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趣》E0300000029 · 2011年6月22日摄于中国湖南凤凰
1979年7月7日,参加高考。
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春季和秋季各举行了一次。我参加的那次算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三次,中学七八届,大学七九级。
那一年,参加高考的除了应届生,还有历届生以及前两次的落榜生,总人数近470万,而录取名额不到30万,录取率6%,竞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逊色于今天。只是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精神压力也有,但远没有现在的孩子这么大。其中一个原因是,尽管父母看上去也挺着急,但没有现在这么的鸡血和气急败坏。
考试前,父亲问他能帮我做点什么。我说想吃肉。父亲去了菜市场,回来时扛了一个麻袋,里面是十个咸的猪前蹄膀。
考试三天,我别的啥也没吃,就吃咸蹄膀。一顿一个,三天九个。
那三天不记得我洗过澡。除了考试和啃蹄膀,剩下的时间就是睡觉。
多热的天,气温跟现在不相上下,没有空调。
《猫趣》E0300000028 · 2021年11月18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万竹园
早年,有日本朋友让我在上海开厂,说这样的话,他在中国的加工业务都可以给我。我拒绝了。朋友不解,问缘由。我说这种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加工业务想挣钱,就得跟工人争利,所以不想干。
不是不想挣钱,只是想挣些心安理得的钱。
十几年前,有一家日企找到我,问我们公司能不能长期小批量、多批次地提供他们公司的产品部件。我研究了一下图纸,说我们是钢结构公司,毛坯件制作没有任何问题,只是机械加工部分恐怕成本不会低。尽管加工精度不高,但由于尺寸很大,需要大型设备。
那时的日本人有一个普遍的误解,就是中国的制造成本比日本低。其实与日本相比,中国在有些方面成本确实低些,比如人工费用。但到了动用大型加工设备时,人工费用所占的比率非常小,加工成本不会比日本低多少。
我当即联系了有能力加工的一家国企,得到的初步报价是好几万一台,而且进度不能保证。听到这一结果,对方苦笑着说,这个价格确实跟日本已相差无几。
我说,先别失望。给我一个月,我来想办法。
我拐弯抹角地找到江阴的一家个体机械加工厂,条件非常简陋。老板姓胡,年轻,务实,而且对机械加工非常精通,这让我对他很有信心。我就现有的厂房和设备提出了一套脑洞大开的改造方案。小胡觉得可行,也愿意尝试。一个月之后,我们用不到三十万元的二手设备做到了原本需要动用国企上亿元设备才能完成的加工,单件的加工费也由数万元降低到数千元。
那家日企听到我的最新报价后,问我是怎么做到的,能不能去现场看看。我说你只要在日本验收产品就可以了,至于加工工艺,我需要保密。
有一回出差南通,完事之后拐到江阴那家厂,看看加工情况。临走,不善言谈的小胡诚恳地说,真没想到,他的二手设备竟然可以加工这样的大型部件。他说他们家已经商量好,我的改造方案算技术股,年底时给我分红。
我推辞了,说我做的所有这些都是份内工作。只要他那边工期跟质量都有保证,我们公司的利润也就有了保证。至于我个人,公司会按月给我工资的。
《小镇米哈斯》F0300000497 · 2015年9月30日摄于西班牙
吃了午饭,带了200来斤玉米离开老农家,去外岗买西瓜。
半道上我跟外婆说,玉米还差100多斤,按先来后到分给邻居,没轮上的,要不就给捎个西瓜。除了我们自己的二十来个,估计还能再捎十来个。
见到瓜农,我开玩笑说,我们家老祖宗来了,好歹得先开一个西瓜给她老人家接接风吧。我们一边啃西瓜,一边等瓜农去田里慢慢挑。
30来个西瓜,塞得后备箱满满登登。转好账,我随手去关后备箱。就听得「咔嚓」一声,心想坏了,一定是瓜炸了。这种熟透的西瓜当地人叫「地雷瓜」,因为一碰就炸。
打开后备箱一看,果然,炸了三个。瓜农挺客气,说补两个给我们。
告别瓜农,回家。路有点颠,到了高速口,外婆说不知道西瓜啥情况,会不会再炸几个。我停车,打开后备箱仔细看了看,还好,所有西瓜都妥妥的。
外婆很少怀疑我的开车技术。但刚才一下子连炸三个瓜,让她着实感到有点不怎么踏实。
《巡游加勒比》F0300000496 · 2017年11月6日摄于「地中海·歌剧」号邮轮
周日,带着家里的老祖宗去了老农家。因之前说了,中午就在老农家吃咸酸饭,所以捎了斤把香肠。没想到车一进院子,就见老农儿子的车停在院子里。一问缘由才知道,老农特意把儿子从城里叫来,为我们准备了一桌子的菜。蛮受感动的。
其实当地的农民大都衣食无忧,种点东西,只是觉得自留地荒了怪可惜的。种出来的果蔬,除了满足自家所需,剩下的能换多少钱并不十分在意,就是不想浪费了。像今天,老农的几十斤玉米也就几百块钱,反倒贴了一桌子的菜。
尽管如此,我通常不会杀价,往往是他们说多少就给多少。农民还是很辛苦的。
鸡舍、鸭棚、竹林、菜地,老祖宗参观得兴致勃勃。完了,坐在院子里帮着剥刚摘的新鲜毛豆,不亦乐乎。
我问老农,上回的玉米好像有几根不怎么甜,是不是品种不一样?老农想了想说,有可能。原来他们村就只有四户人家种的是甜玉米,其他农户种的是另外一个品种。他解释说,其实当地很多人喜欢煮玉米的时候放砂糖或冰糖,所以玉米只在意口感,不怎么在意甜或不甜。
我说,我只想要甜的那种。老农说,这样的话恐怕凑不满320斤。我说那也没办法,有多少算多少。结果东拼西凑,只弄到200来斤。
《布达佩斯》F0300000495 · 2019年9月13日摄于匈牙利
周五那天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接到老农的电话,说周六全村核酸采样,不知道啥时候能结束。他担心我到时候进不了村,问我是不是改个日子再过去;另一件是外婆说她吃的两个玉米好像不怎么甜。
我看了看天气预报,原先报周日下雨,这会儿改报阴天。于是决定推迟一天,改周日过去。但玉米不甜这件事让人很有些不爽。
按理说,每回弄玉米,无一例外都现场尝过,每回都不错。这会儿怎么就有两个不甜的玉米了呢。外婆给尝过玉米的一众亲友打电话,询问玉米的事,结果也都说好。这就蹊跷了。两口子思来想去,猜测问题很可能就出在老农的邻居用来凑数的那几斤玉米上。
我给老农去了电话,说周日过去。电话里,我没报数量,怕老农提前准备。因为我想到了之后,先把事情弄清楚再说。
《卡萨布兰卡》F0300000494 · 2019年4月2日摄于摩洛哥
35个西瓜,一天之后只剩下2个,其余不是送朋友就是被邻居给要走了。外婆说要不再跑一趟,多买几个搁家里。我说那得尽早,瓜农那儿头茬瓜快摘完了。
虽说头茬西瓜价格贵些,但比二茬的品质要好很多,更甜,也更多汁。
这次去,捎带着看能不能把老农托我卖玉米的事给一块儿办了,也算了去一件心事。我打开手机看了看天气预报,周六阴天,周日起会有几天的雨。于是决定周六过去。雨天下地摘玉米麻烦不说,湿玉米弄回来也不好办。
周四晚上,我给老农打了个电话,说周六过去,问他玉米还剩多少。他说连同邻居家的,还能凑上几百斤。我把这事跟外婆一说,外婆又来劲儿了,说这两天有好几个邻居问她甜玉米还能不能买得到。我说那这样,你去邻居微信群里吼一声,看看一共要多少。我说,你吼的时候特意说明一下,这是最后一次了,因为接下来的晚熟玉米可能会打杀虫剂,不能再买了。
到周五一统计,320斤。
我关照外婆,买西瓜的事千万别再去微信群里吼了。玉米加上我们自己要的西瓜,已经远远超过了500斤,再要捎西瓜,怕是车里都没地方坐人了。
《因斯布鲁克》F0300000493 · 2014年7月19日摄于奥地利
吃过午饭,见外婆在忙活,便悄悄取了车,直奔外岗,去买西瓜。
半小时后,外婆找不到我,打电话,问我去哪了。我说去买西瓜。听到这个,外婆来劲儿了,在邻居微信群里吼,谁要西瓜,说我正开车过去,可以捎几个回来。
到了外岗,找到西瓜地,当场开了一个尝了尝,甜,熟透的那种甜,估计甜度在13度以上,口感也好。
瓜农是一个来自浙江台州的小伙子,人挺好,见我一个劲儿地夸他西瓜好,很是开心。他问我要几个。我看了一眼邻居微信群,有点傻眼。粗略加了加,连同我自己的,得有三四十个,起码满满一后备箱。
西瓜肯定是活藤现摘的好,不光是新鲜,更重要的是自然成熟,品质特别好。平时在水果铺或菜市场买的瓜,因为怕运输过程中颠炸了,通常都不敢挑成熟的瓜。买回家后,得再捂上几天才会好些。但,捂熟的瓜,无论是甜度还是口感,都要比自然成熟的瓜逊色不少。
回程差不多得有45公里。一路上诚惶诚恐,丝毫不敢怠慢,生怕把瓜给颠炸了。不过还好,最后完好无损地把几百斤西瓜拉了回来。
《梨花村》F0300000492 · 2017年4月4日摄于韩国首尔
离开老农家,赶去朋友那儿取先前约好的200斤玉米。朋友挺客气,除了玉米,还准备了好些蔬菜及两个西瓜。
次日中午,外婆说,昨天你朋友送的西瓜很好吃,你必须得尝尝。我一尝,确实是自然成熟的西瓜才会有的口感。我立马打电话给朋友,问西瓜是哪弄来的。朋友说是外岗,给了我地址和电话。
早年还在合庆上班的时候,每到这个时节,下班路上总见一西瓜摊。有一回外婆让我买几个西瓜,便想到了这个西瓜摊。
摊主是安徽人,看上去挺诚实,在合庆承包了几亩地种西瓜。我跟他说,瓜挑好的,份量要足,价钱由他凭良心开,我不还价。
摊主果然良心,尽挑上好的瓜给我。
接下来有好几年,只要买瓜,一定找他。后来因工作关系离开合庆,便再没吃到过那样的好瓜。最近这几年,我几乎不碰西瓜。
《婺源》F0300000491 · 2019年9月30日摄于中国江西
第三天下午去最开头那朋友那儿拿200斤甜玉米。由于又有上百斤的新需求,所以想一顺道去早先挑野荠菜时结识的一老农家里碰碰运气。
说来也真是巧。刚准备动身,就接到老农的电话,说他家的玉米成熟了,问要不要弄点尝尝。
一个小时后到了老农的家。
停好车,径直跑去玉米地里挑了两个,煮熟,尝了尝,确实不错。
上海郊区的农田现在大都由村里统一交承包户耕作,农户手里只留下三四分自留地,由留守的老农们种一些果蔬供自家食用,东西很杂。比如现在这个时节,玉米、黄瓜、豇豆、丝瓜,多少都种上一些。就说玉米,本来就不很多,加上成熟又有先后,所以当天能采摘的也就七十来斤。
老农的邻居挺热情,听说我还缺些玉米,说他家的玉米刚开始成熟,能挑出几斤来。
临走,老农说,他家的地里还有几十斤玉米,问我能不能帮他卖了。我说我正想把家里97岁的老祖宗带来散散心,那就过两天再过来。
老农很开心,说到时候千万别客气,中午就在他们家吃农家饭。
我一口答应。因为现在想在外头找个吃饭的地方还真不容易。
《村头》F0300000488 · 2017年11月27日摄于中国安徽歙县深渡阳产
这些天都在忙啥咧?忙吃的。
前几天有朋友发了一条消息,说嘉定的甜玉米上市了。
我们认识很多年了,知道朋友很靠谱,而且平时很少发类似的消息,所以第一反应就是他说的这种玉米很有些必要尝尝。
出于对朋友的信任,也是想让邻居尝尝鲜,便在邻居微信群里吼了声,说有谁想尝尝本地甜玉米的吱一声,我可以顺道捎些回来。不曾想一众邻居半天就预订了350斤。
这个量,已经不是「捎带」这么简单了。
赶紧跟朋友联系,问他有没有这么多。朋友说,因为是农民自家种的,就几分地,恐怕没这么多。我问,那能给我留多少。他说晚上回家确认后给我一个准信。
到了晚上,他回话说,甜玉米总共才400斤,而且还有其他朋友也都想尝尝,因此,能给我的,顶多也就200斤。
《开心到飞》F0300000478 · 2022年5月23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今天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5月25日,管控第55天。
正式被通知,明天有限解封。
年轻的时候,经常用扑克牌给自己「算命」。具体玩法已经忘了,大致是抽到「10」即行大运,投到「5」即不挨饿,除此二项,其他都不很美妙。结果一多半是「5」。平安即是福,于是安心。
这几十年,也确实既没行大运,也没挨过饿。
新冠全球大流行,是天灾还是人祸尚未有定论,但绝对算是一个足可以与欧洲中世纪黑死病相提并论的世纪大灾。能安然无恙已属万幸,不能要求更多。至于管控期间的种种乱象,比如管理混乱,再比如以疫谋财,或诸如此类,阳光一点看,暴露出来总比潜伏着要好,一如疮疖,破脓了更好治些。
看着孩子们能在阳光下开心到飞,被治愈,被感染,这种感觉真的很阳光,令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