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爿馄饨》F0300000148 · 2015年2月19日摄于中国浙江绍兴安昌古镇

 

有一回在日本的横浜,从酒吧出来,已将近半夜。老朋友高田意犹未尽,「走,带你去吃碗街头拉面,让你也体验一下我大学时的美好记忆。」

一行人兴致勃勃地走到街边停着的一辆花哨的微型厢式货车前。一边的车厢板往上打开,由两根细金属杆支撑着,成了一个临时的雨篷。车厢里灯火通明,热气腾腾。一个小小的柜台,放着一只筷盒和几个调料罐。柜台后面是一个忙碌的身影。一角有一个小小的贩卖机,塞进钱,按一下按钮,便会吐出一张小纸片。将小纸片放在柜台上,不用言语,掌柜看了之后先是谢过,然后转身下面、配料,将面端上柜台。像这样的街头拉面通常是没有凳子的。我们几个取了筷子,站在柜台前,一边吸吸溜溜地吃面,一边聊着各自的大学时光。

「街头拉面」到了上海,便是「柴爿馄饨」。或是担子,或是「黄鱼车」,或是板车,一只柴火炉子,上面架着一口钢精锅,烧着水,在弄堂口候着。和日本的街头拉面不同的是,「柴爿馄饨」通常会有一张矮矮的小木桌,边上围着两三只小木凳。小木桌上放着几只蓝边瓷碗,里面放好了猪油、酱油、盐、味精,再就是几粒葱花。有人光顾,摊主这边揭开锅盖,捏起小馄饨数进锅里,那边提起热水瓶冲汤。「小馄饨」跟通常的馄饨不同,个小,皮薄,裹着一丁点的肉糊,下锅之后只需稍稍搅几下便能熟。等捞进冲调好的热汤碗之后你再看小馄饨:红汤青葱之中,一个个晶莹剔透,能见到里头红红的肉馅,极是馋人。

虽说小时候经常见得到「柴爿馄饨」,但并不能经常吃。那是极奢侈的一件事,只有病了,而且要比较严重,像高烧不退,才有可能吃上一回,解解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