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火烈鸟》E0400000006 · 2018年8月13日摄于肯尼亚博格里亚湖

 

肯尼亚博格里亚湖,靠近赤道。这里是火烈鸟的栖息地,据说达数十万只之多。一角,有数千只白色的火烈鸟聚焦在一起,与其他火烈鸟格格不入。估计这是一群尚未成年的火烈鸟。

言归正传。

1873年4月,一个名叫彼得 · 格兰特的博士带领全家造访了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大达夫尼岛,并开始对达尔文雀进行了多年观察和研究。这座岛上常见的达尔文雀只有中地雀和仙人掌地雀两种,加上面积较小,更便于捕捉、标记和观察。

1877年,大达夫尼岛旱灾严重,整个雨季的降水量只有往年的五分之一。这次旱情导致食物缺乏,地雀数量锐减85%,非常惨烈。但幸运的是,格兰特夫妇因此得以有机会发现这场旱灾对中地雀种群演化进程的影响:当干旱造成食物短缺时,小而软的种子先被消耗光,导致那些无法取食较大较硬种子的地雀大量死亡,而那些拥有较厚鸟喙的地雀则熬过这次干旱,并通过遗传将厚喙这一优势特征传给了后代。旱灾过后,新一代中地雀喙的厚度比旱灾前增加了约4%。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食物源,造就了地雀的不同特点,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在一些岛上,地雀有的吃坚果,也有的吃虫子或种子。吃坚果的地雀的喙大而且坚硬,而吃虫子或果实的地雀的喙尖而且较长。在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则被淘汰。所谓的「自然选择」就是这样。

格兰特夫妇不仅亲眼见证了「物竞天择」的魔力,并且还见证了一个「新品种」的诞生。

1881年,格兰特夫妇抓获了一只雄性幼鸟,可是这只鸟的长相、叫声、体型和鸟喙都远远区别于大达夫尼岛上的两种地雀,根据经验,他们认为这不是来自本岛上的鸟,而是来自其它岛屿,于是他们将这只鸟标号为「5110」,然后重新放归野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5110」展现出了很好的适应能力。牠不仅完好的生存了下来,还和岛上的不同地雀配偶繁衍下了18只后代,而这些后代延续了「5110」的外观、叫声等一切。每到繁殖季节,牠们只和自己家族里的成员交配,却不会再和岛上其他种的地雀一起。而从形态上来看,牠们喙的长度和厚度,以及对应的取食行为等也已经区别于岛上其它两种地雀的中间并趋于稳定了。这本质上已经是一个「新品种」的诞生了,但格兰特夫妇还想继续从牠们身上学习关于物种形成或消失的秘密。他们觉得,这样做,远比给光牠们起个名称重要得多,也有意义得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