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D0009000003 · 2022年7月26日摄于中国上海嘉定马陆
葫芦科是一个大家族,其中很多都是常见的蔬菜瓜果,比如南瓜、西瓜、冬瓜、丝瓜、夜开花、苦瓜、西葫芦、黄瓜、哈密瓜、甜瓜、佛手等等。没想到吧?
其实葫芦本身也是一种蔬菜。
葫芦科植物偶尔会带有一种高毒性物质葫芦素,误食后可能导致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葫芦素的一大特点就是苦。所以如果发觉葫芦科蔬菜瓜果味苦,千万不要继续食用,以防中毒。
对了,顺便提一下:苦通常是一种有毒的警示信号,千万别信「苦能清热解毒」这类鬼话。
有一个特例,就是苦瓜。苦瓜的苦源自其所含的苦瓜苷。但如果发觉苦瓜的味道异于往常,也务必谨慎食用。
《风铃草》D0017000001 · 2021年2月4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风铃草,桔梗科草本植物。
风铃草因其植株纤弱、花形优美而广受欢迎。世界各地有着许多关于风铃草的传说:
仙踪林百花盛开,风铃草快乐地生活其中。一天夜晚,夜深人静,风铃草没有入睡。阿紫与百合的爱情让她对爱情平添了一份好奇与渴望。她散发出阵阵幽香,憧憬着自己的未来。但几天之后,可怜的风铃草要被送到怪兽亚昆的巢穴充当花仙子的守护神。这是风铃草的宿命和使命,因为只有如此,仙踪林才能保持安宁和和平。
于是风铃草没有了自由,也没有了爱情。她能做的,就是让蒲公英将心里的情话捎向远方。
风铃草有很多花语:嫉妒、感恩、来自远方的祝福和温柔的爱,等等。
《深蓝鼠尾草》D0011000001 · 2018年9月25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上海共青国家森林公园
鼠尾草,唇形科植物,原产于欧洲南部,很久以前便被欧洲人当作香料、茶饮和草药广泛使用。甚至在古罗马时期,鼠尾草被视为圣草,那些被指定去采收鼠尾草的人要带上面包和葡萄酒等贡品,并且需要沐浴净身、身着白色短袖衣袍、赤足。
在欧洲有一个关于鼠尾草的故事:
为躲避迫害,圣母玛丽亚抱着年幼的耶稣逃难。当她躲进一个花圃时,身后的追兵已近在咫尺。无奈之下,玛丽亚只能向玫瑰花求救,请求玫瑰花把他们掩蔽起来,但遭到了玫瑰花的拒绝;接着是木槿,也同样拒绝了玛丽亚。正在危难关头,其貌不扬的鼠尾草伸出长长的枝叶,遮住了玛丽亚和耶稣,帮助他们躲过一劫。从此,鼠尾草被称做「圣母草」。
在地中海沿岸的古代欧洲人眼里,鼠尾草和中国人眼中的灵芝草一样灵验、神奇。据说当地有一句谚语:「在长满鼠尾草的塞尔维亚田园里,人怎么可能会死」,可见鼠尾草被当成了一种「长生不老药」。
在茶叶被引入之前,鼠尾草是英国人重要的「滋补饮品」和「脑白金」。经常饮用,不仅可以「增强记忆」,甚至还可以「提高智慧」。尽管后来有了茶叶,但英国人还是习惯将茶叶和鼠尾草一起泡茶。在当时,鼠尾草非常昂贵,其价格是茶叶的三倍。
不仅是英国,欧洲其他国家的洋人对鼠尾草也是崇拜有加。据说法国人在失意的时候,会以鼠尾草相赠安慰对方。他们认为鼠尾草可以有效赶走哀伤,重现欢乐。一些地区的欧洲人甚至相信,谁家的鼠尾草长不好,那这户人家就不会兴旺。
《富阳山居图》A0102020004 · 2011年11月5日摄于中国浙江杭州富阳万市杨家村
银杏的植物学分类非常独特:银杏纲银杏目银杏科银杏属银杏,一脉单传,因为它的「亲属」都没能熬过漫长的地质年代。
在第四季冰川之前,银杏在全球的分布非常广,甚至北极点附近也能见到它的踪影。而之后,第四季冰川的极寒让银杏遭受了灭顶之灾,只有在现在中国的东部、南部以及西南部分地区因为特殊的自然和地理环境,有极少量的银杏幸存了下来。同一时期,恐龙则没有这么幸运,彻底灭绝。
银杏是一种非常原始的植物,「活化石」并非浪得虚名。即使是现在的银杏,其叶子的形状和化石中保存的上亿年前的银杏叶子的形状几乎完全相同。
银杏的寿命非常长,其平均寿命可达3000年。而浙江天目山的一棵古银杏,据测算,其年龄已经有12000岁。当它发芽的时候,人类还处在新石器时代。
也许,这株「万岁树」能见证人类从起源到消亡的整个过程。
《曼珠沙华》D0013000001 · 2014年9月28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上海共青国家森林公园
天花乱坠,不是什么花都坠,坠的只是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珠沙华和摩诃曼殊沙华,并称「天花」。
据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神同赞,天鼓鸣响,妙音齐奏。是时天坠四花,即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珠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至此,释迦牟尼已成就菩提道果,开始收徒,传授宇宙真谛。
曼陀罗华和曼珠沙华,据「考证」,即白花石蒜和红花石蒜;「摩诃」为梵语,意为「大」。号称「天界四华」的「天花」,在植物学家眼里,就是红的、白的,大的、小的,各种各样的石蒜。
「天花」之一的曼珠沙华,即红花石蒜,便是大名鼎鼎的「彼岸花」。
「彼岸花」一名来自日本。
在日本,春分前后为「春彼岸」,秋分前后则为「秋彼岸」,都是上坟的日子。每到秋彼岸,彼岸花便会准时盛开,故得其名。彼岸花在日本的民间传说中代表「魔鬼的温柔」,说她自愿投入地狱,却遭众魔遣回,于是徘徊于黄泉之路。众魔不忍,便同意她开于路旁,既是给奔赴幽冥之界灵魂的一个指引,同时也是给予这些灵魂的一个慰藉。
《蓝色妖姬》D0012000002 · 2013年4月21日摄于中国上海松江辰山植物园
郁金香进入欧洲是在1530年。这一年,葡萄牙从奥斯曼帝国引种了郁金香。二十四年之后,奥地利驻奥斯曼帝国大使将一些郁金香种子带回维也纳,并赠送给了他的朋友,在维也纳皇家花园当园丁的克卢修斯。克卢修斯是知名的植物学家,经过他的悉心栽培,登陆欧洲的郁金香种子终于发芽、生长、开花了。1593年,克卢修斯受聘担任荷兰莱顿大学植物园的主管。他随身携带了一些郁金香鳞茎来到荷兰。这种来自异国的花卉第二年便在荷兰第一次绽放。
17世纪的欧洲属于一个充满炫耀、猎奇和好大喜功的时代。花园和鲜花是贵族和商人们奢华生活的一部分。实际上,无论任何时代,社会中的上等阶层总是渴望得到地位的标志,现在可能是法拉利跑车、游艇和私人飞机;而那时,豪宅、花园和鲜花,特别是异国情调的郁金香,则是他们向往的新宠。但由于郁金香被引种到欧洲的时间很短,数量自然非常有限,因此价格也极其昂贵。一般少数富有的达官显贵家里都摆有郁金香,作为观赏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一块豪华的郁金香贴片、一次用郁金香加以装点的聚会、甚至奢侈地装饰着郁金香的窗框,都成为了一种昭示社会地位的手段。在当时,巴黎的时尚女子上街,如果能戴上一朵郁金香作为装饰,便会觉得身价倍增。当时巴黎的一位富家小姐出嫁时,所有的嫁妆,竟然就是一枚稀有品种的郁金香球茎。
1634年,郁金香突然之间摇身一变,成为当时荷兰最时髦、最火爆的投机标的,很多参与者一夜暴富,一时间全荷兰从贵族到平民都投向其中,导致郁金香价格暴涨。到1637年,一种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每一株的价格达到了令人咋舌的6700荷兰盾,而当时荷兰人的年平均收入只有150荷兰盾。由于一花难求,很多荷兰人甚至购买尚未收获的期货郁金香。不幸的是,这场由疯狂的博傻引发的郁金香泡沫于1637年2月4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崩溃,一周之内,郁金香的平均价格暴跌九成,很多普通品种的价格甚至比当时的洋葱还要便宜。这就是荷兰历史上著名的「郁金香事件」。
尽管郁金香带来过巨大的伤痛,但这种高贵而神奇的花卉依然深受荷兰人的喜爱,和风车、木履、奶酪一样,甚至成为了荷兰的代名词。
《郁金香》D0012000001 · 2012年4月15日摄于中国上海南汇上海鲜花港
韩国人说活字印刷术是韩国发明的,相信是能拿得出一些「证据」的,不会无中生有。也许在某次考古中发现地上有一坑,经研究后感觉这应该是远古时一屁孩摔了一跤留下的,并以此认定这是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案例。说它一点没道理也不好说。自娱自乐,开心就好。
每个人都应该要有民族自豪感。但中国有野樱花,便说日本樱花是中国的;中国有鲤鱼,便说日本锦鲤是中国的;这就很韩国了。
前些年,有人说郁金香是中国的。除了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诗句可以佐证之外,中医也历来将其入药:「味苦、辛、平,化湿辟秽,主脾胃湿浊、胸脘满闷、呕逆腹痛、口臭苔腻」。可惜的是,此「郁金香」非彼郁金香,完全不是同一属植物。
认为郁金香中国的还有另外一个证据,就是在中国的新疆及内蒙有多达10个品种的野生郁金香分布,但其中绝大部分品种在中亚、西亚、蒙古、西伯利亚、东南欧、埃及、地中海等地也都有分布。但令「郁金香是中国的」们深感郁闷的是,最新的研究表明,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所有栽培郁金香品种均非来自中国境内的10个野生郁金香品种,而是分别来自克里米亚、喜马拉雅山脉、帕米尔高原、外高加索、伊朗、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地。
无论是化石证据还是分子生物学研究都表明,郁金香的祖先很可能来自久远的,不像现在这么寒冷的北极,只是在第四纪冰川期,和其他很多生物一样逐渐南迁,最终在中亚及周边一带演化出了第一批野生郁金香。
最早对郁金香进行人工栽培的是塞尔柱人。这个突厥人的分支在公元11世纪势力非常强大,横扫如今的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他们建立起庞大的塞尔柱帝国,同时也将郁金香带到了这一地区。据说当时有一个波斯诗人见到郁金香后欣喜不已,并写了一首诗表达了对它的赞美。这首诗是最早,同时也是最可靠的有关郁金香的文献记录。
一个世纪之后,塞尔柱帝国灭亡,但郁金香不但没有失宠,反而在后来的奥斯曼帝国备受推崇,因为在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旧土耳其文中,「郁金香」一词的词形与真主「安拉」相同,郁金香也因此有了宗教象征,受到奥斯曼皇族的青睐,一度成为皇室标志,到16世纪,甚至还成为了帝国标志。这一时期,土耳其人开始重视并着手郁金香品种的筛选和培育,而不单单像以前那样,只是从挖取野生郁金香栽种。这被认为是栽培郁金香的真正起源,而起源地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
《秋天的白桦林》D0010000001 · 2017年9月23日摄于中国内蒙古赤峰
秋天为什么会如此艳丽?
亿万年的竞争,使得自然界的植物总是以最高效的方式生存和繁衍,以尽可能减少能量的消耗。这似乎是自然界最基本的一条法则。
树叶存在的意义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其所含的「叶绿素」吸收光线以合成养份,二是通过「蒸腾作用」以避免被阳光灼伤。植物的叶子之所以呈现为绿色,正是由于叶绿素的存在。进入冬季,气温下降,日照变短,树木为了能够顺利度过严冬,通常会进入休眠状态。冬季的树叶不但显得多余,而且继续蒸发水份和消耗养份。这时,树叶自身会产生一种激素,叫「脱落酸」。在脱落酸的作用下,叶柄基部产生一个「离层」,阻断树木向树叶的水份输送,于是叶绿素开始分解,树叶不再是绿色,而是变得枯黄,并最终飘落。
但飘落前的枫叶为什么不是枯黄,而是鲜红。为什么?
树叶的颜色由其所含的色素种类所决定。一般状态下,树叶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因此,树叶呈现出生机盎然的绿色。但随着光照的减弱以及气温的降低,一些种类的树叶会产生出另一种叫「花青素」的色素。花青素有一个特点,就是在碱性环境下呈现蓝色,在酸性环境下则呈现红色。枫、黄栌等少数几个树种的叶细胞液是弱酸性的,因此,一到秋天,随着花青素的产生,枫、黄栌等的树叶就成了红色。
那么,枫叶中花青素的意义何在?
植物在落叶前会尽可能地回收叶子中所剩的养分。然而,回收养分需要消耗能量,这部分的能量由细胞内的叶绿素和线粒体产生。
但随着树叶老化,其中的叶绿素不断分解,而分解后所形成的物质受到太阳光直接照射会产生出有毒的「氧自由基」。氧自由基能够破坏细胞,而细胞内的叶绿素和线粒体遭到破坏,便无法产生出回收养分所必需的能量。由此推断,某些种类的植物利用叶黄素和花青素来遮蔽阳光,以保护叶子细胞,延长养分回收的时间。
但银杏树叶到了秋天却是一片金黄。为什么?
大多数的树叶中除了叶绿素之外,还有其他种类的色素,如叶黄素。通常情况下,树叶中叶绿素的的含量远高于叶黄素,因此树叶呈现出绿色。但随着叶绿素的分解,其含量逐渐降低后,树叶便渐渐地由绿转黄。
如果遵循能量利用最大化这一自然界的基本法则,叶黄素应该和叶绿素同时分解,而不是随着树叶一起飘落。但我们看到的现象并不是这样。为什么?
关于秋叶变色的意义,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有一种说法,就是叶黄素与叶绿素一样,也会吸引特定光谱的能量,并传输给叶绿素以合成养份。基于这一观点,金黄的秋叶其实是叶黄素在完成其最后的使命,直到叶绿素完全分解,然后随枯叶一起飘落。
《残荷》D0002000003 · 2018年7月12日摄于中国上海嘉定南翔古猗园
我们通常所说的荷花也叫莲花,二者属同一种植物,只是叫法不同。感觉上,「莲花」似乎较「荷花」更正式些。佛教寺庙中一些菩萨的荷花型宝座,其正式名称叫「莲花座」;还有就是黄山形若荷花瓣的最高峰,它的名称叫「莲花峰」而非「荷花峰」。除了花有称「荷花」之外,其他诸如「莲蓬」、「莲子」、「莲藕」等都以「莲」称,鲜有例外。
容易混淆的是睡莲。尽管莲和睡莲花期非常相近,而且都为水生植物,但二者分属莲科和睡莲科,不是同一种植物。从外形上看,莲花叶、花均出水,而睡莲叶则多浮水而生,其花贴水而开。
莲花从古至今广受喜爱,文人骚客多借以言情明志,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又如「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其中「芙蓉」、「菡萏」皆指莲花。「芙蓉」指的是「水芙蓉」,亦即莲花;而「菡萏」特指含苞待放的莲花。
《荷包牡丹》D0008000001 · 2013年4月20日摄于中国上海嘉定古猗园
马铎,明永乐十年状元。马铎有一同窗,叫林志,乡试、会试皆在马铎之上,唯殿试屈居第二,颇为不服。永乐帝朱棣获知此事后,出一上联,让马铎、林志对出下联,一争高下。朱棣所出的上联是:「风吹不响铃儿草」。永乐帝话音刚落,马铎应声而对:「雨打无声鼓子花」,不但对仗工整、巧妙,而且暗喻为人处世要低调,风吹不响、雨打无声。龙颜大悦,高下立分。
铃儿草、鼓子花,说的正是荷包牡丹。
荷包牡丹,因其红色鸡心花形似荷包,且叶似牡丹而得名。
荷包牡丹并非牡丹。牡丹为芍药科植物,而荷包牡丹为紫堇科植物。荷包牡丹又名「鱼儿牡丹」。宋朝诗人周大必在其所著《咏鱼儿牡丹并序》中有如下描述:「鱼儿牡丹,得之湘中,花红而蕊白,状似双鱼,累累相比,枝不胜压,而下垂若俯首然,鼻目可辨,叶与牡丹无异,亦多二月开,因是得名。」
荷包为中国传统的定情之物,因而有人将荷包牡丹比作中国的玫瑰。但,玫瑰有香,而荷包牡丹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