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A2201000011 · 2014年7月21日摄于奥地利维也纳

 

哈布斯堡家族的「末代皇帝」是卡尔一世。

斐迪南大公遇刺前的身份是奥匈帝国的皇储,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但约瑟夫一世和斐迪南有个约定,并且当时的法律也作了相关规定:斐迪南的孩子不拥有继承权。因此,当他遇刺身亡后,皇储由路德维希大公的孙子,也就是约瑟夫一世的侄孙卡尔一世继任。

1916年11月,老皇帝约瑟夫一世去世后,卡尔一世登基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匈牙利称其为卡洛伊四世,波西米亚称其为卡莱尔五世。

这时的奥匈帝国风雨飘摇、四面楚歌。为了扭转不利形势,卡尔一世亲自指挥奥匈帝国军队进行战斗。但无奈的是,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任何挣扎都是徒劳的。

战争末期,奥匈帝国战场失利,更进一步激化了各民族间的矛盾。而这时,美国落井下石,总统威尔逊挑动奥匈帝国各民族独立。迫不得已之下,卡尔一世于1917年10月14日召开会议,接受十四点协议,同意组建各民族自治政府组成的联邦制国家。但这次改革是失败的,很短时间内,奥匈帝国各民族纷纷宣布完全独立,并相继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更悲惨的是,作为哈布斯堡家族根基的奥地利,共和派又否定君主制。至此奥匈帝国正式解体。就在德国签订停战协议的同一天,卡尔一世被迫退位。

卡尔一世在奥匈帝国瓦解前曾经公开表示:「只要保留皇位,可以放弃一切政治活动。」但已经是共和国的奥地利毫不犹豫地驱逐了卡尔一世全家。匈牙利也拒绝卡尔一世一家。至此这位奥匈帝国的末代皇帝只能携带全家在国外开始了流亡生活。

1920年,匈牙利一度恢复为王国,卡尔一世试图成为国王,但没有成功,随后被流放到马德拉群岛上。一年后,卡尔一世因为肺炎病逝。


《玛丽亚 · 特蕾西亚大街》A2204000009 · 2014年7月19日摄于奥地利蒂罗尔因斯布鲁克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 · 普林西普枪杀​。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美国等国。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利害的关系,加入到了协约国方面作战;而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国宣战,并迅速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

这场战争最终以同盟国战败告终。作为同盟国核心的奥匈帝国被协约国肢解,分裂成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多个国家,甚至还有很多领土被意大利、罗马尼亚、波兰和南斯拉夫等邻国占领。强盛一时的奥匈帝国就此土崩瓦解、烟消云散。


《国家歌剧院》A2201000010 · 2014年7月21日摄于奥地利维也纳

 

可惜好景不长,玛丽亚 · 特蕾西亚创下的辉煌盛世并没能维持很久。当她的儿子弗郎茨二世就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时,德意志城邦割据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也早已失去了实权。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崛起加剧了德意志诸城邦的分化,帝国的前景并不乐观。终于于1806年,拿破仑强行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历经八百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就此灭亡,奥地利也被并入了莱茵邦联。弗郎茨二世被迫以和亲的方式,把女儿玛丽 · 路易莎嫁给拿破仑。从此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急剧衰落,对全欧洲的影响力也消失殆尽。

随着哈布斯堡王朝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越发紧张,皇位传到了奥匈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弗朗茨 · 约瑟夫一世,也就是茜茜公主的丈夫时,国内的民族纷争以及对外战争的失败令哈布斯堡皇朝的势力再度削弱。迫于内忧外患,弗朗茨不得已和匈牙利签署协约,两国于1867年2月成立了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的成立,让帝国内其他民族感到不公,加上匈牙利的得寸进尺,造成各民族间的矛盾不断。弗朗茨 · 约瑟夫一世既缺乏雄才,也缺乏胆略,面对帝国内部的各种矛盾一筹莫展。在他统治期间,奥匈帝国在政治、军事和财政上毫无作为,日渐衰败,形同一盘散沙。

与此同时,奥匈帝国与沙俄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长期以来,俄罗斯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方斯拉夫人居住地区进行扩展;而地处中欧的君合国奥匈帝国也在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但他们始终担心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在沙俄的干涉下宣告独立。

此时的奥匈帝国可谓内忧外患。


《市政厅广场》A0901000011 · 2019年9月17日摄于捷克南波希米亚克鲁姆洛夫

 

尽管名义上弗郎茨 · 斯蒂芬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但实际上,他更像是一个驸马,不仅他们的后代都以哈布斯堡为姓,而且真正摄政的也是他的妻子玛丽亚 · 特蕾西亚。

玛丽亚 · 特蕾西亚是哈布斯堡王朝最杰出的女政治家,是奥地利历史上最伟大且最有权利的女王。作为一个女性,玛丽亚 · 特蕾西亚摒弃了欧洲其他君主靠战争和杀戮来开疆拓土及赢得荣耀的传统。凭着「宁要平庸的和平,不要辉煌的战争」的信念,玛丽亚 · 特蕾西亚一边治理国家,一边拼命生孩子,夫妻俩一共生育了十几个孩子,其中大部分为女儿。玛丽亚 · 特蕾西亚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联姻,不仅巩固了国际地位,而且势力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玛丽亚 · 特蕾西亚不仅被誉为「奥地利的国母」,同时也被调侃为「欧洲的丈母娘」。

在玛丽亚 · 特蕾西亚的治理下,奥地利的财政和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如此,这一时间,奥地利的音乐、绘画和艺术也空前繁荣,莫扎特、贝多芬、海顿、舒伯特、勃拉姆斯、施特劳斯等一大批世界级音乐家纷至沓来,让这个国家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音乐王国。


《圣史蒂芬大教堂》A2201000009 · 2019年9月20日摄于奥地利维也纳克恩顿大街

 

经过近两百年的征伐,公元1710年,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六世登基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位。

查理六世缺乏治国之略,在他的统治之下,神圣罗马帝国乏善可陈,国力渐失。这位哈布斯堡家族最后一位男性继承者的最伟大的功绩,是培育出了玛丽亚 · 特蕾西亚这个后来被誉为奥地利国母的哈布斯堡家族最伟大的女继承人。

玛丽亚 · 特蕾西亚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附近。1713年,她的父亲查理六世发布国事诏书,承认女性同样可以继承和管理家族世袭的领地和爵位。但根据当时的法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不能由女性继承,于是查理六世迫使德意志诸侯们在《1713年国事诏书》上签字以确保女儿玛丽亚 · 特蕾西亚的继承权。

只是诸侯们并没有把这份诏书太当一回事。1740年查理六世皇帝去世之后,玛丽亚 · 特蕾西亚依照诏书的规定成为了奥地利首位女大公。诸侯们对此强烈反对,从而引发了奥地利王位继承之争,并最终演变成一场战争。

1742年,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巴伐利亚选帝侯、波希米亚国王卡尔 · 尔布雷希特利用诸侯们与玛丽亚 · 特蕾西亚之间的矛盾得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史称为查理七世。查理七世的继位虽然得到了诸侯们的支持,但他却没有能够控制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心奥地利大公国,即现今的奥地利和波希米亚王国,即现今的捷克,更不用说群雄并起的德意志地区。他既无兵又无饷,只是个挂名皇帝而已。而玛丽亚 · 特蕾西亚则凭借奥地利王室的强大力量一举击败诸侯势力,捍卫了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统治地位。

1745年,查理七世在四面楚歌声中去世,玛丽亚 · 特蕾西亚迫使查理七世的儿子马克西米利安放弃对皇位的继承,并成功地让她的丈夫前洛林公爵弗朗茨 · 斯蒂芬取而代之,成为新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美泉宫广场》A2201000008 · 2019年9月20日摄于奥地利维也纳

 

哈布斯堡家族的真正发迹是在「鹰堡」建成后两个半世纪的1273年。这一年,哈布斯堡公爵鲁道夫一世当选罗马国王。

尽管拥有霍亨施陶芬家族的高贵血统以及腓特烈二世教子的崇高身份,但五十五岁的年纪加上哈布斯堡家族极其有限的势力,当时德意志贵族们并不认为这位只是在上勃艮第有一些零星领地国王会成什么大气候。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都错了。1276年,鲁道夫一世以违反小特权为由,向擅自吞并巴本堡领地的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宣战,最终在两年后的杜恩克鲁特战役中击杀对手,成功将大大拓展了疆域的奥地利变成了哈布斯堡家族的世袭领土,时间长达六个世纪,从而一跃成为与波希米亚不分伯仲的德意志强藩。从此,哈布斯堡家族稳坐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直到罗马帝国灭亡。

到了公元14世纪,新成立的瑞士联邦不断向德国南部扩张,导致哈布斯堡家族失去祖先建立的鹰堡。哈布斯堡家族南下来到了维也纳,在一座城堡的废墟上建立起自己的宫殿,修缮了有「维也纳心脏」之称的圣斯蒂芬大教堂。从此,哈布斯堡王朝的大本营正式由瑞士南部的鹰堡转移到奥地利的维也纳。

之后,哈布斯堡家族日渐强大,依靠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利及与各个家族的联姻,马克西米利安带领整个家族在奥地利开启了新的篇章,成立了由多个民族和多个国家组建而成的哈布斯堡帝国。强大的帝国在双头鹰的带领下开始走向鼎盛。

公元1556年,当时的帝国统治者查理五世自觉年老,打算退位。但他认为过去由他一人兼任多国国王有些力不从心,再加上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压力,于是决定将西班牙王位传位给儿子菲利浦,将奥地利大公爵位传位给弟弟斐迪南,并让他们各自的子孙世袭他们自己的王位,不得互传。自此,哈布斯堡王朝正式分为奥地利分支和西班牙分支。


《维也纳街景》A2201000007 · 2019年9月20日摄于奥地利维也纳

 

相传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莱茵河源头,有一个显赫的家族,名为布莱特高。该家族受法兰克的查理曼大帝策封,在当地已经经营了二百余年。当时家族的主政者叫兰德林 · 布莱特高,有两个儿子,长子维尔纳在教会学校学习,聪慧好学;次子拉德波特则厌学,喜欢打猎。

维尔纳成年之后,凭自身的才华和布莱特高的运作当选为斯特拉斯堡主教。布莱特高为此准备设宴答谢宴。开宴的前一天晚上,当厨子忙着准备食物时,一只巨鹰从天而降,掠起一只肥鹅后迅速逃离。这一幕被正在监工的次子拉德波特撞见。他立即弯弓搭箭,但一连几箭都没能身中巨鹰。拉德波特恼羞成怒,带了二十名骑士,策马便追。他们星夜兼程,直到第三天,终于在哈布斯堡追上了巨鹰。

哈布斯堡修建于公元初的罗马帝国时期,最初只是一个戍边的烽火台。后蛮族入侵,该城堡多次易手、几经废立。当拉德波特和他的骑士发现时,这里几乎成了一片废墟。但拉德波特发现,哈布斯堡依山而建、易守难攻,山下土地肥沃,且人口众多,当即重修城堡并迁居至此。这一年是公元1020年。

哈布斯堡,德语意为「鹰」;哈布斯堡因此又称「鹰堡」。


《人闲桂花落》D0005000002 · 2014年9月28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共青国家森林公园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蓬莱小麵》B0000000074 · 2019年10月1日摄于中国山东长岛

 

蓬莱小麵可能是最具蓬莱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

蓬莱小麵的特色在汤不在麵。

传统的蓬莱小麵用加吉鱼,也就是真鲷熬汤。鱼煮熟后捞出切丁,鱼汤调味后用淀粉勾芡,拌入鱼丁,制成汤头,再加入煮熟的抻麵,便成了蓬莱小麵。

在蓬莱,像这样一碗小麵不到十元,好吃不贵。现在也有虾仁或牡蛎小麵,价格要稍贵些。


《漂亮的蓝海星》F0300000275 · 2019年10月2日摄于中国山东长岛

 

从北欧回来不久,「小蘑菇」曾给我们寄来好多烟台的水果和长岛的海产,好吃。所以这次在长岛,问「小蘑菇」那些海产都是在哪买的,想捎点回上海。「小蘑菇」说这事好办,去她姐家的海产店,里头啥都有。

长岛人对当地的海产充满了自豪感。在唠嗑的时候,老哥如数家珍般细数长岛的海产和其他地方的有哪些不同,好在哪儿。比如海参,长岛海参的刺比其他任何地方的都要长,因此也就特别有营养。

离开长岛的前一天,「小蘑菇」带我们去了她姐的海产店。那天她姐不在,看店的是她在银行工作,假期临时帮忙的姐夫。外婆挑了紫菜、海米、虾皮、海带,再就是扇贝丁。长岛人管开洋叫海米,管瑶柱叫扇贝丁。

长岛的「金勾海米」个头不大,饱满,有嚼劲,不咸,却很鲜,可做凉菜,做汤,甚至可以当零食。隔年的金勾海米颜色稍暗,而当年的则油亮、金黄,很是诱人,只是价钱稍贵些。

紫菜有两种,一种是养殖的,一种是野生的。养殖的紫菜和南方的不同,厚实,有弹性,发劲很足,颜色稍浅;野生紫菜颜色较深,奇鲜,只是体贴些杂质,买回家后得挑捡。外婆养殖紫菜和野生紫菜都买了些。在封装的时候,「小蘑菇」她姐夫,一个憨厚的山东汉子捧起野生紫菜放到鼻子跟前闻了闻,赞叹道:「全是大自然的味道」。

因为这次还捎了很多其他东西,怕车后备箱装不了,海产就没买很多。「小蘑菇」让我加了她姐的微信,说吃完了就让她姐寄快递。


《寻访故地》F0300000274 · 2019年10月1日摄于中国山东长岛

 

今年五、六月间在北欧的时候我们结识了一对新婚夫妇,新娘叫「小蘑菇」,娘家在长岛。我们十几年前走黄、渤海沿线时曾上过长岛,在岛上的渔家乐里住了几天,很开心,于是长岛,尤其是长岛的海鲜,成了让外婆和「小蘑菇」眉飞色舞的共同话题。

「小蘑菇」说,她娘家有一片「自留海」,养了好些牡蛎、扇贝啥的,要我们找时间去长岛,海鲜管够、管饱,吃到吐。

过了个把月,「小蘑菇」给外婆捎信,说赶紧去,因为她家的那片「自留海」就要「动迁」了。

我们是九月三十日上午在烟台接了「小蘑菇」后一起上的岛,十点左右到的「小蘑菇」娘家。娘俩一见面,「小蘑菇」就问:「阿姨他们住哪啊?」

老姐正在忙活,头也没抬,回道:「哪都不去,就住家里,方便。」

我在一边插话道:「我们还是找个地方住。我抽烟,住家里不方便。」

「抽烟怕啥,她爹也抽。你们一起抽。」

我们上楼,进屋。屁股还没坐稳,老姐扛着两大兜牡蛎和海红跟着进来了;没多久,老哥提了两大袋鱼蟹进了屋,灶台上堆得跟山似的。我们这才明白,「小蘑菇」说的「管够、管饱,吃到吐」是啥情况。

在长岛的这些天里,除了出过一次海,看拖网打渔,其他景点一个没去,要么跑海边瞧热闹,要么待在家里吃海鲜,再就是跟老哥、老姐唠嗑。老哥、老姐典型的山东人,豪爽、朴实、真切、风趣,还不见外,啥事都对我们掏。老哥给我们讲长岛版「八仙过海」的故事,老姐则兜出当年老哥如何撩她的事儿,把我们笑到岔气。

老姐很漂亮,尤其是一双眼睛。「小蘑菇」就随她。

老姐是蓬莱人,年轻的时候在长岛工商银行门口摆了个西瓜摊。当时老哥就在工商银行上班,一眼就瞅上了老姐。为了把老姐撩到手,老哥先是来买西瓜,天天买。见老姐没动静,老哥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坐在西瓜摊前啃西瓜,天天啃,一次能啃一个二十好几斤的大西瓜。

真的非常庆幸,我们没有坚持在外面找地方住。这样的日子,我们向往已久,却一直未能如愿。

谢谢老哥、老姐,谢谢「小蘑菇」。尽管我们在长岛住没多久,但我们会记很久。


《大海螺》F0300000273 · 2019年10月2日摄于中国山东长岛

 

长岛位于辽东半岛和胶东之间的黄、渤海交汇处,海产丰饶。海参、海胆、海红、牡蛎、对虾、海带、紫菜、扇贝、海蛰、章鱼、乌贼、蛤蛎、海螺,以及认得的和不认得的,叫得上名和叫不上名的各种的蟹、鱼,不胜枚举。

长岛人嘴特「刁」,尤其是这阵子,九月初刚开的海,吃的全是刚出海的活海鲜,而且大都直接用笼屉隔水蒸,原汁原味。

说到长岛的吃,得提一下这里的鲅鱼饺子。

鲅鱼,上海人叫「马鲛」。以前在辽宁和山东的其他地方吃过好几回鲅鱼饺子,但真比不上长岛的。长岛的鲅鱼饺子用的是刚出水的新鲜鲅鱼,不醮调料,鲜美无比。

据说以前缺粮的时候,长岛人将饺子皮擀得大且薄,这样可以包更多的馅,为的是节省粮食。所以长岛的鲅鱼饺子皮薄馅多,个头很大。前几天吃鲅鱼饺子,长岛的老姐问我吃几个,我说十五个。老姐用不屑的眼光看了看我,说:就你,能吃十五个?结果,十个饺子下肚就已经顶到了嗓子眼。


《长岛》F0300000272 · 2019年10月1日摄于中国山东长岛

 

下午三点,到家。离昨天拿到车刚好一天。

原本打算赶今晨六点的船,但担心昨天傍晚可能开始起风,便临时改在昨天下午离开长岛。

下午三点半在蓬莱的码头边拿到车,五点半把朋友先送到烟台,抽了支烟,在超市里买了几个面包捎着,开始连夜往回赶。

从烟台回上海,走沈海高速。路上车不多,还算顺畅,只是走没多远,天就暗下来了。有二三十年没开过夜车了,这回星夜兼程,一是连云港一带靠近高速的酒店都客满,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过夜;二是知道外婆惦记着后备箱里的两箱海产,怕路上久了容易化。她嘴上不说,不等于心里不想。

在半道上的高速服务区稍事休息,吃了碗面,喝了口茶,然后继续赶路。等快到日照时开始犯困,只得再进服务区,停车,打盹。也就半个来小时,醒了,起身,继续上路。外婆实在是困了,说再睡一会儿。我说,你接着睡,我开车。

到了响水,我把车开进服务区,抽烟、喝茶,活动一下身子。等再想上路,出口封了。找值班协警一打听,原来是路上有团雾,高速封路。我跟他商量,说这会儿这边的雾好像不大,能不能让我再走一段。他挺好商量,说这样吧,你去帮我问问还有谁也想走,我再放最后一拨。

上路不久,雾渐渐起来了。快接近滨海服务区时,迎面扑来一团浓雾,几十米之外白晃晃一片混沌。我说这样不行,即使不出事,到前面岔道也一定会被拦下。那样的话麻烦就大了:吃喝拉撒都是问题。还得进服务区。怀揣着一万个小心又挣扎了几公里,等快到服务区时,雾浓得已经看不清车道线。

这一停就是半天,直到上午九点,雾开始散了,高速才重新开放。不过也好,我们正好趁这机会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

后半程,除了在苏通大桥前堵了半个多小时,其他还算顺利。到家后,打开泡沫箱,冰化了,但海产还都凉着。外婆的心算是放下了,我也就跟着放下了心。


《哈尔施塔特》A2202000008 · 2014年7月20日摄于奥地利上奥地利

 

是什么原因结束了这场改变了欧洲历史进程的黑死病大爆发,至今没有定论。但通常认为,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黑死病的大流行实际上做出了自然选择,将容易感染鼠疫的人淘汰掉了,不容易感染鼠疫的留了下来,而那些受到感染却幸免于难的人获得了免疫。虽然鼠疫在流行的过程中同样存在变异,但总体来说人感染鼠疫的几率在下降。

其次就是卫生习惯的改善。中世纪的欧洲贫穷、肮脏,垃圾随意丢弃,空气和水源遭到污染,而且,当时的人们没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很多人常年不洗澡,也不换衣服。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加上医学的进步和科学意识的提高,大大降低了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扩散,鼠疫也逐渐销声匿迹。


《卢浮宫藏品》M0000000007 · 2011年3月7日摄于法国法兰西岛巴黎卢浮宫

 

黑死病大爆发,正值欧洲处于最黑暗、最愚昧的历史时期。神权至高无上,教会控制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有有悖于教会的行为和言论均被视为异端邪说,人们一切以宗教学说为准绳,思想禁锢、迷信盛行。

在黑死病爆发初期,天主教会宣扬「天谴论」,声称瘟疫是上帝降下来的责罚,民众需要不断地祈祷、忏悔,洗脱自己的罪孽才能得到救赎。但人们很快发现一个实事,就是无论你何等虔诚地忏悔和祈祷,该得病的还是会得病,更重要的是,统治阶层,不论是教士还是国王贵族,一概不能幸免。这不免让人对天主教信仰产生怀疑,从而开始反思。

其实在黑死病爆发之前,欧洲已经出现了文艺复兴的萌芽。由于中世纪时的欧洲天主教束缚和摧残人性,人们怀念和向往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开放的思想和自由的生活。而黑死病的爆发给了人们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一个难得的机遇。很多学者认为,黑死病无可争议地对欧洲文艺复兴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这场瘟疫本身并不足以改变欧洲历史的发展方向,但其推动作用不可忽略。欧洲由此迎来了文明的曙光。


《巴黎街头》A2501000009 · 2011年3月7日摄于法国法兰西岛巴黎

 

高传染性,高死亡率的黑死病在欧洲引起了极度恐慌,人人自危,谈之色变。由于黑死病最明显的症状表现在皮肤上,因此当时的欧洲人坚信这是一种皮肤病,并且通过空气和水传播和扩散。医生推测,人在洗澡时,皮肤上的毛孔会变大,不但放走了元气,同时也吸收了有害物质,因此认定洗澡是黑死病传染的罪魁祸首。当时的教会也认同医生的这一观点,还从神学的角度大力提倡不要洗澡。天主教教会认为肮脏的身体够更容易接近上帝,不洗澡是一种圣洁的表现,并且将那些多年不洗澡的人封为「圣女」或「圣人」。

在医学和神学的双重推动下,欧洲上自英国女王、法国国王,下至黎民百姓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不再洗澡。为了掩盖身体由于长期不洗澡而散发的异味,香水开始大行其道,销量剧增。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初才开始改善。不过,据说直到今天,伦敦仍有约五分之一的人基本不洗澡,令人咋舌。

欧洲人喜欢用鲜花装饰窗台,有人认为,这种习俗源于黑死病的爆发。因为那时的欧洲垃圾遍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令人作呕的气味。人们纷纷在自家的窗台上种上各种鲜花来过滤污浊、难闻的空气。

去年的3月28日,在《镜界》的「众说纷纭」中曾写过一篇《那些年,英国女王和法国国王都不洗澡》,有兴趣可以查阅。


《黑死病纪念碑》A2401000008 · 2019年9月14日摄于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

 

这是竖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的一座「黑死病纪念碑」。欧洲的很多城市都有类似的纪念性雕塑或建筑,为的是纪念中世纪时改变了欧洲历史进程的一场特大瘟疫。

14世纪20年代,一场瘟疫席卷欧洲。导致这场几乎中断了欧洲历史进程的瘟疫的罪魁祸首是鼠疫,一种烈性传染病。人类一旦感染鼠疫后,皮肤上会出现许多黑斑,痛苦不堪且无药可救,当时的人们给这种可怕的传染病取了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名字:黑死病。

关于中世纪欧洲黑死病的发生,有学者认为,1346年,黑死病最先由蒙古传到俄罗斯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1347年10月,带有黑死病菌的老鼠藏匿在热拉亚人的船上,从克里米亚半岛来到西西里岛东北的墨西拿港,该岛很快就布满了瘟疫。1348年1月,黑死病侵袭威尼斯和热拉亚两个港城,然后蔓延至整个意大利,其中佛罗伦萨受灾最为严重,当地九万多居民存活下来的只有四万。不久之后,一般载有黑死病人的游艇入境法国,并在法国迅速扩散,再由法国漫延至西班牙。到了该年底,英格兰南部也开始出现黑死病。仅仅一年以后,欧洲的大部分地区都沦为了黑死病疫区。

现代估计,黑死病总共造成了45%到60%的欧洲人在差不多4年的时间内死亡。当时许多大城市的人口死亡率都非常高,法国巴黎10万人中有大约一半死亡,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人口则从11到12万降到了5万,德意志的汉堡和不来梅也分别有60%左右的人口死亡。在疫情相对较轻的英国地区,伦敦从公元1346年到1353年也有6.2万人死亡。总体上,现代认为,仅仅4年的时间,黑死病疫情在欧洲总共造成了2500万到5000万人死亡。


《国会大厦》A2701000007 · 2019年9月13日摄于匈牙利布达佩斯

 

民族主义尚未兴起的欧洲中世纪,在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征伐之下,保存自己的独特文化实属不易。而对于匈牙利这样与其他国家几无联系的「奇葩」而言更是如此,更何况匈牙利还处在欧洲民族情况最为繁杂的地带。

从罗马帝国灭亡到匈牙利王国建立的500余年中,一直处于混乱之中的匈牙利基本处于未开发的状态,因而保存有大量未开垦的土地、森林、盐矿,和丰富的金属矿藏。而王国建立后,新的秩序和大量的资源吸引了许多来自德意志、意大利、拜占庭等地的移民来到匈牙利,他们在带来新的生产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民族的文化。就这样,匈牙利境内除了马扎尔人外,还聚集了大量日耳曼人、哥特人、斯拉夫人。多元文化本会对马扎尔人的传统产生冲击,但王国宽容的政策却将这些冲击化解得无影无踪。

或许意识到自己本身就是外来者,亦或是因为这些移民的到来对经济有着不小的促进作用,匈牙利人对待外来移民采取了十分宽容的政策,允许他们在使用自己的语言,修造有民族风格的建筑,甚至可以信仰不同的宗教。

在匈牙利,哥特式、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比比皆是,天主教廷使用的拉丁语成为许多行政机构的官方语言。不过在日常生活中,马扎尔人依然坚持使用先祖传承下来的马扎尔语,即使从欧洲的一些语言中吸收了一些词汇,但马扎尔语的主体地位一直没有改变。

匈牙利人也许好客,但绝不懦弱。对和平的移民可以用美酒招待,但对付入侵者就一定要让他们付出血的代价。位于中欧南部边缘地区的匈牙利,自建国起就是欧洲对抗外来入侵者的第一道防线,也赢得了「天主之盾」的名号。

公元1241年西征的蒙古大军入侵匈牙利,对匈牙利造成了严重破坏,但匈牙利依然作为一个国家保存了下来,并吸取蒙古人带来的教训。

为了保护自己,匈牙利开始在边境地区修筑大量的堡垒。这些堡垒除了成功的抵挡其后数次外敌入侵外,还给匈牙利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影响。大量的堡垒进一步分割了王国的土地,各行政区事实上已成为半独立的诸侯;但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匈牙利人对脚下土地的依恋。在长期对外战争中,匈牙利产生了早期的民族主义。

在这股民族主义的影响之下,匈牙利面对更加危险的侵略者时也没有妥协。从公元16世纪开始,奥斯曼帝国开始入侵匈牙利,并在公元1526年的摩哈赤战役中大败匈牙利军队,杀死了国王拉约什二世。

遭到沉重打击后,原本统一的匈牙利王国先是分裂成了三部分,后又被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轮番统治,最终全境归于哈布斯堡王朝。

但无论是在谁的统治下,高傲的马扎尔贵族从来都不是省油的灯,不断地发起反抗奥斯曼和奥地利统治的反抗运动。而匈牙利人的斗争也收到了成效,1867年奥地利帝国选择与匈牙利妥协,组成联合的奥匈帝国,匈牙利人得以重建了主权独立的、不受奥地利控制的王国。

匈牙利人就是这样不服输的民族,源自游牧民族的他们骁勇善战又极具侵略性。也正是这样锋芒毕露的性格,和无畏的热血,才能让他们的独特文化,在欧洲这个大熔炉中保存至今。


《布达佩斯街景》A2701000006 · 2019年9月12日摄于匈牙利布达佩斯

 

公元907年,阿尔帕德去世,其子索尔坦继承了他的位置,继续带领马扎尔人劫掠德意志和拜占庭地区,甚至远征法兰西,完成了一次环绕阿尔卑斯山的大劫掠。直到公元955年,马扎尔人在发生在德意志南部列希菲德之战中被德皇帝奥托一世击败,才停止对西欧的大规模劫掠。

得益于阿尔帕德所建立的早期封建体制,马扎尔人在这一次大败后并没有崩溃,但也元气大损。许多部落脱离了联盟首领的控制,首领仅能控制自己的部族。

马扎尔人到达匈牙利之后,在与欧洲其他民族的交流中不可避免会接触到基督教,也有许多民众,甚至贵族接受了基督教作为信仰,公元997年继任联盟首领的伊什特万一世就是其中一个。

伊什特万一世继位后,立刻对各独立的酋长采取强硬措施,在外来的基督教骑士帮助下,伊什特万很快打败了各地的酋长,重新统一匈牙利,成为拥有实权的联盟首领。公元1000年的圣诞节,在教皇的主持之下,伊什特万一世加冕成为匈牙利国王,建立了匈牙利王国。

在公元955年的那次失败前,已经有少数的马扎尔人受到邻近民族的影响,抛弃了传统的游牧生活,转而开始定居。而这次失败后,更多马扎尔人也意识到仅依靠武力劫掠很难长久立足,伊什特万一世自然也不会忽略这一问题。乘着加冕为王的余威,伊什特万一世施行了一系列强制性措施,力图使马扎尔人彻底完成从游牧部落向封建国家的转变。

为了消除不同部族间的隔阂,国王废除了原本按照氏族划分人民的办法,在王国境内重新划分数个直属于国王的行政区。此外,伊什特万一世强制推行定居加农耕的生活方式和天主教信仰。

马扎尔人就在这样略带强制的政策下,从牧民转变成了农民,成了基督信徒,也完成了从游牧部落到封建王国的转变。至今千年,马扎尔人未曾再离开过这片土地,而他们的民族也紧紧和匈牙利联系在了一起。


《布达佩斯街景》A2701000005 · 2019年9月13日摄于匈牙利布达佩斯

 

相比于遍布欧洲的三大主流民族,比如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和凯尔特人,生活在匈牙利地区的民族来到欧洲的历史要短很多,民族来源也有所不同。

在罗马时代,现代匈牙利大部属于潘诺尼亚行省,是罗马帝国一个十分重要的边防要地,驻扎有数量众多的罗马军队,防备着周围蛮族的入侵。

但在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国势日衰的大背景下,潘诺尼亚的防线也出现了漏洞,众多蛮族部落进入了潘诺尼亚。迫不得已,罗马皇帝只得给予这些蛮族在罗马帝国境内定居的权利,而名义上潘诺尼亚还是罗马帝国的领土。

公元4世纪末,一支来自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匈人进入了欧洲。被认为是匈奴人和中亚游牧民族混血而来的匈人跨过乌拉尔山,在高加索稍作休整后,继续向西,彻底摧毁了潘诺尼亚的防线,并在公元433年将罗马军队全部驱逐出潘诺尼亚地区,在这里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游牧帝国。

但匈人的盛世就如烟花,绽放就在一瞬,湮灭也只一瞬。因为游牧民族缺少有效的政治组织,本身就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各部落间的联合更多的是靠对某个英雄人物的崇拜,匈人帝国在短暂的盛世后,连带着潘诺尼亚一起,迅速的走向了混乱与分裂。

然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匈牙利平原上的混乱和秩序都只是暂时的。公元6世纪,又一支来自中亚的游牧民族阿瓦尔人来到了这里,终结了匈人消失后所产生的一切混乱,重新统一了匈牙利平原,建立属于阿瓦尔人的秩序。但阿瓦尔人的帝国也未能长久,7世纪末期帝国就开始分崩离析。其后两百年间,阿瓦尔人只算是苟延残喘,直到公元9世纪初彻底被日耳曼人击溃。

或许是潘诺尼亚的草原太具有吸引力,从东方迁徙而来的游牧民族都选择了这里作为新的家园,阿瓦尔人灭亡后不久,匈牙利这块土地真正的主人也迁徙至此。

公元9世纪末,原本在俄罗斯第聂伯河一带生活的马扎尔人,受到突厥人的压迫被迫向西迁徙。公元896年,他们在首领阿尔帕德的带领下到达了潘诺尼亚,并以此为基地,劫掠西欧各地。而这批马扎尔人,也就是现代匈牙利人的祖先,直到现在,匈牙利人依然沿用马扎尔来称呼自己。不过,与之前匈人和阿瓦尔人有着本质的不同,马扎尔人在到达潘诺尼亚之前就已经建立起了较稳定的政治体制。

带领马扎尔人到达潘诺尼亚的阿尔帕德在作为部落联盟首领时,就已从各部落酋长手中收取了一部分权力,也建立了早期的封建行政体制。因此在阿尔帕德死后,其子孙能够较为顺利的继承首领的位置,将权力集中在中央,这使得马扎尔人没有像匈人和阿瓦尔人一样,在某个杰出首领死后迅速分崩离析,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1 101 102 103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