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约》F0100000061 · 2016年5月18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犹太会堂
摩西带领犹太人逃离埃及后辗转多年,一直没能找到归宿。当他们来到西奈山,摩西请求上帝指点迷津。于是上帝将「流淌着牛奶和蜂蜜」的富庶之地迦南,也就是现在的巴勒斯坦应许给了犹太人。但作为条件,上帝对犹太人提出了十大诫律。上帝亲手将这十大诫律刻在一块石头上交给摩西,要求摩西以此告诫每一个犹太人。上帝的这十大诫律后来被称「摩西十诫」,成为犹太人最基本的宗教信条和行为准则。
《摩西十诫》
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上帝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土地上得以长久。
不可杀人。
不可奸淫。
不可偷盗。
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
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由于一些犹太人对「摩西十诫」不以为然,摩西一气之下砸了这块上帝亲手所刻的石头。上帝得知此事后,命令摩西重新制作了一块,保存在一个木箱中。这个木箱就是「约柜」,是犹太人最至高无上的圣物,被供奉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之上。但后来巴比伦人占领了耶路撒冷,圣殿被毁,约柜从此不知去向。
《等待接受末日审判》A1901000008 · 2016年5月17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橄榄山
出于卫生的考虑,耶路撒冷的亡者一般都埋葬在城外。橄榄山上就有这样的一片墓地。由于这里面对圣城,是耶路撒冷最为神圣的墓地。犹太人相信,当世界末日到来之时,上帝将派出他的使者弥赛亚将降临在耶路撒冷,对每一个活着的或死去的人进行最后的审判。信神者将升入天堂,邪恶者则贬入地狱。而在橄榄山墓地等待的人们将第一批接受审判。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在这里等待了数千年。
「弥赛亚」,即「救世主」,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上帝派出的「特命全权大使」或「钦差大臣」。基督教认为耶稣就是弥赛亚,而犹太教认为弥赛亚至今尚未出现,耶稣只是个欺世盗名者。这是犹太教和基督教之间的一个重大分歧。
「末日审判」之说为亚伯拉罕三教,即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所共同接受,但一般认为,其源头古波斯帝国的国教琐罗亚斯德教,也称拜火教或祆教。除了波斯,这一宗教也曾盛行于中亚及我国部分地区。
《走过哭墙的犹太教徒》F0100000060 · 2016年5月17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关于摩西率领犹太人逃出埃及一事,历史学家们一直存有争论。有些学者认为《出谷记》毫无历史根据,纯属虚构。他们说在埃及的史料中根本找不到有关犹太人到过埃及的明显记载,因此也就不可能发生犹太人出走埃及一事。所谓的出埃及,不过是说教性的神话,完全是后来犹太神学家所一手炮制的,其目的不过是为了宣扬上帝耶和华如何关怀他的「子民」而已。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出埃及确有其事。因为《圣经》中有关的记载来自民间的传说,而民间传说必然包含一些历史的影子。但即使是这些学者,他们中间也存有意见分歧,有人认为《圣经》关于出埃及的某些离奇情节令人难以置信。
美国埃及学家汉斯 · 哥迪克认为出埃及的时间不是通常所说的公元前13世纪。类似《出埃及记》记述的埃及追兵在海上意外溺水,历史上确有其事。哥迪克的这个说法,主要有如下三方面的依据:
第一,公元前15世纪时,在埃及第18王朝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时期的象形文字铭文中提到了一支埃及的外来移民,他们因「对被摊派的任务不尽力」而被法老下令取消了特权。在法老允许这些人离开埃及后,「大地便吞没了他们的足迹」。哥迪克认为这段记述就是出埃及事件埃及式的说法。不过在这里提到被海水淹没的是这些外来移民,而非埃及军队。
第二,《旧约 · 列王纪》提到,所罗门神庙是出埃及480年后建造的,而该神庙的建造时间大约在公元前970年前后。据此推算,出埃及一事应该发生在公元前15世纪。
第三,出埃及一事与公元前15世纪爱琴海上的桑托林岛火山喷发有关。这次火山喷发非常剧烈。哥迪克认为,《出谷记》中所记述的埃及军队葬身于滚滚的怒涛之中,实际上是遭遇到了一场海啸。桑托林岛的这次火山喷发引发了这场海啸,从而出现了巨浪吞没军队的「神迹」。
一些地质学家认同哥迪克的观点,他们断定这次火山喷发发生于公元前1520年至公元前1450年之间。这些地质学家还指出,火山爆发后,很多现象与所谓「十大灾变」极其相似:到处都是火山灰,火山口不断有铁质的氧化物倾泻而出,以致染红了海水,窒息了水中的鱼;水中的青蛀纷纷上岸躲避;火山灰遮天盖日,大地连续几天暗无天日,同时引发暴雨和冰雹;强风吹来大批蝗虫,田里的庄稼被一扫而光,导致动物无以为食;腐烂的尸体、遍地的沼泽造成疾病滋生、瘟疫流行,人畜,尤其是婴儿大批死亡。此外,犹太人出埃及时,白天看到的「一柱云彩」和黑夜看到的「一柱火光」,显然就是这次火山喷发时的景象。桑托林岛距埃及三角洲不到600英里,在三角洲完全能够看到火山喷发。
据此推论,犹太人有可能是趁火山喷发时的混乱逃离埃及的,而非得到法老的允许,因此才会派兵拦截。
但许多研究《圣经》的学者不同意哥迪克的看法,认为他对铭文的解释过于随心所欲。《圣经》原文中并没有「取消了外来人的特权」、「对被摊派的任务不尽力」等内容,至于「大地吞没了他们的足迹」只能理解为这些逃亡者失踪了,如此而已。一些《圣经》学者对《旧约》上许多数字的准确性始终持保留态度,特别是从《出谷记》到所罗门神庙的建造,中间隔着480年。他们认为这种说法无可考证。因此,他们不同意出埃及一事发生于公元前15世纪,坚持认为应该发生在公元前13世纪。有的学者提出了折中的看法,认为出埃及的时间在公元前15世纪或13世纪可能都对。因为犹太人既非同一时间到达埃及,也非同一时间逃出埃及。犹太人大规模出逃埃及至少发生过两次,《旧约》中也提到犹太人出逃时走了两条大相径庭的线路。
总而言之,摩西率领犹太人逃离埃及一事是否确有其事,至今尚无明确定论。
《圣城耶路撒冷》A1901000007 · 2016年5月18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摩西率领犹太人逃离埃及一事,《旧约 · 出谷记》有如此描述:
犹太人在埃及居住了430年,饱受埃及法老的剥削和劳役之苦。为了摆脱奴役,犹太人请求埃及及法老准许他们返回原来的居住地迦南,但未获应允。
法老此举激怒了上帝。上帝耶和华把十大灾变降临于埃及。这十大灾变包括:尼罗河及大小池塘之水化为血,杀死水中之鱼,水因此变臭;青蛙遍地;虱子密集丛生;苍蝇成群繁殖;家畜因瘟疫而死尽;人畜长疮生疖;冰雹毁尽庄稼;蝗虫吃光树木;大地三天暗无天日;初生的婴儿全部夭亡。
在十大灾变的严惩之下,埃及法老被迫答应了犹太人返乡的请求,于是犹太人在摩西的率领下踏上了返回迦南之路。他们白天有「一柱云彩」指路,黑夜有「一柱火光」引导,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然而,埃及法老突然又改变了主意,派出大军拦截犹太人。当埃及人赶到海边时,他们追上了犹太人。看到追兵杀来,犹太人惊慌不已,后悔万分,并且开始怀疑和抱怨上帝。他们甚至想返回埃及。
据《出谷记》记载,当时摩西发出指示:「别怕,站在原地,你就会看到全能的上帝是如何拯教你们的。你们今天所着到的埃及人将永远消失。上帝会继维护你们的权利,会为你们而战,而你们应保持平和之心。」说着,摩西举起他的木杖,指向红海的中心。此时红海突然分开来,海水向两旁退去,形成两道巨大无比的水墙,中间则是一条干燥的小径,让犹太人可以渡过红海、抵达对岸。同时,天上出现一道火柱,将犹太人与埃及士兵隔开。这道火柱在给犹太人带来光明的同时,也让埃及士兵笼罩在黑暗之中。尽管如此,埃及人依旧紧追不舍。当所有犹太人都顺利抵达红海对岸时,摩西再次挥动他的木杖,红海随即合拢,身后的埃及士兵瞬间即被海水吞噬。
这就是上帝耶和华为拯救犹太人所施的神迹,是《圣经》中最为经典的故事之一。「犹太人亲眼目睹上帝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也看到他如何收拾残暴的埃及士兵。人们从此对上帝感到无比敬畏,相信上帝,也相信他的仆人摩西。」
摩西和犹太人辗转四十年,最终来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的「上帝应许之地」迦南。
这些犹太人来自幼发拉底河和约旦河的对岸,因此被称为「希伯来人」,意即「渡河而来的人」。
《圣城耶路撒冷》A1901000006 · 2016年5月18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大约在第19王朝,埃及人开始了对犹太人的迫害。有的说法是因为约瑟去世后,犹太人失去了靠山;也有的说法是因为犹太人特殊的信仰,不与外族通婚,很难被同化,加之拥有巨大的财富且人丁兴旺,这让埃及人深感不安。
有关犹太人被逼无奈而逃离埃及一事,现在能看到的资料最多的是《圣经》故事或神话传奇,内容大同小异:
为了削弱犹太人的势力,埃及人开始了迫害行动,犹太人的地位一落千丈,渐渐沦为埃及人的奴隶。尽管如此,顽强而勤奋的犹太人并未就此消亡,人口也不减反增。于是法老下令杀死每一个新出生的犹太男孩,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犹太人中有一对夫妇,丈夫叫暗兰,妻子叫约基别。为了免遭毒手,他们的孩子一出生,约基别「就取了一个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将孩子放在里头,把箱子搁在河边的芦荻中」。幸运的是,这个箱子后来被前来河边洗澡的埃及公主发现并带回宫中,当成自己的儿子抚养。公主给这个男孩取了个名字:摩西。
就是这个摩西后来得到神耶和华的旨意,率领犹太人逃离埃及,并在途中写下了《出谷记》,亦即《出埃及记》。
《圣城耶路撒冷》A1901000005 · 2016年5月17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亚伯拉罕家族之所以选择埃及作为避难之所,是因为约瑟。
约瑟是雅各的儿子。有传闻称,约瑟因为受到了父亲雅各的独宠而招致了其他兄弟们的忌恨。他先是被他的兄弟们扔进枯井,侥幸逃脱后,又被他们作为奴隶卖给了一个路过的埃及人。到了埃及之后,约瑟凭借聪明才智,最后在等级森严的埃及一路爬到了金字塔尖,官居宰相。但当那些曾迫害过他的族人辗转抵达埃及投奔他时,约瑟非但没有报复,反而以德报怨,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让他们获得了一大片肥沃的土地,在埃及安顿下来。
上面这些传闻大都出于《圣经》故事,其中免不了掺杂了许多的溢美之词甚至是虚构情节,但很多学者相信,亚伯拉罕家族确实在埃及受到了很好的礼遇。
至于后来埃及人开始迫害和奴役犹太人,《圣经》故事说是因为犹太人繁衍太快,人口剧增,给埃及人造成非常大的压力所致。但历史学者并不都认同这种说法。有历史学家指出,犹太人逃到埃及时,恰逢西亚的喜克索斯人入侵埃及。由于喜克索斯人和埃及人在数量上相差悬殊,便想方设法联手外族来协助征伐和统治埃及。这些外族中就包括了犹太人。
到了古埃及第18王朝时期,埃及人将喜克索斯人赶出了埃及。作为曾经的帮凶,犹太人本应遭到和喜克索斯人同样的下场。但由于连年战乱,埃及人口下降严重,加上当时百废待建,于是法老阿赫摩斯一世同意了犹太人的请求,答应让他们继续留在埃及。
《圣城耶路撒冷》A1901000004 · 2016年5月17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公元前13世纪,也就是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统治埃及时期,摩西带人犹太人逃离埃及。
在基督教《圣经 · 旧约》第二卷《出谷记》,也称《出埃及记》中,分40章讲述了犹太人的这段历史。很多学者认为,《出谷记》出自摩西本人。
犹太人早年游牧于西亚,他们的共同祖先是亚伯拉罕。亚伯拉罕就是现在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的先知。正因为如此,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也被称为「亚伯拉罕三教」。
亚伯拉罕有一个独生子,名字叫以撒;以撒有一对双胞胎儿子:以扫和雅各。雅各擅长打猎,在《圣经》中,他曾战胜过天使,天使便将他的名字改成「以色列」,意为「与神角力者」。这个名字后来成为以色列的国名。据传,雅各生有十二个儿子。他们长大后分别成为以色列十二支派的首领,因此雅各被认为是所有以色列人共同的祖先。
亚伯拉罕家族最初生活在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后移居迦南,也就是现在的巴勒斯坦。但后来是为了躲避战乱还是天灾,这个家族逃难至尼罗河下游,从游牧转为了农耕。
《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军警》F0200000023 · 2016年5月17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自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以来,以色列同周边阿拉伯国家共进行过五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尽管战争的起因和交战国不尽相当,但一般都被称作「中东战争」。
1947年2月29日,联合国第二届大会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将来分治问题的决议》,这招致了阿拉伯世界的强烈反对和不满。尽管同年11月阿以双方就已经开始暴发冲突,但次年,也就是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仍正式宣布建国,随即引发了以色列同以埃及、外约旦、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等国组成的阿拉伯联军之间的大规模战争。这场战争也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大获全胜:有将近百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而以色列则获得了联合国《分治决议》中原本属于阿拉伯世界的大约6200平方公里的土地。
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导火索是埃及为了筹措阿斯旺大坝的建设资金,宣布将当时仍在英法两国控制之下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一开始,英法两国想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埃及进行干涉,但他们的提议被安理会否决,于是英法两国联手以色列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军事进攻。他们的这一行动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就连他们的盟友美国对此也心怀不满。而当时的苏联更是直接扬言对英法进行核打击。在国际社会强大的舆论压力及军事威胁之下,英、法、以不得不宣布停火。由于这场战争是围绕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而展开,因此又被称为「苏伊士运河战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美苏在中东的对抗加剧,美国方面全力支持以色列,而苏联则全力支持阿拉伯国家。1958年2月,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这让以色列感到自己腹背受敌。1964年,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三国在埃及等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下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并且实施改变作为以色列母亲河的约旦河走向的计划。尽管这一计划后来在以色列的轰炸下被迫取消,但对以色列而言,其隐患并未彻底消除。1964年5月28日至6月4日,巴勒斯坦各界代表在阿拉伯联盟的支持下,在耶路撒冷东城区举行了第一次巴勒斯坦国民大会,确定组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建立起以将以色列赶出巴勒斯坦为宗旨的巴勒斯坦武装力量「法塔赫」。这一组织成立不久,便开始不断对以色列进行袭扰,让以色列如芒在背,如梗在喉。在请求联合国干涉无果的情况下,以色列于1967年6月5日清晨对阿拉伯世界发起主动进攻。这场战争仅仅持续了六天,所以也称「六日战争」,最终的结局是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彻底改善了以色列的战略劣势。战争中有100万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赶出家园,沦为难民。
埃及总统纳赛尔于1970年9月去世,他的继承者萨达特决定通过战争手段夺回在六日战争中失去的土地。1973年10月6日,既是穆斯林的斋月节,同时也是犹太人的赎罪日。就在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阿拉伯人对以色列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突袭行动。尽管阿拉伯人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战果,但这场后来被称为「赎罪日战争」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最终还是以色列获得战争胜利而告终。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出动陆海空三军共十余万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以色列只用了仅仅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这是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称为「第五次中东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巴解组织伤亡3000余人,被击毁坦克100余辆,火炮500门,400多座秘密仓库被占领。叙利亚军队伤亡1000余人,损失坦克400余辆,飞机58架。尽管以色列方面也付出了伤亡2000余人,损失坦克140台,武装车辆135辆,飞机10余架的不小代价,但基本上还是达到了其战略意图。
《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军警》F0200000008 · 2016年5月17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大英帝国取代奥斯曼帝国成为了巴勒斯坦地区新的统治者。
「一战」中,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协助英国共同抗击奥斯曼帝国,加上犹太复国主义的游说,英国于1917年的11月签署了《贝尔福宣言》,同意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但四年之后,时任英国殖民大臣的温斯顿 · 丘吉尔可能是为了答谢「一战」时同样与英国一起抗击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人,将占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约四分之三面积的约旦河以东地区的管理权交给了麦加行政长官侯赛因之子阿卜杜勒,这片土地最后成为了现在的约旦哈西姆王国。与此同时,大批的犹太人涌入巴勒斯坦,加上随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大批犹太难民由于没有国家愿意接收,再次大批涌入巴勒斯坦,矛盾进一步激化。
面对如此乱象,作为巴勒斯坦问题始作俑者的英国已束手无策,把烂摊子推给了联合国。
1947年11月29日,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拥有绝对话语权的第二届联大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市由联合国的特别管理。这就是著名的「181号决议」。但是,这一决议一经推出便遭到了阿拉伯世界的断然拒绝。因为阿拉伯人觉得,超过巴勒斯坦总人口三分之二的阿拉伯人只得到了43%的贫瘠土地;而不到三分之一人口的犹太人却得到了57%的沿海肥沃土地。
1948年5月15日,犹太临时政府单方面宣布成立以色列国,次年2 月立宪会议召开,通过一部临时宪法,宣布国家为民主共和国。
就在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当时的外约旦不但拒绝承认,并且直接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
《犹太教徒》F0100000018 · 2016年5月18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在以色列的复国之路上曾有过一段插曲,那就是日本的「河豚计划」。虽然这一计划最早提出于1934年,但事情恐怕还要再往前追溯三十年。
1903年4月6日,俄国基希涅夫小镇发生了一场反犹暴行,导致一百多名犹太人伤亡,1500多家犹太住宅和商店被毁。次年,一位名叫雅各布 · 希夫的美国金融界犹太巨富出于对这一事件的仇恨,筹集了2000万美元贷款提供给日本,资助日俄战争中的日本。
另一方面,日本对中国东北觊觎已久。早在1915年,日本就曾组织了19户48名日本人移居到大连附近的金州县,组成移民侵略的实验村「爱川村」,但最后只有2户移民留了下来。1932年至1936年间,日本又连续向中国东北进行了五次武装移民。到了1936年,日本关东军开始着手制定大量输送满洲农业移民的计划,想在20年内向中国东北迁入500万日本人。同年8月25日,日本广田弘毅内阁把向中国东北移民政策确立为七大国策之一。
随着战争的不断推进,日本国内劳动力资源日益枯竭,致使移民人员严重不足,加之日本虽然扶植溥仪建立了「满洲国」,但他们知道中国的普通民众是反日的。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便将目光投向了欧洲的犹太人,此时法西斯德国正大肆驱逐犹太人,于是在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中偿到过犹太人甜头的日本政府启动了新的「移民计划」,即「河豚计划」:有计划地引导犹太人向中国东北的日本占领区移民,并承诺帮助犹太人复国。
日本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觉得犹太人会因此感恩,从而资助日本;二是想利用犹太人的巨额财富对中国东北的日本占领区进行投资建设;三是想通过犹太人在美国巨大的政治影响力来阻止美国不对日本宣战。
尽管这一计划得到了当时很多在华犹太难民的支持,但最终因美国犹太人的坚决反对,以及和同为「轴心国」的纳粹德国正在实施的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计划相背而告终。
《犹太教徒》F0100000017 · 2016年5月14日摄于以色列北部加利利湖畔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慧的民族。如果说没有犹太民族就没有当今这个世界也毫不夸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立体主义绘画大师毕加索、精神分析学创始者弗洛伊德、音乐大师卡拉扬、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垄断财阀摩根、银行家莱曼兄弟、青霉素发明者弗莱明、通讯之王路透、杰出报人普利策、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等等等,都出自犹太民族。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屠杀过无数犹太人的希特勒也具有犹太血统。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深刻地影响了世界,甚至改变了世界。
因此,即使在亡国的情况下,犹太人仍凭藉自己的智慧和勤奋积聚了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和巨额的财富。当他们着手将复国梦想变成现实时,他们的政治影响力和巨额财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至于国址的确定也有多种选择,像塞普路斯、西奈半岛、乌干达、阿根廷、阿拉斯加。经过仔细的考察和考量,上述这些地方或是因为周边环境不稳定,或是不具备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而被否决。
《哭墙前的犹太人》F0100000016 · 2016年5月18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公元前1000年,犹太人在大卫王的率领下占领了耶路撒冷并建立了第一个犹太人王国以色列国。以色列在大卫的继任者,他的儿子所罗门统治时期达到巅峰,但之后便逐渐分化,走向衰弱。在此后将近一千年的时光中,耶路撒冷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和罗马人占领,但直到公元135年前,尽管历经杀戮和苦难,耶路撒冷依然是犹太人的家园。
公元70年和公元132年,罗马人在两次扑灭了犹太人的起义之后,于公元135年将所有犹太人驱逐出了耶路撒冷,犹太人从此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但与此同时,犹太人的复国梦想就此诞生。
犹太人的复国梦想一直延续了十几个世纪。到十八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随着世界性的,尤其是欧洲的排犹、反犹浪潮的兴起,把犹太民族逼上了绝路。复国已经不只是一个梦想,而是一个关乎整个犹太民族生死存亡的迫切需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欧洲犹太人将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体系化,开始了复国之路。
《圣城耶路撒冷》A1901000003 · 2016年5月17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以色列国旗的图案非常简单:天地两条宽带拱卫着中间的一颗六芒星。
六芒星也称「大卫之星」、「犹太星」、「大卫之盾」或「所罗门封印」。大卫和所罗门分别为犹太王国的第二和第三位国王,是犹太王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国王。实际上,六芒星成为犹太民族的标志,比大卫或所罗门时代晚了两千多年。
六芒星和犹太人最早的联系,是一座公元三世纪左右的犹太人墓碑,上面刻着一颗六芒星。那块犹太人的墓碑上为什么会有六芒星无人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公元三世纪时,犹太人和六芒星之间并无关联。
六芒星最早出现在犹太文献中是在公元十二世纪。当时十字军东征,将六芒星带到了西班牙。当时被摩尔人所统治的西班牙犹太人第一次接触到了六芒星。
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六芒星发源于印度教一个称为「汤托拉」教派,这个教派也称「汤托拉密法」,是个以女神为中心崇拜的宗教信仰。汤托拉传承自一个由女性教徒所组成的崇拜圣娼的「乌拉迪雅」教派,这一教派的崇拜一种两性生殖器的结合体,其中男性生殖器象征的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毁灭之神「湿婆」,湿婆的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时代的生殖之神「兽主」;女性生殖器象征的是湿婆的妻子雪山女神帕尔瓦蒂。
六芒星由一正一反两个正三角形组成,汤托拉教徒认为,正三角形代表湿婆,而反三角形则代表他的妻子帕尔瓦蒂。
我曾经在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希瓦古城建于公元十世纪的「朱玛」清真寺的立柱上见到过这种图案,六芒星的中间甚至还刻有胎儿。
六芒星传到了犹太人这里后逐渐演化成上帝和他的女人完全结合的神圣标志,并最终于十七世纪成为犹太民族的统一标志和象征。
《雅法风光》A1902000001 · 2016年5月18日摄于以色列特拉维夫
雅法的历史相当久远,据说在一份公元前1440年古埃及的文书上就有关于这座地中海之滨的美丽城市被图特摩斯三世法老所占领的记载。
在《圣经》中,雅法被称为「约帕」,为腓尼基语,意为「美丽」。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雅法在腓尼基人鼎盛时期已经是地中海沿岸的一座重要的港口城市。
雅法曾经历迦南人和非利士人的统治,后被以色列的大卫王和及其儿子所罗门征服。耶路撒冷建造第一圣殿时,雅法是个中转港,转运泰尔过来的建筑材料。
由于存在争议,以色列的首都并不是名城耶路撒冷,而是特拉维夫。而特拉维夫在最初,只是雅法边上的一个「城中村」。
18世纪初,由于人口的迅速膨胀,雅法变得肮脏且混乱不堪。1909年,来自俄罗斯的66个犹太移民家庭决定在雅法北郊建立一个居民点。时隔不久,这个被称为「特拉维夫」的新居民点发展迅猛,成为以色列建国时的临时首都及后来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雅法和特拉维夫原本是两座城市,根据1947年联合国巴以分治协议,特拉维夫归以色列所有,而雅法则归巴勒斯坦所有。但第一次中东战争时期,以色列占领雅法,并于两年后的1950年宣布与特拉维夫合并。
《巴哈依空中花园》A1903000002 · 2016年5月13日摄于以色列海法
1844年5月23日,耶稣创立基督教的一幕在波斯的设拉子城再现:一个名叫巴孛的年轻人宣称世人所期待的「上帝的使者」即将出现。只是巴孛和耶稣有所不同,巴孛没有自封「救世主」,而是受到来自上帝的独立启示,他的目的是让人类做好准备,迎接上帝使者的到来。
巴孛的新信仰迅速蔓延,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甚至还建立了自己的武装。这让伊斯兰教士们感觉到了严重威胁,开始武力镇压。巴孛的追随者中大约有20000人在波斯各地被杀,巴孛本人也于1850年的7月9日在大不里士城的市民广场被处死。
巴孛的早期追随者之一巴哈欧拉将巴孛的信仰发展成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性宗教「巴哈依教」,也就是以前所称的「大同教」,将巴孛尊为先驱。
1891年,巴哈欧拉亲自选址,在以色列海法市卡梅尔山麓建造一座「空中花园」作为巴孛的长眠之地。工程时断时续,最后于一个多世纪之后的2001年才告建成。
「空中花园」是巴哈依教的圣地,海法也因此被巴哈依教徒视为圣城。
2008年,「空中花园」被联合国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苦路》A1901000002 · 2016年5月18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基督教创始人犹太人耶稣因在犹太教圣城耶路撒冷向追随者声称自己就是救世主弥赛亚而被视为异端,于是当时的宗教领袖说服罗马总督彼拉多将其处死。最终,耶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城外的一座十字架上。耶稣之死被后来的基督徒称为「受难」,而耶稣被押赴刑场时所走过的那段路则称为「苦路」。
苦路的确切线路无人知晓,在基督教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版本。2005年去世的教宗保禄二世生前一直致力于苦路的探索和研究,并确定了现在这个版本。
最新版本的苦路共有十五站,每一站都对应着一个故事:
第一站:耶稣被判了死刑。
第二站:耶稣背上了十字架。
第三站:耶稣摔了一跤。
第四站:耶稣遇见了他的母亲。
第五站:一个名叫西满的人帮耶稣背了一会儿十字架。
第六站:一个不知名的圣妇为耶稣擦了把脸。
第七站:耶稣又摔了一跤。
第八站:耶稣安慰为他哭泣的妇女们。
第九站:耶稣摔了第三跤。
第十站:耶稣的衣服被人扒了。
第十一站:耶稣被钉上十字架。
第十二站:耶稣死在了十字架上。就是说,钉着耶稣的十字架被挪了地方。不知道为什么。
第十三站:耶稣的尸体被人从十字架上卸了下来。耶稣跟十字架又一次被挪了地方。同样不知道为什么。
第十四站:耶稣的尸体被埋葬。
第十五站:耶稣复活。
在保禄二世之前,苦路一直只有前十四站,第十五站是教宗保禄二世毕生的研究成果。
《帅气的以色列警花》F0200000001 · 2016年5月18日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无论哪个国家,很少有正在执勤的军警愿意被普通游客近距离随意拍摄,但以色列军警对中国游客算是个例外,比如这位帅气的以色列女警,面对我的长焦距镜头不但没有阻止,反而非常配合。
以色列人对中国人,尤其是对上海人的友好令人印象深刻。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馆甚至还专门制作了一部公益宣传片《谢谢上海》。导演马尔伽利斯说:「我们感谢上海在二战中为犹太难民提供了避风港,也对中国人民与我们这些年来的友好关系。我认为,『谢谢』是一个有力量的词语,是一种回望历史的路径。二战波及到了大多数人,对于一些人来说那段时间就像是地狱,而对另一些人则是一场大混乱,那是一场战争。但是对于来到上海的犹太难民来说,上海是一个特别的地方,挽救了他们的生命,所以我们对此非常感激,这也是我们想不断强调的。」在片中,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说了这样一段话: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成百万上亿的欧洲和亚洲人带来无尽的灾难,我的人民,犹太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三分之一的犹太人被纳粹残忍地谋杀。我们对在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表示悼念,并且保证这永远不会再发生。我们将永远记住那些在我们最困难时期给予帮助的国家。当所有的城市关闭了犹太人避难的大门,上海却展现了它的热情和好客,它演奏了美妙的音乐。三万犹太人在上海被拯救,上海给他们提供了避难场所。我曾经到过那里,我看见了他们的活动场所。这是非常强烈、鼓舞人心的记忆。以中人民的深厚的友谊是建立在这段历史上。我们永远感谢你们,永远不会记忆这段历史。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