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多一番街》F0300000629 · 2024年7月27日摄于日本福冈

 

这次在福冈就住一天,所以一早便退了酒店,将行李寄存在酒店后,先是去了博多一番街的「たんや」博多店吃早饭。这是一家为数不多的供应早餐的餐厅,主打烧肉定食。我们点了烤牛舌定食,美味,也很饱腹。

午饭就在「海洋世界海中之道」的餐厅里解决,汉堡牛排,味道相当的不错。

从「海洋世界海中之道」出来,去酒店取了行李,乘车抵达熊本。在酒店办完入住手续,步行前往「胜烈亭」新市街本店,一家据说只要营业就会排队的米其林一星餐厅。

这里的炸猪排确实不错,是我们吃过的最好的炸猪排,没有之一。


《福冈街头》F0300000628 · 2024年7月26日摄于日本福冈

 

疫情后第一次出境。

航班早八点一刻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一个多小时后降落在日本的佐贺机场。入关,乘坐大巴抵达福冈。

这次的行程是在日本九州北部的福冈、长崎、熊本、大分、佐贺等县转悠,原因是孩子们喜欢熊本,而外婆则想去一趟想了很多年的日本的景德镇有田。

福冈之前来过无数次了,这次特意在福冈逗留一天,纯粹是想明天参观一下福冈水族馆「海洋世界海中之道」。这是鲜有的没有去过的福冈景点之一。

酒店要下午三点以后才能办理入住。在酒店寄了行李,上街。先是去了博多站二楼的拉麺一条街「博多めん街道」吃了碗拉麺,随后步行逛了逛离酒店不远的櫛田神社。这是一座相当古老的神社,是博多的总镇守。神社的一角有一株千年银杏据说也非常有名。

晚上在「竹乃屋」用的餐。蛮有人气的一家餐馆,主打炸鸡肉串。感觉这里的氛围很有点南京大排档的意思。


《和食》C0000000089 · 2024年2月8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炙柒精选

 

在影视中经常会见到日本人准备动筷时会说上一声:「いただきます」,而在吃完饭准备放下筷子时说一声「ごちそうさま」。很多时候,这两句话被翻译成「开动啦」、「吃饱啦」。但感觉上,这样翻译太过家常化,没有体现出这两句话原本的意义来。

其实,「いただきます」是在感恩大自然的恩泽,而「ごちそうさま」则对在这顿饭中有所付出的人们表示感谢。


《火山牛丼定食》B0000000645 · 2024年7月3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筱田の食堂

 

日本的观光酒店几乎都是含早餐的,而且品种相当的丰富,通常是和食和洋食兼有,但如果是商务连锁酒店,即使有早餐,一般也很简单,品种不多,价格倒也不便宜。很多商务连锁酒店含早餐和不含早餐的价格相关好几十元人民币。有一种选择,就是住商务连锁酒店,不含早餐。早餐自己上街解决,快捷且便宜。

日本有好几家品牌连锁早餐店。「焼肉ライク」,主打烧肉定食;「幸楽苑」,主打拉麺;「すき家」,主打牛肉定食;「ゆで太郎」,主打荞麦麺;「松のや」,主打炸猪排饭。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西式简餐连锁,甚至很多咖啡店都有西式简餐供应。总体来说,还是蛮方便的。

饂飩

20240623


《炒乌冬麺》B0000000632 · 2024年6月13日摄于中国上海徐汇惠容久串烧酒场

 

「饂飩」,日语汉字,乌冬麺。

汉字被引入日本后,开始了相对独立的演化和发展。尽管有相当多的汉字仍然保留或部分保留了本来的字形和字义,但也有相当多的汉字不仅字形发生了改变,字义也与其最初的字义渐行渐远。

比如「饂飩」。

据说这个二字词大约是在日本的奈良时代被引入日本,其最初的模样是「混沌」,指唐菓子,即大唐的点心馄饨。因为混沌是一种食物,所以偏旁由三点水改成了「食」字旁,变成了「餛飩」。进而,又由于这是一种热食,餛飩于是进化成了「温飩」,最后,变成了「饂飩」,意思也从最初的馄饨变成了乌冬麺。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在日本,千万不要「望文生义」,避免误会。

不信?那好,来,猜猜看,下列这些都说的是啥:

丈夫、愛人、老婆、娘、手紙、汽車。

嘿嘿。


《章鱼小丸子》B0000000629 · 2024年4月17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一楽日式拉麺

 

中国菜的烹饪方法有煎、炒、烹、炸、闷、溜、熬、炖,相应的,日本料理根据烹饪方式可以分为先付、刺身、煮物、蒸物、扬物、烧物、锅物、吸物、丼、麺、酒等。

「先付」即作为前菜的小凉菜,「扬」即油炸,「烧」即烧烤,「锅物」即暖锅或火锅,「吸物」即汤,「丼」即盖浇饭。至于「蒸」、「煮」、「麺」、「酒」,望文生义即可。


《味噌汤》B00000628 · 2024年6月13日摄于中国上海徐汇惠容久串烧酒场

 

味噌汤上桌,用的是瓷碗,还配了把小木勺,便跟店家开玩笑说,这个可不常见。

确实,在日本,碗有约定俗成的用法。比如盛饭一般用瓷碗,而盛味噌汤则通常会用带盖的木碗或漆碗,不配汤勺。喝的时候,用筷子轻轻搅匀之后,直接端碗喝。

在日本的汉字中,「碗」随材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写法。如果是瓷器或玻璃,写作「碗」;如果是木器或漆器,写作「椀」;如果是金属,则写作「鋺」。还有一个「埦」,专门用来指素陶碗。碗、椀、鋺和埦这几个汉字发音完全相同,其中「碗」和「椀」是常用字,可以用来泛指任何材质的碗。


《麻婆豆腐》B0000000625 · 2024年5月22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吉野家国华广场店

 

吉野家推出的麻婆豆腐。

如果问日本人,中华料理都有哪些,得到的回答十有八九是麻婆豆腐。这道菜,算是日本中华料理中的经典。但,千万不要被「麻婆豆腐」及「中华料理」的名字误导了。

在日本,中华料理是魔改的甚至是原创的「中国菜」,可以视作日本料理中的一个菜系或流派,和中国菜关系不大。几年前,在日本东京一家酒店的春季草莓展销会上曾隆重推出了「正宗四川风味麻婆豆腐」:加入了草莓的麻婆豆腐,并且还获得了「最受欢迎佳肴」的提名,理由是,「草莓的酸和豆腐的辣达到了完美融合」。

是不是很「丧心病狂」?但,这确实是中华料理。

日本有没有正宗的中国菜?有,只是不叫「中华料理」,而是叫「中国料理」。


《京都》A0204000032 · 2017年12月5日摄于日本京都

 

在大部分的历史时期里,日本一直没有形成像中国历史上的集权官僚式国家,而是形成了一个个类似部族的相对自治的小集团。小集团可以让民众抱团取暖,共同抵御频发的地震、海啸、山火或台风等自然灾害或在个人遇到困难时,比如农忙或婚丧嫁娶时互帮互助。

这样的小集团,通常是「村」。

日本的「村」不是以血缘为纽带,而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既高度自治又相当民主,有事共同商议,一旦决定,共同执行。

中国人有句俗话:村有村规,家有家法。日本也同样,有一整套的「乡规民约」。江户时期的《御定书百条》,更是从国家层面对乡规民约做出了很多具体规定,其中比较典型的便是「村十分」。村十分的意思是,当村民遭遇出生、成人、结婚、建房、火灾、水灾、生病、下葬、出行、法事这十件事时,全体村民都有义务提供帮助。

倘若有村民不遵守乡规民约,会遭到其他村民的共同排斥。除了下葬和火灾外,其他诸事一律不再提供帮助。这就是所谓的「村八分」。

村八分不仅让不遵守乡规民约的村民在遭遇重大事情的时候得不到其他村民的帮助,更残酷的,还在于它是一种冷暴力,会造成非常大的精神压力。

有学者指出,正是因为村八分,日本人才变得谨小慎微,收敛个性,以免因不合群而惹出事端。


《福冈城》A0202000006 · 2010年12月1日摄于日本福冈

 

黑田官兵卫和黑田长政为日本战国时期的名将。这对父子因在关原之战中的卓著战功,被德川家康赐封。次年,黑田官兵卫和黑田长政开始在筑前地方的领地上修城,并以祖藉备前国邑久郡福冈命名为「福冈城」。

和大阪城一样,福冈城最初也建有天守阁。据说黑田长政担心抢了大阪城天守阁的风头惹德川幕府不快而自行拆除。

福冈城遗址所在地为舞鹤公园。这里春有樱花、秋有红叶,非常漂亮。「舞鹤公园」一名来自福冈城一个充满诗意的别名:「舞鹤城」。


《即景》A0213000011 · 2012年11月18日摄于日本佐贺

 

「旅途无『耻』」,一个比较特殊的日语词语,大意是说,出门在外,周边的人都不认识,因此可以随心所欲。其实中国也有一个词「慎独」,意思刚好相反,是说即使无人监督,也要谨言慎行、洁身自好。

日本人视不打扰别人,不给别人添麻烦为最高行为准则。但这究竟是出于自觉,还是迫于周遭的舆论压力?从「旅途无『耻』」来看,后者即使不说是主流,但至少也不在少数。

「旅途无『耻』」是一种现象,「慎独」是一种修养。因为存在「旅途无『耻』」这种现象,所以才需要「慎独」这种修养。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哥拉巴公园》A0206000013 · 2010年1月26日摄于日本长崎

 

以下是「史海撷英」今年2月27日发表在「腾讯网」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了日本兰学及其历史背景和意义。

 

历史上,荷兰和日本两国虽然自始至终没有形成同盟概念,只是为了各自的特殊需求而得以延续下去的长期联系。但这种联系直接促成了日本近代开国前的兰学。也算是为日本在明治维新阶段的迅速对外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在17世纪将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人,先后从日本市场驱逐出去,独占了西方世界在日本的贸易权。但这种贸易仅仅被限制在日本的长崎港。当地曾经是葡萄牙人的聚集地,甚至一度出现过类似澳门的租借地。但随着日本国策的改变与荷兰人一系列挑拨,这里最终成为了荷兰与清国船的唯一落脚点。

荷兰人的海外殖民地事业,在18世纪开始后就遭到了重创。他们在非洲、南美、印度的市场体系已经被无情地压制。尤其是死而不僵的葡萄牙人和来势汹汹的英国人还经常联手,针对荷兰人的船队和商人。这就迫使荷兰人将势力范围限制在东印度群岛及马六甲之间的地方。他们自身体量不足,兵力有限的问题也日益暴露。日本对于荷兰人的重要性就非常明显了。

由于日本拥有东亚乃至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银矿,可以让荷兰人在远东就通过贸易补充到做生意所必需的硬通货。这些白银就是他们在亚洲的重要资本。同时,日本虽然在今天人看来是一个小国,其实内部的面积一点都不小。各种物产都比较丰富,能提供所有类似明清帝国才会有的商品,诸如茶叶、生丝、瓷器等等。荷兰人则通过贩售南洋的香料和西方手工业产品,获得资金并采购部分日本商品去转销东南亚。

作为商人特性十足的群体,荷兰人对于传教等活动没有兴趣。所以被日本默许,继续留下来进行硕果仅存的贸易。荷兰人在日本的地位,可比他们在孟加拉或广州要好不少。很多广州港的商品,会被财力更雄厚的英国买走。而在日本,没有强敌竞争的荷兰可以从容买卖。

对于日本来说,他们已经通过16世纪的自然开放阶段,了解到同外部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贸易和商业利益,也有统治者需要及时了解外部世界情况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希望日本社会受到世界变化的冲击,影响原有的社会结构及自身地位。所以,在将比较麻烦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驱逐后,留下了荷兰人。至于对英国人的驱逐,则是对荷兰人要求的一种妥协。

虽然日本在德川幕府时代,并不可能通过这种浅尝辄止的交流,获得多少开明进步的思维方式。但荷兰人的长期到来,还是为日本带来了早期的西学热潮。人们习惯将之称呼为兰学。

醉心于兰学研究的日本人主要是一些知识分子和开明士大夫。与大清国的同行们不一样,日本的知识界对于西学的认识比较深刻之余,态度也客观实际。他们翻译了大量荷兰人传入的医学书籍、科学原理,并尝试制作西方科学研究用的试验品。而类似的行为在清朝只有个别皇帝会有兴趣研究下。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日本人通过兰学早早地接触了很多近代西方的科技发明。比如非常重要的蒸汽船和热气球技术都在19世纪初就已经传到了日本。尽管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允许日本士大夫们亲自动手,但他们已经至少在概念上了解到此类发明的存在。更有荷兰人专门跑去日本,向当地知识界展示了发展不久的热气球技术。

当然,由于日本的幕府从根本上不主张内外对接开放,所以兰学的影响力就一直被限定在特定人群里。但这些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最终在明治维新前后成为了早期日本西化运动的智库。


《原大阪师团总部旧址》A0203000008 · 2010年12月4日摄于日本大阪

 

这是原第四师团,即大阪师团总部旧址,位于大阪城。我去的时候是大阪市立博物馆,听说博物馆现已迁新址,这里改作商用。

二战时期,日军共有17个常备师团,其中第四师团编组地为大阪,因而也称「大阪师团」。1945年日本投降,正在泰国曼谷驻扎的大阪师团听到消息后旋即宣布投降,登船回国。抵达日本后,驻日美军见到面色红润、装备齐整的大阪师团,忍不住夸赞,称其为一支「爱好和平」的部队,「表扬」其在战场上出工不出力。据当时统计,大阪师团在各师团中伤亡最少、装备保留最完整。

战场上,日军在道别时,要么「武运长久」,要么「九段板见」。九段板,即靖国神社所在地。而大阪师团最常用的道别语是「御身大切」,即保命要紧。大阪师团冲锋不见影,抢功第一名,在日军中素有「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之称。

据说在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只要听说是和大阪师团作战便会愈发的斗志昂扬,以至于和大阪师团联合作战的「友军」抱怨说:「有大阪师团参战,本来能打赢的仗,因敌军士气大振,也会打输。」

有关大阪师团的具体「事迹」有真有假,但「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这一称号是跑不了的。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专门为大阪师团著书,书名就叫《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在书中,关幸辅写道:

「如果日本的军队都像大阪师团这样,大概日中之间也就不会发生战争了吧?要是这样,也就不会有日本的战败了。」

《星田红叶》F0203000007 · 2010年12月5日摄于日本大阪交野星田园地

 

可能是因为京都和奈良这两大古都近在咫尺,大阪的红叶似乎被无视了。其实大阪有很多赏枫地,像箕面公园、胜尾寺、摄津峡公园、大仙公园等,据说这些地方的红叶都很美。

十好几年前,受朋友之邀,赶在红叶季收尾前去了一趟位于交野的星田园地。那里是国立自然公园。走在长280米、高50米的,有「星空中的秋千」之称的悬索步行桥上,满山满谷的红叶尽收眼底。目力所及,层林尽染、漫山斑斓,煞是好看。


《大阪城天守阁》A0203000005 · 2010年12月4日摄于日本大阪大阪城公园

 

据说在大阪发迹前,「大阪」曾叫「小坂」或「尾坂」。「坂」跟「长坂坡」的「坂」是一个意思,指缓坡。「小坂」是一小段缓坡,「尾坂」是缓坡末尾那一截。

现日本中央区名刹石山本愿寺有一处防御工事「石山御坊」,为僧人莲如上人所建,其址就在小坂。有一种说法,就是莲如上人觉得「小坂」不够气派,便在书信中将石山御坊称作「大坂御坊」。后丰臣秀吉在大坂御坊上建城,沿用了这一地名,取名大坂城。

但「坂」可拆成「土」、「反」或「士」、「反」,前者有「重新入土」之意,后者有「士族谋反」之嫌,都颇不吉利。为避晦气,便用同义字「阪」来代「坂」,「大坂」也就成了「大阪」。

1868年,大阪府成立,「大阪」一名正式确立。


《觅食的鹿》A0205000012 · 2017年12月4日摄于日本广岛宫岛严岛神社

 

闹同学突然发问:「外公,『八嘎呀路』什么意思?」

在抗战题材的影视剧中,经常听到有鬼子骂「八嘎呀路」。

在日本,确实有「八嘎呀路」,而且是非常粗鲁、非常失礼的骂人话。但知道「八嘎呀路」是什么意思吗?

「八嘎」就是「马鹿」,源自中国的成语「指鹿为马」。用于骂人,大意是指睁眼说瞎话或马、鹿不分,很拐弯抹角;「呀路」,即「野郎」,指村夫、缺乏教养。和大多数人的想像不同,并非「笨蛋」、「蠢货」。

就是这样。


《碾芝麻》C0000000049 · 2022年9月13日摄于中国上海长宁名藏炸猪排

 

前天中午在高岛屋七楼的「名藏」吃炸猪排。醮料中的芝麻碎是店家提供熟芝麻,客人自己现用现碾。现碾出来的芝麻碎比事先准备好的要香很多。于是饭点时店堂里随处可见碾芝麻的人。

我开玩笑说,大家都在「胡麻擦り」,倒也其乐融融。

哈哈哈哈。

「胡麻擦り」在日语中就是碾芝麻的意思,但它有另外一层含意,就是「奉承」、「拍马屁」。这个通常是用在背后嘀咕人的,所以直接说出口不是很方便,容易被人听见。为此,日本人又配套了一个手势:左手心向上摊开,右手握拳,贴在左手心上做磨芝麻状。

根付

20211207


《根付》G0000000017 · 2021年12月7日摄于中国上海长宁华萃艺术

 

根付,起源于日本江户时代的一种手工艺小物件,兼具实用与装饰。根付有点别钮的意思,别在和服的腰带上。根付都有贯穿小孔,可穿系绳,用于系挂小手袋、印笼或烟草袋等。

和中国的手串等把玩件一样,根付也可以「盘」,盘得越久越显珍贵。

明治时代后期,日本全面西化,和服被洋服所取代,根付随之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只作为一种手工艺把玩件存世。

根付的经历是不是有点像鼻烟壶?


《达摩不倒翁》G0000000015 · 2021年7月30日摄于中国上海浦东环球金融中心

 

这是日本非常有名的不倒翁,其原型是南天竺国香至王三太子菩提达摩,南北朝时来到中国,后成为中国禅宗的始祖。后在日本的镰仓时代,禅宗传到日本即备受推崇,其祖师达摩也被广泛供奉,像京都的天龙寺、建仁寺都有它的画像。

到了江户时代,达摩开始跑偏。

事情的源头,传说之一是日本江户时代发生了一场特大饥荒,群马县少林山达摩寺住持公开授课,以心越禅师所画的达摩坐禅像为原型教当地人制作「开运达摩」偶,以达摩面壁九年,历经七灾八难,最后成功参悟的精神鼓励民众渡过难关。之所以做成不倒翁,是不倒翁的「七転八起」契合了达摩当年的「七灾八难」,屡倒屡起,永不言败。

再后来,达摩越来越「灵验」:击退了天花,拯救了长野、群马、埼玉的养蚕业,如此这般,从而成为了和绘马、御守、招财猫等一众吉祥物同样的存在。

只是相比前三样,达摩混得有点惨。在日本,想获得好运,一靠求,二靠抢。求,就是用心祈求,如愿最好,不如愿则反省自己心诚否;而抢,就是强求,以要挟的方式强求如愿。求达摩即属此类。

达摩不倒翁有两种,一是眼睛画全的,二是不画眼睛的。不画眼睛的达摩请回家后,先画上左眼,有点许愿的意思,待如愿后再补画上右眼,算是还愿。据说达摩为了不眼瞎,会想方设法让许愿者如愿。

达摩不倒翁有很多种颜色,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寓意,比如红色达摩具有胜负运,黄色具有金钱运,深蓝色具有学业运,绿色具有健康运,黑色具有储蓄运,粉色具有爱情运,白色具有开始运,湖蓝色具有工作运,等等。

迷惑

20210427


《候车》A0205000010 · 2013年2月28日摄于日本广岛广

 

近日,日本因新冠疫情失控而第三次发布紧急事态宣言,涉及东京都、大阪府、兵库县和京都府。为此,大阪市多所中学停课。然而,然而,当地教育管理部门规定,中小学生在家上网课,但中午必须回学校集体用餐。

匪夷所思。

1 2 3 10