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莱多大教堂》A1304000004 · 2015年10月2日摄于西班牙卡斯蒂利亚托莱多

 

托莱多古城另一处著名建筑是这里的大教堂。这座教堂是西班牙最大的教堂之一,也是西班牙首席红衣大主教的驻地。作为世界最大天主教堂之一的托莱多大教堂,是哥特艺术的顶峰之作,而其内部的装饰又吸收了姆德哈尔等其他风格,因此,这是一处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的庞大建筑群。教堂正站左侧钟楼高90米,主堂长112米,宽56米,高45米,由88根石柱支撑。大教堂的唱诗室位于主堂中央,唱诗班的两排座椅为西班牙木雕艺术之珍宝,下排为哥特式,上排为文艺复兴式,两种艺术风格水乳交融。下排座椅上方刻有54幅组画,生动地记载了光复战争中收复格拉纳达的历史场面。

和阿尔卡萨尔城堡一样,大教堂也是托莱多历史的见证者。公元9世纪,大教堂曾一度被摩尔人又改建为清真寺。


《阿尔卡萨尔城堡》A1304000003 · 2015年10月2日摄于西班牙卡斯蒂利亚托莱多

 

在托莱多古城众多的古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坐落在托莱多制高点上的阿尔卡萨尔城堡。这座雄伟建筑在16世纪中叶是卡洛斯五世国王的王宫。整座城堡呈正方形,四角有四个方形尖顶塔楼,登塔楼极目四望,远近景物一览无余。数百年来,这座城堡见证了西班牙民族的兴衰。1936年西班牙内战时期,阿尔卡萨尔城堡曾经是重要战场,城堡四周依稀可辨的累累弹痕便是那场战争的烙印。

弗朗哥时期,阿尔卡萨尔城堡被改为军事博物馆,一直延续至今。


《托莱多古城街景》A1304000002 · 2015年10月2日摄于西班牙卡斯蒂利亚多莱多

 

和西班牙其他城市一样,托莱多在历史上也曾先后遭到过罗马人、西哥特人和阿拉伯人的入侵。

公元前527年,统治了西班牙的西哥特人定都多莱托。公元711年,托莱多被阿拉伯人攻陷,这里又成了阿拉伯人的首都。1085年,摩尔人后裔阿方索六世国王率兵占领了托莱多,也把这里定为国都。不仅如此,这位开明的国王还下令保护托莱多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历史遗产,允许已有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并存共容,从而使托莱多独特的多样文化得以保存。

中世纪的托莱多,是一座拥有20万人口的城市,既是西班牙的首都,也是欧洲重要的政治、文化、商业和手工业中心之一。

1561年,当时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迁都马德里,托莱多的地位渐渐衰落。


《永恒之城托莱多》A1304000001 · 2015年10月2日摄于西班牙卡斯蒂利亚

 

托莱多古城位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西南71公里处的一个山丘之上,塔霍河逶迤流经古城的东、南、西三面,河水湍急,形成天然屏障,加上城北的两道城墙,可谓地形险要,难攻易守,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托莱多古城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城内道路蜿蜒崎岖,纵横交织,道路的两旁是鳞次栉比的旅游纪念品商店、酒店、餐馆、咖啡馆和民宅。

几个世纪以来,托莱多古城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哥特式、摩尔式、巴罗克式和新古典主义的教堂、寺院、修道院、王宫、城墙、博物馆等古建筑随处可见,而现代建筑则难觅踪影。


《西班牙王宫》A1301000002 · 2015年10月4日摄于西班牙马德里

 

西班牙王宫坐落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曼萨莱斯河左岸的山丘上。这里原先是一座哈布斯堡王朝时期的城堡。城堡于1734年圣诞节焚毁。两年后,当时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五世决定在城堡遗址上修建王宫。王宫于1738年开始兴建,历时26年。

西班牙王宫呈正方形,每一边围墙长度均为180米。如果仅从规模看,西班牙王宫甚至比不上国内一些富庶的乡绅土豪的私家宅院,但在欧洲,西班牙王宫是仅次于法国凡尔赛宫和奥地利维也纳皇宫的第三大宫殿。

西班牙王宫外观为华丽的巴洛克风格,内部则为精致的意大利装饰。由于历代西班牙国王都依照自己的喜好进行一定的修饰和改造,王宫内的很多厅室都带有浓厚的个人和时代印记,如卡洛斯三世布置的寝宫,卡洛斯四世建造的镜厅和阿方索十二世所钟爱的豪华餐厅等。

与其他厅室不同,修建于卡洛斯二世时期的帝王厅始终保留着其最初的风格。拱顶画展现了西班牙君主时代的故事,特别突出了18世纪诸位国王的统治。厅内的饰品大部分由西班牙皇家作坊生产,小部分则来自海外,如威尼斯的枝型水晶吊灯,那不勒斯的天鹅绒刺绣,及罗马的青铜狮像等。

除此之外,王宫内还有专门收藏瓷器的「瓷器室」及全部由黄色绸缎装饰的「黄金室」。王宫画廊则收藏了各种绘画流派画家的作品,其中包括胡安·德·弗朗德斯的《天主教女王伊萨贝拉的多联画屏》、卡拉瓦乔的《莎乐美和施洗者约翰的头颅》,以及委拉斯盖兹和戈雅的作品。

目前,西班牙王宫大部分已被辟为博物馆对外开放,但仍有小部分为西班牙王室使用,其中包括可同时容纳145人用餐的「大餐厅」,西班牙国王经常在此举办国宴。


《西班牙广场》A1303000002 · 2015年9月30日摄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塞维利亚

 

之所以要在「西班牙广场」前冠上「塞维利亚」,是因为最著名的「西班牙广场」并不在西班牙,而在意大利的罗马。

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被公认为是西班牙国内最美的广场。

为迎接1929年的「西美博览会」,塞维利亚于1928年建造了西班牙广场,设计者为建筑家阿尼瓦尔 · 冈萨雷斯。

西班牙广场是「玛利亚·路易莎公园」的配套建筑,由一道270度的红色弧形廊道和同样为红色的三座塔楼组成,缺口处正对着玛利亚·路易莎公园。整个广场被一道环形水道隔成了内、外两个部分,由几座拱桥连接。

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为开放型公共建筑,任何人都可以入内参观而无需门票。


《兰布拉大街》A1302000003 · 2015年10月6日摄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

 

兰布拉大街位于巴塞罗那市中心,一头是加泰罗尼亚广场,一头是巴塞罗那旧港的哥伦布纪念碑,全长1.2公里,为欧洲最著名的林荫大道之一,很多旅行杂志将它和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列在了一起。

很难给兰布拉大街一个准确的定位。首先它不是通常概念中的商业街,巴塞罗那真正的商业街是格拉西亚大街;其次它也不是完全的步行街,因为这里并不限制机动车,只是宽阔的步行道被设在了大街的中间,机动车则被限制在两侧单向通行。兰布拉大街在功能上,更像是一个狭长的城市休闲广场。

兰布拉大街非常漂亮,枝繁叶茂的法国梧桐树下,书报亭、鲜花店、食品亭、纪念品店,以及露天咖啡馆鳞次栉比,把整条大道装点得五彩缤纷、饶有趣味。大街的两侧众多的宫殿古迹、露天市场、剧院、博物馆,令人目不暇接。无论来自哪里,也无论是雅是俗,每一个观光客一定能在兰布拉大街上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兰布拉大街还有一个名称:「流浪者大街」。这一名字如何而来不得而知。或许是因为这条大街上随处可见的街头画家、行为艺术家或其他街头艺人,或许是因为这里闲适、慵懒的气氛。

兰布拉大街实在是太受欢迎了,以至于吸引大批游客蜂拥而至。在摩肩接踵、熙来攘往的人群中,79%都是慕名而来的游客。这给当地居民增加了很多麻烦:干洗店和裁缝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专门面向游客的便利店和纪念品商店。不仅如此,每当夜幕降临,来自欧洲各地的单身男女恣意放纵,当地居民对此非常反感,甚至因此还催生出「社区反游客」组织。


《诺坎普体育场》A1302000002 · 2015年10月6日摄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

 

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也就是中国人简称的「西甲」,是西班牙最高等级的职业足球联赛,也是欧洲及世界最高水平的职业足球联赛之一。在参赛的20支球队中,分别被简称为「皇马」和「巴萨」的皇家马德里队和巴塞罗那队均为世界最著名的球队之一。其中皇马的主场是位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伯纳乌」体育场,而巴萨的主场是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首府巴塞罗那的「诺坎普」体育场。

诺坎普体育场自1957年9月24日投入使用起,就一直是巴萨的主场,它最初的名字就叫「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体育场」。但巴萨的球迷更喜欢亲切地称其为「诺坎普」,也就是「新球场」。为此,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在2000至2001赛季期间决定以会员投票的方式来确定体育场的正式名称。结果是,在收到的29102张选票中,有19861张选票投给了「诺坎普」。

在诺坎普体育场之前,巴塞罗那曾有过一座体育场,但那座建于1922年、拥有60000个观众席的「大教堂体育场」随着匈牙利天王巨星、「传奇射手」库巴拉的加盟,已经根本无法满足狂热的巴萨球迷们的欲望。

1953年11月14日,弗朗西斯科 · 米罗 · 桑斯当选为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主席。在他的推动下,兴建新体育场一事终于得以实施。

1954年3月28日,在60000名球迷的见证下,米罗 · 桑斯在市政主席格隆纳的陪同下为诺坎普新球场奠基。巴塞罗那红衣主教莫德雷格也赶来为这座新体育场赐福。

1957年9月24日,初步建成的诺坎普体育场迎来了它的开幕式。由于那天恰逢加泰罗尼亚地区的狂欢节梅塞节,巴塞罗那的大街小巷到处涌动着身穿巴萨队服的人潮。

下午四点,巴萨队与来自华沙的一支波兰球队上演了揭幕赛。巴萨队当时的首发阵容是:拉马莱茨、奥利维拉、布鲁格、赛加拉、维尔格斯、根萨纳、巴索拉、维拉维尔德、马丁内斯、库巴拉和特亚达。最后巴萨以四比二的比分战胜对手,其中马丁内斯为巴萨打进了诺坎普体育场的首粒入球。

中场休息时,由1500名巴塞罗那舞蹈演员组成的艺术团为观众表演了加泰罗尼亚的传统舞蹈萨达纳舞,同时还放飞了10000羽和平鸽,场面极为隆重、热烈。

巴萨为诺坎普赢得了荣耀,而诺坎普也见证了巴萨的辉煌。

诺坎普体育场自建成以来,除了西甲联赛,还承办过许多重要的国际赛事,包括:

1964年的「城市博览杯」决赛及「欧洲国家杯」的准决赛、季军战;1972年的「欧洲杯」赛冠军杯决赛;1982年的「欧洲杯」赛冠军杯决赛;1982年的「世界杯」揭幕战及其他四场赛事;1989年的「欧洲冠军球会」决赛;1992年的「奥运」足球决赛;1999年的「欧洲联赛冠军杯」决赛。

截至2015年6月,巴萨则在国内赛事中共赢得23次西甲联赛冠军、27次「国王杯」、11次「西班牙超级杯」、2次「伊娃杯」和2次「西班牙联赛杯」,以及在国际赛事中共赢得了5次欧洲冠军联赛、4次「欧洲优胜者杯」、3次「国际城市博览会杯」、4次「欧洲超级杯」和2次「世俱杯」。

在「国际足球历史和统计联合会」的国际俱乐部排行榜中,巴萨分别于1997年、2009年、2011年和2012年四次排名第一,而2015年排名第二。2015年6月7日,巴萨以三比一的比分战胜意大利劲旅尤文图斯,继2008至2009赛季后再次夺得「三冠王」,成为首支两夺「三冠王」的球队,创造了欧洲足球俱乐部的历史。

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拥有十多万注册会员,其每年的会费收入就可高达上千万欧元,加上门票收入、产品销售及各种赞助,去年全年总收入为5.31亿欧元,赢利4100万欧元。

百多年来的苦心经营,不仅让俱乐部在获得丰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获得了极高的在声誉,甚至就连约翰 · 保罗二世教皇也是这个俱乐部的第108000号正式会员。

除了足球比赛,诺坎普体育场还成了众多歌唱家热衷的表演场地。世界著名的三大男高音:多明戈、帕瓦落蒂和卡雷拉斯,以及美国著名流行歌手迈克尔 · 杰克逊等许多著名歌唱家都曾在这里演出。

如今的诺坎普体育场已经成为巴塞罗那的一个著名景点。


《巴特罗公寓》F0300000036 · 2015年10月3日摄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

 

世界上恐怕很难再找得出另外一座历史名城能像巴塞罗那,几乎所有的标志性建筑出于同一位建筑师之手。这位塑造了巴塞罗那的伟大建筑师就是高迪。

高迪的全名是安东尼 · 高迪 · 克尔内特,1852年6月25日出生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塔拉戈纳省雷乌斯一个铁匠世家。1873年,高迪在完成了当地一所教会学校的基础教育之后,前往巴塞罗那大学学习建筑。1878年毕业后,高迪直接进入了建筑师工作室,开始了他的建筑师生涯。不久之后,高迪便有幸参加入到巴塞罗那「城堡公园」的设计团队之中。

高迪第一次独立设计的作品是位于巴塞罗那的普拉萨·德玛工程中的灯柱及同样位于巴塞罗那的姆罗拉 · 兰尔工程中的照明系统。在此之后,高迪又完成了多项设计工作,为日后成为西班牙,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设计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高迪被认为是巴塞罗那建筑史是最前卫、最疯狂的建筑师,他的很多作品不只是令人耳目一新,而是让人瞠目结舌。

1877年,高迪从加泰罗尼亚省立建筑学校毕业。那一天,他的校长感叹说,他不知道自己把毕业证书发给了一位天才还是一个疯子。

高迪最经典的作品是位于巴塞罗那帕塞奥德格拉西亚大街上的「米拉公寓」。

富翁佩雷 · 米拉在和夫人一起参观过高迪代表作之一的巴特罗公寓后,也想建造一幢与众不同的建筑。米拉非常信任高迪,将一切都交由高迪全权负责。公管如此,当米拉第一次看到高迪的设计图纸时,还是大吃一惊。原来在高迪的设计中,建筑的墙面蜿蜒起伏的曲线,犹如轻波微漾的水面,充满了动感。不仅如此,高迪还异想天开地将建筑顶部的烟囱和通风口设计成各种诡异的形状。

望着目瞪口呆的米拉,高迪平静地介绍说,米拉公寓之所以被设计成这样,是因为他想让「这房子的奇特造型与巴塞罗那四周千姿百态的群山相呼应。」

米拉公寓的造型怪异、荒诞不经,但高迪认为,这是他所建造的最好的建筑,因为这是「用自然主义手法在建筑上体现浪漫主义和反传统精神最有说服力的作品」。

高迪设计理念的形成很可能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高迪从小患有风湿病,行动受限,不能像其他同龄人一样嬉戏、玩耍,而是经常独处一隅。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高迪的不幸,反而让他将注意力转向了大自然。在长期的观察中,高迪发现在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粹的直线,据此,他得出一个结论:「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

高迪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和崇敬,他的很多天才般的灵感几乎无一例外都来自大自然。在他的作品中,看似怪异的造型、纹饰或结构,其实都只是在模仿和重现大自然:树叶、枝干、根系、蜂巢,等等。

高迪的很多理念在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过于超前,以至于并不为很多人所接受,比如奎尔花园。19世纪末,巴塞罗那的工业巨子奎尔伯爵在巴塞罗那的郊外购下20公顷荒地,委托高迪设计一个由60幢别墅及配套设施组成的高档社区。设计如期完成,并于1900年动工兴建。

奎尔花园除了高迪一贯的秉承自然的风格之外,其雨水收集系统、自流灌溉系统及自然降温系统令人拍案叫绝。可惜的是,尽管历经14年的建造,作为生活社区项目却遭到了彻底的失败:计划中的60幢别墅,由于乏人问津,包括高迪自己居住的一幢在内,最终只完成了2幢,并且颇令高迪难堪的是,他自己居住的这幢别墅并非由他自己所设计。

在高迪留下的所有作品中,最伟大的是圣家族教堂。这是一座坐落于巴塞罗那市中心的宏伟建筑,最初为另一位建筑师所设计,1882年破土动工。但次年,也就是1883年,转由高迪接手。当时的高迪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这一工程几乎耗尽了他后半生全部的心血。

在接手「圣家族教堂」工程的头10年,高迪并未敢大动干戈,只是在原设计基本上边修改边建造。但随着米拉公寓和奎尔花园的成功,他开始大刀阔斧地对原设计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将自己的理念和风格注入其中。但令人遗憾的是,直到1926年去世,高迪都未能完全这幢建筑的全部构想和设计。

1926年6月10日,巴塞罗那第一条有轨电车通车。但不幸的是,当天发生了一起车祸:一辆参加通车庆典的有轨电车撞死了一个衣衫破旧、形容枯槁的乞丐。人们不知道他是谁,也没办法通知他的家人,只得将他像其他横尸街头的流浪汉一样送往公共坟场。正当人们准备掩埋这个倒霉的乞丐时,一位老妇人认出了他:巴塞罗那最伟大的建筑师安东尼 · 高迪 · 克尔内特。

高迪似乎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他生性乖张,生活简朴,平时很少与人接触。当他不得不与人交流时,也只使用加泰罗尼亚语。

在高迪留给世人的作品中,共有17项为西班牙国家级文物,其中7项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在加泰罗尼亚。

高迪的遗体被安葬在几乎耗尽了这位天才建筑师后半生全部心血,已经建造了一个多世纪却至今尚未完工的圣家族教堂的地下墓穴中。


《马德里阿尔穆德纳大教堂》A1301000001 · 2015年10月3日摄于西班牙马德里

 

阿尔穆德纳大教堂位于马德里王宫一侧,其全名是马德里皇家阿尔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为天主教马德里总教区的主教座堂。

尽管阿尔穆德纳大教堂于1993年6月15日在当时的教宗若望 · 保禄二世的祝圣下正式启用,距今不过20多年,被称为全欧洲最新的主教座堂,但实际上,早在16世纪就已经有了它的建造计划。

1561年,西班牙的首都从托莱多迁至马德里,但教会中枢仍然留在托莱多,使得这个新首都一直没有一座主教座堂,这对于西班牙这样一个天主教国家来说是不可想像的。只是修建新教堂的计划提出后,整整被拖了三个多世纪,到1879年才正式开工,后又因西班牙内战期间中断,1950年才重新复工,直到完工。

阿尔穆德纳大教堂最被的建筑师是弗朗西斯科德古巴斯。它的最初设计为新哥特式风格,也就是在传统哥特式风格的基本上融合了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风格。但由于教堂的建造持续了一个多世纪,先后参与建造的六位建筑师风格各异,设计方案一改再改,最终成了现在的巴洛克风格。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