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菲森》A0301000016 · 2014年7月18日摄于德国巴伐利亚

 

近日,东欧的斯拉夫兄弟俄罗斯和乌克兰推推搡搡准备干架,挑起矛盾的始作俑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一直在拉偏架。

作为北约重要的成员国德国,其新上任的女国防部长兰布雷希特发出威胁,说她在认真地考虑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比如拒绝俄罗斯总统普京前往法国首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购物,并声称这将是一个更加严肃的制裁。

德国国防部长禁止俄罗斯总统去法国购物。

好吧,严肃的德国人。

估计兰布雷希特女士没好意思说,她曾很严肃地考虑禁止俄罗斯人前往德国,但觉得肯定行不通。1945年,兰布雷希特女士的前任,手握百万军队的前德国陆军元帅、国防部长维尔纳 · 布隆伯格也很严肃地考虑过禁止俄罗斯人前往德国,但俄罗斯人不请自来,开着坦克就进了德国首都柏林。


《小城菲森》A0301000014 · 2014年7月18日摄于德国巴伐利亚

 

上世纪中叶,德国旅游界推出了两条经典的观光线路,一条是东西向的「古堡之路」,从德国西部一路延伸至捷克首都布拉格;另一条是南北向的「浪漫之路」,起点是维尔茨堡,终点就在菲森。

大多数人去菲森是因为新天鹅堡,包括我们。菲森离新天鹅堡近在咫尺,是前往新天鹅堡的必经之路。

其实这个阿尔卑斯脚下人口不到一万五千的巴伐利亚小城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很值得驻足。


《小城帕绍》A0301000012 · 2019年9月18日摄于德国巴伐利亚帕绍

 

帕绍,德国巴伐利亚州一座毗邻奥地利的边境小城。

《维京游轮》中文官方网站是这样描述帕绍的:

帕绍位于德国与奥地利的边境,在多瑙河、因河、伊尔茨河三河交汇处,因此也被称为「三河城」。三种颜色各异的河水交映成辉,故被称为「水城」和「巴伐利亚的威尼斯」。在这里您完全可以远离尘世喧嚣,在绕城的河流和乡间的小路放松。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清澈见底的绕城河流,鸦雀在巴洛克风格大教堂的枝桠中鸣叫,时光在这座文化古城中凝固,如葡萄酒般香醇。

帕绍的主要景点有三河汇流之角、圣斯蒂芬在教堂、韦斯特城堡和老市政厅等。

在老市政厅大楼前有一家啤酒馆。这里自酿的「狮牌」啤酒据说在当地排名第一。我们两男两女一行四人从韦斯特城堡下来后,在这家啤酒馆的门前找了个露天的座,坐下。因为自知不胜酒力,四人只要了两杯半升的黑啤。

转眼,漂亮的巴伐利亚女侍者端来了啤酒,问:「是哪两位的?」两位女士很矜持地示意,是两位男士的。于是侍者将啤酒放在了两位男士跟前。

两位男士装模作样地端起啤酒杯啜饮了起来。啤酒且醇且厚且香且柔,清冽爽口,没有一丝的苦涩,确实很棒。只是几口之后,便觉得开始上头、上脸,于是把酒杯偷偷地推到了两位女士跟前,怕被到边上一群大口抽烟、大口喝酒的德国女郎小瞧。

帕绍,很经典的欧洲小城,是完全不同于巴黎、米兰、罗马或慕尼黑的别样的欧洲,也更接近想像中的欧洲。


《巴伐利亚风情》A0301000010 · 2014年7月18日摄于德国巴伐利亚菲森

 

十二年前,德国巴伐利亚的富克斯塔尔镇议会不知是听到即将涨价的传言还是吃错了药,一下子订购了整整两卡车的厕纸。尽管在收到第一辆车厕纸后,镇议会就已经意识到他们的订货似乎有点多而取消了第二车的订单,但即使这样,已经收到的厕纸对这座只有四千居民的小镇来说也实在是太多了。

富克斯塔镇订购的这批厕纸是一种灰色的单层纸,如果保管不当很容易发黄变脆。为了尽可能减少损失,小镇专门成立了一个四人小组负责保管和分发厕纸。一时间,当地仓库的阁楼,学校、市政厅和消防站所有可用的壁橱和橱柜里都塞满了厕纸。

近日,富克斯塔现任镇长卡尔格如释重负地宣布:历时十二年,这批厕纸终于用完了。他说,由于后来厕纸涨价,十二年前的那次订货确实给小镇节省了大约一千欧元的开支,所以他们今后可能还这么做,只是不会再订那么多。


《咕咕钟》G0000000009 · 2011年3月13日摄于奥地利蒂罗尔因斯布鲁克

 

咕咕钟,即布谷鸟钟,这种钟在报时的时候能发出类似布谷鸟鸣的「咕咕」声,每到整点,钟上会开一扇小门,有一只布谷鸟弹出来,煽动翅膀点头「咕咕咕咕」的叫,叫完回到钟里并关上门。

咕咕钟不同于一般钟表,除了用布谷鸟的叫声报时外,也利了传统的雕刻技法,用木雕装饰各种咕咕钟,更特别的是用机械动原理,设计了不同的会动木偶,如砍材、喝啤酒、水车的转动、跳舞等.精巧有趣的动偶,配上音乐与鸟鸣,将森林生活表现在时钟上。如今,这种古老的手工艺,已成为崭新的工业,现代的布谷鸟钟工厂更精益求精,用先进的工业技术与设备,制作各种机械与外壳,但木雕的部份,则仍承袭祖先200年的工艺技法,手工雕刻而成兼具工艺与实用的艺术珍品。

瑞士的钟表非常著名,因此,很多人都误以为咕咕钟也出自瑞士,实际上,这种全球最知名的机械时钟却来自德国的黑森林。

咕咕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由于黑森林冬季漫长,白雪岂岂,农人们在闲暇之余,以木头为材料做出许多有用的器械及工艺品。大约在1640年的时候,有一对名叫库兹的兄弟在他们的玻璃作坊发明了一个指示时间的仪器:世界上最早问世的木架钟。但这种时钟的生产在18世纪的「三十年战争」期间一度中断。

1738年,法朗安顿 · 凯特尔巧妙地利用风箱原理设计出与咕咕鸟的叫声相似的歌声,从而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座布谷鸟时钟,之后便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1805年,光是特纳伯和卢思达地区就有688家制钟工厂和582家钟行。

近年来,尽管科技飞速发展,但咕咕钟的木雕部份依然沿袭200多年的传统以手工制作。


《祥和》F0100000006 · 2014年7月25日摄于德国巴伐利亚罗腾堡

 

罗腾堡最珍贵的不仅仅只是历史久远的建筑,更是这里的人们对自己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时至今日,每当入夜,这里的大街小巷中依然会响起更夫巡夜的吆喝声。这既是一种传统,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提示和一种象征。

尽管罗腾堡在现代文明的滋养下更加的枝繁叶茂,但它的根却依然深深地扎在它最初发芽的那片中世纪的泥土之中。

千百年的时光流转,社会制度变了,生产方式变了,思想意识变了,生活观念也变了,但罗腾堡有某种最本质的东西始终没有改变,让她从中世纪一路走来。这就是罗腾堡人对「遗产」的理解。

一代又一代的罗腾堡人既是遗产的受益者,同时也是传承者。他们将前人的遗产继承下来,又将更多的遗产留给后人。这既是对祖先的尊重,也是对子孙的负责。

德国不生产消费品。「德国制造」都是可以传世的,因为「德国制造」融入了制造者的思想、精神、意志和荣誉,既为后人,更为自己。当一件产品成为传世经典,就意味着凝结于产品之中的制造者的思想、精神、意志和荣誉得到了认同和认可,这超越了产品本身。

都说德国人固执、刻板。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体验着祖辈们的体验,感悟着祖辈们的感悟。这种体验和感悟由一间屋,或一座城,或一种生活方式,或一种精神理念继承下来,再传承下去。但这种固执和刻板很让人羡慕,也令人心存敬畏。


《罗腾堡》A0301000008 · 2014年7月25日摄于德国巴伐利亚

 

在罗腾堡,你很少能见到柏油路面,这里的大街小巷依然保留着典型的欧洲式的用石头拼砌的路面,令人怀旧。街道的两旁,鲜花和绿蔓点缀的窗台,以及一间间的花店、工艺品商店、书店和咖啡馆,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惬意和温情。

罗腾堡有两个很特别的博物馆,一个是玩具博物馆,另一个是圣诞节博物馆。两个博物馆里展出的玩具和圣诞节饰品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各种玩具小巧玲珑,精致可爱,娃娃厨房、娃娃学校、袖珍铁路、旋转木马等应有尽有。尤其是各种胡桃夹子木偶,被制作出几十种不同形态,不同大小和不同配色的版本。

除了博物馆,罗腾堡还有许多玩偶店,随处可见的木偶玩具令人恍惚,不知道自己置身于现实还是童话。


《罗腾堡》A0301000007 · 2014年7月25日摄于德国巴伐利亚

 

「罗腾堡」,意为「红色的城堡」。

登上市政厅塔楼,罗腾堡尽收眼底。清一色的红瓦屋顶鳞次栉比,密密匝匝,和城墙之外大片的绿树相映成趣。这时,你才真正理解这座小城为什么被称为「罗腾堡」。

不远处那座高高耸立的哥特式建筑是「圣雅各布」教堂,1311年破土动工,直到1484年才告完成,历时173年。1485年,维尔茨堡主教曾在这里主持过祝圣仪式。

圣雅各布教堂是罗腾堡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教堂内藏有一件由德国哥特式雕刻艺术代表人物提尔曼 · 里门施奈德于1500年至1505年间创作的、描绘《圣经》故事「最后的晚餐」场景的木雕屏风。这件哥特式晚期风格的作品不仅是一件极其珍贵的艺术品,同时也是罗腾堡人引以为傲的宗教圣物,据称其上方十字架的水晶球里供奉着基督的血,这件作品因此被称为《圣血祭坛》。


《集市广场》A0301000006 · 2014年7月25日摄于德国巴伐利亚罗腾堡

 

罗腾堡的中心是「集市」广场。

集市广场这一名字不知道是因为广场本身是一个集市,还是因为广场附近的「莱特勒斯」市场。莱特勒斯市场也叫「圣诞节市场」,各种与圣诞节有关的商品应有尽有,是德国最大的圣诞节商品市场,已有500余年历史。

集市广场上有两座相邻的建筑,其中哥特式建筑建于13至14世纪,文艺复兴建筑建于1572至1578。这两座建筑都属于市政厅,是罗腾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罗腾堡的另一标志性建筑是「议员议事厅」,也在集市广场。议员议事厅正对着集市广场的是一面白色的山墙,上面的钟非常著名,叫「豪饮钟」。从上午十点到晚上十点,每逢整点,随着钟声响起,窗户自动打开,里面的机械人举杯畅饮。这一场景是在演绎一个让罗腾堡人津津乐道的传说:

在1618至1648的「三十年宗教战争」期间,罗腾堡因信奉新教被视为异教徒遭到过多次占领。1631年,身为天主教徒的蒂利将军攻陷罗腾堡。为了免遭屠城,罗腾堡的议员为蒂利奉上一大杯当地盛产的葡萄酒向其示好。蒂利接过装有3升葡萄酒的巨大酒杯后,一时兴起,说只要有人能一口气喝下这杯葡萄酒,罗腾堡人便可以免遭杀戮。当年的市长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罗腾堡因此躲过了一场灭顶之灾。


《罗腾堡》A0301000005 · 2014年7月25日摄于德国巴伐利亚

 

罗腾堡的很多历史建筑,包括旧市政厅,甚至监狱,都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利用。这些历史建筑现在大都成为了各种博物馆,如帝国城市博物馆、德国圣诞博物馆、玩偶与玩具博物馆、中世纪犯罪博物馆、老罗腾堡工匠博物馆等。其中中世纪犯罪博物馆的藏品包括各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中世纪刑具,并配有接受这些刑具处罚的细则,是德国最重要的司法博物馆。

众多的博物馆从多个角度展示了罗腾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让罗腾堡曾经的历史变得鲜活,触手可及。

罗腾堡的每一座博物馆就像是一条时光隧道,穿行其间,恍若穿行于历史与现实之间。


《罗腾堡》F0300000027 · 2014年7月25日摄于德国巴伐利亚

 

有童话就有城堡。

罗腾堡与其说是一座城堡,不如说是一座城更确切些,因为它有德国境内最长,同时也是最完整的城墙。

罗腾堡的城墙修建于12世纪,总长3.5公里,设有7座城门及42座塔楼。在漫长的岁月中,罗腾堡曾屡遭天灾人祸,尤其是1356年的大地震和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盟军空袭,城市损毁非常严重。很多罗腾堡人,以及许多外国人,其中还包括几名中国人,曾经为城市的修复捐助了大量资金,他们的名字被刻在了城墙上,作为永久的纪念。

罗腾堡作为浪漫大道和古堡大道的交汇点绝非偶然。真不知道当初的设计师有着怎样的一种浪漫情怀才会将作为防御工事的城门和塔楼设计得如此童话和梦幻,未入城,人已醉。


《站在历史与浪漫的十字路口》F0300000026 · 2014年7月25日摄于德国巴伐利亚罗腾堡

 

一不小心站在了德国历史与浪漫的十字路口。

德国有两条著名的观光线,一条叫「浪漫大道」,另一条叫「古堡大道」。浪漫大道是古罗马时期的一条贸易通道,全长350公里,南起乌兹堡,北至巴伐利亚的菲森;古堡大道全长约一千公里,西起曼海姆,一路向东延伸,直到捷克首都布拉格。这两条大道的交汇点就在罗腾堡。

德国有很多中世纪风貌的城镇,其中保存得最完整的是罗腾堡。几个世纪留存下来的城墙、城门、教堂、广场、喷泉、民宅、商铺、监狱,以及井然有序的街巷,无论是孩童,抑或已不再是个孩童,罗腾堡都是一个梦幻的,并且是依然活着的童话世界。

有人说,如果你是一个孩子,你会喜欢罗腾堡,因为它就是你梦想中的童话世界;如果你已不再是一个孩子,你也会喜欢罗腾堡,因为它就是你童年时代梦想中的童话世界,它让你回到童年。


《盛装的巴伐利亚少女》F0100000003 · 2014年7月26日摄于德国巴伐利亚慕尼黑

 

慕尼黑是巴伐利亚的首府,慕尼黑的服饰融合了整个巴伐利亚服饰风格的特点。巴伐利亚的民族传统服装特点鲜明,早在17世纪中期,上流社会的贵族们就穿这种服装。

巴伐利亚的女性服饰一般为裙装,敞口领,束腰,衣服领口禳着白色、粉色等颜色的精致的花边,最有特色的是从肩部到胸部装饰一块长方形的布,布上有许多比如蝴蝶结、徽章、珍珠、纽扣等装饰,并且禳着漂亮的花边,两个袖子一般是鼓鼓的泡泡袖,下身的裙装上也有很多精美的蝴蝶结和花边,而且裙装的式样和围裙相似,以此来赞扬勤劳的劳动妇女。

巴伐利亚的男性服饰,上身多为没有翻领的黑绿色外套,下身则皮质爵士裤,脚上习惯穿长袜和圆头褐色的翻毛皮鞋。

巴伐利亚的男女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头上的那顶饰有白色羽毛的爵士帽。

现在慕尼黑传统服装成为了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被当地民众小心翼翼的珍藏着,只有在譬如像啤酒节这样的有重大庆典和活动的时候才穿。


《小城菲森》A0301000004 · 2014年7月18日摄于德国巴伐利亚

 

开始「接触」德国还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启蒙」教材是《第三帝国的兴亡》,上、中、下三卷。这是一部详细记述了纳粹德国由发迹到灭亡整个过程的历史巨著,作者威廉 · 夏伊勒二战前为美国环球新闻社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驻德国记者。夏伊勒在战后根据盟军缴获的大量纳粹德国档案、审讯记录、战犯日记以及亲身经历历经五年撰写的这部《第三帝国兴亡》可以被视为是关于纳粹德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欧洲近代史的专业级教科书。但那时只是作为了解「二战」历史来阅读这本书的,甚至都没有想到要关注一下纳粹德国为什么是「第三帝国」,「第一帝国」和「第二帝国」又分别指的是什么。

近十年来先后多次来到欧洲,渐渐地对欧洲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兴趣。顺着罗马帝国的历史脉络,德意志帝国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视野。

在罗马帝国时期,德意志民族是作为一群野蛮人存在的,甚至「德意志」这个名称本身就是指一群「说日耳曼语的乡巴佬」。但当罗马帝国开始衰弱,这群野蛮的「乡巴佬」迅速崛起,势力范围扩展到了欧洲大部分地区。

公元962年鄂图一世从他的父亲亨利一世那里继承了德意志王国的王位之后,逼迫当时的教皇约翰十世将「罗马皇帝」的封号加冕在他的头上。基此,德意志王国一跃成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但这一帝国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中央集权国家,而是一个徒有其名的松散的诸侯联邦,最乱的时候,其下的「邦国」竟有上千之众。1618至1648年,各种乱象达到了顶峰,封建君主之间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三十年战争」,导致德意志六分之五的村庄被毁,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一地鸡毛之后,德意志分裂成了360个独立的「邦国」和1500多个半独立的「领地」。

在德意志空前分裂、要求统一的呼声开始变得强烈起来的历史大背景下,普鲁士王国横空出世,通过一系列的战争,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意志帝国」宣告诞生,德意志民族第一次真正实现了民族统一。德意志帝国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而宣告终结。

「一战」结束后,德国背负了巨额的战争赔款,经济萧条,民不聊生。这时,一种类似邪教的「纳粹运动」开始兴起,「德国工人党」,即纳粹党正是充分利用了当时德国激烈的社会矛盾迅速壮大,并于1932年7月31日的国会选举中一跃成为德国国会中最大的党派。纳粹党一上台,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反共和排外,转移社会矛盾,并在数年之后,也就是1939年9月入侵波兰,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序幕。希特勒将这一时期的德国称为「第三帝国」,以此向世界宣告他是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和普法战争后以普鲁士为中心的徳意志帝国的继承人。正是这个原因,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分别被称为了「第一帝国」和「第二帝国」。

和第二帝国一样,第三帝国因在「二战」中战败而宣告终结。


《新天鹅堡》A0301000003 · 2014年7月18日摄于德国巴伐利亚

 

19世纪德国著名剧作家理查德 · 瓦格纳在第一次接受了巴伐利亚新任国王、年轻的路德维希二世接见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我被引领觐见了他。他是那么『无可救药地』英俊、富有智慧、热情洋溢且气质高雅,以至于我担心,在这个尘世中,他的生命会像一个绝美的梦般逝去。你完全想象不到他所具有的魅力,如果他能够一直活下去,那将是一个奇迹!」

从某种意义上说,路德维希二世的一生就是瓦格纳所导演的一出充满悲情的童话剧。

路德维希二世1845年8月25日出生于慕尼黑,他的童年是在他的父亲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夏宫高天鹅堡中度过的。还在他5岁的时候,他的女家庭教师给他讲述了瓦格纳即将完成的一部新的歌剧《罗恩格林》,这不仅让他开始了对瓦格纳一生的痴迷,而且还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中世纪天鹅骑士情结的种子。

路德维希二世很可能和自己的表姑茜茜公主有过一段若隐若现的恋情。在茜茜公主嫁给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 · 约瑟夫成为伊丽莎白皇后之后,路德维希二世从此关上了爱情之门,渐渐远离尘世,走进了一个只有瓦格纳和茜茜公主的幻想世界。

1864年,18岁的路德维希二世从他的父亲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继承了巴伐利亚王位之后,这位年轻的国王为他的王国做了两件事:将巴伐利亚交给了德意志帝国,让这个王国从此丧失了独立;以及建造他的精神王国新天鹅堡。

1869年9月5日,新天鹅堡破土动地,整个工程持续了17年,耗资巨大,路德维希二世的个人资产根本无力承受,最后只得靠动用国库来维持施工。随着新天鹅堡越来越接近路德维希二世的理想中的王国,他的债务危机也越陷越深,巴伐利亚的国库也消耗殆尽。1886年,他的叔叔柳特波德亲王终于发难,与大臣密谋,买通御医小组的所有成员,宣布路德维希二世患有严重的精神病,需要疗养、观察一年,随后派部队将其押送至慕尼黑软禁。

五天之后,路德维希二世死在了慕尼黑的斯坦贝恩湖边。而直到这时,他的新天鹅堡依然没有完工。


《高天鹅堡》A0301000002 · 2014年7月18日摄于德国巴伐利亚

 

德国号称「城堡之国」。

没有人确切知道德国到底有多少城堡。一般认为,如果算上城堡遗址,整个德国的城堡数量超过一万五千座。也就是说,在德国3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每20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堡。德国这所以会有如此之多的城堡,与这个国家的历史密不可分。

尽管德国历史以公元十世纪的「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亦即史称的「第一帝国」为开端,但直到公元十九世纪「德意志帝国」成立,这个国家才算得上真正统一。在这之前将近一千年的历史中,「德国」充其量只能算是德语地区各种封建势力的松散聪明。到「第二帝国」成立前,光诸侯就有300多个,而拥有领地的各种封建地方势力竟达千余之众。由于这些封建地方势力之间长期以来一直割据不断,因此大都在自己的领地上修建城堡用于防御。

尽管随着「第二帝国」的成立,这个国家实现了真正的统一,城堡作为防御工事的意义已不复存在,但对于城堡的追求和向往变成了一种情结,以至于直到现在,很多德国人都仍然衷情于修建属于自己的城堡。其中最著名,也最典型的莫过于巴伐利亚王国的末代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和他的新天鹅堡。


《小城菲森》A0301000001 · 2014年7月18日摄于德国巴伐利亚富森

 

巴伐利亚位于德国的东南部,是德国面积最大的一个联邦州,州府为慕尼黑。

相对于德国其他地区,巴伐利亚一直显得有些特立独行。虽然早在1871年就并入德意志帝国,但巴伐利亚人在心理上自始至终都未能真正融入过这个国家。在参加完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于1871年1月18日举行的兼任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加冕仪式后,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代表在给国王的一封信中写到:「看到巴伐利亚人民向普鲁士国王俯首称臣,我的心都要碎了」他的这番话不仅代表了当时巴伐利亚贵族阶层的想法,同时也反映了巴伐利亚贫民百姓的普遍感受。时至今日,巴伐利亚人依然轻蔑地称那些居住在美因河以北的德国人为「普鲁士人」。

这并不难理解,毕竟在「普鲁士人」发迹之前的很多个世纪,巴伐利亚就一直作为一个公国存在于世。即使在并入德意志帝国的初期,巴伐利亚甚至依然保留了王国的称号。巴伐利亚有值得自己骄傲的历史和传统。

在「普鲁士人」眼里,巴伐利亚人很另类,至少很「乡巴佬」。电影《茜茜公主》对茜茜公主以及她父亲的形象刻画就很典型。对此,耿直的巴伐利亚人不但不反对,而且还表现得相当坦然,因为他们喜欢自己的传统和文化,喜欢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

事实证明巴伐利亚人是对的。固执、保守、墨守成规的性格让巴伐利亚的「乡巴佬」们制造出了西门子、宝马、奥迪、MAN,以及阿迪达斯,并且成为传世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