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的小男孩》F0300000378 · 2015年12月26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江湾五角场
照片是闹四岁生日那天拍的。想不起来他为什么要戴口罩,可能是有些不舒服,也可能是为了防止流行性感冒。当时是冬季,正值流感的高发期。
如果只是作为口鼻遮挡物,口罩的历史已经相当的久远。元朝时期意大利旅行家马克 · 波罗就曾亲眼目睹当时的御厨为防止食物污染而用丝巾蒙住口鼻。中世间欧洲爆发黑死病时期,那些处理尸体的人也常用棉布遮挡口鼻以阻挡恶臭。
口罩真正用于医学是缘于1890年德国细菌学家卡尔 · 弗吕哥的一个猜测:肺结核病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进行传播的。几年之后,也就是1897年,外科医生开始佩戴口罩为病人手术,这样做,既为了防止自身受到感染,同时也为了防止医生说话、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进入病人体内。
医学口罩进入中国是在上世纪初东北地区鼠疫大规模爆发时期。马来西亚华侨,医学博士伍连德临危受命回国协助政府控制疫情。作为重要手段之一,伍连德发明了两层纱布制作的「伍氏口罩」来阻止疫情的传播。这种口罩一直到「SARS」流行时期都仍在被广泛使用。
《红色海魂衫》F0300000374 · 2017年11月6日摄于「地中海 · 歌剧」号邮轮
海魂衫的起源不详,一说最初是法国西北方布列塔尼地区水手的常见着装,因为这种深浅相间的条纹衫可以在落水时很容易被发现,后被法国海军采用;另一说是一公爵夫人身着蓝衣、腰系白带骑马飞驰时被英王格奥尔格二世撞见,觉得很酷,决定用作英国海军制服。
海魂衫确实很酷,后来香奈尔品牌创始人加布里埃 · 香奈儿作为「航海系列」引入时尚圈,瞬间风靡欧洲,据说奥黛丽 · 赫本、玛丽莲 · 梦露、珍 · 茜宝等一众明星也都对其青睐有加。
但令海魂衫大放异彩的是二战时期的苏联水兵。当时苏联红海军实力不济,军舰被封锁在港内。但一心卫国的海军将士投入陆上作战,将德军打出了心理阴影,一举成名。从此,海魂衫成为了苏联军魂的象征。后来,不仅海军,颜色不同的海魂衫成为了苏联空降兵、边防部队、近卫军,甚至紧急情况部下属的军事力量的着装。
海魂衫作为中国人民海军的着装据说就是源自苏联。
《仙山蓬莱》A0120010002 · 2018年6月20日摄于中国山东蓬莱
十几年前,见朋友发了一组「八仙过海」景点照片。我私信过去,问为什么近在咫尺不去蓬莱阁。他说照片就是蓬莱阁。
应该是被人忽悠,或被不着调的亲戚、「朋友」带跑偏了。
我出门很少会根据他人的「攻略」按图索骥,逐一打卡。但会参考,会做功课。
出行前,要了解的内容很多:景点、交通、住宿、风俗、风物、美食,不光这些,还应该包括当地的治安状况,有些什么「坑」。
倘若出国,要了解的内容则更多。除了上述内容,一定要事先了解一下所到或所经之处的宗教、风俗和禁忌,可以避免可能的大麻烦。
再就是各国的出入境政策,尤其是携带物品的规定。
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对药品、烟草、酒类、肉及其制品、奶及奶制品、保护动物及其制品、水果、植物、种籽的入境管控非常严格,涉及边境、海关、检疫等很多部门。不要试图冒险闯关,轻则没收、罚款,重则可能被禁止入境甚至有牢狱之灾。
有关各国的入境规定,很有必要亲自上各国驻华使馆官网或诸如此类的官方网站查询。不要凭想像和道听途说。很多人并不靠谱,脱口而来。要记得,担责的是你而不是你身边那些不着调的「朋友」或邻居。
好吧,顺便说一下,很多国家的入境政策你或许根本想不到,比如肯尼亚,因为禁塑政策,对塑料制品入境有着非常详细而严格的规定。再比如泰国,如果发现你携带电子烟,大概率将面临起诉。
《午餐》B0000000122 · 2019年4月12日摄于突尼斯
经常在网上看到南北方因为豆腐脑该吃甜的还是咸的争论,有时还很激烈,相互诋毁。
其实食物没有「好吃」与「不好吃」之分,就看对不对你的口味。
听说过「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吗?这个就很典型。你闻着就想吐的东西,对皇帝朱元璋来说是完全不可替代的绝世佳肴,胜过任何的珍馐美馔。所以像豆腐脑该吃甜的还是咸的或诸如此类的讨论完全没有意义。你喜欢吃甜豆腐脑完全没有问题,但你说咸豆腐脑一定不好吃就有问题了。问题不在豆腐脑,在你。
一地的饮食是当地文化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机会,对于各地传统美食不妨满怀好奇寻来尝尝,这是对当地风土人情最有滋味的体验。
没有机会也就罢了,但有机会,一定不要拒绝。
非洲原住民马赛人烙的玉米饼,十个中国人见了起码有九个半不敢尝试。但我尝了,外婆和闹闹也都尝过。
顺便提一下,任何地方的传统美食不仅值得一试,同时也值得尊重。这不光涉及口味,也涉及品味。
《紫阳古街》F0300000362 · 2014年5月1日摄于中国浙江临海
外婆背着的是我的摄影包。她不是在装酷,而是在给我减负。那次,我的腰病犯了。拍完照想重新站起来,需要外婆接过我手里的相机,还得扶我一把才成。就这么严重。
有一年去德国,在新天鹅堡门口腰病突然复发,直不起腰。那次一起出行的外婆的一个上海三甲医院的医生朋友也同时犯病,只得临时拄拐。她说,已经约了一个名医,一回国就去找他治,三个月左右,一两万块钱,基本能正常下地走路。
外婆听了,私底下跟我商量,要不让朋友引见一下,一起治治看。我笑了笑,说,前几年就有朋友推荐我去找浦东的什么神医,靠一个秤砣敲敲打打治腰病,据说非常管用。这些郎中,先不说钱,不被治成半身不遂已经老好了。
真不能信。
我说我的腰病很复杂,既有腰间盘突出,又是腰椎管狭窄,捎带着还有骨刺增生,靠郎中这儿推推那儿捏捏能治好,鬼才信。
民间神医大都一个德性:身边一大帮子「有头有脸」的托儿,墙上一大堆来路不明的名人合影和「悬壶济世」、「妙手回春」锦旗,神乎其神的坊间传说,云里雾里的说道,匪夷所思的疗法,再就是「治得了病,治不了命」的看家绝招,活脱脱华陀再世、扁鹊重新。
好吧,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神医」治的,百分百都是正规医院治不了的「疑难杂症」。如果真能治好,还不个顶个弄个世界医学顶级大奖?
三个月后,外婆的医生朋友传来消息,那郎中还真名不虚传,说经过治疗,她可以下地了,问要不要介绍我去。我说我回国一个月后就恢复了,没治疗,就坚持躺地板。
如果你留意就会发现:「神医」治腰病,看似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有一样万变不离其宗:多躺少动。
妈的,这用得着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