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头肉臭豆腐春饼》B0000000777 · 2025年3月26日摄于中国浙江嵊州老妈烤年糕 · 臭豆腐 · 春饼

 

煎饼,嵊州叫「麦禾」、「麦镬」或「春饼」。

和上海常见的软蛋饼的做法类似:先用稀麺糊在铁板上摊薄饼,加蛋、葱花、酱料或其他调味料,卷起。

只是,嵊州最出名的春饼,还得裹上剁碎的猪头肉和臭豆腐。


《经典意式肉酱麺》B0000000775 · 2024年11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必胜客悠方广场店

 

现代意大利麺的标志:番茄酱,其实是个相当「年轻」的发明。

尽管十六世纪番茄就已经从美洲传入了欧洲。但在此后很长的时间里,番茄一直背着「有毒」的恶名,只是被当作一种观赏植物种植。十八世纪时,不知道那不勒斯的谁因为贪吃还是出于意外,发现番茄不但无毒,甚至还很好吃。终于有一天,那不勒斯人将番茄捣碎制成意大利麺酱汁,一个经典由此诞生。有了番茄酱汁的加持,彻底改变了意大利麺的传统风味,并最终风靡全球。


《鸭胗》B0000000772 · 2025年3月16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申梦 · 上荷延吉中路店

 

小郡肝是川渝一带对禽鸟的胃的俗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胗」或「肫」。


《海鲜响铃》B0000000770 · 2025年1月28日摄于中国浙江台州醉江南海鲜餐厅黄岩店

 

干炸响铃,上海叫「炸响铃」,杭州名菜,和春卷有几分相似,只是春卷用来裹馅的是薄麺皮,而干炸响铃用的则是豆腐衣。

干炸响铃要趁热上桌,趁热吃。刚出锅的干炸响铃吃的时候会发出酥脆的响动,这也是「响铃」一名的由来。

干炸响铃的做法,汪曾祺在散文《豆腐》中有过介绍:「杭州知味观有一道名菜:炸响铃。豆腐皮(如过干,要少润一点水),瘦肉剁成细馅,加葱花细姜末,入盐,把肉馅包在豆腐皮内,成一卷,用刀剁成寸许长的小段,下油锅炸得馅熟皮酥,即可捞出。油温不可太高,太高豆皮易煳。这菜嚼起来发脆响,形略似铃,故名响铃。」


《石花膏》B0000000769 · 2024年12月21日摄于中国福建泉州刺桐别院鲤城府文庙店

 

石花膏,和西南一带的冰粉有几分相似,晶莹剔透,清凉解暑,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风味小吃。只不过,冰粉的原料是假酸浆,而石花膏的原料则是一种生长在温暖海域的海藻石花菜。

石花菜有很多别名:鸡脚菜、海冰菜、海石花、麒麟菜,上海人比较熟悉的名字是琼脂。石花菜的含胶量非常高,经熬煮、冷却后,会变成凝胶,是制作果冻的重要原料。

除了做石花膏、果冻,石花菜在很多地方还常用来凉拌,甚至,在袁枚的《随园食单》中,石花菜还被腌成了酱菜:「将石花洗净入酱中,临吃时再洗,一名『麒麟菜』。」


《麺线糊》B0000000766 · 2024年12月21日摄于中国福建泉州国仔麺线糊水门国仔店

 

高汤煮沸,下入掰断捏碎的细麺线,用地瓜粉勾芡成薄糊,文火保温。取大碗,放入配菜,舀入滚烫的薄糊,便是一碗泉州的头牌小吃麺线糊。

配菜可简可繁,卤蛋、肥肠、醋肉等熟食,也可以是干贝、鱿鱼、虾仁等生鲜。

麺线糊的传统吃法,是再配一根刚出锅的油条蘸着麺线糊吃,一口油条,一口麺线糊,且鲜且香、烫嘴烫心,美味至极。


《脆炸鱼卷》B0000000765 · 2024年12月21日摄于中国福建泉州刺桐别院鲤城府文庙店

 

鱼卷,闽南一带的传统美食,尤以惠安崇武、石狮祥芝等地的鱼卷最为著名。

马鲛、海鳗等去骨留肉,剁糜,加入少量猪肉、地瓜粉、鸡蛋清及葱姜、五香粉、盐等调味料拌匀,经反复捶打起胶后卷成条状,或蒸或炸至定形。

鱼卷切片,可蒸可煮可炸可烤,鲜美可口,风味独特。

据说当地婚宴的头菜常为鱼卷汤,寓意「头圆尾圆」,婚姻圆满。

鱼饺

20250226


《清蒸鱼饺》B0000000759 · 2024年12月22日摄于中国福建福州同利肉燕老铺三坊七街店

 

鱼取肉,剁成绒,拍地瓜粉,或敲或擀成半透明的薄皮,切成三角,裹肉、虾仁等馅。

鱼饺可蒸可煮,极鲜。

汪曾祺在随笔《初访福建》中对鱼饺赞不绝口:

「福建人食不厌精,福州尤甚。鱼丸、肉丸、牛肉丸皆如小桂圆大,不是用刀斩剁,而是用棒捶之如泥制成的。入口不觉有纤维,极细,而有弹性。鱼饺的皮是用鱼肉捶成的。用纯精瘦肉加茹粉以木槌捶至如纸薄,以包馄饨(福州叫作『扁肉』),谓之燕皮。街巷的小铺小摊卖各种小吃。我们去一家吃了一『套』风味小吃,十道,每道一小碗带汤的,一小碟各样蒸的炸的点心,计二十样矣。吃了一个荸荠大的小包子,我忽然想起东北人。应该请东北人吃一顿这样的小吃。东北人太应该了解一下这种难以想象的饮食文化了。当然,我也建议福州人去吃李连贵大饼。」


《松露奶油蘑菇汤》B0000000757 · 2024年8月2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PIZZENELLA窑炉披萨

 

说到法国菜的经典,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鹅肝酱、焗蜗牛、可丽饼?确实。但有一道菜也很经典,那就是奶油蘑菇汤。

奶油蘑菇汤在西菜中很常见,但一般认为这道菜的前身为起源于十七世纪法国宫廷的由黄油、麺粉和牛奶或奶油烹制的白酱。后白酱中加入了蘑菇,于是便有了风行至今的奶油蘑菇汤。

据说在法国,奶油蘑菇汤被视为经典法菜的代表,常和新鲜的法棍或脆麺包丁一起,作为前菜出现在餐桌中。

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法国时,爱丽舍宫的国宴上法国主厨将盛在镀金南瓜形容器中的松露奶油蘑菇汤呈献在了女王面前,藉此致敬英国童话《灰姑娘》,寓意此时法英两国关系的「魔法时刻」。

于是,奶油蘑菇汤一举成为了此后英法外交宴会上的经典菜品。

糟羹

20250221


《糟羹》B0000000754 · 2025年1月28日摄于中国浙江临海荣小馆临海世纪花城店

 

「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

台州是座有个性的城市,正月十四过元宵,八月十六过中秋。不仅如此,别人家过元宵吃汤圆,台州人吃的却是糟羹。

糟羹有咸的和甜的两种。咸糟羹是将猪肉、冬笋、香菇、蘑菇、干贝、虾干、蛏肉、牡蛎等切得细碎,炒熟,加入沸水中,再倒入米浆,一边搅一边投入同样切得细碎的介菜叶,至黏稠的糊状,加盐、味精,即可出锅;甜糟羹的做法与咸糟羹类似,只是食材变成了莲子、甜枣、桂圆、葡萄干、小汤圆、酒酿等。

据说当地人吃糟羹,有点像北京人吃炒肝,不用勺舀,不用筷扒,而是端着碗直接转着圈直接喝。

糟羹在台州有着特殊意义。在当地,糟羹又叫「发财羹」。元宵夜,孩子们拿着一口搪瓷缸挨家挨户「讨糟羹」,图的是有个好彩头。而谁家门口「讨糟羹」的人越多,寓意谁家来年财源广进。

蝤蛑

20250218


《黑豚肉蒸满膏蟹》B0000000750 · 2024年5月1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禧福荟

 

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

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

蛮珍海错闻名久,怪雨腥风入座寒。

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

 

诗出自苏东坡之手,题为《丁公默送蝤蛑》。

元丰二年,苏轼赴湖州任知州,知好友丁公默正于处州为官,便赠诗丁公默。丁公默大喜,随即给苏东坡捎去蝤蛑作为答谢。《丁公默送蝤蛑》即为此而作。

诗中言及的「蝤蛑」为何物?

青蟹。

温州人叫青蟹为蝤蛑。

唐时的处州与台、温同为一地,至唐高宗上元二年方处州析置温州。


《海苔饼》B0000000744 · 2025年1月28日摄于中国浙江天台赭溪老街

 

台州临海的糕点有「三宝」:海苔饼、羊脚蹄和马蹄酥,而其中尤以海苔饼最爱欢迎。

临海有一条老街,叫紫阳街。街上卖海苔饼的有好几家,有一家叫「王天顺」的饼店,据说开业于清光绪二十五年,且开业时主打的就是海苔饼和其他糕点。一款糕点能够流传上百年,长盛不衰,可见当地人对海苔饼有着执着的喜爱,且代代相传。

之前一直以为「海苔饼」是苔条馅的,尝过之后才知道馅原来是紫菜的。说实话,当时是有点失望的。海苔的香是要比苔条次一等的。不过,当地的海苔饼都是现烤现卖。刚出炉的海苔饼趁热吃,口味独特,也蛮好吃的。


《鱼子酱蜂窝水潺》B0000000755 · 2025年1月28日摄于中国浙江台州醉江南海鲜餐厅黄岩店

 

蜂窝水潺,也有叫蜂巢水潺的,台州的传统美食。

水潺去骨,用葱、姜、生抽稍微腌制几分钟,取出沥汁、晾干后裹上特制的蜂窝浆下油锅稍炸定形,捞出,再裹一次蜂窝浆复炸至金黄酥脆即可出锅装盘,再以鱼籽酱、青风叶三色堇等点缀。

蜂窝水潺口感酥脆,肉质鲜嫩,很美味。

水潺,也叫豆腐鱼、龙头鱼。过去由于不太容易保鲜,所以最常见的是腌得齁感的半干的咸鱼「龙头鲓」,以至于刚见到新鲜的龙头鱼时,常称为「新鲜的龙头鲓」。其实,「鲓」指的是各种腌制的小鱼干。「新鲜的龙头鲓」这一叫法,现在看多少有些怪异。

哈。


《鸡肉沙拉》B0000000756 · 2024年8月2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PIZZENELLA窑炉披萨

 

有一个误区,就是很多人以为沙拉,尤其是蔬菜沙拉属于低热量食物,有利于减肥。但实际上,很多沙拉的热量相当高。因为不同的沙拉酱汁所含热量天差地别。如果对最常见的沙拉酱汁排列,蛋黄酱热量最高,千岛酱次之,芝麻酱再次之,接下来是凯撒酱、番茄酱,热量最低的是油醋汁。

所以,如果想减少热量的摄入,油醋汁无疑是很好的选择。当然,更好的选择是日式沙拉汁,也就是和风汁。和风计几乎不含油,所以热量非常低。


《鲜肉冬笋烧麦》B0000000746 · 2024年12月24日摄于中国浙江嘉兴四时春味庄禾兴北路旗舰店

 

鲜肉烧麦是嘉兴著名的麺点,其特点是,烫麺的皮,鲜肉、笋的馅。皮是用棒槌形的擀麺杖擀的,厚薄不均,做出来的烧麦自带花边,呈石榴状。

嘉兴鲜肉烧麦皮薄、馅足,鲜香多汁。一笼热气腾腾的烧麦,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馄饨或豆浆,解馋。


《苔条米馒头》B0000000742 · 2025年1月31日摄于中国浙江宁波缸阿狗天一广场店

 

米馒头,宁波的特色小吃,可能是因为其形状像馒头,所以得名。

大米淘净、浸泡,水磨成米浆,加入酵母,充分饧发后倒入模具,进笼屉蒸熟。


《虾泡》B0000000741 · 2025年1月27日摄于中国浙江临海紫阳街

 

虾泡,做法有点像上海的「油墩子」,一层稠麺糊衬底,上面放腌渍调味过的肉丁、虾仁或其他馅料,再盖一层稠麺糊,封严,推入油锅炸至外黄里熟。

刚出锅的虾泡酥脆鲜香,最是美味。


《沙蒜豆麺》B0000000740 · 2025年1月28日摄于中国浙江临海荣小馆临海世纪花城店

 

去台州,千万不要错过沙蒜豆麺。

沙蒜不是蒜,而是一种海葵,叫中华仙影海葵,其形似蒜头,故得名;豆麺也不是麺,而是粉条,也就是上海人说的「细粉」。

沙蒜豆麺是台州的一道经典美食,这几年被「新荣记」带向了全国。


《蒸扁食》B0000000739 · 2025年1月28日摄于中国浙江临海荣小馆临海世纪花城店

 

台州扁食,乍一看,活脱脱上海的大馄饨。

这种可蒸可煎的小吃,皮是稍微大点的大馄饨皮,馅是更加丰富的包子馅,名字却叫「扁食」,而「扁食」在其他很多地方指的是饺子。


《十八斩》B0000000738 · 2025年2月1日摄于中国浙江宁波昇阳泰饭店宁波鼓楼店

 

浙、闽沿海有吃呛蟹的习俗,温州的「江蟹生」以及宁波的「十八斩」都是呛蟹中的经典。

十八斩,其名来自斩法。新鲜的红膏蟹洗净后用特定的刀法带壳剁成十八块后再生腌。十八斩的每一块蟹都有肉有膏,颇见功底。

1 2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