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寿司》B0000000575 · 2024年2月8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炙柒精选
寿司的起源众说纷纭。比较主流的说法是,寿司的前身是用米或饭腌制的鱼,最早由东南亚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日本。
用米饭腌制、保存食物的方法,东南亚及中国的海南等一些地方至今仍在延用。
成书于北魏的《齐民要术》提到过一种食物,叫「鱼鲊」。书中详细地介绍了「鱼鲊」的具体做法:找一坛子,码一层鱼,覆一层米饭,再码一层鱼,再覆一层米饭,坛子装满后,用竹篛封住坛口,静等发酵。米饭发酵后会产生乳酸,鱼因此得到保存而不会腐败。
「鱼鲊」具备了寿司的三个最基本的元素:鱼、饭和酸。
曾经看过一部纪录片,介绍日本滋贺县琵琶湖地区有一种地方美食「鲋寿司」,就是用类似的方法腌制的鲋。「鲋寿司」属于「熟寿司」或「驯寿司」,一般被认为是寿司的原始形态。不过,这种寿司只吃鱼,饭都是扔掉的。
《樟树港青椒开源皮蛋》B0000000492 · 2024年3月17日摄于中国上海宝山浙东头
那个经常在荒野求生节目中露面、被称为「贝爷」的英国人贝尔 · 格里尔斯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在面对臭豆腐、鱼腥草和皮蛋「三选一」这一「送命题」时,这个吃过螳螂、蚂蚱、蝎子、蚂蚁、爆浆虫,生喝过蛇血的号称「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男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臭豆腐。这倒不是他对臭豆腐偏爱有加,而是实在无法接受皮蛋。
皮蛋,也叫松花蛋,在中国是一种广受欢迎的传统风味美食,但在国外却不受待见,被称为「恶魔蛋」、「世纪蛋」。美国有线新闻网曾经评选出「世界上最恶心的十大食物」,皮蛋位列榜首。
2019年,意大利警方在一家华人商店「查获」了800个皮蛋,理由是这种食物「不适合人类食用」。尽管后来警方给出的新的查扣理由是这些皮蛋来源不明,但「不适合人类食用」的印象在短时间内很难被完全消除。
《糟卤拼盘》B0000000558 · 2024年1月7日摄于中国上海徐汇忆家一宴大木桥路店
以糟卤腌渍或调味的食物,上海人叫「糟货」。这种叫法很可能来自宁波。因为只要一看到这两个字,自觉不自觉地会用宁波腔念出来。
江浙沪一带的很多地方都有糟货,上海最出名的糟货当属本帮菜中的「糟钵头」。
说到糟钵头,不得不提清朝嘉庆年间一个名叫徐三的厨师。徐三是浦东三林塘人,而三林塘是上海本帮菜的发源地之一。上海滩的名厨,很多都出自三林塘,包括徐三。
徐三可能不是最早做糟钵头的,但他肯定是做得最出名的。有《淞南乐府》为证:「徐三善煮梅霜猪脚。迩年肆中以钵贮糟,入以猪耳、脑、舌及肝、肺、肠、胃等曰糟钵头,邑人咸称美味。」
解放前夕,上海滩流氓头子杜月笙移居香港。对他来说,侨居他乡,其他还好说,就是德兴馆的糟钵头始终让他魂牵梦萦。有一次他馋得实在有点忍无可忍,便让账房黄国栋赶到上海,想把德兴馆的厨师带去香港为他做糟钵头解馋。但当时上海与香港之间没有通航,黄国栋情急之下,找到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潘汉年。最后还是潘汉年有办法,安排德兴馆的二位厨师绕道第三地前往香港,这才让杜月笙在其有生之年了却了一大夙愿。
《干煎带鱼》B0000000556 · 2023年12月28日摄于中国上海徐汇晶焱上海菜
「压饭榔头」,宁波话,意为下饭菜。
带鱼和大黄鱼、小黄鱼、乌贼鱼一起,并称东海渔场的四大经济鱼类,是上海及周边人家餐桌上最常见的海鲜。
带鱼的做法很多。我小的时候,家里是没有冰箱的。菜场里买回来的带鱼,有时新鲜,有时不怎么新鲜。现在新鲜带鱼常清蒸,但早年通常是红烧,因为红烧的比清蒸的更下饭。尤其是在冬天,红烧带鱼的汤汁放过夜会结成鲜鲜咸咸的冻,过泡饭那是没得说;不怎么新鲜的带鱼,洗净晾干后干煎。有的先腌入味后再煎,也有煎好后浸入事先准备好的料汁入味,即熏鱼的做法。
小时候,家里不富裕。父亲经常会买些很细小的带鱼回来,洗净后放酱油、辣椒、蒜末熝。这样做,鱼还在其次,主要的是吃鱼冻。很鲜,很香,很解馋。
除了这些做法,江苏南通的吕四还有一种做法:油浸带鱼。记得以前专门写过一篇日志,这里不再赘述。油浸带鱼很好吃。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印象最深的恐怕还是咸带鱼:用粗海盐腌制的带鱼。干煎或油炸后,即使在室温下,放个把礼拜都不会坏。咸带鱼是空口吃不得的,齁咸,能吃出高血压来。绝大多数是用来过泡饭。一块咸带鱼,能过两三大碗泡饭,足可以让《繁花》里宝总的泡饭套餐相形见绌。
现在想想都馋。
《一碗蘭州》A0101170001 · 2024年1月15日摄于中国上海普陀
很喜欢兰州牛肉麺。第一次去兰州,就一天,没頋着跑景点,而是抢火似的,又是出租又是三轮的满城转悠着找好吃的牛肉麺,直到撑着了,仍觉意犹未尽。
去过几次西北,也觉得兰州牛肉麺好吃。
但这感觉,在上海从来没有过。
这些年,兰州牛肉麺也吃得不少了,包括几大品牌连锁店或个体小麺馆,都没吃出过在西北时吃到过的那种过瘾的感觉来。是因为麺确实不好?也不尽然。
比如黔菜,在贵阳,无论是奢是简,都好吃。但在上海,做得再精致,觉得也就那样。
丽江的腊排骨火锅好吃得很,但离开丽江,回到上海,即使仍用从丽江捎回来的腊排骨,也很平淡无奇。
在日本,很多商品,尤其是土特产,经常会「限定」出售,有些是「季节限定」,只在特定季节销售;有些是「地方限定」,只在指定地区销售。其实美食也是隐含了季节限定和地方限定的。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地方吃特定的美食,才能真正吃出特色来。
很可能,跟气氛及气候有关。胡乱猜测一下。
《包饺子》F0200000055 · 2024年1月16日摄于中国上海普陀喜家虾仁饺子
那天在喜家德,看了半天菜单,最后点了一份西芹鲜肉水饺。喜家德主打虾仁水饺,我挑了绝无仅有的不是虾仁馅的饺子,真不是心疼钱,而是觉得这个应该最接近猪肉白菜水饺。
吃水饺,我喜欢猪肉白菜馅的,因为经典。
有一年在呼和浩特,晚上八九点的样子,走进一家饺子铺,说来份猪肉白菜水饺。掌柜的是个女的,回话说,猪肉白菜的都卖完了,只有海鲜馅的还有一些,问要不要来一份。
我颇有些遗憾,说,行吧,也只能这样了。
估计她是觉得我嫌贵,豪爽地说,钱就按猪肉白菜馅的算。
我乐了,笑着解释说,我倒不是心疼钱,而是真喜欢猪肉白菜水饺。
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不?掌柜的听我这么说,立刻招呼正在收拾店铺准备打烊的伙计们:「今天都晚点回家,赶一份猪肉白菜馅的饺子出来。」
那天,就因为我的一句话,弄得连掌柜带伙计六七个人晚半个小时回家。这件事,时隔二十多年,现在想来,仍觉得很有些对不住人家。
《豆腐圆子》B0000000542 · 2023年12月22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下沙春笋烧麦
前几天去下沙尝春笋烧麦,店家客气,送了两碗豆腐圆子品尝,说是当地传统美食。
上海本地人有吃咸汤团的习俗,最常见的是菜肉馅的,糯、香、咸、鲜,以前吃过。但豆腐圆子倒是头一回吃。
馅用的是内脂豆腐和猪肉糜,只是用盐简单地调了下味;皮用的是泰国的「三象牌」水磨糯米粉,口感软糯、细腻。我很少吃汤团,平时顶多吃几个芝麻、白糖馅的宁波猪油汤团。但这个豆腐圆子还是蛮有特色的。
据我所知,上海本地,尤其是浦东,和糯米粉不是用水,而是用粥。用这种方法和出来的糯米粉包的汤圆,口感更加的软糯细滑,更重要的是,包好的生汤圆久置也不容易干裂。
《小馄饨》B0000000541 · 2022年8月24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大富贵
通常来说,上海人不吃辣。川、湘、黔的「微辣」,足可以让上海人「唏嘘」不已。
我们这一代小的时候,为调众口,饮食店里也会配一些辣的调味料,像辣油、辣酱油、辣糊、胡椒粉,再有就是鲜辣粉。辣酱油一般只是用来配炸猪排,其他店很少有;辣油、胡椒粉价格不菲,一般的饮食店里很难见到;最常吃的,也就是辣糊和鲜辣粉。
鲜辣粉,全称叫「鲜辣味粉」。在我的印象中,这种东西是用来替代白胡椒粉的。在那个年代,白胡椒粉算是很贵的调味品。
但,鲜辣粉究竟是什么,恐怕没有几个上海人知道。鲜辣粉是一种混合调味料,一个比较典型的配方:辣椒78%、花椒0.5%、茴香0.3%、姜5%、肉桂0.2%、葱2%、蒜4%、干虾10%。
尽管鲜辣粉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白胡椒粉成为上海人的味觉记忆,但一般只是作为馄饨、油豆腐细粉汤、双档、单档之类的平民小吃的调味品,正式些的菜肴还是会用白胡椒粉来解腥、调味。
《焗海鲜饭》B0000000538 · 2023年11月24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泰晤士西餐社
凭直觉,芝士是一种高热量食物。但这种直觉是不对的。网上的数据表明,每100克芝士,其热量大约为328大卡。知道麺粉的热量不?每100克含热量362大卡。芝士的热量基本与麺粉持平,没想到吧?
芝士,其制作方法跟豆腐干的制作很相似,将牛奶加热,捞去奶皮,也就是受热后凝结的脂肪,然后发酵,再加热,等变成絮状后,滤去水价,置于模具中压榨成形,风干。
简单说来,芝士是一种半脱脂的固体酸奶。由于制作每公斤芝士约需10公斤的鲜奶原料,所以芝士的营养价值几乎是鲜奶的10倍,但脂肪含量却比鲜奶要低得多。而且,芝士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这是鲜奶所不具备的。
同等重量的芝士和麺粉,所含热量大体相当,但前者的饱腹感比后者要强得多。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芝士甚至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减肥食物。前提是,得是芝士,而不是芝士披萨、芝士蛋糕。
《冒烤鸭》B0000000327 · 2023年12月18日摄于中国上海徐汇闻三姐乐山冒菜
在川蜀,麻辣锅底和食材不一样的方式组合,可以变化出很多的形式,比如火锅,再比如麻辣烫,还有冒菜。
不知道为什么叫冒菜。冒菜的「冒」是一种烹饪方法:先制一锅类似于火锅汤底的麻辣汤底,将各种食材分别在汤底中煮熟,捞出,置于盆中,再舀汤底浇于盆中,撒上香菜、葱花、花生碎、 豆豉、熟芝麻之类,便成了一盆冒菜。
和火锅一样,冒菜吃的时候也是蘸料碟的。
中午,在嘉善路上的一家叫「闻三姐」的冒菜馆吃了顿冒烤鸭。
按理说,烤鸭怕的是「回䵑」,脆脆的焦皮一软就不好吃了。但冒烤鸭吃起来依旧保持了原有的焦脆口感。真是匪夷所思。
《和牛》B0000000531 · 2023年12月8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松鱼亭上海首店
和牛,顾名思义,即日本牛,是目前公认的最优秀的肉用牛品种。韩国以及中国的台湾也有类似的肉牛,即台牛和韩牛。
在日本,谈论具体的食物,很少说「和牛」,因为和牛只是一种泛称。和牛也有很多品种,除了闻名遐迩的「神户牛」外,「近江牛」、「但马牛」、「宫崎牛」、「佐贺牛」等等,也都是顶级的和牛。
顺便提一下,大名鼎鼎的「松阪牛」,严格说,并不是一个牛种,而是一种特殊的饲养方法。
和牛非常美味,但有些昂贵。前几年和外婆一起带闹闹去岐阜看雪,订的民宿含餐,其中就有当地非常著名的和牛「飞騨牛」。我担心到时候再追加,外婆会心疼钱,在预订时就备注我们三个都要双份。哈哈哈哈。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大量的澳洲和牛,是上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人用和牛和澳洲本土牛杂交后培育出来的肉牛。如果神户牛、近江牛、宫崎牛算是嫡出的话,那澳洲和牛只能算是庶出,价格要便宜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