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上的美利坚》A3204000001 · 2018年5月30日摄于美国爱达荷
尽管美国早在19世纪中叶就大费周章、千辛万苦地修建了被英国BBC评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第七大工业奇迹」的横贯美洲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但之后,和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铁路发展迟缓,甚至趋于停滞,取而代之的是航空和公路。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和滚滚的车流甚至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
但这一切,其实是美国城市发展的一个误区,是美国的一个痛。
美国大规模修建高速公路是在上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出台了一份高速公路发展计划,即《联邦高速公路援助法》,意在通过联邦政府牵头和投资来建立一个覆盖全美的国家级高速公路网络。但不幸的是,当时的美国还有一个「市区重建计划」,全美各地都在大规模地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各地为了从联邦政府的投资中分得一杯羹,加上以通用汽车为代表的美国汽车制造业推波助澜,大力游说地方政府。双方一拍即合,最终的结果是市中心的住宅区被大规模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州际高速公路直接建在了城市中心。民众被迫从市中心迁入城郊,每天只得靠汽车通勤。
当年美国在城市中心所修建的高速公路网普遍都没有采用高架系统,而是直接建在了地面。如此一来,城市被高速公路网切割得支离破碎,极大地阻碍了城市的进一步扩展和轨道交通的发展。并且,本来应该作为长距离沟通的高速公路进入城市中心后,大量地被短途通勤车辆所占用,导致上下班高峰时段严重拥堵。
和美国其他很多城市一样,波士顿一开始也将高速公路建在了城市中心。但工程建成后,交通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的恶化,最后迫于民众的强烈反对,不到十年便被拆除,并准备以地下隧道取而代之。这一计划讨论了20年,接下来又实施了15年,被民众讥讽为「世纪大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