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罐头》B0000000568 · 2024年4月6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冰城老于家国和路店
东北菜馆「冰城老于家」搞活动:用《大众点评》号打卡、收藏,送一个小小的黄桃罐头。
为什么是黄桃罐头?黄桃罐头在东北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两年前,新冠大流行,很多人咽嗓剧痛,无药可治,于是东北人想到了清冽甘甜的黄桃罐头,加上「桃」、「逃」谐音,有逃离病魔之意,一时间黄桃罐头遭到哄抢到脱销。记得当时有黄桃罐头生产商紧急辟谣,说黄桃罐头没有任何疗效,呼吁民众理性消费,但被「指责」为不懂事,并被要求「闭嘴」、「少管闲事」。
和很多地方的「温开水」类似,黄桃罐头在东北有着「神」一样的存在。在过去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罐装的黄桃因其香甜爽口且可以长期储藏,成为了东北人生病时首选的营养品和慰问品。久而久之,黄桃罐头潜移默化成了东北地区的一种文化象征、遗传记忆和「万能灵药」。有东北人戏称这种现象为「东北玄学」。
《火炙焦糖三文鱼寿司》B0000000579 · 2023年1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久竹居酒屋
趣味题一:为什么回转寿司通常一盘里面有两枚寿司?
比较通行的解释是,就像前天说到过的,最初的寿司都很大个。改小后,店家担心客人会因此觉得吃亏,于是多放一枚。
趣味题二:在日本,描述寿司数量的单位经常会用「贯」。那么问题来了,一贯是多少枚?一枚,还是两枚?
答案是没有确定答案。据说日本曾经做过一次投票,在认为「一贯即一枚」及认为「一贯为两枚」这两个选项之间进行选择,结果前者得票略超过50%,后者得票略低于50%。也就是说,这几乎就是一笔糊涂账,没有人确切知道「贯」的具体含义。你去买一贯寿司,得到的可能是一枚,也可能是两枚。具体是多少,解释权在店家。嘿。
《脆脆炸虾卷》B0000000577 · 2022年1月9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寿司福悠方店
你以为的寿司,就是「寿司第一人」小野二郎做的,捏个小小的醋饭团,盖一片刺身,用手指按几下的那种?那种叫握寿司,最初只是为了偷懒而生。因为制作简单。
寿司的形态很多。
押寿司,也叫箱寿司。这种寿司的制作方法是将鱼或其他配料均匀地码在专门的木盒底部,然后再铺上醋饭,用木板压实成型,再切成小块。
卷寿司。海苔、醋饭、配料,一层层铺整齐后卷成柱状,再切成段。
军舰寿司。将醋饭团捏成椭圆形,侧面裹上海苔,上面放配料。看上去很像一艘小小的装着配料的船。
手卷。很像蛋筒冰淇淋:卷成锥筒形的海苔,内装醋饭及配料。
里卷。反卷寿司之道而行之:配料,外裹海苔,最外是醋饭。
稻荷寿司。军舰寿司的海苔改成油豆腐皮。在日本,稻荷大神是保佑五谷丰登之神,通常化身狐狸。在京都的伏见稻荷大社,随处可见狐狸的造像,就是因为这个。传统上,日本人喜欢用油豆腐皮祭祀稻荷大神。用油豆腐皮制作的寿司被称为稻荷寿司或狐寿司也就很好理解了。
散寿司。散寿司很像中国的菜饭:将醋饭、配料拌匀即成。
杯寿司。杯装的醋饭加配料。
姿寿司。整鱼塞醋饭后切段或片。
饭团寿司。就是便利店里常见的海苔包饭团,大号的卷寿司。其实,早期的寿司都是大号的,差不多是现在寿司的三倍。
《鳗鱼寿司》B0000000575 · 2024年2月8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炙柒精选
寿司的起源众说纷纭。比较主流的说法是,寿司的前身是用米或饭腌制的鱼,最早由东南亚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日本。
用米饭腌制、保存食物的方法,东南亚及中国的海南等一些地方至今仍在延用。
成书于北魏的《齐民要术》提到过一种食物,叫「鱼鲊」。书中详细地介绍了「鱼鲊」的具体做法:找一坛子,码一层鱼,覆一层米饭,再码一层鱼,再覆一层米饭,坛子装满后,用竹篛封住坛口,静等发酵。米饭发酵后会产生乳酸,鱼因此得到保存而不会腐败。
「鱼鲊」具备了寿司的三个最基本的元素:鱼、饭和酸。
曾经看过一部纪录片,介绍日本滋贺县琵琶湖地区有一种地方美食「鲋寿司」,就是用类似的方法腌制的鲋。「鲋寿司」属于「熟寿司」或「驯寿司」,一般被认为是寿司的原始形态。不过,这种寿司只吃鱼,饭都是扔掉的。
《樟树港青椒开源皮蛋》B0000000492 · 2024年3月17日摄于中国上海宝山浙东头
那个经常在荒野求生节目中露面、被称为「贝爷」的英国人贝尔 · 格里尔斯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在面对臭豆腐、鱼腥草和皮蛋「三选一」这一「送命题」时,这个吃过螳螂、蚂蚱、蝎子、蚂蚁、爆浆虫,生喝过蛇血的号称「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男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臭豆腐。这倒不是他对臭豆腐偏爱有加,而是实在无法接受皮蛋。
皮蛋,也叫松花蛋,在中国是一种广受欢迎的传统风味美食,但在国外却不受待见,被称为「恶魔蛋」、「世纪蛋」。美国有线新闻网曾经评选出「世界上最恶心的十大食物」,皮蛋位列榜首。
2019年,意大利警方在一家华人商店「查获」了800个皮蛋,理由是这种食物「不适合人类食用」。尽管后来警方给出的新的查扣理由是这些皮蛋来源不明,但「不适合人类食用」的印象在短时间内很难被完全消除。
《糟卤拼盘》B0000000558 · 2024年1月7日摄于中国上海徐汇忆家一宴大木桥路店
以糟卤腌渍或调味的食物,上海人叫「糟货」。这种叫法很可能来自宁波。因为只要一看到这两个字,自觉不自觉地会用宁波腔念出来。
江浙沪一带的很多地方都有糟货,上海最出名的糟货当属本帮菜中的「糟钵头」。
说到糟钵头,不得不提清朝嘉庆年间一个名叫徐三的厨师。徐三是浦东三林塘人,而三林塘是上海本帮菜的发源地之一。上海滩的名厨,很多都出自三林塘,包括徐三。
徐三可能不是最早做糟钵头的,但他肯定是做得最出名的。有《淞南乐府》为证:「徐三善煮梅霜猪脚。迩年肆中以钵贮糟,入以猪耳、脑、舌及肝、肺、肠、胃等曰糟钵头,邑人咸称美味。」
解放前夕,上海滩流氓头子杜月笙移居香港。对他来说,侨居他乡,其他还好说,就是德兴馆的糟钵头始终让他魂牵梦萦。有一次他馋得实在有点忍无可忍,便让账房黄国栋赶到上海,想把德兴馆的厨师带去香港为他做糟钵头解馋。但当时上海与香港之间没有通航,黄国栋情急之下,找到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潘汉年。最后还是潘汉年有办法,安排德兴馆的二位厨师绕道第三地前往香港,这才让杜月笙在其有生之年了却了一大夙愿。
《干煎带鱼》B0000000556 · 2023年12月28日摄于中国上海徐汇晶焱上海菜
「压饭榔头」,宁波话,意为下饭菜。
带鱼和大黄鱼、小黄鱼、乌贼鱼一起,并称东海渔场的四大经济鱼类,是上海及周边人家餐桌上最常见的海鲜。
带鱼的做法很多。我小的时候,家里是没有冰箱的。菜场里买回来的带鱼,有时新鲜,有时不怎么新鲜。现在新鲜带鱼常清蒸,但早年通常是红烧,因为红烧的比清蒸的更下饭。尤其是在冬天,红烧带鱼的汤汁放过夜会结成鲜鲜咸咸的冻,过泡饭那是没得说;不怎么新鲜的带鱼,洗净晾干后干煎。有的先腌入味后再煎,也有煎好后浸入事先准备好的料汁入味,即熏鱼的做法。
小时候,家里不富裕。父亲经常会买些很细小的带鱼回来,洗净后放酱油、辣椒、蒜末熝。这样做,鱼还在其次,主要的是吃鱼冻。很鲜,很香,很解馋。
除了这些做法,江苏南通的吕四还有一种做法:油浸带鱼。记得以前专门写过一篇日志,这里不再赘述。油浸带鱼很好吃。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印象最深的恐怕还是咸带鱼:用粗海盐腌制的带鱼。干煎或油炸后,即使在室温下,放个把礼拜都不会坏。咸带鱼是空口吃不得的,齁咸,能吃出高血压来。绝大多数是用来过泡饭。一块咸带鱼,能过两三大碗泡饭,足可以让《繁花》里宝总的泡饭套餐相形见绌。
现在想想都馋。
《一碗蘭州》A0101170001 · 2024年1月15日摄于中国上海普陀
很喜欢兰州牛肉麺。第一次去兰州,就一天,没頋着跑景点,而是抢火似的,又是出租又是三轮的满城转悠着找好吃的牛肉麺,直到撑着了,仍觉意犹未尽。
去过几次西北,也觉得兰州牛肉麺好吃。
但这感觉,在上海从来没有过。
这些年,兰州牛肉麺也吃得不少了,包括几大品牌连锁店或个体小麺馆,都没吃出过在西北时吃到过的那种过瘾的感觉来。是因为麺确实不好?也不尽然。
比如黔菜,在贵阳,无论是奢是简,都好吃。但在上海,做得再精致,觉得也就那样。
丽江的腊排骨火锅好吃得很,但离开丽江,回到上海,即使仍用从丽江捎回来的腊排骨,也很平淡无奇。
在日本,很多商品,尤其是土特产,经常会「限定」出售,有些是「季节限定」,只在特定季节销售;有些是「地方限定」,只在指定地区销售。其实美食也是隐含了季节限定和地方限定的。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地方吃特定的美食,才能真正吃出特色来。
很可能,跟气氛及气候有关。胡乱猜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