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林尽染》A0116010013 · 2017年9月24日摄于中国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乌兰布统

 

《渐》

丰子恺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假使人生的进行不象山陂而象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或者象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的纨袴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甚么强烈的刺激。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座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就退在后面,或高呼「不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

当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布兰克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烟花三月》D0007000006 · 2014后4月6日摄于中国江苏扬州瘦西湖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春天的味道》C0000000016 · 2020年3月15日摄于中国上海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二月春风似剪刀》A0101040008 · 2020年3月5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江湾湿地

 

如果平均算,上海的入春日期应该在每年的3月25日。但今年,上个月的11日上海就已经入春了,为仅次于2016年2月9日的上海气象史上第二个早春。

自去年入冬到今年入春,上海的气温就没低过零摄氏度,为148年来最暖和的一个冬天。江湾湿地河畔的柳树,叶子虽然也枯黄过,但还没等掉尽,嫩绿的新芽就已经缀满了枝头。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阳光的味道》A0101040004 · 2019年12月13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江湾湿地

 

《阳光的味道》

林清玄

 

尘世的喧嚣,让我们遗忘了阳光的味道,味道是一样的纯净着,一样的微小,一丝丝,入心、入肺。甘甜、芬芳、怡人。阳光的味道很干净和唯美,像川端的小说,透明、简洁、历炼。行走在世上,许多靶子等待我们绷紧的箭矢去努力的命中。心里装满太多的世故与繁忧,幸福的位置,也就变得小了,或者卑微到忽略不计。

很向往年关过后的冬日,抱着一本书躺在黄河大堤南的草丛中晒太阳的时光。一大片一大片衰败的堤草向云海深处铺展延伸。有几个牧羊人躺在草丛中,他们丝毫不觉得冷。我便停止了脚步,眷恋着这片草,还有草上特定的阳光。这就是冬天的太阳,静悄悄的释放着能量。

我选了一片草色稠密的空地躺了下来。从黄河边吹过的风夹杂着些许凉意,我抱着膝抬起头让脸感受阳光,紧闭着的眼前一片红色。渐渐我感受到了暖暖的光,不是隐隐的烫,是静静的暖。静静的,温柔的,使我沉浮的心也静了下来。

等待返青的草丛中慢慢流溢着阳光味,香香的,暖暖的,轻轻的,柔柔的,从我的发梢、肩膀、衣服,从我目光所触的护堤杨树上浓厚着、流逸着。我的心域泛起春天般明媚、柔和的气息。温润、甜美。小时候,就是这样静静地追随着这片阳光,嗅着他们身上阳光的味道,温暖着幸福着?

冬天的太阳这么美好,阳光下的一切都那么金灿灿的、暖烘烘的,更懒洋洋的。我终于卸下了尘土般的疲惫,让自己也变得懒洋洋的。和这水涟一起发呆,发笑。

临近中午了,我突然发现阳光变得耀眼,也变烫了。中午的阳光愈发得暖和,返白的草尖上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空气里回旋着温热的气息。阳光的味道最浓烈处就是这村庄的味道,村庄的味道,乡情的味道,给予你身躯和血脉相牵的亲人的味道。

驱走一切发呆以外的多余的动作,竟然这么美妙,这么简单。就是晒晒冬天的太阳,只是这么简单。自然地翻几页书,或慵懒的像只蜷曲的猫儿,原来有时候异于人类的动物更会享受生活。忙碌的我们还是给自己些时间享受纯本的生活吧,也许会领悟到另一种幸福。

尽管冬日的阳光也只有短短的一个季节,也许你应该感恩于它对你的磨练,也许你应该感激它让你发觉了自己原来还有脆弱的一面。阳光的味道,磨练的味道,人生的味道。春天的阳光会融化你冷漠的心灵,夏天的阳光考验你挚着的深度,秋天的阳光透射生命的颜色,冬日的阳光告知还要重头再来。

在岁月面前,我无法在成功的喜悦中徜徉,却对失败的痛楚耿耿于怀。我看不见梨花黄昏后的一树辉煌与美丽灿烂,却看见残景雨凄凉;我看不见晨曦清风醉,却看见梦里落叶飞。人生的秋天本是褪色的季节,心里眼里保持着原状原色的东西又能有多少呢?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在每一个有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体味阳光的味道,我终于知道那种味道其实是一种自强,淡泊,宽容的心情。

我喜欢阳光的味道,我喜欢爱与被爱,因为阳光的味道和爱一样透明!


《落叶》A0101040003 · 2019年12月13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江湾湿地

 

《落叶》

贾平凹

 

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上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媚的笑。

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忌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来,寒伧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的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与屋檐齐平了!

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地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在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着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间长成材了。


《落叶》A0101040002 · 2019年12月13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江湾湿地

 

《丑奴儿 · 书博山道中壁》

南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秋》A0105010006 · 2017年11月28日摄于中国江西婺源江湾篁岭

 

《秋》

朱自清

 

我爱秋天,更爱秋天的早晨。秋天的早晨格外清爽、宁静、光明,默默地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活力。我想,这并不是无意的遐思,而是家乡的山川景物给以抒笔的情怀。

早晨起来,一股带有成熟果实味的新鲜空气沁人心扉,觉得是那样的爽适和舒畅。整个村子是寂静的,时而听到几声雄鸡的晨鸣。此时向村中眺望,每家屋顶上炊烟袅袅,灰白色的烟气和晨雾融合在一起,飘飘荡荡,盘旋升腾,呈现出一派诙谐的景色。

村里的人们是非常珍惜早晨这宝贵的时光的,一大早就起来了。村子里,田野里响起了赶车的吆喝声和清脆的鞭声,这声音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大车小辆,肩挑身背,开始了繁忙的早收。这时,我油然想起了「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粮」这句农谚。他们一年四季是多么忙碌呀。

打从春天把粒粒良种播撒到地里,经过一季子的锄犁耕作,就等待着金秋季节的收获,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他们播种下的是血汗,而收获的更是用血汗辛勤耕耘出来的果实。


《秋天的白桦》D0010000002 · 2017年9月23日摄于中国内蒙古赤峰

 

《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风定犹闻碧玉香》D0002000006 · 2011年7月2日摄于中国上海嘉定

 

《莲蓬人》

鲁迅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风吹草低见牛羊》A0116010009 · 2017年9月23日摄于中国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乌兰布统

 

《敕勒歌》

南北朝 佚名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农家》A0102020005 · 2011年11月5日摄于中国浙江杭州富阳万市

 

《农家》

唐 颜仁郁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人闲桂花落》D0005000002 · 2014年9月28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共青国家森林公园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最好新秋时》D0016000001 · 2012年11月11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世纪公园

 

今日处暑。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闲适》

宋 陆游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静物》C0000000011 · 2019年4月26日摄于中国西藏拉萨布宫七号咖啡馆

 

汉字差一点就没了。一次是上世纪上半叶的「汉字拉丁化运动」,再一次是上世纪下半叶计算机革命。两次都是有人认为汉字比拉丁字落后,于前者不便学习,于后者不便处理,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中国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庆幸的是,最后都虎头蛇尾,不了了之。若不然,下面的这篇奇文便成了一纸天书。

 

《季姬击鸡记》

赵元任

 

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译成白话,如下:

有一个女孩叫季姬,因为独自一人很寂寞,所以找了一些小鸡来养。不过因为那些小鸡都是来自野外那些荆棘中,所以饿的饥叫起来。季姬拿着簸箕中的小米喂小鸡,等到小鸡吃饱之后却飞到了季姬的书籍中作乱。季姬害怕小鸡将自己的书籍弄脏,于是赶紧去撵走小鸡,小鸡很惧怕季姬的追赶,于是飞到了桌子上。季姬更是非常着急,于是拿着手中的簸箕砸小鸡。可是小鸡躲避的速度太快了,季姬砸到的是桌子上的陶伎俑。陶伎俑被砸在地上,摔了个粉碎。季姬看着小鸡还大胆的在桌下乱叫一通,于是生气的脱下着急的木屐来打鸡,很不幸的是一砸击中,小鸡死了。季姬心情异常激动不能平复,于是坐下来写下了这篇文。


《新年快乐》F0100000055 · 2018年12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田家元日》

唐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D0002000004 · 2018年7月12日摄于中国上海嘉定南翔古猗园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黄山》A0111010004 · 2011年8月19日摄于中国安徽黄山

 

唐天宝十三年,李白游历安徽,于宣城遇故友温处士。二人同游黄山后,温处士欲回故居黄山白鹅峰,李白作《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相赠,表达惜别之情。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唐 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武汉大学教授蔡守湘在他的《历代山水名胜诗选》中对《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作过如下评价:

诗人凭借他「伊昔升绝顶」游览黄山所得到的印象,并根据温处士的「处士」身份及其归居之地,驰骋想象和联想,运用有关的神话传说,创作出了这篇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作品。诗的前八句正面写黄山,描写它高峡、秀丽,是神仙修炼之地,为后文写送温处士归山养真修造作了一番铺垫;后十四句从「送」字着笔,是全诗的主旨,又分数层:先写与温处士相遇;次写温处士是游五岳归来,归休黄山白鹅旧居,并希望他在归休之地得道成仙,以引渡自己;再次,「去去」四句,是写同温处士分手时道别的话,想象他在途中的经历和将要见到的景象;最后两句写他日相访,表达了诗人对温处士的感情。诗中表现出一种飘然欲仙的浪漫主义色彩。


《人间三月》D0007000001 · 2015年3月22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上海共青国家森林公园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公元815年,亦即唐元和十年,一向春风得意、无所顾忌的白居易终因言行不当被贬。这让这位虽只位居「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却仍以「兼济天下」为己任的白面书生满腹委曲,心生「换尽旧心肠」之意,从此只求「独善其身」。

两年之后,亦即唐元和十二年,白居易携朋带友同游庐山。时值春夏之交,芳菲尽谢。当一行十七人来到大林峰大林寺时,见桃花正艳,春色正好,不禁诗兴大发,当即吟七绝一首,即《大林寺桃花》。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时、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

有道是山高不胜寒。桃花由平原向高山递次而开,本稀松平常之事,见多识广的白居易不至于如此兴奋。《大林寺桃花》看似言景,实为自勉。他的这首七绝归纳起来就八个字: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姥姥摇木兮红叶下》F0300000080 · 2014年10月19日摄于韩国首尔

 

经历了岁月的冲刷和洗练,铅华褪尽,留下的只有沉稳和淡泊。当内心不再奢华,眼前的一切便都是美的了。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而点不着,乃轻轻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垆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红倚翠偎香在抱的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的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哗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使我感到同看人烧大烟一样的兴味。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不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1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