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B0000000358 · 2022年9月11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超加工食品」对于健康的负面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有研究表明,超加工食品可以引发多种疾病,甚至导致认知力的下降。
那么,什么是超加工食品?简单来说,就是以加工食品为原料进行再加工的食品。
有权威机构将食品就加工程度分为四类:
未加工或最低加工食品
包括天然的植物种子、果实、叶子、根茎,动物的肉、内脏、蛋、奶以及蘑菇、藻类和水;食物最低加工的目的是使这些天然的食物易于保存或保证食用安全,如干燥、粉碎、过滤、巴氏杀菌、冷藏、冷冻等。具体食物包括鲜榨、冷藏或冷冻的水果、蔬菜;谷物,比如糙米、精米、玉米;各种豆类,如扁豆、鹰嘴豆;淀粉块茎,如马铃薯、木薯;新鲜或干的菌菇;仅切块、冷藏或冷冻的肉类、家禽、鱼或海鲜;鸡蛋;巴氏杀菌的牛奶或奶粉;未添加糖等调味剂的新鲜或巴氏杀菌的蔬果汁;玉米面、面粉等;未加入油盐的意大利面、麦粉、玉米粥;未添加盐或糖的坚果、植物种子;新鲜或干燥的香料,如胡椒、丁香、肉桂、百里香、薄荷等;未添加糖等调味料的纯酸奶;未加糖的茶和咖啡;饮用水。
经过加工的烹饪原料
包括烹饪用油、黄油、糖、盐等,这些烹饪原料通过压榨、精炼、研磨等工艺从第一组食品中获得,并且通常与其一起被制作成美味佳肴。具体食物包括各种植物种子、坚果或橄榄制成的食用油;牛奶制成的黄油、猪肉制成的猪油;玉米淀粉、从其他植物中提取的淀粉;从甘蔗或甜菜中获得的糖;从枫树获得的枫糖;盐矿或海水中的盐。
加工食品
包括瓶装蔬菜、罐头里的鱼、糖渍水果、奶酪、新鲜面包等,这些食物大都是由第一或第二组食品一起烹饪而成,使这些食物更耐储存或更好吃。具体食品包括罐装或瓶装的蔬菜、水果和豆类;盐渍或糖渍的坚果;烟熏的肉类;鱼罐头;糖渍水果;奶酪;新鲜面包。
超级加工食品
包括软饮料、咸甜的包装小吃、加工过的肉制品,这些食物中几乎不含有第一组食品的成分,还可能添加氢化植物油、酪蛋白、乳糖、乳清、麸质等日常烹调中较少使用的原料。具体食品包括各种咸甜包装小吃;冰淇淋、巧克力、糖果;工业化生产的面包、饼干、糕点;早餐「麦片」、能量棒;人造黄油和酱料;加工过的奶酪;碳酸饮料;能量饮料;各种含糖饮料;婴儿配方奶粉、成长奶粉和其他婴儿食品;「健康」或「瘦身」的代餐;许多方便食品;香肠、火腿肠、鸡肉肠;汉堡、热狗等。
《守护神》F0200000046 · 2022年4月6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
新冠病人出院并不意味着康复,其中有相当数量受到随新冠后遗症的长期困扰。这就是所谓的「长新冠」。
去年一月,由武汉金银潭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武汉传染病诊治研究中心、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研究所等团队发表过一项研究报告称,新冠痊愈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可能不会真正恢复健康,很多人的体内依然存在新冠病毒。这些病毒虽已不具传染性,甚至可能失去复制能力,无法被检测出来,但它们所生产的一些物质仍会引发身体的反应。上述团队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从2020年1月7日到5月29日从武汉金银潭医院治愈出院的共1733名感染者的情况,结果显示,住院治疗的新冠病人中约有三分之二在患病6个月后仍有一个或数个后遗症现象,包括肌肉疼痛、疲倦及恐惧、抑郁、嗅觉或味觉丧失、脑雾或记忆障碍。国外的相关研究也普遍发现了类似情况。
英国国家统计局数天前发布该国最新长新冠报告,显示英国目前共有200万人报告长新冠,占该国总人口的3.1%。其中有31%为奥密克戎流行期间报告。数据还显示,仅仅在过去的一个月,长新冠人数增加了近20万。
无论如何,现阶段就断言新冠只是「大号流感」为时尚早。
美国连锁餐厅「得克萨斯客栈」创始人肯特 · 泰勒因不堪新冠后遗症的长期困扰而选择自杀,享年65岁。
活着是一回事,能好好地活着是另一回事。
《轻食》B0000000273 · 2021年9月23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比萨玛尚诺宏伊广场店
比萨马上诺宏伊广场店上个月歇业了,据说是因为店租太贵。蛮可惜的,很棒的一家餐厅。
袁枚的美食小册子《随园食单 · 戒单》中有一节「戒目食」,说即使是一个顶尖厨子,能做的好菜也就四五样。什么都能做的厨子,一多半是什么都做不精、做不到。所以,对于食客而言,一顿能有个三五样好菜足矣,多则无味。
转载如下:
何谓目食?目食者,贪多之谓也。今人慕「食前方丈」之名,多盘叠碗,是以目食,非口食也。不知名手写字,多则必有败笔;名人作诗,烦则必有累句。极名厨之心力,一日之中,所作好菜不过四五味耳,尚难拿准,况拉杂横陈乎?就使帮助多人,亦各有意见,全无纪律,愈多愈坏。余尝过一商家,上菜三撤席,点心十六道,共算食品将至四十余种。主人自觉欣欣得意,而我散席还家,仍煮粥充饥。可想见其席之丰而不洁矣。南朝孔琳之曰:「今人好用多品,适口之外,皆为悦目之资。」余以为肴馔横陈,熏蒸腥秽,口亦无可悦也。
《茶香鳕鱼冻》B0000000263 · 2021年11月10日摄于中国上海虹口新大陆中国厨房
袁枚,号随园老人,清朝大才子、美食家,其所撰《随园食单》集数十年美食体验之大成,涉猎颇广。袁枚祖籍慈溪,生于钱塘。从《随园菜单》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南方人,袁枚好清淡、喜本味。比如,袁枚强烈反对以酒佐餐,认为酒让味觉变得迟钝和麻木,是对美味的亵渎。他建议,如果非要喝上几杯,完全可以放在餐后。
事之是非,惟醒人能知之;味之美恶,亦惟醒人能知之。伊尹曰:『味之精微,口不能言也。』口且不能言,岂有呼呶酗酒之人,能知味者乎?往往见拇战之徒,啖佳菜如啖木屑,心不存焉。所谓惟酒是务,焉知其余,而治味之道扫地矣。万不得已,先于正席尝菜之味,后于撤席逞酒之能,庶乎其两可也。
《呜咽的排箫》F0100000085 · 2015年9月30日摄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塞维利亚
印第安人,泛指除因纽特人以外的美洲大陆原住民,曾经创造了非常辉煌的文明,比如奥尔梅克文明,玛雅文明以及印加文明等。
印第安文明消亡的原因非常清晰,就是盎撒人的种族灭绝,但它的起源始终是一个谜。从现有的考古学证据来看,美洲大陆最早的文明奥尔梅克文明似乎是突然出现在美洲大陆上,其之前的历史几乎一片空白。这很容易让人猜测,奥尔梅克文明是一个外来文明。
其实早在16世纪末,一个名叫阿斯科塔的法国人根据美洲人种的外貌特征猜测,当时生活在美洲大陆的黄皮肤人群很可能是通过白令海峡迁移过来的东亚民族的后裔。一百五十年之后,到了18世纪中叶,另一个名叫歧尼的法国人推测,中国古籍中所提到的「扶桑」应该就是墨西哥一带。
更加具体的推论,是由一个名叫梅德赫斯特的英国人作出的。梅德赫斯特是一位汉学家,他认为,在武王伐纣事件中幸存的殷商人中有一部分最终流落到了美洲大陆。这就是「殷人东渡」说的最早源头。
梅德赫斯特的推论有一个致命缺陷:奥尔梅克文明出现的时间比武王伐纣要早一千多年。
尽管如此,有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支持「殷人东渡」这一观点,只是时间要更早些。
在美国的亚利桑州、新墨西哥州等地的岩画中,考古学家相继发现了几十处商朝甲骨文和中国象形字的遗迹。尤其是新墨西哥州阿尔布克市发现的上古时期印第安人创造的两万多幅岩石壁画,很大一部分描述的是中国商周时期的祭祀场景。
更直接的证据是来自墨西哥奥尔梅克遗址中心四号祭祀坑中出土的一批玉器,包括16件小玉人和6件玉圭。16件小玉人有三种颜色:绿色12件,白色3件,红色1件。而6件玉圭中的第5件玉圭上刻有文字。这些文字经中国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范毓周辨认,为「十示二,入三,一报」。经过研究,范毓周认为,「十示二」指12件绿色小玉人,代表从盘庚到帝辛的十二代商王;那件红色小人代表地位最为显贵的成汤;而剩下的3件白色小玉人则代表着商朝的三个旁系。
顺便说一下,我个人觉得范毓周的推论多少有些勉强。如果绿色小玉人和红色小玉人指代十二代商王,那总数应该是12件而不是现在的13件。
不仅有考古学的支持,近年来,在人类遗传学上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印第安人与东亚人有着遗传学上的联系。
《葱油拌麵》B0000000269 · 2021年3月18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裕兴记
袁枚在其所撰美食小册子《随园食单 · 戒单》中有一篇文章,叫《戒耳餐》,大意是说,美食,耳听为虚,亲尝为实,尤其不要唯贵为上。正所谓「食无定味,适口者珍」。
何谓耳餐?耳餐者,务名之谓也。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不知豆腐得味,远胜燕窝;海菜不佳,不如蔬笋。余尝谓鸡、猪、鱼、鸭豪杰之士也,各有本味,自成一家;海参、燕窝庸陋之人也,全无性情,寄人篱下。尝见某太守宴客,大碗如缸,白煮燕窝四两,丝毫无味,人争夸之。余笑曰,「我辈来吃燕窝,非来贩燕窝也。」可贩不可吃,虽多奚为?若徒夸体面,不如碗中竟放明珠百粒,则价值万金矣。其如吃不得何?
《白切竹林鸡》B0000000164 · 2021年5月3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钱塘秋荷开鲁店
最近读到的一篇文章,说的是鸡在中国作为食物的历史,饶有兴味。文章的原标题叫《中国吃鸡简史》,我觉得叫「演义」更恰当些。哈哈。
把中国先民吃剩的鸡骨头拿来验一验,七八千年的历史是有的。
鸡崽儿破壳而出,叫声由「咻咻」变成「咯咯」,一朝慷慨赴死,让人果腹了,若不好好烹调出美味,对它也太不尊重了些。
中国人与鸡的缘分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礼仪之邦尊重鸡的办法比较多:白切之,汤煮之,泥裹之,馕包之。各地的大师傅在厨房里忙得满头大汗,只为了让鸡走得又讲究,又体面。这种尊重,在别的国家大概是不多见的。
四川的宫保鸡、江苏的贵妃鸡、新疆的大盘鸡、贵州的辣子鸡、广东的豉油鸡、海南的文昌鸡,一只只降生在中国的鸡,用它们的行动捍卫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尊严。
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生前,解决很多哲学难题,但对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至死都深感困惑。在亚里士多德在幼发拉底河边托腮时,中国的厨子们在黄河边思考是先吃鸡还是先吃蛋?吃北方的鸡还是吃南方的鸡?吃高脚鸡还是矮脚鸡?
鉴于吃鸡的多样性,鸡的数量远不能满足需求,中国人民开始了养鸡事业。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就开始创办养鸡场了。勾践被流放到晋国,在鸡泽山做了养鸡大户,边养边吃,强身健体,为实现越国之复兴而努力奋斗。传说勾践养鸡吸引了各路神仙在此集会,餐后余食被鸡所啄,勾践的鸡就成了神鸡。勾践在神鸡的帮助下,为复兴越国,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灭掉了吴国,统一了南方。吴王夫差,从此失去了吃鸡的机会。
养鸡养久了,吃的花样也多了起来。汉代,出土的陶制或木雕类明器看出,当时主要食用的家禽是鸡鸭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灌鸡、炙鸡、鸡白羹等等,同时出土的还有22个鸡脑袋和40个鸡蛋,组成了一个汉代全家桶。
到了座山雕时代,过寿就得有百鸡宴。鸡多已然成了身份的标榜,厉害的象征。
五代时期的南楚君主马希声深谙吃鸡的特别意义。从童年时代起,马希声就狂热崇拜代唐自立的梁太祖朱温。但是这位崇拜者对被崇拜者的理解十分肤浅。
马希声听人说朱温好吃鸡,每顿饭都离不开鸡,觉得这一点最可学,也最好学。遂决定每天吃50只鸡,以超过梁太祖。
但是正常人怎么能每天吞下50只鸡肉呢?思来想去,他有了主意,将50只鸡宰好,收拾干净,放到一个大锅中去煮,少添汤,多加柴,喝炖好了的汤。这样,50只鸡虽然吃不下,50只鸡炖的汤却可以毫不费力地喝下去。虽然吃与喝有很大区别,但毕竟一天可以处理掉50只鸡,马希声终于「超过」了梁太祖。
在一位农民黑泡歌手的节目中,我们还发现,吃鸡催生了一种新的音乐。
母鸡和公鸡是为数不多的会「节奏箱子」的动物。母鸡咕咕咕,公鸡嗷嗷嗷,咕嗷,咕咕咕嗷,咕咕咕嗷嗷,咕咕咕嗷。「节奏箱子」音乐就在鸡叫中启蒙。
底层人民在养鸡吃鸡的过程中,不自觉被鸡走路的姿态吸引,模仿鸡双手叉腰挺起胸脯前后摆,有了最初的嘻哈姿势。接着,斗鸡又启发黑泡歌手们想出了摇滚音乐交流模式,拉普儿们梳着鸡冠头,呐喊出底层的愤怒。
边养边吃,边吃边唱,农业金属黑泡,就在吃鸡中诞生。
重油重口,端到跟前连酱汁都噗通噗通发烫。鸡肉不仅量多且紧致嫩滑,米饭粒粒透汁却毫不粘腻。口感不能太辣也不会太淡。完美满足大众口味的黄焖鸡,是大众的鸡,是全国的鸡。经过多年残酷的南征北战,黄焖鸡力破劲敌沙县小吃,突破兰州拉面包围圈,在中国每座城市的江湖料理中占领一席之地。紧接着它还乘胜追击,冲出国际。
黄焖鸡米饭中的头牌老大,在美国加州开设第一家海外门店,并坚持摆上那份熟悉的菜单:只有一只鸡一道菜。
《色拉》B0000000136 · 2021年2月2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宏伊国际广场
在去年召开的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上,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对饮食结构谈了他的一些看法。
张文宏说,在新冠治疗中,营养饮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他特别提醒:以经过精细加工过的碳水化合物,比如蛋糕、甜点、精白米面等为主导的饮食营养方式,很难支撑我们活到90岁以上。
精加工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就会导致肥胖,最后出现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一些列问题。
2014年,武汉晚报报道,武汉汉阳区五里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对归元寺、铁佛寺的两寺僧人进行体检,结果出人意外:在受检的30名僧人中有接近一半患有脂肪肝。
僧人在寺庙里不是都吃素吗?怎么还会得脂肪肝?归结原因其实就是精米、白面吃多了。素食者肉是吃得少了,那容易饿了怎么办?精米白面就可能吃多了,增添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当摄入量超过人体代谢的需要时,会转换为脂肪积于肝内。
2021年,发表在《国际健康》医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基于中国纵向健康长寿调查的研究,在调查了6506名居民后发现,中国老年人主食摄入量多,则会比较胖。该项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每天食用6至10两主食的人比那些每天食用1至5两主食的人有更大的腰围;而且主食摄入量越大,体重指数越大。此外,对于老年男性,与吃大米相比,食用面食更易发胖,而在老年女性中没有观察到类似的关系。在即吃大米也吃面食的男性人群中,也观察这种关联。
《飞天姥姥》F0300000326 · 2017年11月4日摄于古巴马坦萨斯巴拉德罗
1954年,驾驶员夏里 · 罗根和戴历 · 诺顿驾驶气球在加勒比海和其他50个参赛者一起参加一场气球越洋比赛。当时天气晴朗,视野清晰。令人费解的是,罗根和诺顿两人驾驶的气球毫无先兆地消失了。
1990年,在消失了多年之后,这只气球又突然在古巴与北美陆地的海面上出现。它的出现曾使古巴和美国政府大为紧张,尤其是古巴,误以为是美军派出的什么武器进犯古巴。古巴飞机驾驶员真米 · 艾捷度少校说:「一分钟前天空还什么也没有,一分钟后那里便多了一个气球。」当时古巴军方在雷达上也发现了这个气球,以为是美国的秘密武器,曾一度派飞机想把它击落。最后,气球被古巴飞机迫降在海面上,两名驾驶员则由一艘巡洋舰救起,送到古巴一个秘密海军基地受审。
这一事件不仅古巴人感到惊讶,两个驾驶员诺顿和罗根也同样感到疑惑不解。他们说当时正在参加由夏湾拿到波多黎各的一项气球比赛。他们不知道时间已经过去了36年,只是感到全身有一种轻微的刺痛感觉,就好像是微弱电流流过全身一样,然后一眨眼他们面前的一切包括大海和天空都变成一片灰白色,直到有一架古巴飞机在他们面前出现。
芝加哥调查员卡尔 · 戈尔曾查证过罗根与诺顿的讲话,他们确实在1954年参加一项气球比赛途中神奇地失踪,戈尔认为这气球进入了时间隧道。「对他们来说可能只是一瞬间,可在地球上却已过去了36年,相差很大。」因此,「这是比地球时间慢的一条神奇隧道。」
类似上述的案例还可以列举许多,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特点:失踪者再现时时间变慢。但在一些个案中,也有失踪者感到时间变快了。
《The Ocean Villas》A2801000003 · 2013年1月1日摄于越南岘港
尽管人类生活着的地球在茫茫宇宙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却有阳光,有不冷不热的地表温度,有液态水,有大气层及臭氧层,有磁场,总之有一个精妙绝伦、近乎完美的生态环境来为地球生命提供能量和保护。缺少上述这些元素中的任何一种,生命,至少人类将不复存在。
人类以及所有地球生物过于幸运了,幸运得很不真实。因此,有人怀疑,地球是不是某种高等智慧创造的一个培育皿,一个蚁巢。比如下面这篇文章。文中所列各项事件均未被证实或证伪,权作茶余饭后的消遣。
有科学家大胆猜测,人类很有可能就是被外星人圈养的「动物」,就像是实验室玻璃器皿中数量庞大的蚁群。
蚂蚁是我们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小动物。提到蚂蚁,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小。蚂蚁的重量只有人类的3.25亿分之一,于是有人提出一个假设:如果把人变成蚂蚁的大小,那会看到一个怎样的世界?
如果把人类缩小到蚂蚁大小,并且依然保持人的视力,那么,人类看到的世界会非常有趣。举一个形象的例子:人类为了观察蚂蚁的生活特性,会将蚂蚁安置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对蚂蚁来说,玻璃罩里的一切就是「地球」,而玻璃罩就像是「大气层」。
当然,以上只是个玩笑而已,然而,这一切感觉似乎又是那么的合情合理。按照这个思路继续下去,科学家都有点不寒而栗了:我们居住的宇宙,是否有可能只是某个高级文明的实验室?而人类在这个实验室中,充当了试验品、细菌的角色。
这一切听上去非常的不可思议,但这一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人类对于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上,生命又是怎么创造的,还有太多谜团没有解开。当然,除了对于人类本身一无所知外,就连人类生活的整个太阳系,也有太多未解之谜,更别说宇宙空间了。人类陆陆续续向太空发射了很多卫星和探测器,谜团非但没有解开,反而更加迷惑。因此,很多美国天文学家认为,人类并不是起源于地球,而是在20万年前被外星人送到地球。也就是说,外星人把人类流放到地球,并通过地球重力把人类囚禁起来,他们还找到以下几个证据,证明他们的观点。
证据一:宇宙墙。
《新科学家》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宇宙墙的文章,文章介绍在地球150亿光年的区域,发现了一个厚度30亿光年的宇宙墙,这个宇宙墙将人类所在的宇宙与外面世界分开。这个宇宙墙并不是人类认识的墙,而是一个空无一物的空间,里面没有任何星系,似乎是一种真空状态,宇宙中的任何物质都到达不到宇宙墙。其实,在这篇文章之前,已经有科学家发现了一个类似的虚空地带,不过当时并没有提出宇宙墙的概念。这也就是说宇宙是有尽头的,人类并不知道宇宙以外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很有可能,宇宙外有一帮更高智慧文明监视我们呢。
证据二:监视器。
地球唯一的自然卫星:月球,很可能是外星人监视地球的监视器。提出上述依据,主要是人类发现月球属于非常罕见的,它并没有磁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月球内部的奇异元素带来的反引力现象。1971年,「阿波罗15号」从月球上带来土壤77千克月球岩石标本,通过分析这些标本,月球钛金属是地球土壤含量的10倍以上。所以,很多科学家推测,月球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外星人,而且是外星人监视地球的监视器。
证据三:保护人类。
2013年2月,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上空有一个小行星以每秒18公里的速度向地球袭来,目标正是车里雅宾斯克州的核电站,而该核电站是俄罗斯最大的核电站,同时还有规模巨大的核废料存储和处理中心,这里保存着数十吨武器级别的钚。当人们发现小行星时,已经束手无策了,感觉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地球。然而,就在小行星要冲击地球时,奇迹出现了,火团在车里雅宾斯克州上空40公里处毫无征兆爆炸了。这个爆炸威力可不简单,在爆炸的一瞬间,产生了相当于50吨TNT炸药的能量。当时根据车载行车记录仪拍下视频,放慢10倍来看,在小行星爆炸前,小行星被一个奇怪物体击穿,然后发生了爆炸,而俄罗斯军方表示,他们并没有做这件事。无独有偶,翻阅历史资料会发现,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也发生在俄罗斯,同样也是在通古斯上空爆炸。历史怎么会有如此巧合?很多人猜测,这有可能是外星人在保护地球。
茫茫宇宙中,人类在地球上幸福地生活着。这里有温暖的太阳,有湿润的雨露,有清新的空气,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幸运,同时还能够成功躲避流星和陨石的袭击。这里的一切,似乎与牢狱无任何关联。然而,看到下班罩里忙碌的蚂蚁,人类跟蚂蚁又是何其相似:日复一日地上班、下班、回家,行色匆匆、忙忙碌碌。
《坐等开饭》F0300000385 · 2019年9月17日摄于捷克南波希米亚克鲁姆洛夫
埃及椅,在出土的3000多年前的图坦卡蒙陵寝壁画中可以看到,原型在卢浮宫。这也是有形象记载的最早的椅子。
现今主流的观点是椅子最早出现在古埃及。4600年前,古埃及的古国王时期出现了折叠板凳和高脚桌子,古埃及新国王时期约3000年前出现椅子。
椅子传入中国则是有着较为曲折的历程。
首先是古埃及占领了西亚,把椅子和胡床带到了西亚;然后又是西亚打到了希腊,把椅子和胡床推广到了欧洲;接着又是欧洲打到了中亚,将椅子和胡床带到了中亚;然后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把胡床带到了西北少数游牧民族;然后汉灵帝推广胡服,胡床。这样,椅子的原型「胡床」才得以在中国出现。
据文献记载,「椅子」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唐代,之前一直是称为「胡床」。胡床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使用较广,但不是人人都能用的,只有位高权重的人才能使用,在当时,「胡床」可是高级家居品。到了唐代,「胡床」有了靠背,这也被第一次记载为椅子,唐代以后,椅子的使用开始普及,椅子的名称也流行开来。
唐代以前的「椅」字还有一种解释,作「车旁」讲,即车的围栏。其作用是人乘车时有所依靠。后来的椅子,其形式是在四足支撑的平台上安装围栏,这也是受车旁围栏的启发,故沿用其名而称这种坐具为「椅子」了。
五代至宋,高型坐具空前普及,椅子的形式也多了起来,出现靠背椅、扶手椅、圈椅等。同时根据尊卑等级的不同,椅子的形制、质料和功能也有所区别。到了明清,椅子的制作水平日愈提高,样式也更加精良,椅子的发展到达了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