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肉沙拉》B0000000756 · 2024年8月2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PIZZENELLA窑炉披萨

 

有一个误区,就是很多人以为沙拉,尤其是蔬菜沙拉属于低热量食物,有利于减肥。但实际上,很多沙拉的热量相当高。因为不同的沙拉酱汁所含热量天差地别。如果对最常见的沙拉酱汁排列,蛋黄酱热量最高,千岛酱次之,芝麻酱再次之,接下来是凯撒酱、番茄酱,热量最低的是油醋汁。

所以,如果想减少热量的摄入,油醋汁无疑是很好的选择。当然,更好的选择是日式沙拉汁,也就是和风汁。和风计几乎不含油,所以热量非常低。


《鲜肉冬笋烧麦》B0000000746 · 2024年12月24日摄于中国浙江嘉兴四时春味庄禾兴北路旗舰店

 

鲜肉烧麦是嘉兴著名的麺点,其特点是,烫麺的皮,鲜肉、笋的馅。皮是用棒槌形的擀麺杖擀的,厚薄不均,做出来的烧麦自带花边,呈石榴状。

嘉兴鲜肉烧麦皮薄、馅足,鲜香多汁。一笼热气腾腾的烧麦,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馄饨或豆浆,解馋。


《苔条米馒头》B0000000742 · 2025年1月31日摄于中国浙江宁波缸阿狗天一广场店

 

米馒头,宁波的特色小吃,可能是因为其形状像馒头,所以得名。

大米淘净、浸泡,水磨成米浆,加入酵母,充分饧发后倒入模具,进笼屉蒸熟。


《虾泡》B0000000741 · 2025年1月27日摄于中国浙江临海紫阳街

 

虾泡,做法有点像上海的「油墩子」,一层稠麺糊衬底,上面放腌渍调味过的肉丁、虾仁或其他馅料,再盖一层稠麺糊,封严,推入油锅炸至外黄里熟。

刚出锅的虾泡酥脆鲜香,最是美味。


《沙蒜豆麺》B0000000740 · 2025年1月28日摄于中国浙江临海荣小馆临海世纪花城店

 

去台州,千万不要错过沙蒜豆麺。

沙蒜不是蒜,而是一种海葵,叫中华仙影海葵,其形似蒜头,故得名;豆麺也不是麺,而是粉条,也就是上海人说的「细粉」。

沙蒜豆麺是台州的一道经典美食,这几年被「新荣记」带向了全国。


《蒸扁食》B0000000739 · 2025年1月28日摄于中国浙江临海荣小馆临海世纪花城店

 

台州扁食,乍一看,活脱脱上海的大馄饨。

这种可蒸可煎的小吃,皮是稍微大点的大馄饨皮,馅是更加丰富的包子馅,名字却叫「扁食」,而「扁食」在其他很多地方指的是饺子。


《十八斩》B0000000738 · 2025年2月1日摄于中国浙江宁波昇阳泰饭店宁波鼓楼店

 

浙、闽沿海有吃呛蟹的习俗,温州的「江蟹生」以及宁波的「十八斩」都是呛蟹中的经典。

十八斩,其名来自斩法。新鲜的红膏蟹洗净后用特定的刀法带壳剁成十八块后再生腌。十八斩的每一块蟹都有肉有膏,颇见功底。


《宁波汤圆》B0000000737 · 2025年1月31日摄于中国浙江宁波缸阿狗天一广场店

 

宁波汤团,也有称「宁波汤圆」的。不知道宁波当地人怎么称,但上海的老宁波们通常称「宁波汤果」。

这里的「果」似应为「粿」。

上海五方杂处,汤圆也是五花八门,甜的,咸的,荤的,素的。只是对大多数上海人来说,宁波汤圆首屈一指。豫园九曲桥畔的宁波汤团店每天一座难求,便是佐证。

宁波汤团中最经典的是「猪油汤团」。黑芝麻炒熟、捣碎,拌入猪板油丁和绵白糖,揉匀,搓成丸状的馅,再嵌入水磨糯米粉做的皮,搓成圆子,入沸水中煮熟。

宁波猪油汤团趁热吃,软糯、爽滑、油润、香甜,极是美味。


《饺饼筒》B0000000736 · 2025年1月28日摄于中国浙江天台得月斋赭溪店

 

饺饼筒,浙江台州天台县的特色小吃。稀麺糊摊成薄饼,卷入炒熟的各种荤素丝馅料,油炸,有点像大号的春卷或油炸的贵阳丝娃娃。也有不没炸直接吃的,有点类似北京烤鸭的吃法。

其实,天台周边很多地方也有类似的小吃,只是叫法不同:据说仙居、路桥、黄岩等地「食饼筒」,临海叫「麦油脂」,温岭叫「席饼」,三门叫「麦焦」,玉环叫「锡饼」。即使是天台,除了「饺饼筒」,还有「饺饼」及「五虎擒羊」等叫法。不过,也有说「五虎擒羊」是指制作更加讲究的饺饼筒。

饺饼筒的起源,有说是济公所创,也有说是出自戚继光之手。我是不怎么以为然。

饺饼筒对于当地人来说,很有点像红桃粿对于潮州人,清明、七月半、春节等,大多数人家都会用饺饼筒用于祭祀,当然,捎带着用来解馋。


《蛋清羊尾》B0000000735 · 2025年1月27日摄于中国浙江临海紫阳街

 

鸡蛋清,加糖、醋、盐及淀粉、麺粉,打发成糊,舀入半球形勺打底,放入搓好的豆沙馅丸子,再用打发的蛋清糊覆盖,下温油慢炸至金黄即可。

蛋清羊尾酥、软、甜、油,堪称能量炸弹。不过,据说现在的蛋清羊尾已经是改良过的,先前叫「蛋白夹沙」,豆沙馅丸外还包裹着一层猪板油。

蛋白夹沙作为临海的代表菜被收录《中国菜谱》。

粿条

20250124


《牛丸牛肉粿条》B0000000734 · 2024年12月16日摄于中国广东潮州雷记粿条麺肠粉义井店

 

粿条,是先将大米水磨成米浆,再像做肠粉那样蒸成薄饼,冷却后切条。

粿条和河粉很相似,但也很好区分:粿条因原料中米浆的比例非常高,仅掺少量的薯粉及淀粉用于定型,所以呈不透明的乳白色;河粉则不同,淀粉和薯粉的比例相对较高,所以呈半透明。

和麺条相比,粿条口感爽滑,富有弹性。粿条可炒可汤,尤其是粿汤,配以牛丸、牛肉或海鲜,蛮好吃的。

醋肉

20250120


《闽南炸醋肉》B0000000732 · 2024年12月20日摄于中国福建晋江凤栖梧闽南特色菜

 

醋肉一道极具名气人气的地道闽南小吃,起源于发源于泉州府,即现今的泉州、漳州、厦门,后流传至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闽南籍华裔、华侨聚居地区。

醋肉有点像小酥肉,只是在食材腌渍的时候加入了醋,且腌渍后用干山芋粉抓捏、上浆,先温油慢炸至内熟,再热油复炸至外表焦黄、酥脆即可装盘上桌。

醋肉可以是小吃,也可以配麺线糊,蛮好吃的。


《鱼胶冻》B0000000731 · 2024年12月23日摄于中国浙江温州美乐食街小南店

 

鱼胶冻是温州的一道传统冷盘,通常是用黄鱼或鮸鱼的鳔加水文火慢熬成稀浆后冷却成啫喱状凝胶,再切成条,装盘,淋上酱油、醋、麻油等调味料汁。

温州有两种胶冻。一种是上面所说的鱼胶冻,另一种是岩衣胶冻。岩衣,很多地方叫石花菜,上海叫琼脂。岩衣熬煮后也会呈凝胶状,和鱼胶冻很相像。

我们小时候,黄鱼鳔常被用来熬成粘合胶,俗称「黄鱼胶」。后来有了白胶等化学胶,黄鱼胶才渐渐被人遗忘。一直不知道黄鱼鳔还可以被做成美味。


《灯盏糕》B0000000730 · 2014年12月23日摄于中国浙江温州美乐食街小南店

 

温州民谣曰:「灯盏糕,膨膨起,没铜钱,餱得死。」「餱」,这里借音,土话,意「馋」。

都说温州有「十大名小吃」,但究竟是哪十样小吃,众说纷纭,不一而足。不过,无论哪种说法,灯盏糕必定位列其中。

半球形的铁勺,先铺一层用大米浆、黄豆浆和麺粉和成的麺糊,放馅,再用麺糊盖面,带勺一起油炸至外脆里熟即可。

灯盏糕和上海的「油墩子」很像,只是馅料更丰富些:除了萝卜丝,还有肉末,或者还有香菇末。

灯盏糕,因其形似灯盏而得名。


《江蟹生》B0000000728 · 2024年12月23日摄于中国浙江温州美乐食街小南店

 

江蟹生是温州的传统美食。在温州,「江蟹」特指梭子蟹。至于为什么会这么叫,温州本地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江蟹生,就是生腌即食的梭子蟹,类似于呛蟹、醉蟹或者宁波的「十八斩」。不过,区别还是有。江蟹生在制作过程中会将洗净的梭子蟹先入冰箱冷冻两个小时,取出,斩成大小合适的蟹块,浇上腌汁后即可上桌。据说冷冻过的梭子蟹,其肉不粘壳,可以直接吸食,并且有冰淇淋的口感。


《泉州菜粿》B0000000725 · 2024年12月21日摄于中国福建泉州刺桐别院鲤城府文庙店

 

南方很多地方,比如广东,都有菜粿:粘米粉的粿皮,裹上各种荤素的馅。这种菜粿也常被叫作「菜包粿」。泉州的菜粿也有叫「菜头粿」或「萝卜糕」的。泉州人管萝卜叫菜头。泉州菜粿不同。

泉州菜粿是将煮熟的萝卜泥、陈米浆和匀后先蒸成糕,冷却,通常会隔夜,再切成块状油炸即成。

在泉州,菜粿既是大街小巷最常见的草根小吃,也是不可或缺的年菜。这是不是因为沾了个「菜」字,如果当地「菜」、「财」谐音的话。胡乱猜测一下。


《溧阳白芹》B0000000723 · 2025年1月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楼上邻居娘家来人,捎来了几把溧阳白芹,匀了些给外婆,说让我们尝尝。

溧阳白芹是水芹的一种,其栽培历史可追溯到800年前的南宋。明《吴邑志》载:「芹,春生泽中,洁白有节,其气芬芳。」应该说的就是白芹。

据说在溧阳当地,年菜中必有凉拌白芹。美味是一个方面,再一个方面,「芹」、「勤」谐音,寓意勤勉。

眼下的溧阳白芹正当今,有江南时蔬一绝的美誉。溧阳白芹除了凉拌,也有和香干、肉丝一起煸炒的。今天中午外婆就用肉丝炒了一盘,鲜嫩多汁、清香爽口,果不负「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名头。

有邻如此,幸事。


《鱼生》B0000000721 · 2024年12月15日摄于中国广东潮州六牛鱼生馆古城店

 

形容味美,无非「脍炙人口」。炙,烤肉;脍,通常的解释是切碎的肉。其实脍最初为「鲙」,指切碎的鱼,应该就是现在鱼生一类的东西。可见鱼生自古便是美味。

岭南沿海及南洋一带,多有吃鱼生的习俗。只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卫生方面的顾虑,比如担心寄生虫,渐渐弃鱼生而去。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众坚定的拥趸者。毕竟,鱼生确实美味。

前些天去潮州,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没能忍住,尝了回鱼生。

鱼从缸里捞起,放血,剖肚,去皮,去骨,只留鱼身两侧的两片,挂在通风处稍晾片刻,取下,快刀切片,码在堆满碎冰的盘子上,晶莹剔透,薄如蝉翼。另取盘,码上辣椒丝、姜丝、洋葱丝、花生碎,还有酸杨桃片等作为配菜,再就是一小碟秘制的浓稠的蘸汁。吃的时候,取一小盏,夹入配菜、鱼生,舀一小勺蘸汁,拌匀,拨进嘴里。当地人管这种吃法叫「一口闷」。香、鲜,无论是口感还是口味,极其丰富,至今不忘。


《安海土笋冻》B0000000719 · 2024年12月21日摄于中国福建泉州刺桐别院鲤城府文庙店

 

土笋冻以晋江的为最好,而晋江土笋冻又以安海的为最好。

安海土笋冻,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不要被看似人畜无害的名字给骗了。土笋,非笋,而是生活于滩涂的一种学名叫「可口革囊星虫」蠕虫,形似蚯蚓,民间也有叫「黑土蚓」的。明末清初文学家周亮工在其所著《闽小记》中有如此描述:「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生于海滨,形似蚯蚓,即沙巽也。」

土笋冻,和肉皮冻差不多的意思,只是食材不是肉皮,而是土笋。主流的土笋冻,在晶莹剔透的胶冻内,蚯蚓状的土笋清晰可见,其形可怖。正因为如此,上一次在泉州没敢尝试,但这一次实在没忍住,点了一盆,一尝,好吃得很。


《紫菜炒饭》B0000000717 · 2024年12月17日摄于中国广东汕头南澳岛

 

也就几天前刚在上海品尝到南澳岛厨师的拿手菜紫菜炒饭,印象深刻。所以这次在南澳岛特意找了一家做这道地方美食的餐厅打了个尖。

广东的潮汕及福建的闽南等地都有紫菜炒饭,但一般认为汕头南澳岛的紫菜炒饭最具代表性。所以在游南澳岛的时候,特意将午饭留给了紫菜炒饭。

紫菜炒饭其实跟其他地方的炒饭大同小异,区别在于配料。南澳紫菜炒饭的配料通常是紫菜、瑶柱、海米或虾仁、胡萝卜、鸡肉或猪肉、葱花。其中紫菜放油烤或不放油干烤至干脆,揉碎,瑶柱或海米泡发剁碎,其他做法和一般的蛋炒饭无异。

紫菜炒饭极香、极鲜,令人印象深刻。

1 2 3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