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苏埃格拉》A1303000028 · 2015年10月2日摄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科尔多瓦

 

周五那天接闹闹下课,半道上他突然问我知不知道弗朗门戈。我说知道,是西班牙的民间舞蹈,被西班牙人视为国粹。

我问闹闹,弗朗门戈舞激昂奔放,但舞者往往神情悲愤,知道为什么吗?他说他想知道。

公元八世纪,摩尔人渡过直布罗陀海峡,登陆伊比利亚半岛,就此开启了长达八个世纪的伊斯兰统治。奔放不羁吉普赛人更是遭受严酷的迫害和打压,只得躲进深山艰难生存。弗朗门戈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苦难的吉普赛人藉此发泄内心的愤懑的悲怆。

我对闹闹说,有机会,去一趟西班牙,因为这个南欧国家有着与大多数欧洲国家完全不一样的独特文化:深厚的基督教根基中混杂着北非阿拉伯文化的元素。

康苏埃格拉,塞万提斯笔下《堂吉诃德》的主人公堂吉诃德大战风车故事的发生地。每年的这个时候,这里都会举办盛大而隆重的番红花节。

这个始于上世纪60年代年的西班牙传统节日,也和阿拉伯人有关。

番红花,就是我们所称的藏红花,原产于波斯,中世纪时由阿拉伯人带入西班牙。康苏埃格拉是番红花的重要产地。番红花节精彩纷呈,既有西班牙民间歌舞表演,也有美食以及丰富多彩的其他活动。


《Meson de Candido》A1304000011 · 2015年10月3日摄于西班牙卡斯蒂利亚塞哥维亚

 

西班牙卡斯蒂利亚塞哥维亚是一座历史古城。离古罗马遗迹高架水渠不远,有一家名为Meson de Candido的餐馆。这家开业于1786年,主打西班牙烤乳猪的餐馆在西班牙可谓大名鼎鼎。在其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中,曾经接待过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及其王后、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以及包括施瓦辛格、成龙等无数的电影明星。

西班牙烤乳猪与广式烤乳猪不同,它是选用三周左右的乳猪,用牛油、迷迭香蒜蓉、葡萄酒、胡椒粉等香料腌渍后先焗熟后再烤,外脆里酥,别有风味。

在Meson de Candido享用烤乳猪,颇有几分仪式感。

作为一项传统,烤乳猪的分割不是用厨刀或餐刀,而是瓷盘。这一仪式过去通常由餐馆现传人阿尔贝托亲自主持。烤乳猪推出来后,阿尔贝托手起盘落,将烤乳猪一砸为二,然后将瓷盘就地摔碎。但近年来,由于阿尔贝托年事已高,这一仪式由其晚辈主持。不过,我们很荣幸,那天正好赶上阿尔贝托亲自操刀。

相较于广式烤乳猪,西班牙烤乳猪有点腻,而且量很大,很难吃得完。


《康苏埃格拉》A1303000025 · 2015年10月2日摄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科尔多瓦

 

在科尔多瓦有一个叫「康苏埃格拉」的小镇,镇外有一处突兀的山岗,不高,但风很大,能吹得让人感觉有些站立不稳。十来座风车顺着狭长的山脊一字排开,一直延伸至山岗一头的一座的城堡。登上城堡,康苏埃格拉便可尽收眼底。这里是西班牙最伟大的本土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塞万提斯在其代表作《唐 · 吉诃德》中所描述的主人公唐 · 吉诃德大战风车的故事发生。现在这个地方被很多人直接称为了「风车村」。

康苏埃格拉的每一座风车就是一座磨坊。整座风车由四个部分组成,最下面的是石头垒成的平整的圆形塔基,塔基上面是白色的塔体和黑色的锥形塔顶,以及四片巨大的黑色扇架。塔体的上端开有八扇小窗,朝向八个方位。这些小窗用来确定来风的方向。塔顶是可以旋转的,这样便可以通过调整风叶的方向来获得最大的动力。

康苏埃格拉的风车现在大都成为了文物而不再使用,但有一座风车还动作着,扇架上蒙着帆布,由工作人员为旅客演示磨坊的工作原理。

也许是安达卢西亚充满了神秘、浪漫的异域风情,以至于被许多外国作家视为灵感的来源地,比如美国作家海明威。不仅是康苏埃格拉,安达卢西亚的很多地方经常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之中,其中非常著名的有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梅里美的代表作《卡门》和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代表,英国诗人拜伦的代表作《唐璜》。《卡门》的主人公卡门被刺杀于塞维利亚斗牛场,而《唐璜》的主人公唐璜则出生在塞维利亚。

安达卢西亚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这里的风光也同样多姿多彩。像马拉加濒临地中海的山城米哈斯,连片的白色建筑沿着山道缓缓展开,从山脚直达山顶,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高高的棕榈及斑斓的鲜花点缀其间,美得如童话一般。所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不过如此。

安达卢西亚是浓缩的西班牙,这里拥有人们对西班牙的所有想像和期盼。如果去西班牙,千万不要错过安达卢西亚。

最后顺便提醒一下:如果去安达卢西亚,千万不要错过那里令人垂涎的「伊比利亚火腿」和「西班牙橄榄油」。


《隆达斗牛场》A1303000024 · 2015年9月30日摄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马拉加隆达

 

西班牙有两大国粹:弗拉门戈舞和斗牛,二者都起源于安达卢西亚。

安达卢西亚一直以来就是各种音乐和文化的大溶炉。无论是先前的希腊人、迦太基人、古罗马人、拜占廷人,还是之后的西哥特人和阿拉伯人都将自己的音乐和文化带到了安达卢西亚。15世纪起,来自印度的吉卜赛人又带来了具有浓郁的南亚之风的印度歌舞。

15世纪末,随着基督徒从阿拉伯人手里夺回统治权,无论是阿拉伯人、犹太人,还是吉卜赛人都被视为了异教徒而饱受打压,尤其是吉卜赛人,甚至差一点被种族灭绝。尽管这一罪恶的计划最终没能实施,但吉卜赛人受到了空前的迫害:除了被禁止穿着自己的传统服饰和使用自己的语言外,甚至还被禁止流浪。统治者要求吉卜赛人寻找固定工作,却又不准从事贩马、设摊和巫术等吉普赛人传统的谋生方式。种种的法律约束和限制使得相当多的吉普赛人不得不躲进山区,以逃脱当局的迫害。这些吉卜赛人被称为「弗拉门戈人」,意为「逃亡的农民」。直到18世纪时,吉普赛人的境遇才开始慢慢好转。人们才渐渐改变了对吉普赛人的歧视,吉普赛人不必担心遭受迫害。他们走出大山,回归社会,同时带来了神秘、伤感、奔放、激越的弗拉门戈。

曾经在塞维利亚的剧院里欣赏过一场弗拉门戈表演。这种舞蹈有点类似于踢踏舞,所不同的是,在表演弗拉门戈时,无论男女,大都双眉紧锁,表情忧郁、愤懑,嗓音嘶哑,这是因为弗拉门戈是吉卜赛人对几个世纪以来悲惨境遇的挣扎和宣泄。

西班牙的现代斗牛发源于安达卢西亚马拉加的山城隆达。

在很多人的眼里,隆达是一片狂野之地。多少个世纪以来,这里一直弥漫着血腥和杀气,先是盗匪,后来是斗牛士。如今的隆达虽然早已不见了强盗的踪影,但斗牛士还在。西班牙早期的斗牛,斗牛士都是骑在马背上挑战公牛的,直到18世纪,罗梅罗家族的斗牛士跳下马背,直面狂怒的公牛,开创了西班牙现代斗牛的先河。这个家族最伟大的斗牛士是佩德罗 · 罗梅罗,这个1754年出生的斗牛士在45岁正式退出斗牛生涯前手刃了超过5000头公牛,自己却毫发未伤,创造了西班牙斗牛史上的一个神话,他也因此被誉为西班牙「现代斗牛之父」。

隆达的斗牛场并不很大,历史也没有塞维利亚斗牛场悠久,但由于这座城市在西班牙斗牛史上的崇高地位,因而非常著名。每年九月的第一个星期,这里都要举办一场盛大的斗牛节,出场的都是全世界最顶尖的斗牛士。


《阿尔罕布拉宫》A1303000022 · 2015年10月1日摄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格拉纳达

 

除了科尔多瓦和塞维利亚,安达卢西亚还拥有另一座重要的历史名城:格拉纳达,其标志性建筑是阿尔罕布拉宫。

格拉纳达的历史非常久远,至少可以上溯至公元前5世纪,当时希腊人在这一带建立了一个殖民地,并命名为「艾利勃格」。公元前古罗马统治时期,这里成为古罗马帝国的一个军事重镇,并更名为「伊利勃里斯」。

公元711年,阿拉伯人在当地犹太社区的协助下占领了格拉纳达。两年之后,阿拉伯人站稳脚跟,格拉纳达也成为了阿拉伯科多巴哈里发省的首府,同时更名为「伊比拉」。

公元1010年,由于哈里发发生内乱,科多巴严重被毁,随后重建。1013年伴随着兹里德王朝的来临,格拉纳达成为一个独立的苏丹王国。11世纪末,该城市地盘扩大,跨越达若河直到如今阿尔汗布拉宫所在地。

公元15世纪末,阿拉伯人被赶出了阿尔罕布拉宫,从而结束了其在伊比利亚半岛长达七个多世纪的统治。基督徒在「光复」伊比利亚半岛之后,大量的清真寺被改成了教堂,穆斯林要么皈依基督教,要么被遣送回北非。犹太教徒则全部被驱逐出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阿拉伯人统治时期,「异教徒」,基督徒,还有犹太教徒,都得到了善待,生活于宽松的环境之中,他们甚至可以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特别是犹太人,更是迎来了他们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一大批的学者,包括犹太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麦蒙尼德。

随着阿拉伯人的离开,阿尔罕布拉宫逐渐被人遗忘,尘封了三个半世纪,直到华盛顿 · 欧文的到来。

华盛顿 · 欧文是美国著名作家,他对西班牙的历史和文化怀有深厚的兴趣,曾在西班牙生活过十几年。1829年,他在从塞维利亚到格拉纳达的「探险」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几乎被世人遗忘的阿尔罕布拉宫。他住了进去,一点一点地拂去厚厚的历史尘埃。最后,他用一部《阿尔罕布拉的故事》将这座无与伦比的阿拉伯宫殿还原给了西班牙。


《塞维利亚大教堂》A1303000021 · 2015年9月29日摄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塞维利亚

 

塞维利亚另一处地标性建筑是塞维利亚大教堂,它是仅次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和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的欧洲第三大教堂。这座教堂可以说是基督教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在西班牙相互碰撞、交融、重叠的典型代表。

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原址是一座摩尔人的清真寺。公元八世纪,摩尔人征服了安达卢西亚后,买下了一座教堂,并花了200多年的时间将其改造成一座清真寺。「光复战争」胜利后,基督徒将这座清真寺作为教堂使用了一个多世纪。1381年,清真寺被拆除,在其原址上修建了「希拉尔达大教堂」,亦即现在的塞维利亚大教堂,整个工程持续了一个多世纪,1506年竣工。

塞维利亚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的大教堂,由奥索 · 马丁涅、科隆的西蒙及安大隆的胡安 · 希尔三位设计师所设计。教堂边侧有一座高98米的方形高塔,这就是有名的希拉尔达塔。希拉尔达塔为原清真寺的轩尼塔,1568年改建为教堂的钟楼,塔上原来4个象征着法蒂玛之手的圆球被换成了一座重达450公斤青铜风向标,造型为一个左手握一盾牌、右手持棕榈树叶的古罗马装束的妇女。风向标会随着风向的转变而转动。塞维利亚人相信,风向标上的棕榈叶转到某一个特定方位时,塞维利亚就会下雨。

1506年,哥伦布在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市逝世。尽管他生前曾经表示,希望自己死后能够被安葬在他所「发现」的「新大陆」,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位杰出的意大利航海家还是被葬在了巴利亚多利德市的一座修道院中,三年后,西班牙当局又将其移迁到塞维利亚的一座修道院。1537年,哥伦布的儿子迭戈的遗孀玛丽亚在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后,将其丈夫和哥伦布的遗骸迁到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之多米尼加的圣多明各大教堂中,这多少算是对哥伦布的一点告慰。

1795年,西班牙根据《巴塞尔合约》向法国移交多米尼加的统治权。由于西班牙人认为哥伦布属于西班牙,所以将哥伦布的遗骸从多米尼加迁往古巴哈瓦那的一座教堂中安葬。一个世纪之后,也就是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战争中战败,古巴被划给了美国,哥伦布的遗骸也因此不得不被运回西班牙,安葬在塞维利亚大教堂。

多年之后,多米尼加人在圣多明各教堂中挖出了一个盛有多块遗骨的银色盒子,上面刻有「杰出和高贵的人:克里斯托弗 · 哥伦布先生」的字样。多米尼加方面因此认定,西班牙在1795年从多米尼加迁到哈瓦那些遗骸并不属于哥伦布。为此,圣多明各市还建立了一个保存这些遗骨的纪念馆「哥伦布灯塔」。

这事一直悬而未决。不久前,西班牙塞维列市一所中学的历史教师马西亚尔 · 卡斯特罗和生物教师塞尔希奥 · 阿尔加拉达提出,想弄清哥伦布遗骸真伪的惟一办法是挖出两地的遗骸并提取DNA,然后将其同哥伦布的一位私生子埃尔南多 · 哥伦布的DNA进行比对。埃尔南多的遗骸目前葬在塞维利亚的一座教堂中,这也是哥伦布后人中惟一保存完好的遗骸。

对于这一提议,塞维利亚市政府立即表示支持,并出面要求该市教堂同意「开棺验尸」。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基因识别实验室的负责人何塞 · 何兰蒂也表示将为这一计划提供技术帮助。何兰蒂领导的实验室在利用DNA检测鉴别尸体上拥有非常先进的技术,并同美国联邦调查局保持着紧密合作。

但直到目前为止,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和多米尼加「哥伦布灯塔」纪念馆都未对这一计划表态。

 


《黄金塔》A1303000023 · 2015年9月29日摄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塞维利亚

 

如果说安达卢西亚是西班牙的王冠,那么,作为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和塞维利亚省首府的塞维利亚就是这顶王冠上无可争辩的明珠。

塞维利亚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瓜达尔基维尔河下游谷地,瓜达尔基维尔河穿城而过,是西班牙境内唯一一座有内河港口的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得塞维利亚自建城之日起便倍受青睐。

塞维利亚建成于公元前43年,历史上曾遭受过罗马人、西哥特人及摩尔人的入侵和占领。1248年,卡斯蒂利亚国王费尔南多三世从摩尔人手中夺取塞维利亚后将其设为都城。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塞维利亚曾设有「『印度群岛』交易之家」,垄断了西班牙所有的海外贸易,这座城市因此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但随着「交易之家」于1717年迁至加地斯,城市一度衰落,直到19世纪末,在现代工业发展浪潮的推动下才重获生机。

在瓜达尔基维尔河岸仍保留着一座修建于阿拉伯人统治下的穆瓦希德王朝时期,被称为「黄金塔」的塔形建筑。「黄金塔」的具体修建年代大约为1220年或1221年,最初为一处军事防御工事。当时阿拉伯人想控制穿城而过的瓜达尔基维河水路而在岸边修建了这座防御工整。「黄金塔」的外形很独特,分三层,其主体部分有12个面,每一个面对应着一个方位。塔的最上面一层为1760年时加建。

「黄金塔」塔底有铁链穿河而过,直到对岸的另一处工事。只要拉起铁链,便可以迅速地封锁瓜达尔基维河。「光复战争」时期,阿拉伯人也曾用这一方法来防御卡斯蒂利亚舰队。目前对岸的工事已不复存在,据说是毁于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

「黄金塔」一命的由来众说纷纭,其中流传较广的主要有两个。一种说法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塞维利亚垄断了西班牙所有的海外贸易,黄金塔一度作为仓库用于存放哥伦布船队从海外掠夺来的黄金,「黄金塔」一名因此而来;另一种说法是:最初建筑物的外墙饰有金粉,因此称为「黄金塔」。随着时光的流逝,塔体外墙的金粉早已消失殆尽,但在夕阳的余辉中,黄金塔依然通体金黄,熠熠生辉。


《科尔多瓦风光》A1303000020 · 2015年10月1日摄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科尔多瓦

 

在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安达卢西亚是受阿拉伯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地方。甚至「安达卢西亚」这一名字本身就来自阿拉伯语。

公元711年,一支由七千名阿拉伯人组成的军队乘坐战舰浩浩荡荡地从非洲横渡直布罗陀海峡北上。这些穆斯林一登上伊比利亚半岛便立即烧毁了所有战舰,准备与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基督徒们决一死战。八年之后,阿拉伯人如愿以偿地征服了除了北方少量地区之外的西班牙大部,并由此开始了阿拉伯人对伊比利亚半岛长达七个世纪的统治。

阿拉伯人在给伊比利亚带来血与火的同时,也带来了当时阿拉伯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多彩文化。当时的西班牙首府,现为安达卢西亚自治区科尔多瓦省首府的科尔多瓦就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一举成为当时西班牙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当时整个阿拉伯世界最繁华的都市和整个西方世界的文化之都。据说当时全城仅清真寺就有300座之多。

尽管在阿拉伯人离开之后,科尔多瓦成为一座基督教城市,但伊斯兰教的影响却一直未曾远离。时至今日,在科尔多瓦旧城区,阿拉伯人的文化遗存随处可见。

时至今日,科尔多瓦仍基本保留了中世纪时的城市格局。广场、街道、教堂、水池和花园形成了科尔多瓦独特的城市景观。其中各个时期的历史建筑:古罗马帝国石桥、阿拉伯尖塔、犹太教堂,以及各种基督教纪念建筑等,是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和荣耀的最好见证。


《塞维利亚风光》A1303000019 · 2015年9月29日摄于西班牙安达户西亚塞维利亚

 

两年前,伊斯兰宗教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恐怖分子除了处决五名人质,同时还宣布将发动一场足以让美国的「911事件」和「巴黎恐怖袭击事件」都相形见绌的大规模恐怖袭击,而这一次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是西班牙,并发誓夺回安达卢西亚。

西班牙王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其全部国土被分成了17个「自治区」,其中「安达卢西亚自治区」是西班牙人口最多,同时也是最富庶的一个自治区。

安达卢西亚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最南端,距非洲仅17海里。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安达卢西亚成为来自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和来自北非的阿拉伯伊斯兰教文化的冲突点和交汇点,从而形成了其既不同于阿拉伯,也有别于欧洲的独特而鲜明的文化。

前两天有朋友问,如果去西班牙,哪里最值得看看。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安达卢西亚。因为如果说有哪一个地方最能代表西班牙,那一定是安达卢西亚。这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的历史几乎浓缩了整个西班牙,同时也因为她拥有构成人们心目中的西班牙的全部元素。

安达卢西亚是《唐璜》、《卡门》、《唐 · 吉诃德》的故乡,是佛拉门戈舞和西班牙斗牛的发祥地。这里不仅有壮美的山城隆达,同时也有惊艳的地中海小镇米哈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这里碰撞,最后融合;哥伦布从这里启航,最后被埋葬在这里。这是一片充满了传奇故事和浪漫风情的地方。可以说,倘若没有了安达卢西亚,西班牙也就不再是西班牙了。


《阿尔罕布拉宫》A1303000017 · 2015年10月1日摄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格拉纳达

 

阿拉伯人离开后,阿尔罕布拉宫即遭废弃,逐渐被世人遗忘,尘封于历史之中长达几个世纪,直到1829年,一位美国作家华盛顿 · 欧文的到来。

1492年,费尔南多和伊莎贝尔这对「基督教双王」夫妇在将摩尔人赶出伊比利亚半岛,实现了西班牙的统一之后,又倾其所有资助哥伦布的海上冒险之旅。这次海上冒险,让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费尔南多和伊莎贝尔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291年后,在这片「新大陆」上诞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后来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的华盛顿 · 欧文。

华盛顿 · 欧文对西班牙的历史和文化怀有深厚的兴趣,曾在西班牙生活过十几年。在华盛顿 · 欧文从塞维利亚到格拉纳达的「探险」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几乎被世人遗忘的阿尔罕布拉宫。他住了进去,一点一点地拂去厚厚的历史尘埃。最后,他用《阿尔罕布拉的故事》将这座宏伟的宫殿还原给了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才得以重见天日。

1986年,阿尔罕布拉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阿尔罕布拉宫》A1303000016 · 2015年10月1日摄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格拉纳达

 

「阿尔罕布拉」,阿拉伯语,意为红色。这既是格拉纳达这片土地的颜色,也是摩尔人的故乡北非沙漠的颜色。

阿尔罕布拉宫是一座精美绝伦的红色宫殿,在世界建筑史,尤其是阿拉伯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建筑上看,阿尔罕布拉宫堪称阿拉伯人对古罗马建筑艺术的一次重新审视与诠释。在修建这座宏伟宫殿的时候,阿拉伯人并未从根本上颠覆古罗马人的营造技术,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规划和装饰艺术上。因此,从外表看,阿尔汉布拉宫朴实无华,甚至有点粗陋。华盛顿 · 欧文在他的《阿尔汉布拉宫的故事》中说:「城墙在外观上,只是一片堆砌得碉楼和矮堞罢了,安排既不整齐,建筑也不优美,根本无从叫人想到会有这么许多优雅与美丽的建筑。」

阿尔罕布拉宫的美隐藏在粗陋的城墙里面。

这座宫殿最杰出的特征是其建筑空间的景观化,以「石榴院」、「狮子院」为代表的庭园空间与以「大使厅」、「双姐妹厅」为代表的室内空间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衬托,营造出一种步移景异的独特美感。此外,在建筑内部装饰方面,阿尔罕布拉宫中所采用的镂空雕刻石柱、拱肩墙以及钟乳状装饰等,将伊斯兰建筑装饰的剔透、轻盈、虚幻推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岂止是美,是惊艳,惊艳得令人目瞪口呆。

风华绝伦的阿尔罕布拉宫镂刻着格拉那达无尽的阿拉伯情怀和悲壮而精致的摩尔文化,其神秘而壮丽的气质无与伦比。她是伊斯兰建筑艺术开在西班牙最绚丽的玫瑰,是世界建筑史的一个重要范例。


《阿尔罕布拉宫》A1303000015 · 2015年10月1日摄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格拉纳达

 

和《一千零一夜》中的萨桑国一样,摩尔人的格拉纳达歌舞升平和血雨腥风始终交织在一起,尤其是阿尔罕布拉宫,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上演着爱恨情仇和悲欢离合。不同的是,前者以喜剧收场,而后者却是以悲剧告终。

在摩尔人的格拉纳达王朝最后的岁月,王后因对此国王哈桑另觅新欢的强烈反对而和小王子波伯迪尔一起遭到了幽禁。性情刚烈的她并不善罢甘休,先是设法将幼年的波伯迪尔送了出去,托付给了自己的心腹照料,不久之后自己也逃离王宫,并组建军队讨伐哈桑。最终她胜利了,波伯迪尔也因此成为王国的新苏丹。

波伯迪尔生性懦弱,这令他的母后很是失望。她甚至用「你倒是该像女人一样哭泣,哭的是没能像男人那般战斗」这样羞辱的语言来训斥这个不争气的儿子。但并没有改变波伯迪尔。当费尔南多和伊莎贝拉率领基督教军队大兵压境时,波伯迪尔没有选择抵抗,而是选择了投降。

波伯迪尔离开时没有走那扇被称为「正义之门」的王宫正门,因为那将穿越格拉纳达,而他觉得没有脸面再见到自己的臣民。他打开了一扇侧门,默默地消失在了内华达山一条人迹罕至的陡峭的山路上。

和波伯迪尔一起消失的,还有阿尔罕布拉宫。


《阿尔罕布拉宫》A1303000014 · 2015年10月1日摄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格拉纳达

 

伊比利亚半岛,包括西班牙和葡萄牙,从公元七世纪起至公元十五世纪为阿拉伯人所统治,这在伊比利亚半岛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甚至影响至今。

公元711年,七千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北非摩尔人北渡直布罗陀海峡入侵基督教统治下的伊比利亚半岛。八年之后,摩尔人征服了几乎整个伊比利亚半岛。

公元十三世纪,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基督徒重振旗鼓,几大基督教王国联手将阿拉伯人驱逐出西班牙中部,统治了伊比利亚半岛几个世纪的摩尔人被迫退缩到伊比利亚南部的安达卢西亚。也正是这一时期,阿拉伯人在格拉纳达开始兴建阿尔罕布拉宫。不幸的是,这一恢宏而精美绝伦的建筑最终成为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的绝唱。

很难理解阿拉伯人在日薄西山、风雨飘摇之中仍倾心打造阿尔罕布拉宫。是不愿意相信他们长达几个世纪的统治就此终结,还是想为他们曾经的荣耀和辉煌留下一座永久的丰碑和精神寄托?

1492年1月2日,阿拉伯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最后一位君主向基督徒投降,离开阿尔罕布拉宫,拉上了阿拉伯人对伊比利亚半岛长达八个世纪统治的历史帷幕。


《黄昏的阿尔罕布拉宫》A1303000013 · 2015年10月1日摄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格拉纳达

 

1895年的一个黄昏,弗朗西斯科 · 塔雷加来到了格拉那达。夕阳中阿尔汉布拉宫是那样的孤独和苍凉,令这位近代古典吉它巨匠感慨万千。

阿尔汉布拉宫,是中世纪摩尔人统治者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纳达王国的宫殿。约在1248年由该王朝奠基人穆罕默德 · 本 · 优素福 · 本 · 奈斯尔兴建,后又经其后的三位继任者扩建和修饰。

阿尔汉布拉宫是穆斯林的摩尔人抵御西班牙基督教徒的最后要塞,当时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已是日薄西山,风雨飘摇。格林纳达是他们最后的避难所,在基督徒的虎视眈眈之下苟延残喘。即便如此,摩尔人依然把他们的城堡建得如此绚丽,如此精致,如此华丽,如此奢靡。有人说,这是一种信念,摩尔人犹如划过夜空的流星或行将熄灭的红烛,用那最后的、稍纵即逝的闪亮来迎接湮灭。而这,赋予了阿尔汉布拉宫一种充满悲情、令人心颤的凄美。

就在那天晚上,塔雷加写下了他的旷世之作《阿尔汉布拉宫的回忆》。最终这首被誉为吉它曲中的巅峰之作也和阿尔汉布拉宫一样成为了传世经典。


《巴特罗之家局部》A1302000009 · 2015年10月5日摄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

 

一个地区谋求独立,归结起来不外乎两个目的:一是讲求文化独立,二是谋求经济独立。从历史上看,加泰罗尼亚独立运动谋求的主要是文化的独立,但从现实上看,谋求经济独立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的动因。

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约有750万人口,占西班牙总人口的16%,而这一地区的GDP占了整个西班牙GDP的19%,是西班牙最富饶的地区之一。西班牙实行的是高收入高税收的政策,因此,加泰罗尼亚对西班牙财政的贡献比其他地区要高。由于近年来经济的不景气,导致西班牙财政捉襟见肘,拨付给加泰罗尼亚的财政预算逐年下降,从2003年的16%一路下降到2015年的9.5%。从西班牙政府公布的2011年的数据来看,当年度西班牙政府拨给加泰罗尼亚的财政预算和这一地区当年度所上缴的税收存在85亿欧元的逆差;而根据加泰罗尼亚自己的统计,这一逆差高达111亿欧元,按人均计算,约1500欧元。这个数字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只是在加泰罗尼亚经济持续受挫、失业率节节攀升的背景下,这个数字便成了关注的焦点。

将于今年十月举行的加泰罗尼亚的独立公投不会导致西班牙的分裂,因为一个分裂的西班牙对任何一方都不是一件好事。在很大程度上,这次公投既是加泰罗尼亚地方政府手中一张与中央政府谈判的筹码,同时也是一种分散和转移民众怨气的策略。


《圣家族大教堂》A1302000008 · 2015年10月5日摄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

 

三年前,也就是2014年,加泰罗尼亚进行过一次不具法律约束力的独立公投。当时加泰罗尼亚共有540万选民,参加公投的选民人数为230万,不到半数,但其中的80%支持独立。

这绝对不是一个可以被忽视的数字。

不仅如此,和三年前的那次公投不同,这次加泰罗尼亚人非常像是在玩真的:加泰罗尼亚议会甚至对外宣称,一旦独立公投获得通过,这一地区将在48小时之内正式宣布独立。因此,当9月6日加泰罗尼亚议会投票批准将于今年10月举行的新一轮独立公投后,西班牙政府高度重视,并强烈发声,指责加泰罗尼亚议会「对宪法和民主犯下暴行」;西班牙首相拉霍伊也已要求政府律师向西班牙宪法法院提出诉讼,以取消半个月之后即将举行的公投。与此同时,西班牙检方也宣布正在准备对加泰罗尼亚议会官员提起诉讼,理由是这些官员违反了此前的法院裁决,即禁止加泰罗尼亚官员就该地区的独立启动法律程序。

但所有这一切恐怕很难阻止将于半个月之后举行的公投。因为这是一次独立公投,如果加泰罗尼亚人觉得西班牙现有法律对他们具有约束力,那么,加泰罗尼亚的独立运动就成了一场没有任何理由的闹剧。


《巴塞罗那》A1302000007 · 2015年10月6日摄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

 

1975年,独裁者佛朗哥去世,加泰罗尼亚人的境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1978年,西班牙通过了民主宪法,加泰罗尼亚终于又一次获得了自治地位,加泰罗尼亚人被认定是西班牙的一个独立民族,而加泰罗尼亚语则被接受成为加泰罗尼亚地区的语言,和西班牙语一起成为西班牙的官方语言。

但这对加泰罗尼亚人而言,这远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很多加泰罗尼亚的分离主义团体,甚至宣称要建立「大加泰罗尼亚国」,包括古巴塞罗那伯国、巴利阿里群岛的马略卡王国以及巴伦西亚王国的疆域,这一主张在加泰罗尼亚社会很有影响。只是在当今的大背景之下,曾经在武力对抗中屡屡受挫的加泰罗尼亚人已经放弃了以武力和恐怖活动作为民族运动手段的行为,所有的民族分离组织,都以民主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诉求。

2006年6月17日,加泰罗尼亚举办了地方自治权力扩张的公民投票,结果赞成比例达到73.9%。自2008年全球经济风暴发生以来,面对日益艰困的财政情势,加泰罗尼亚人支持独立的声浪持续地上涨。2012年9月11日,亦即纪念加泰罗尼亚于1714年被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征服的沦陷日,数以百万计的加泰罗尼亚人涌上巴塞罗那街头,要求脱离西班牙的管治,并且独立。加泰罗尼亚人表达了西班牙债务危机给加泰罗尼亚所带来负面影响的不满,以及西班牙中央政府因推行财政紧缩措施,从而严重拖累了加泰罗尼亚的经济及就业环境。其中最使加泰罗尼亚人反感的是:西班牙政府不断增加税款要求,而且拒绝提供财政援助。

2013年9月11日,加泰罗尼亚国家大会发起加泰罗尼亚之路运动。组织者号召40万加泰罗尼亚人于当地时间11日下午5时14分,组成400公里长的人链,由法国边境延伸至巴伦西亚自治区,以纪念1714年9月11日巴塞罗那城陷落于西班牙军队之手。

2014年9月12日,受苏格兰独立公投的影响,加泰罗尼亚的独立情绪越发高涨,当天共有180万人走上街头,纪念沦陷日,并要求独立。


《米拉公寓局部》A1302000006 · 2015年10月6日摄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

 

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后,西班牙政府开始致力于破坏加泰罗尼亚人的民族认同感,西班牙政府下令严格限制加泰罗尼亚语的使用,致力于消除加泰罗尼亚人的文化独特性,并以爱国主义为口号,试图让加泰罗尼亚人认同自己的西班牙人身份。这再次激起了加泰罗尼亚人的反抗。1833年,西班牙的伊莎贝尔二世和其叔叔卡洛斯争夺王位,西班牙再次爆发内战,史称「第一次卡洛斯战争」,不放过一切机会的加泰罗尼亚人再次投入到了这次战争中,他们支持卡洛斯,希望在替卡洛斯打赢内战后,可以再次得到自治权利,可惜上帝似乎抛弃了加泰罗尼亚人,卡洛斯父子在两次内战中均告失利,加泰罗尼亚人再次两手空空。

自19世纪后期开始,近代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兴起,主张自治和独立的党派林立,至20世纪初,巴塞罗那成为激进的民族主义分子的活动中心,这些激进的民族主义者,热衷于工人运动和暴力革命,鼓吹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20世纪头20年里,加泰罗尼亚爆发了无数起工人罢工和起义,1913年,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者在加泰罗尼亚的四个省成立联邦自治政府,该自治政府存在了12年,直到1925年才被西班牙独裁者里维拉取缔。1931年4月,西班牙君主政体崩溃,西班牙成立第二共和国,鼓吹社会主义和加泰罗尼亚独立的政党在加泰罗尼亚地方选举中获胜,1932年,加泰罗尼亚和巴斯克地区各自宣布成立完全自治政府。随着加泰罗尼亚左翼势力胜利,巴塞罗那成为了西班牙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1936年2月,社会主义政党「人民阵线」在西班牙大选中获胜,西班牙右翼摩拳擦掌,内战一触即发。

1936年7月,加纳利群岛司令佛朗哥登陆西班牙,西班牙内战爆发,加泰罗尼亚坚决投入到共和国政府一方,对抗佛朗哥军队,加泰罗尼亚军队在阿拉贡和马略卡的战线上,顽强抵抗佛朗哥军队,佛朗哥决心打击最顽强的加泰罗尼亚军队,他先将加泰罗尼亚和西班牙其他地区隔绝开来,然后出动重兵围困并一步步勒紧对加泰罗尼亚包围。因为西班牙共和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采取了「不干涉」政策,纵容法西斯叛乱。来自苏联和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民主人士组成的国际纵队参加到共和国反对法西斯叛乱的斗争中。由于得到德意法西斯的支持,佛朗哥军队获得了战争胜利,1939年,占领加泰罗尼亚全镜,西班牙共和国最后的堡垒沦陷,共和国战败,数十万加泰罗尼亚人死于内战,近万名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被处死,加泰罗尼亚人在历史上最后一次武装革命,悲剧性地收场。佛朗哥获胜后,实行法西斯统治,随即取消了加泰罗尼亚的自治权利,并在此后的30多年里,严厉压制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运动以及加泰罗尼亚文化。


《巴塞罗那》A1302000005 · 2015年10月6日摄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

 

15世纪20年代,加泰罗尼亚人的纳瓦拉公主布兰卡和费尔南德一世的次子胡安二世结婚,他们的儿子比亚纳从小生活在纳瓦拉王室中,深受传统的加泰罗尼亚文化的熏陶,因而被加泰罗尼亚人认为是复兴的希望,将他尊为加泰罗尼亚人的精神领袖,但当时掌控着纳瓦拉王室的阿拉贡王室对加泰罗尼亚人的心存顾忌,迟迟不允许比亚纳继承纳瓦拉王位。1460年,阿拉贡国王胡安二世索性剥夺了比亚纳对纳瓦拉王位的合法继承权,并将其监禁,这引起了加泰罗尼亚人的大规模叛乱。其后不久,比亚纳突然死去,加泰罗尼亚人认定这是谋杀,暴力迅速升级,加泰罗尼亚人宣布脱离阿拉贡,并打算将巴塞罗那伯爵位交给意大利的王公。

阿拉贡王室经过12年的残酷镇压终于扫平了加泰罗尼亚人的起义,入主巴塞罗那,但这一内战使加泰罗尼亚人和卡斯蒂利亚人彻底决裂,水火不容。比亚纳王子成为加泰罗尼亚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1474年,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尔一世和阿拉贡的菲尔南德二世夫妇宣布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合并,两人成为西班牙的并肩王,加泰罗尼亚人摆脱卡斯蒂利亚人统治的希望变得更为渺茫,随即爆发起义。经过长期斗争,西班牙国王菲立佩二世承认了加泰罗尼亚的高度自治,不但拥有了独立的议会、税收权,甚至还拥有限的立法权。但此后西班牙王室越来越不能容忍富裕的加泰罗尼亚的自治,他们借口「三十年战争」的需要,收回了加泰罗尼亚的税收权,并对加泰罗尼亚农民课以重税。在忍无可忍情况下,加泰罗尼亚人1640年再次爆发起义,其规模不断扩大,终于酿成加泰罗尼亚和西班牙政府之间历时12年的内战,史称「加泰罗尼亚独立战争」。「独立战争」期间,加泰罗尼亚宣布成立在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保护下的加泰罗尼亚共和国,并成功说服法国介入了战争。1652年,西班牙军队占领加泰罗尼亚,共和国瓦解。1659年,法国击败西班牙,两国签订条约,西班牙割让北阿拉贡的鲁西永、阿图瓦等地。但加泰罗尼亚依然归西班牙控制。加泰罗尼亚人的摆脱卡斯蒂利亚人的努力再次遭到挫折。

1705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英国和奥地利为了对抗西班牙和法国的超级同盟,入侵西班牙,英国舰队在加泰罗尼亚人的支持下,将奥地利大公查理送到巴塞罗那,并占领了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人欢欣鼓舞。但西班牙在其他战线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却在西班牙本土守住了阵地,并在1714年战争结束前一举收复了巴塞罗那,真是天意,战争结果西班牙失去了那不勒斯和尼德兰所有的权益后,却成功地保住了加泰罗尼亚,加泰罗尼亚试图借助外力摆脱西班牙统治的努力再次以失败告终。而随着加泰罗尼亚回归西班牙,西班牙政府借口追究加泰罗尼亚人在战争中的通敌行为,撤回了加泰罗尼亚的一切自治权利。


《巴塞罗那》A1302000004 · 2015年10月6日摄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

 

再过半个月,西班牙可能要有大麻烦了。

当地时间前天晚间,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议会不顾西班牙政府反对,投票批准该地区于今年的10月1日举行独立公投。

西班牙的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由六组图案组成,每组图案都有其特定意义:左上角红色土地和黄色城堡,以及右上角白色土地和头戴王冠的红狮,分别象征的是卡斯蒂利亚和莱昂,西班牙的源头;左下角为黄红相间的竖条象征的是东北部的阿拉贡;右下角红色土地和金色链网象征的是位于北部的纳瓦拉;底部的白色土地上和绿叶红石榴象征的是南部的格拉纳达。国徽正中心的蓝色椭圆形中有三朵百合花,分别象征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团结,其上的王冠则象征着国家权力。而国徽的两侧各有一根海格力斯柱,亦称大力神银柱。左边的柱顶是一顶王冠,而右边的柱顶是帝国冠冕,一条红色的饰带缠绕着两根银柱,上面写着「海外领地」。

和中国的中央集权不同,西班牙国徽很直观地表明了这个国家的政体体制:君主立宪下的地方自治。

加泰罗尼亚的独立运动由来已久,其背后既有这一地区与其他地区,乃至中央政府之间的现实冲突和矛盾,同时也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根源。

加泰罗尼亚人是公元5世纪民族大迁徙时来自亚洲的阿兰人和西哥特人与当地希腊人、迦太基人和罗马人后裔融合的混血种族。他们是天生的航海家和商人。

公元1137年,阿拉贡王国面对强大的摩尔人深感力不从心,国王拉米罗二世想到了加泰罗尼亚人。他不但将女儿嫁给了巴塞罗那伯爵拉蒙 · 贝伦格尔四世,甚至将自己的王位也一并送出,巴塞罗那公国和阿拉贡王国由此合并。加泰罗尼亚人强大的海军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使阿拉贡先后收复了地中海上的巴利阿里群岛、击败了撒拉逊人、收复了巴伦西亚,并先后占据了西西里岛、那不勒斯和撒丁岛,成为西地中海无可争议的海上霸主。

阿拉贡与巴塞罗那合并后整整270年,阿拉贡王国的王位始终掌握在巴塞罗那人的手中。

1410年,国王马丁二世去世。由于没有继承人,阿拉贡王室便推举马丁的外孙,也就是卡斯蒂利亚国王胡安一世的儿子费尔南德一世为新的国王。费尔南德一即位,卡斯蒂利亚便联手阿拉贡排挤加泰罗尼亚人,这引发了加泰罗尼亚人的不满和反抗,但遭到了王权在握的卡斯蒂利亚人的残酷镇压。加泰罗尼亚人和卡斯蒂利亚人从此结怨。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