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红椒虾酱啫啫五花肉》B0000000479 · 2023年6月16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几百度啫啫煲
每次出国,都会了解一下当地的入境政策,怕惹出不必要的麻烦。这个非常重要,比如电子烟,在一些国家被认定为违禁品,严禁携带入境。一旦查获,很可能会有牢狱之灾。对我来说,重点了解的是携带现金政策、食品的检疫政策,再就是可携带入境的香烟的数量。几乎很个国家对烟、酒的入关控制得非常严格,有的国家允许携带「合理数量」,有的只能携带不超过19支,即不可以携带整包的香烟,甚至,有的国家完全不允许携带烟草入境。
疫情前,去加拿大度假,计划待一个月。依我的吸烟量,起码要带六条香烟进关。而加拿大方面规定每人每次入境只能携带两条,即400支卷烟免税入境,多出部分必须申报并支付相应的关税。如此,我和外婆总共只有四条免税额。入境时,边境官问我有什么需要申报的,我如实回答说多带了两条烟,并询问可不可以加税后予以放行。边境官神秘兮兮地压低了声音说:「不要申报,不要吱声,这会儿海关官员们都在喝咖啡,不会注意你。赶紧进关,保证你不会有麻烦。」说完,还跟我做了一个鬼脸。
这算是一次有关香烟的有趣回忆。
《脆脆炸虾卷》B0000000477 · 2022年1月9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寿司福悠方店
对一个老烟枪来说,长途飞行是一个折磨。去日本,如果有选择,就先飞关西,然后搭乘新干线去关东。因为上海到关西的飞行时间比飞关东要短差不多一个小时。
长途飞行,经常需要转机。我会事先了解中转机场的吸烟室,这样到时候可以尽快地吸上烟。
印象中,有两次很要命。一次是飞北美,好像是多伦多,中途在达拉斯转机。事先上网查,说是中转机场可以吸烟。但那天,我硬是没找到吸烟室,这太让人抓狂了。那时美国签证还在有效期内,我甚至想先入境美国,找地方吸支烟再进机场转机。后来只是后程航班等待时间不多,这才作罢。另一次是在北海道新千岁机场。候机,准备回国。日本国内乘机是可以携带打火机的,所以一些机场便不再准备打火机。我是搭乘国内航司的航班,安检时不允许携带打火机进入机场。我以为在吸烟室里总可借到火,但最终未能如愿。那天进入吸烟室的人很少,仅碰到的两三个也都是吸的电子烟,无火可借。
回过头来想想,早年一边飞行一边吞云吐雾那是一种怎样的神仙日子啊。
《炸串》B0000000476 · 2023年7月2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大阪王将
这大半辈子,为了抽烟也是蛮拚的。
首先是穷。最开始,「飞马牌」就两毛八一盒,但买不起。幸好,很多烟纸店为做点小买卖都会把烟拆零了卖:一毛七支、七分五支、三分两支。现在回想起来,我抽得最多的,应该是三分两支这种。一是花钱不多,二是没有余烟需要藏。
有烟了,还得有地方抽。抽烟,要是被大人撞见,一顿揍是跑不了的。哪里安全?房顶。推开三层阁的老虎窗,很容易就上了房顶。只是那时房顶都是红瓦,很容易踩裂,导致漏雨,得找房管所来修。于是,不仅得躲大人,还得躲房管所,因为他们经常派人来「抓」。
大学时,有一年不知什么情况,卷烟特别难买。于是雪茄、烟斗,还有自己卷的「喇叭烟」,有什么抽什么。有一回外校同学来我们学校打比赛,我叼着雪茄去球场观赛。同学的带队老师一脸疑惑地问:「这是你同学还是老师?」
《秃黄油麺》B0000000471 · 2022年7月21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裕兴记
戒烟七天,戒烟初期「三七二十一」三关之一。
「三」即头三天,体内尼古丁浓度急剧下降,最折磨人的一段时间。
「七」即七天,从这天开始,很多人会有一些症状出现,失眠、嗜睡、萎靡、失落、迷惘,甚至轻微抑郁。这些症状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据说个把月即可逐渐消失。
我猜测,这些症状很可能跟戒断尼古丁后减少了多巴胺的分泌不无关系。专家的建议是,戒烟时,尤其是像现在这样的阶段,可以增加一些运动,既可以转移注意力、打发时间,又可以增加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分泌,缓解不适。
「二十一」即二十一天。通常认为,二十一天是一个新的生活习惯养成的时间。而戒烟就是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拭目以待。
《炸猪排定食》B0000000470 · 2023年2月3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无印良品悠迈广场店
吸烟,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只是一种生活习惯。比如我,喝茶的时候,使用电脑的时候,几乎烟不离手。所以在戒烟期间,仔细分析一下自己平时在什么场景下会想着吸烟,然后尽量避开这样的场景。这对减少烟瘾会有帮助。也可以反过来,就是当感觉到烟瘾来袭时,如果方便,就去一个禁烟场所,比如公共室内,这样可以有效地抑制住吸烟的冲动。
我吸烟最厉害时候,只要醒着就几乎烟不离手,一个月能抽掉十来条烟,一天三盒。即使这样,每次长途飞行,长达十几个小时不吸烟也并不感觉很难受。这中间,心理暗示起到了重要作用。
戒烟,換句话说,也是一个纠正某种生活习惯的过程。
《经典大拼盘》B0000000467 · 2022年10月13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海森堡餐厅
戒烟第三天。
据说,最初的三天最难熬。这是因为尼古丁的代谢周期为48至72小时。前三天,意味着机体内的尼古丁逐渐代谢殆尽。如果有生理戒烟反应,这是最强烈的一个阶段。
回看「戒烟军团」这三天的「烟瘾来袭」记录:第一天3次,其中2次强度为「强」,1次「中」;第二天1次,强度「低」;第三天,也就是今天,1次,强度「低」。
真的非常幸运,我逐渐戒烟的策略应该是成功的。根据「戒烟军团」的统计,戒烟头三天「烟瘾来袭」的平均次数分别是9、10、10。相比之下,我可能是因为前期已经将机体内的尼古丁浓度降到了较低水平,所以「烟瘾来袭」次数要平缓得多。
《早餐》B0000000464 · 2022年9月11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星巴克悠方店
在突然戒断和逐渐戒断之间,我选择了后者。
昨天介绍的英国牛津大学和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家们进行的对比试验,有一个细节很容易被读者忽略,那就是在试验过程中使用了尼古丁替代药物。尼古丁依赖,包括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如果在试验过程中使用了尼古丁替代疗法,那就意味着大大降低了戒烟过程中的身理戒断反应,从而让戒烟者不那么难受。
但这样真的好吗?
我是这样考虑的:对于一个长期吸烟者来说,其机体已经适应了尼古丁的存在。一旦机体中的尼古丁突然消失,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产生,目前不得而知,此其一。其二,尼古丁替代药物对身体肯定会有某种伤害,能不用当然很理想。
逐渐戒断就是给身体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时间比较长,比如我,这个过程长达三四个月,也是相当折磨人的。但这是在用时间来增加戒烟的安全性,同时降低正式戒烟后的戒断反应的强度,还是很值得一试的。
《春卷》B0000000463 · 2022年2月27日摄于中国上海徐汇滨江乔咖啡
戒烟,分突然戒断和逐渐戒断。大多数专业人士推荐突然戒断,因为相比逐渐戒断,突然戒断的成功率稍微高一些。
英国牛津大学和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家们为了评估突然戒断和逐渐戒断的戒烟效果,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研究人员将697名有明确烟瘾的戒烟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是「突然戒断组」,即从一开始就直接彻底戒烟;另一组提前两周逐渐减少吸烟的量,具体是在第一个周末将吸烟量减少至原吸烟量的一半,第二个周末将吸烟量进一步减少至原吸烟量的四分之一,然后停止吸烟。
两组参与者均接受了同样的行为支持治疗和短效尼古丁替代治疗来应对戒烟导致的不适症状,以期提高成功率。
研究团队分别在参与者戒烟正式开始后的第四周、第八周和第六个月对戒烟效果进行对比。评价戒烟效果的标准包括戒烟者口述、戒烟者呼出气体中一氧化碳的浓度两项指标。结果显示:
第四周时,「逐渐戒断组」有39.2%的人戒烟成功没有复吸;而「突然戒断组」则有49%的人戒烟成功没有复吸。
第八周时,前者的成功率为 29.2%,后者为 36.6%。
第六个月时,前者有15.1%的人戒烟成功没有复吸,后者有22%的人戒烟成功没有复吸。
以上数据显示,「突然戒烟」的成功率要明显高于「逐渐戒断」。
《厚切炸猪排》B0000000461 · 2022年1月13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无印良品悠迈广场店
打算戒烟了,而且已经为此准备了四五个月。
对大多数吸烟者来说,戒烟会是一个非常艰难而痛苦的过程。所以,如果决定戒烟,首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争取一次成功。每一次的戒烟失败,都是对信心和勇气的一次消耗。最后,怕是连自己都会瞧不起自己。
嗯,真是这样。
林语堂戒过一次烟,但失败了。这位老兄没有勇气瞧不起自己,而是很英勇无畏地找出一大堆的理由把那些戒烟成功者给瞧不起了一遍,并写下了散文《我的戒烟》。
说这事,不是小瞧林语堂,而是想说明,戒烟真的不容易。不然,也不至于把林语堂逼到如此强词夺理地胡说八道的地步。
哈哈哈哈。
戒烟,真的想好了?
《动力》C0000000063 · 2023年6月13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万兴广汽本田
现在的停车场大都实现了无人化管理,很方便,但对临时牌照车辆已经不能说是「不友好」,而是充满了「敌意」,直接被拒之门外。所以下午去取车牌时开不了车,只能骑了辆共享单车。回家时,在何家湾路淞沪路因有火车通过而被拦了下来。无聊,拍了张照片,发了条朋友圈:「骑自行车取机动车牌被火车拦了下来」。
换了台车,八代半「雅阁」换成了十一代「雅阁」,依旧是燃油车。
最近这几年,新能源车风生水起,但我喜欢燃油车。没有了引擎的轰鸣和震动,对我来说,驾车的乐趣会少很多。
电机的功率再强大,电池的电量再充足,也不会有燃油在气缸里爆燃给人带来的澎湃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