的地区,而这个国家约九成的民众信奉伊斯兰教。

如果按人数计算,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国家。尽管这个国家没有国教,但其2.5亿人口中,有88%人信奉伊斯兰教。而巴厘岛似乎有些特立独行,在其315万居民中,约有80%的人信奉印度教。

大约公元10世纪时,印度文明对东南亚的影响非常深远。公元13世纪,印度教随着爪哇统治者一起登上了巴厘岛。

16世纪,伊斯兰势力逐渐控制了爪哇,大批信奉印度教的僧侣、贵族、军人、工匠和艺术家纷纷逃亡巴厘岛,这不但导致巴厘岛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印度教对当地的影响,最终成为印度教在印度尼西亚硕果仅存的避难所和保留地。

巴厘岛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部的印度洋上,紧临仅次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喜玛拉雅山脉、地中海地震带,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时有发生。

巴厘岛面积5260平方公里,仅相当于上海的80%,却分布着10余座火山锥,其中最大的是东部的阿贡火山,海拔3142米,被巴厘岛人奉为圣山。阿贡火山是一座活火山,最近的一次喷发发生在1963年,喷出的火山灰高达4000米,共导致1500人死亡。阿贡火山的喷发周期约为50年,目前正处在一个新的活跃期中。

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和自然条件,形成了巴厘岛独一无二的地质地貌和风土人情,使得巴厘岛从全印度尼西亚13600多座岛屿中脱颖而出,成为闻名世界的观光胜地,同时也使得印度教的本土化,形成了独特的「巴厘岛印度教」。

巴厘岛人对宗教的虔诚令人印象深刻。在巴厘岛,除了每个村都有公庙外,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私庙。私庙的规模视家境而定,家境一般的,私庙很简单,有的只有一座神位;家境殷实的,私庙规模很大,供奉的神位也多得多。

巴厘岛印度教源自印度教,但又有别于传统的印度教。在巴厘岛,你看不到朱砂痣,看不到纱丽,供奉的神也与传统的印度教不尽相同,甚至连神像也没有,就一个象征性的神位。

巴厘岛印度教的主神主要是:「太阳」,「土地」,「火山」,「先祖」,以及「创造、守护和毁灭三位一体神」。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善恶诸神。

一天五拜,全年无休。所谓拜,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焚香和供奉祭品,不一定是祭拜神位,更多的只是将祭品供奉在门外的人行道上。祭品上搁着一柱香。香焚尽之后,祭品便会被当作垃圾随意处理。出于对神的虔诚和感恩,每天第一次供奉的祭品上多半会有新做的米饭。

由于受巴厘人的影响,很多信奉道教的华人家庭也供奉有巴厘岛印度教的神位,但通常会请当地人祭拜。


《巴厘岛街景》A1501000002 · 2014年12月21日摄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我们在巴厘岛的时候刚好赶上当地的「『卡隆安日』和『昆宁干日』节」。

「『卡隆安日』和『昆宁干日』节」是巴厘岛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有点类似于中国的春节。在这个节日里,神明和祖先会降临巴厘岛,与巴厘人共同欢庆战胜恶魔、重获自由。

节日的前几天,巴厘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竖起「班究尔」,也就是一根长长的竹竿,上端弯曲,将一个稻草祭幡挑在空中。每一个「班究尔」都有一个小小的神龛用以供奉祭品。竹竿象征着帕克里桑河,稻草祭幡象征着丰收。在巴厘人的心目中,高高的「斑究尔」是阿贡火山,是巴厘人与神明和祖先进行沟通和对话的地方。

「『卡隆安日』和『昆宁干日』节」每年一次,持续10天。第一天,亦即神明和祖先降临的日子被称为「卡隆安日」,最后一天,亦即神明和祖先离开的日子则被称为「昆宁干日」。由于巴厘历的一年只有210天,所以这次赶上的已经是当年第二个「『卡隆安日』和『昆宁干日』节」了。

照片

20160925


《累》F0300000030 · 2016年9月25日摄于中国江苏无锡惠山古镇

 

虽说是自封的「起居注令」,但使命感还是有的。只要机会合适,就老想着给闹闹多拍些照片,为的是给他多留些生活印记,以便他日后能更容易,也更清晰地还原出曾经的自己。

也正是出于这样一个目的,在给闹闹拍照片的时候,我一般并不过分注重记录下他「在哪里」。这不是说「在哪里」不重要,只是觉得记录下他在「干什么」以及「怎么了」要更有意思。

等闹闹长大之后,看着自己一手插腰,一手竖起两指高举过头顶在刻着「天下第一胜境」鲜红大字的石头边作「耶」状,确实能很直观地知道他曾经到过哪里。但我想要的是,当他在看照片的时候会好奇地问我,当时他在干什么。

泰拳

20160924


《泰拳表演》A1102000003 · 2014年3月19日摄于泰国春武里府芭提雅

 

很难想像,凶悍、野蛮的泰拳竟源自崇尚佛教的泰国。这种可以拳、腿、膝、肘并用的击技,与其称为拳术,不如称之为自由搏击更为贴切。

相传历史上泰国曾与缅甸之间爆发战争,泰国战败,国王被俘。缅甸国王听说泰国国王是搏击高手,便派缅甸拳师与他比赛,并许诺只要缅甸拳师战败,就释放泰国国王。结果泰国国王完胜,缅甸王只得将其释放。泰国国王回国后,将自己多年的搏击经验编织成一套拳法,传授给将士,这套拳法便是泰拳。

泰拳的激烈、残暴,让拳击相形见绌。


《贝都因武士》F0100000012 · 2016年5月15日摄于约旦安曼佩特拉古城

 

严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贝都因人,让他们具有了许多的优秀品格。尽管这些品格并不为贝都因人面独有,但在贝都因人身上表现得特别的鲜明。

贝都因人有着很强的家庭和部落观念,家庭和部落成为贝都因人精神认同和归宿和忠诚的对象。除了家庭和部落,贝都因人拒绝任何权威。

贝都因人勇敢而坚韧。贝都因人用勇敢直面恶劣的环境,用坚韧直面一切苦难。贝都因人,尤其是贝都因男人,将这一切都视为一种荣耀,他们甘愿为此献身。

贝都因人热情好客。他们会杀家里唯一的一头骆驼,只是为了招待来客,甚至是不速之客。贝都因人认为,为了共同应对严苛的大自然,彼此间应当相互给予,即使对方是敌人也应如此。

贝都因人有仇必报,血债必偿。

贝都因人视荣耀胜过生命。很多贝都因人宁可和家人一起在缺衣少食中慢慢走向死亡也不愿意屈辱地生活于社会底层。

时至今日,许多阿拉伯人仍对居于荒野、坚持游牧的贝都因人深怀敬意,认为这些人就是自己活着的祖先,是真正的阿拉伯人,是阿拉伯世界光辉历史的见证,是纷争不断、一盘散沙的阿拉伯世界真正的希望所在。


《贝都因艺人》F0100000011 · 2016年5月15日摄于约旦安曼佩特拉古城

 

贝都因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执着已经深入骨髓,即使是那些已经城市化了的贝都因人的后裔们,仍然怀念祖先们的生活方式。每当气候湿润、沙漠长出青草的时节,他们会将水车、发电机等生活设施搬进帐篷,在沙漠中过上一段白天放牧狩猎,晚上谈天说地、载歌载舞的日子,感受祖先们曾经的生活。

据说在沙特,很多已经定居的贝都因人不惜花钱雇人替自己放牧骆驼,而这只是为了一种精神寄托。

利比亚前总统卡扎菲喜欢带帐篷出访,甚至2009年出席64届联合国大会时,也向美国提出希望居住在自己搭建的帐篷里。他的这一喜好被认为是一种怪癖或标新立异,但如果知道卡扎菲是一个贝都因人,那么,这一切就都好理解了。


《贝都因人》F0100000010 · 2016年5月15日摄于约旦安曼佩特拉古城

 

在阿拉伯语中,「贝都因人」一词指的是「逐水草而居的人」。

在伊斯兰教诞生以前,也就是「贾西利叶」时期,「阿拉伯人」专指游牧的贝都因人。即使在公元7世纪初,伊斯兰教已经兴起,但「阿拉伯人」依然指的是游牧的贝都因人,而不是已经定居的城镇居民。只是后来随着伊斯兰教对外征服,很多贝都因人不得不在被征服地定居,「阿拉伯人」的概念逐渐扩大,不再专指沙漠中游牧的贝都因人,而是将那些说阿拉伯语,在血统上属于某些阿拉伯部落,其本人或祖先出生在阿拉伯半岛的人。到公元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时期,「种族」已经被「民族」所取代,一切说阿拉伯语,并且信奉伊斯兰教教的人都被称为了「阿拉伯人」。

但在历史变迁过程中,贝都因人却始终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沙漠生活。他们的语言代表了纯正的阿拉伯语。他们比其他穆斯林更多地保留了阿拉伯人的生活方式和语言的原始形式。


《贝都因人和他的驼队》A1401000003 · 2016年5月15日摄于约旦安曼佩特拉古城

 

在阿拉伯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中,「贝都因人」都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千百年来,头戴布巾、身披长袍、腰佩弯刀的贝都因人和骆驼、椰枣一起,构成了阿拉伯半岛亘古不变的风景。甚至早在金字塔建成和幼发拉底河的洪水淹没人类的早期足迹之前,贝都因人就已经在沙漠上放牧。沙漠边缘地区的各种文明潮起潮落,各种种族来去匆匆,各种宗教纷至沓来,而贝都因人却始终依然如故。在漫长的扩张过程中,他们的生活方式极少改变。

贝都因人有着牢不可破的血缘联系,他们那对天、人关系和对物质的态度,对大自然超乎寻常的直觉,对寻找水草的执着,对文化的认同和坚守,以及他们理想化了的价值观,是阿拉伯人心中永不可及的精神范本。也因此,贝都因人被称为是「阿拉伯的精神贵族」。

1 145 146 147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