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塔瓦河》A0903000011 · 2014年7月24日摄于捷克布拉格

 

标题《和吉普赛女郎牵手伏尔塔瓦河畔》是仿照现在的自媒体套路,原标题是《布拉格遇贼记》。

那天从布拉格老城出来去停车场准备回酒店,到伏尔塔瓦河畔时,隐约感觉到有人在掏右侧裤兜。伸手一摸,果然摸到一只手,一只女人的手。

不知道这大半辈子遭过几回贼惦记,但遭贼偷,这是第二回。前一回还是在2008年的5月23日,那天奥运火炬在上海传递,便跑去南京路步行街凑热闹。眼看着火炬手就快跑到跟前了,突然觉得腰间有些不对劲,低头一看,一只贼手正在慢慢拉腰包拉链。鉴于当时的特殊情况,没声张,只是拍了拍那只贼手,拉上拉链,继续看火炬传递。

这回情况也特殊,环境不熟,语言也不通。要是报警,举证困难先不说,你都不知道当地的警察管不管,咋管,弄不好又是调查又是笔录的,不知得折腾多久,便也没声张,只是一手抓着那只贼手,另一手摸了摸裤兜:一只烟灰袋,连同里面的两三个烟蒂不见了,也不知道是其他的贼捷足先登了还是这个女贼已经得过一回手。

确认就这点损失后,冲那女贼笑了笑,一松手把她给放了。


《布拉格街景》A0903000010 · 2014年7月24日摄于捷克布拉格

 

布拉格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从布拉格城堡兴建起的1144年里,从中兴到没落再到复兴,几度兴衰,几多荣辱。布拉格的历史几乎就是欧洲同一时期历史的缩影。
附:《布拉格大事年表》

870年:布拉格城堡兴建。

1085年:布拉格成为波希米亚首都。

1344年:布拉格教区升格为总教区。

1346年:查理四世统治,布拉格成为神圣罗马帝国首都。

1348年:查理大学成立。

1415年:胡斯在康斯坦茨受火刑。

1419年:第一次「扔出窗外事件」。

1583年:鲁道夫二世登基,布拉格第二次成为神圣罗马帝国首都。

1618年:第二次「扔出窗外事件」,引发「三十年战争」。

1621年:白山战役后,27名捷克贵族在老城广场被处死。

1648年:布拉格西岸被瑞典军队攻占并抢劫。

1741年:被法国、巴伐利亚联军占领。

1744年:被普鲁士军队占领。

1848年:1848年革命。

1890年:大洪水。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布拉格成为捷克斯洛伐克首都。

1922年:布拉格合并一些郊区和邻近城镇。

1938年:法国和英国在慕尼黑协定中出卖捷克,德国占领苏台德区,1939年占领全国。

1945年:美国空军误炸布拉格,造成数百人死亡,而美军的目标应该是134公里外的德累斯顿。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布拉格起义抵抗纳粹德国占领,随后红军到达,驱逐德国人。

1948年:共产党接管政权。

1968年:布拉格之春,苏联军队入侵,扑灭政治自由化。

1989年:布拉格成为天鹅绒革命的主要中心,共产党政权倒台。

2002年:布拉格遭遇欧洲洪水,部分城市被淹,但主要标志建筑幸存。


《旧市政厅》A0903000009 · 2014年7月24日摄于捷克布拉格

 

旧城广场有一座钟楼,这就是著名的旧市政厅。

1310年,「卢森堡的约翰」在父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七世的支持下成为卢森堡伯爵和波希米亚国王,次年在布拉格加冕。

卢森堡的约翰在位期间,布拉格获得自治权。1338年布拉格拥有了波希米亚第一座市政厅,即旧市政厅。

1410年,当地的钟表匠「卡丹的米库拉斯」和查理大学的数学和天文学教授「简 · 辛戴尔」制造了一架天文钟,并安装在了旧市政厅的南面墙上。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这座天文钟又屡经修理和改造,最终成为布拉格旧城广场最著名的景点。

2010年10月9日,布拉格还为这座天文钟举办过诞生600周年庆典。

确实地说,旧市政厅南墙上的这部机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时钟。它的主要功能是显示当地捷克天文学家认为的宇宙状态,因此更像是一架天象仪。


《旧城广场》A0903000008 · 2014年7月24日摄于捷克布拉格

 

相信很多去过,或者听说过布拉格的人都知道,布拉格最著名的地方是「布拉格广场」。然而布拉格并没有「布拉格广场」。布拉格最著名的广场是位于旧城中心的广场,它的名字叫「旧城广场」。

旧城广场是11至12世纪中欧贸易最重要的集市之一,其历史超过900年。旧城广场的最大看点是周边大量精美绝伦的历史建筑,除了旧市政厅,还有查理大学最古老的建筑卡罗利努姆宫、伯利恒教堂、旧城13座门楼中唯一留存下来的火药门楼、象征着亚当和夏娃爱情之火的汰翁教堂,以及众多当年欧洲富商们精致典雅的巴洛克式豪宅。

旧城广场的中央有一座胡斯的雕像。胡斯是捷克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对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极为深远。胡斯因为反对教宗发行腐败的赎罪券,及翻译捷克文圣经,40岁时被处以火刑。为纪念他遇难500周年,捷克人在他当年遇害处竖起了这座雕像。


《内波穆克的约翰》A0903000007 · 2014年7月24日摄于捷克布拉格查理大桥

 

查理桥以罗马天使桥为样板,是典型的哥特式建桥艺术与巴洛克雕塑艺术的完美结合。大桥一端的入口处耸立着查理四世的全身雕像,两侧是带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门楼。大桥主桥两边的石栏上共有30座天主教圣徒和保护神的雕像,造型有女神、武士、人面兽身和兽面人身像等,均出自捷克17至18世纪巴洛克艺术大师之手,为捷克国宝。

这30座雕像中最古老的一座,是《内波穆克的约翰》。

内波穆克的约翰是捷克国王瓦茨拉夫四世王后的忏悔牧师。国王怀疑王后与人通奸,便向内波穆克打听王后在忏悔时是否透露过相关隐私。但内波穆克恪守教规而拒绝回答。国王恼羞成怒,命士兵将内伯穆克从查理大桥上扔进了河里。雕像头上有一个由五颗星组成的光环,据说在内波穆克沉入水中那一刻,伏尔特瓦河的上空闪烁着五颗明星。捷克人相信,只要触摸一下《内波穆克的约翰》的基座便能带来好运。

这座雕像的复制品以及其基座上的两件被摸得发亮的浮雕原件曾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在捷克国家馆内展出。

为了让这些国宝得到更好的保护,在1965年的那次大修中,所有这些雕像都陆续被移到捷克国家博物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复制品。


《查理大桥》A0903000006 · 2014年7月24日摄于捷克布拉格

 

布拉格共有18座大桥横跨伏尔塔瓦河的两岸,其中于1357年开工、历时43年建成的查理大桥最为古老,也最为著名。由于大桥是依当时的捷克国王查理四世之命而建,所以得名。

查理大桥是连接布拉格老城、小城和布拉格城堡的交通要道,也是当年国王加冕的必经之路。查理大桥的设计者和建造者是波希米亚王朝的建筑师彼得·帕尔勒日,为查理四世所钦定。据说接到查理四世这一圣旨时,这位年仅27岁的来自比尔森的年轻人竟激动得长跪不起,发誓一定要建成一座全欧洲最好的大桥。大桥建造得非常成功,遗憾的是,由于工程过于漫长,这位伟大的建筑师最终没能见证这一成功。

在建成后的几个世纪里,查理大桥屡遭劫难。1432年的一场洪水毁坏了三根桥柱;1496年,在一根桥墩坍塌后,从老城算起的第三个桥拱因被水侵蚀而毁坏,到1503年才得以修复;三十年战争末期的1648年,瑞典占领了伏尔塔瓦河西岸,当他们试图向老城推进时,严重地损坏了老城桥塔的面河一侧,后来残存的哥特式装饰物也被迫移走;1784年大桥遭遇大洪水,5根桥墩严重受损;1872及1873年大桥又连续两场遭遇洪水,所幸未造成严重破坏;1848年革命期间,查理大桥受到炮火袭击,造成桥上的部分雕塑损坏。

1890年9月5日,一场灾难性的洪水袭击了布拉格,查理大桥严重受损。从上游顺流而下的无数木筏、圆木和其他漂浮物体塞满了桥洞,形成一个巨大的堰塞体。3个桥拱在巨大的压力下坍塌,2个桥墩受到侵蚀而崩塌,其余的也部分受损,第5个桥墩上的两尊雕塑坠入河中。其后的修复工程足足持续了2年。

1965至1978年,众多的科学和文化机构通力合作,对该桥进行了大修。桥墩的稳定性得到了保证,所有破损的石块都换上了新石块,沥青路面被移除,查理大桥也从这时成了一座步行桥。但这次历经13年的工程在完工10年后引来了一些不同看法,对于是否需要再一次的大规模重修一直争论不休。2002年,查理大桥再次遭受到洪水的冲击,尽管这场灌水造成的损失并不很大,却让重修大桥的声音再度响起。


《查理大桥》A0903000005 · 2014年7月24日摄于捷克布拉格

 

弗兰兹 · 卡夫卡出生在布拉格查理大桥的桥墩边。他将这座布拉格最具代表性,也最具故事性的大桥视为自己的生命摇篮。

1934年5月,静静地躺在维也纳郊外疗养院里的卡夫卡让守候身旁的好友雅努斯记下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我的生命和灵感全部来自于伟大的查理大桥。」

卡夫卡去世后,雅努斯出版了著名的回忆录《卡夫卡对我说》。书中写道:「我经常会为卡夫卡如此钟情查理大桥而吃惊,他从3岁时便开始在桥上游荡,他不但能说出大桥上所有雕像的典故,有好多次我甚至发现他竟在夜晚借着路灯的光亮在数着桥上的石子。」

捷克著名的思想家米哈尔曾经说过:卡夫卡「的生活不是在桥上就是在桥下」。

布拉格有一条黄金小道,因当年金匠聚集而得名。卡夫卡的妹妹曾经把她哥哥接到黄金小道21号小住,想让他安心写作。可是卡夫卡住了一个月便又跑回到了桥上。妹妹的好心没能改变哥哥,却留给了后人「卡夫卡故居」这样一个走马观花的景点。

米哈尔说:「只有看了卡夫卡的作品,你才会理解这个犹太人对查理大桥的情结。比如《城堡》、《变形记》还有《走过来的人》等,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浓浓的乡情。」这份源于查理大桥的乡情,终于在卡夫卡死去十年后感动了捷克人。当1944年纳粹占领捷克后,卡夫卡所有的作品全都成了畅销书。而到了1968年「布拉格之春」,另一位捷克作家米兰 · 昆德拉投奔西方后,卡夫卡的乡情文学更是成了捷克人爱国行动的精神寄托。捷克人说:「米兰 · 昆德拉没有了祖国,而卡夫卡不但有祖国还有人民。」


《布拉格街景》A0903000004 · 2014年7月24日摄于捷克布拉格

 

让尼采对布拉格感到神秘的,或许是因为在这座城市诞生的一个神秘人物:与尼采同时代,同样伟大,同样令人不可思议的弗兰兹 · 卡夫卡。

弗兰兹 · 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

卡夫卡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奥匈帝国瓦解的一战前后。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让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由于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的影响,卡夫卡对政治事件一直抱旁观态度,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是他创作的永恒主题。卡夫卡的创作风格是表现主义,是这个文学流派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他的文笔洗练而诡异。在他的小说中有很多寓言,但寓意却十分晦涩,令人难以琢磨。

美国诗人奥登评价卡夫卡时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伏尔塔瓦河》A0903000003 · 2014年7月24日摄于捷克布拉格

 

「布拉格」一词源自德语,意为「门槛」。

发源于波希米亚南部的伏尔塔瓦河是捷克最长的河流,其上游为波希米亚森林中的泰普拉伏尔塔瓦河和斯图代纳伏尔塔瓦河,一路先向东南而后向北穿越波希米亚,最后在布拉格北边的梅尔尼克注入易北河。

伏尔塔瓦河流经布拉格时必须越过一道暗礁,像在跨越一道门槛。莉布丝说她幻象中看见一个男子正在伏尔塔瓦河边打凿的,正是这道门槛。

伏尔塔瓦河是捷克的母亲河,是捷克民族繁荣昌盛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崇高而神圣的地位。捷克新音乐之父斯美塔那创作的交响诗《伏尔塔瓦河》交响诗,深刻地融入了捷克民族的情感和意志,成为捷克民族的象征,被称为捷克的第二国歌。


《查理大桥》A0903000002 · 2014年7月24日摄于捷克布拉格

 

尼采为什么会觉得布拉格是一座神秘之城不得而知。像他这样一位兼具哲学深邃及艺术浪漫的西方现代哲学开创者的思想非常人所能参透。

无论如何,有关布拉格起源的传说充满了神秘和浪漫。

相传布拉格的创建者是莉布丝公主和她的丈夫,农夫培密索尔。莉布丝是捷克统治者克洛克最小的女儿,同时也是巫医卡兹和魔法师苔塔。作为王朝的继承者,尽管莉布丝能够证明自己是一个智慧的首领,但男人们还是对受一个女人的统治耿耿于怀,要求莉布丝为人民选择一位男性统治者。莉布丝选中了斯塔迪斯村的农夫培密索尔。莉布丝不但嫁给了这个农夫,并且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他们开创的王朝。

莉布丝在她位于中波希米亚的莉布新城堡中曾经有过许多预言,其中最神秘的是:她预见到了「布拉格的荣耀」。她说自己在幻象中「看见一座伟大的城市,它的荣耀能达到天上的繁星!我看见穿行于森林之中的伏尔塔瓦河畔陡峭的悬崖之上有一个男人,他正在打凿一道『门槛』,他要在那里建起一座叫做「布拉格」的城堡。王子和公爵们都要在门槛前弯腰,他们要向城堡和环绕它的城市低头。它将得到尊敬,得到人所共知的荣誉,整个世界都要赞美它。」

无论这个传说是真是假,布拉格确实是公元9世纪起以伏尔塔瓦河右岸居高临下的高堡为核心逐渐形成。之后在河对岸建造了另一座城堡,即现在的布拉格城堡。不久布拉格便成为波希米亚的都城。


《布拉格》A0903000001 · 2014年7月24日摄于捷克布拉格

 

布拉格是欧洲,乃至世界历史和文化名城。这座由王权、宗教、历史、音乐、文学在千百年悠长的时光中慢慢堆积起来的城市,其华丽、端庄、高贵、典雅、浪漫、激情、凝重兼具的气质让其他任何一座城市都难以与其比肩。

莫扎特说,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在布拉格度过的。

歌德说,布拉格是欧洲最美的城市。

尼采说,当他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他找到了维也纳;当他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他只想到了布拉格。

布拉格是如此出众,以至于德国著名的「古堡大道」并没有终止在德国境内,而是越过边界,一路向东延伸到了捷克的布拉格。


《克鲁姆洛夫》A0901000010 · 2014年7月23日摄于捷克南波希米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由于捷克斯洛伐克的迅速投降,克鲁姆洛夫并没有遭受战火的破坏,那些源自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群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战争结束不久,施瓦岑贝格家族将名存实亡的克鲁姆洛夫所有权正式移交给了捷克斯洛伐克政府。

上世纪6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开始着手保护克鲁姆洛夫,要求当地居民保持建筑风格和自然景观。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克鲁姆洛夫和捷克共和国境内的布拉格、特奇一起认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城市。


《克鲁姆洛夫》A0901000009 · 2014年7月23日摄于捷克南波希米亚

 

此消彼长。13世纪时波西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为了与克鲁姆洛夫争夺财富和地位而建立的布德杰维采在克鲁姆洛夫衰败之时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铺设了通往林茨的首条马拉火车线路。这一工程不但吸引了全欧洲的关注,同时也让交通相对不便的克鲁姆洛夫被逐渐边缘化。不甘寂寞的施瓦岑贝格家族不得不离开克鲁姆洛夫迁往其他更富庶的领地,但名义上仍拥有克鲁姆洛夫的所有权,直到1950年。那年,施瓦岑贝格家族将克鲁姆洛夫以及捷克境内的其他领地移交给了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政府。

19世纪中叶的克鲁姆洛夫仍有将近5000个居民,施瓦岑贝格家族离开后,这些居民便成了弃儿,城市发展极其缓慢,趋于停滞,只有两家酿酒厂、两家造纸厂、一家亚麻纺织厂和一家现代服装厂还在正常营业。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处在自生自灭的无政府状态之下,两所小学、一所音乐学校,以及一所收容无家可归儿童的工读小学始终得以维持。

打破克鲁姆洛夫宁静的是其归属权之争。从维特克家族开始,克鲁姆洛夫一直都共同生活着波西米亚人和德意志人,但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的出现,当地的波西米亚人主张克鲁姆洛夫是捷克的领土,而德意志人则希望被划入同宗同源的奥地利。

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宣告成立。此时,克鲁姆洛夫的德国裔人口宣布独立,加入当时同样刚刚从奥匈帝国分离出来的奥地利共和国。但捷克斯洛代克军队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平息这场独立运动,并驱逐了很多德裔居民。


《克鲁姆洛夫》A0901000008 · 2014年7月23日摄于捷克南波希米亚

 

说威尔海姆是罗森伯格家族最后一位克鲁姆洛夫的统治者并不确切,实际上,威尔海姆有一个继承人,他的名字叫彼得 · 沃克 · 罗森伯格。只是彼得债务缠身,于1601年将克鲁姆洛夫出售给了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二世。11年之后的1622年,鲁道夫二世的继承者费迪南德又将克鲁姆洛夫送给了奥地利的艾根伯格家族,以换取后者的财政支持。

艾根伯格家族人丁不旺,对克鲁姆洛夫的统治仅仅维持了三代。这一期间,克鲁姆洛夫没有太大的改变,只是第三代统治者乔纳森 · 艾根伯格为了效仿维也纳哈布斯堡家族的奢华生活,对城堡内部进行了一些装修。由于乔纳森没有继承人,在他死后,艾根伯格家族不得不将克鲁姆洛夫交给了与其有亲缘关系的奥地利施瓦岑贝格家族。

1719年,施瓦岑贝格家族接管克鲁姆洛夫。施瓦岑贝格家族的第二代统治者约瑟夫是一名现代企业家和艺术爱好者。与艾根伯格家族一样,约瑟夫追求哈布斯堡家族在维也纳的奢华生活方式,不断为克鲁姆洛夫城堡扩充艺术藏品,这消耗了他大量的财富。期间,克鲁姆洛夫凭借其精美的建筑和艺术氛围而成为中欧贵族领地中最具魅的地方,城市中文艺复兴时期就流传下来的巴洛克建筑风格也得到良好的修缮和维护。不过,克鲁姆洛夫再富庶也经不起施瓦岑贝格家族毫无节制的挥霍,颓势渐露,到19世纪中叶完全陷入了停滞。


《克鲁姆洛夫》A0901000007 · 2014年7月23日摄于捷克南波希米亚

 

15世纪20年代起,克鲁姆洛夫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探索和尝试,形成了一套新的城市管理模式。

当时的克鲁姆洛夫有一个12人的委员会和一名执政官。市长由委员会成员担任,按月轮换。城市的日常管理由委员会和市长负责,而司法交由执政官负责处理。在委员会、市长和执政官之上,还有一个由少数德高望重的市民组成的「长老会」,这是克鲁姆洛夫市民的最高权力机构。

这种先进的城市自治管理方式不仅显示出罗森伯格家族的开明,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繁荣。波西米亚王室对克鲁姆洛夫的这一模式表示了肯定,并授予罗森伯格家族可在其领地范围内磨面、酿酒,以及自由贸易的特别许可。在中世纪的欧洲,像这样的特别许可并不多见。这些特别许可让克鲁姆洛夫的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影响波及波西米亚、奥地利北部,甚至北欧的部分地区。手工业、贸易,加上后来的银矿开采业,克鲁姆洛夫成为了伏尔塔瓦河上游地区的最重要的经济中心。

罗森伯格家族在克鲁姆洛夫的最后一任统治者名叫威尔海姆。这位深受文艺复兴思潮影响的统治者在16世纪后半叶按照文艺复兴风格扩建了城堡。这一风格留传至今。


《克鲁姆洛夫》A0901000006 · 2014年7月23日摄于捷克南波希米亚

 

罗森伯格家族对克鲁姆洛夫做出重要贡献的另一个人是尤里奇二世。与先辈彼得不同,尤里奇对财富、领地的兴趣远大于政治。他没有去追求在波西米亚的政治地位,而是专心经营克鲁姆洛夫。

15世纪末,神圣罗马帝国控制下的波西米亚地区著名的宗教改革家胡斯被罗马天主教廷设计诱骗去参加康斯坦茨宗教会议,并以异端罪被处以火刑。这一事件引发了波西米亚地区针对神圣罗马帝国长达十余年的宗教战争。

战争初期,尤里奇支持胡斯运动,因为这一运动提出了要求教廷放弃教会财产的主张。尤里奇趁火打劫,侵占了教会大量的的土地和财产。当胡斯运动的高潮渐渐退去,尤里奇又见风使舵转而投向天主教会。当时,控制首都布拉格的胡斯支持者们排挤并驱逐天主教知识分子,而嗅觉敏锐的尤里奇趁机收容了这些具有专业技能的流放者。他的这一行为顺应了胡斯运动后期欧洲的人道主义和文艺复兴思潮,不仅家族财富得到了扩大,更重要的是,知识分子的聚集还为罗森伯格家族带来了声望,使克鲁姆洛夫成为中欧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这时的克鲁姆洛夫不仅政治地位得到空前的提升,其城市规模和文明程度也居于整个中欧前列。这里虽然没有维也纳辉煌的宫殿和浓厚的艺术气息,但独特的乡村古堡风情与专业化的城市经济社会管理促进了波西米亚地区的繁荣。


《克鲁姆洛夫》A0901000005 · 2014年7月23日摄于捷克南波希米亚

 

克鲁姆洛夫的发展,罗森伯格家族举足轻重,功不可没。在罗森伯格家族统治的三百年里,克鲁姆洛夫基本形成了如今的格局和规模。

罗森伯格家族的创始人是维特克家族首任统治者的儿子,是维特克「五玫瑰」中的那朵红色玫瑰。虽然他没有直接继承克鲁姆洛夫,但罗森伯格家族最终还是获得了克鲁姆洛夫,并将红色玫瑰族徽挂上了城堡。至今,在城堡入口处还能依稀看到红色玫瑰的印记。

在罗森伯格家族的统治下,克鲁姆洛夫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克鲁姆洛夫吸引了大批的能工巧匠,使得这里的手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获得波西米亚国王亲自授予的开办市场的许可后,克鲁姆洛夫拥有了自己的包括肉店、酒厂等在内的当时欧洲最先进城市才有的「高端产业」。据1376年的一项统计,克鲁姆洛夫拥有各类房舍96栋,为当时南波西米亚地区的经济重镇。

彼得 · 罗森伯格一世是罗森伯格家族在克鲁姆洛夫的第一任统治者。作为中世纪时波西米亚政坛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将自己的思想和意志深深地印刻在了克鲁姆洛夫的历史中。他主持修建了圣维塔教堂和圣乔治教堂,并且在城堡外的内城建起了第一家医院。他的这些举措,大大地巩固了克鲁姆洛夫的中心城镇地位。

1334年,在国王约翰 · 卢森堡的要求下,彼得收容了大批犹太人。彼得在市内为这些犹太人辟出专门的犹太社区,并让他们参与罗森伯格家族的财政和金融管理。结果是,不仅罗森伯格家族的财富得到了进一步的积累,当地的金融业也得到了发展,为克鲁姆洛夫增添了新的城市功能。

尽管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但抱负远大的彼得 · 罗森伯格一世并没有安于克鲁姆洛夫一隅。为巩固罗森伯格家族在波西米亚地区的政治地位,他甚至娶了国王的遗孀,并让自己的几个儿子参与到王室事务之中。不幸的是,他的大儿子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跟随国王卢森堡战死他乡。

彼得 · 罗森伯格一世的勤政给罗森伯格家族留下了很多精神和财富遗产,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让克鲁姆洛夫成为波西米亚地区一个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克鲁姆洛夫》A0901000004 · 2014年7月23日摄于捷克南波希米亚

 

克鲁姆洛夫城以城堡为中心逐层向外辐射,这种格局与这座城市的形成及发展息息相关。

维特克家族在克鲁姆洛夫定居后,服务于城堡的各阶层管理人员及其亲属开始在城堡之下的河谷、河湾地区修建住宅和其他生活设施,这些建筑形成了后来的克鲁姆洛夫内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一些外来人口又开始往内城周边的坡地以及舒万马山上拓展,逐渐形成了克鲁姆洛夫城的基本格局。

为管理迅速扩张的城市,克鲁姆洛夫出台了一系列在当时较为先进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从而成为当时捷克城市建筑和管理的楷模。在维特克家族拥有这片土地100年后的1274年,克鲁姆洛夫的居民在维特克家族的监督下选出了自己的执政官。

1251年,波西米亚国王普热美斯·奥托卡二世通过联姻获得奥地利的土地后,企图废除贵族家族领地,将人口稠密的波西米亚地区与奥地利北部上奥地利省的林茨地区连接在一起。奥托卡二世在布鲁姆洛夫的附近开始修建布德杰维采,试图以此蚕吞维特克家族的领地。但他的这一尝试不仅没有羁绊维特克家族在克鲁姆洛夫的发展,反而打破了王室与贵族、贵族与贵族之间的形成已久的势力平衡,引发了各种冲突和矛盾,并最终导致波西米亚王国的衰败。

由于后继无人,维特克家族对克鲁姆洛夫的统治于1302年宣告终结。如果按照当时波西米亚贵族法的规定,克鲁姆洛夫应该交由捷克王室管理,但维特克家族在克鲁姆洛夫的巨大产业以及由此带来的巨额收益,吸引了维特克家族的一个分支罗森伯格家族。这个家族凭借多年积累的政治资本争取到了克鲁姆洛夫的所有权。由此,克鲁姆洛夫进入了罗森伯格家族统治的全新时代。


《克鲁姆洛夫》A0901000003 · 2014年7月23日摄于捷克南波希米亚

 

关于克鲁姆洛夫的历史,有一种说法是以维特克家族获得这里的统治权为起点。相传公元546年,西哥特国王托提拉攻陷罗马城后,乌尔西尼家族一个名叫维特克的勇士带着妻儿向北越过多瑙河来到南波西米亚地区,并在这里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家族和领地。维特克还设计了五朵相连的玫瑰为家族的族徽,他希望以此告诫五个儿子,不要忘记家族的起源:他们的祖先是居住在罗马玫瑰山附近的贵族乌尔西尼。

但维特克家族的这段历史被历史学家证实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为维特克家族所杜撰。事实是,早在维特克家族统治克鲁姆洛夫之前几个世纪,一个名叫斯拉维克维奇的捷克贵族家族就在这一带的伏尔塔瓦河流域经商。公元995年,当时的捷克统治者普热美斯家族暴力血洗了斯拉维克维奇家族,并将克鲁姆洛夫据为己有。

有关档案显示,1173年,维特克还在王室任职,身份是普热美斯家族的大使,主要负责与当时的德意志统治者弗莱德里希 · 巴巴罗萨联络。之后不久,维特克从普热美斯家庭那里获得了克鲁姆洛夫,并于1179年开始在此定居。

尽管只是波西米亚的一个贵族,但维特克在当时整个波西米亚政坛中的地位极其显赫,甚至无需向王室纳税。这个家族在波西米亚境内一共拥有四座城堡,其中之一的克鲁姆洛夫城堡是家族的政治中心。在克鲁姆洛夫城堡中,至今仍保存着记录这个家族一个历史性事件的一幅壁画,描述的是维特克临终时将财产分给五个儿子时的场景。


《克鲁姆洛夫》A0901000002 · 2014年7月23日摄于捷克南波希米亚

 

克鲁姆洛夫,捷克共和国南波希米亚的一座小城,因其「幸运地在五个多世纪以来平安地发展,因此它的建筑遗风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而成为欧洲中部中世纪古城的一个杰出典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确认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克鲁姆洛夫位于伏尔塔瓦河上游,距布拉格约160公里,城内大部分建筑建于14世纪到17世纪之间,为哥特式和巴洛克式风格。捷克境内最长的河流伏尔塔瓦河呈马蹄状绕城而过,将整座小城环抱其中,而河的对岸,便是著名的克鲁姆洛夫城堡。

登上城堡,当这座弥漫着波希米亚风情的中世纪小城尽收眼底时,你开始理解,克鲁姆洛夫为什么会被那么多人称为「世界最美小城」。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