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市政厅》A2401000004 · 2014年7月21日摄于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

 

作为一个中欧内陆国家,斯洛伐克西接捷克,东接乌克兰,北接波兰,南接奥地利,这些国家,或早或晚,或多或少,或长或短,或重或轻,都对斯洛伐克产生过影响,而这种影响的烙印,或深或浅地留在了布拉迪斯拉发。

布拉迪斯拉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古罗马时代,是古罗马帝国的要塞。古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了所谓的「中世纪的黑暗」时期,战争频乃,秩序大乱,从而引发了公元5、6世纪的「民族大迁徙」。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斯拉夫人开始在这里出现,到公元8世纪时逐渐定居下来,由此才拉开了斯洛伐克的历史帷幕。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这座城市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名称:在德语中,它是「普莱斯堡」;在匈牙利语中,它是「波佐尼」;在希腊和拉丁语中,它是「多瑙河之城」。而「布拉迪斯拉发」这一斯拉夫语名称,直到1919年才正式得以确定。

布拉迪斯拉发有旧城和新城之分,其中的旧城集中了众多的历史性建筑。这些巴洛克风格、新艺术运动风格或歌特复兴风格的建筑,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从某种意义而言,其中的一些建筑甚至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发展进程。像圣马丁大教堂修建于13世纪,16世纪时,随着哈布斯堡王朝时期的匈牙利移都布拉迪斯拉发,这座宏伟的哥特式建筑便成为了国王的加冕教堂。到19世纪中叶,先后有11位国王和8位王后在这里加冕,其中就包括玛丽亚 · 特蕾西亚。

布拉迪斯拉发旧城中另一处重要的历史性建筑位于旧市政厅背面主教广场上的大主教宫。1543年,当时匈牙利王国最重要的宗教城市奥斯特里霍姆被土耳其占领,大主教因此迁往布拉迪斯拉发。大教堂宫于15世纪50年代进行过一次大规模改建,后历任大主教又对其进行过多次改建。18世纪下半叶,时任大主教约瑟夫 · 巴达尼重建了大主教宫。工程于1778年开工,经历3年,于1881年竣工。19世纪中叶,大主教宫迁回奥斯特里霍姆,这幢建筑便出售给了当时的布拉迪斯拉发市政府。在后来的装修中,六件极其珍贵的17世纪英国壁挂被从这幢建筑的墙缝中发现。这几件壁挂讲述的是一个青年与维纳斯女神中的女公爵海洛之间的爱情故事。

大主教宫里的镜厅是布拉迪斯拉发市会议厅,拿破仑曾经到访。除此之外,这里的绿色沙龙、灰色沙龙、蓝色沙龙、红色沙龙、金色沙龙里分别陈列有从16至20世纪初的绘画、家具和陶瓷制品等。1805年12月2日,由英国、俄罗斯、奥地利、那不勒斯和瑞典组成的第三次反法同盟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被拿破仑击溃。同年12月26日,奥地利与法国在这幢建筑里签署了著名的《普莱斯堡和约》。这一《和约》不但改变了当时欧洲的政治和疆域版图,导致了「神圣罗马帝国」的消亡,同时也造就了后来的德意志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