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姆洛夫》A0901000009 · 2014年7月23日摄于捷克南波希米亚

 

此消彼长。13世纪时波西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为了与克鲁姆洛夫争夺财富和地位而建立的布德杰维采在克鲁姆洛夫衰败之时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铺设了通往林茨的首条马拉火车线路。这一工程不但吸引了全欧洲的关注,同时也让交通相对不便的克鲁姆洛夫被逐渐边缘化。不甘寂寞的施瓦岑贝格家族不得不离开克鲁姆洛夫迁往其他更富庶的领地,但名义上仍拥有克鲁姆洛夫的所有权,直到1950年。那年,施瓦岑贝格家族将克鲁姆洛夫以及捷克境内的其他领地移交给了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政府。

19世纪中叶的克鲁姆洛夫仍有将近5000个居民,施瓦岑贝格家族离开后,这些居民便成了弃儿,城市发展极其缓慢,趋于停滞,只有两家酿酒厂、两家造纸厂、一家亚麻纺织厂和一家现代服装厂还在正常营业。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处在自生自灭的无政府状态之下,两所小学、一所音乐学校,以及一所收容无家可归儿童的工读小学始终得以维持。

打破克鲁姆洛夫宁静的是其归属权之争。从维特克家族开始,克鲁姆洛夫一直都共同生活着波西米亚人和德意志人,但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的出现,当地的波西米亚人主张克鲁姆洛夫是捷克的领土,而德意志人则希望被划入同宗同源的奥地利。

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宣告成立。此时,克鲁姆洛夫的德国裔人口宣布独立,加入当时同样刚刚从奥匈帝国分离出来的奥地利共和国。但捷克斯洛代克军队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平息这场独立运动,并驱逐了很多德裔居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